古人的精讀方法--四到五用與八面受敵
有天閱讀本雜誌看到上面介紹了三種古代名人的閱讀方法,順手做下摘錄。
前兩種是精讀方法,後一種是主題閱讀方法。
正文
「四到」「五用」
宋代羅大經所撰《鶴林玉露》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
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這個故事引申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而故事的主角趙普也被奉為「精讀」的典範。姑且不論故事的真實性和目的性,也不論古人的精讀態度是否適用於當今時代,僅僅是古人精讀的方法便值得我們借鑒。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到了近代,著名學者胡適在「三到」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手到」成為「四到」,於是形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讀書方法。魯迅又在 「四到」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腦到」,總結為「五用」。
古人認為「心」是控制思想的器官,因此朱熹認為讀書時重點是「心到」,也就是集中注意力,然後自然能做到「眼到」「口到」。胡適添加「手到」,強調了閱讀過程中做筆記的重要性。魯迅早年學醫,有感於時人麻木與蒙昧,提出「腦到」正是為了強調用「腦」思索,發現規律,提出問題,勇於創造,以此區別於「心到」強調的專註。「五用」的提法雖然仍有不嚴謹、不科學之處,卻道出了精讀的基本方法:集中注意力(心到),認真看(眼到),認真背誦(口到),認真做筆記(手到),認真思考(腦到)。
提要鉤玄
如果說「四到」「五用」只是提出了應該具備的閱讀習慣,那麼唐代散文家韓愈提出的「提要鉤玄」就是閱讀的具體方法了。
韓愈在《進學解》中寫道:
「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大意就是:對於記事性質的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提其要」,可以使閱讀者對書中事件的全過程一目了然,然後進一步了解事件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從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鉤其玄」,可以使閱讀者看清作者的觀點,把握重點,然後可以從作者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中得到啟示,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按照「提要鉤玄」的方法,讀書時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不同性質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其實,「提要」和「鉤玄」可以同時運用在一本書的閱讀中,「提要」對應前文「讀書四問」中的第一 問,要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鉤玄」對應第二問,即知道作者的觀點。「提要鉤玄」重在強調知識的獲取,在此之後提出並回答後兩個問題,才能學以致用,得到提高。可以認為,「提要鉤玄」是精讀一本書最基本也最通用的方法。
八面受敵
這本方法出自蘇軾。宋代沈作喆《寓簡》中記載了「八面受敵」讀書法的由來:
一個名叫王庠的讀書人在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時,向蘇軾請教讀書方法。蘇軾寫信回復他,給了他一些應試的建議,並提醒他讀書並無捷徑,要靠平時努力積累,同時介紹了自己的讀書方法:
「
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迹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按蘇軾的看法,書中內容豐富如海,而人的精力有限,一次不能獲得全部。閱讀時最好分多次閱讀,每次只關注一個主題,「一意求 之」,將一個主題研究透徹之後,再次閱讀時關注另一個主題,這樣閱讀多遍,「八面受敵」,雖然看起來迂迴費時一些,但閱讀的效果是略讀一遍無法比擬的。
蘇軾自己讀《漢書》時就用到了這一方法:「
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
」
清末學者李慈銘稱讚這種讀書法「誠讀書之良法也」。毛澤東在《關於農村調查》中也提到將這種「八面受敵」的思想用於研究中國革命。
可以看出,蘇軾的讀書法費時費心,不宜用來閱讀「零食」「快餐」讀物,卻適合用來閱讀思想深奧、內容龐雜的「硬骨頭」類書籍。若追求速度,則不應「八面受敵」,此法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實,蘇軾的讀書方法包含了多個閱讀層次,在確定一本書包含多方面內容時,需要進行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深入研究一個主題時,則類似主題閱讀。受時代所限,蘇軾提出這種讀書法時,書籍的類型、數量不多,許多讀書人皓首窮經只為一部書,所以「八面受敵」讀書法也是針對閱讀單部作品提出的,與主題閱讀的實際操作有很大區別。說到底,「八面受敵」讀書法是將閱讀的「專」與「博」結合起來,劃分主題時「博」,深入閱讀時「專」;而主題閱讀是選擇主題時「專」,選擇書籍時「博」。不過,「八面受敵」讀書法本質上仍是「主動閱讀」,與主題閱讀的主動性一致。
我們可以將這種讀書方法用於主題閱讀,取「一意求之」的本 意,即確定一個主題,精研深究,再把「八面受敵」的廣泛閱讀思想擴展到多本書籍中去。這樣進行主題閱讀,已非「八面受敵」讀書法的本意。用「八面受敵」「一意求之」來闡釋主題閱讀,是為了使讀者對「主題閱讀」產生明確清晰的印象,以利於主題閱讀的實踐。
除了這三種方法,你還知道哪種古人的閱讀方法?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
@樂琴
#第16天#
Record: Daily Easy English Expression 124~135 √
新出的對抗拖延課程:
我是如何戰勝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100天行動內容---->
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