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樂,5代傳承。金魚巷有個南音閣,每周公益演出。
初秋的夜風吹散了一晝的悶熱,從泉州中山路泮宮口走入金魚巷,在入口處10米寬漸漸收窄的地方,三十幾張聽南音的椅子,都坐滿了,背後還圍著一圈站著的人。
「好聽。唱的是什麼?」
「Beautiful music!」
在金魚巷11號「古城南音閣」里,歌者執節居中,洞簫、二弦、琵琶、三弦彈奏分兩邊。演奏南音的人們,端坐太師椅上,溫文爾雅。古樂悠悠,兩位從法國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也被吸引,聽了一首又一首。
金魚巷11號「古城南音閣」,是古城裡的一個南音常態化公益演出點,開在緊鄰「海絲金鳳」、「東來菜頭酸」最閩南味道的店旁。今後,
每周三、五、六、日的晚上
,「古城南音閣」都將有南音演出,夏季每晚8:00~10:30,冬季每晚7:30~10:00
,除非遇到極端天氣演出才會暫停。南音演出
每周三、五、六、日的晚上(極端天氣除外)
夏季每晚8:00~10:30,冬季每晚7:30~10:00
地點:泉州古城金魚巷11號
金魚巷
11
號,這裡原為今年五一期間「潤物無聲」的夏季展覽空間,如今,這個空間暫時交給有著
5
代傳承的南音世家、在泉州廣播電視台藝術中心擔任南音教師的鄭澤峰來主持。
在這個寬2.4米,深約5米的地方,布設成古香古色的場景,外頭與路面間恰有兩三級石階的落差,南音閣像一個天然的舞台。
從上周五晚上開始,「古城南音閣」正式拉開公益演出的序幕,每天夜裡,十幾個南音節目輪番上台,清唱、對唱、表演唱,數十個參加公益演出的南音人,最大的已有84歲,最小的不過四歲半,鄭澤峰一家四代人也在這裡同台演出。
夜間的金魚巷,因為這「古城南音閣」而變得熱鬧不已。厝邊吃過晚飯,一家老小過來聽,路過的遊客無論聽不聽得懂唱詞,都陶醉不已。
南音閣里為聽客備下了30幾把靠背椅、矮凳,來聽南音的人,不用自備。這裡還有茶水和一次性的紙杯,喝茶品南音,夜色的金魚巷又添了不少閩南生活味。
兩位法國遊客也循聲而來
,站著聽不過癮的兩人,還坐到第一排來,喝著茶聽了許久。
「我知道南音,第一次聽時就愛上了它,很喜歡這種本土音樂。」
66歲的儒弗萊,10年前來過泉州,這是他第三次來,而他的朋友是第一次來,當晚的夜遊泉州,儒弗萊擔任導遊。周六晚上,他們從濠溝墘走入金魚巷,要一路往府文廟去看看,不想卻能遇上這樣的一場南音演出,感覺十分幸運。
「我很喜歡泉州的文化,以前來有看過木偶演出,十分喜愛,沒想到這次走過一條飄蕩美妙樂曲的巷子,非常棒!」金魚巷的這一個南音公益舞台,讓遠方的客人,聽了一場古樂。
「參加演出的人,一分酬勞不取,有我的家人,更有我們南音的學生們。」打理這方南音閣的鄭澤峰出身南音世家,家中自祖父開始唱,至今已是5代南音人,最小的今年才七八歲。
他的父親鄭振文是泉州市級南音傳承人,也為這南音閣忙前忙後,「我六歲開始習南音,小時候每條老街巷都能聽到南音聲,農閑時節,人們聚在一起唱南音,那是勞碌生活里的一味調劑。」84歲的鄭振文,目睹了南音由勝轉衰的過程,為南音傳承而焦心。
「我們有一個公益的南音班,在西湖邊,一周一次課,想學的人免費來。」
鄭振文帶著一家四代南音人,在這裡無償教學,更有十幾個南音人成為助教,一同助力南音傳承。
這個南音班,現在收了五十幾個學生,年齡從四歲到十幾歲,每周六下午開課,唱上兩個小時。「一周一次,還是太少了。」 鄭振文說,學習南音,要時常練習、交流,他的家中,家人們常常聚在一起唱南音,每天也有許多學生上門一起練習,常常數十人擠在家裡唱。
「現在有了這個南音閣,我們將表演從家中搬到了金魚巷來。希望更多愛南音的人加入,也希望人們會喜歡這裡的演出。」金魚巷的南音閣,成了他公益課堂的延續和補充。
鄭澤峰全家總動員,參與到這個南音閣中,晚飯過後,早早來開門,擺好座椅,泡好茶,調好燈光,試音響,等待演出的人和聽南音人的到來。
鄭振文說,古城南音閣不排節目單,每天要唱什麼曲目,由來演出的人自己定,聽眾也可以提需求,
「比如,你是喜歡聽短的還是長的,節奏緩的還是輕快的,都可以跟當天演出的人提出來,他們可以根據聽眾的味口來做調整。」
「以前,有一位來聽我唱南音的新加坡老華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唱完南音,他說,『聽到南音,就知道到家了』。希望這一處南音閣,能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們的鄉愁還在。」
南音閣剛剛起步,鄭振文希望這裡能成為南音文化的一個平台,讓更多人聽到南音,愛上南音。
錯過上周的南音之夜的人,這周三晚的8點,「古城南音閣」約起吧。
END
本期文字 / 燕婷
回復「往期」
查看精華文章
SUHU的生活,原來是這樣。
推薦閱讀:
※昆凌默認是周杰倫女友 未來或將同台演出
※?馬蓉開輔導班,組團再次上演出軌卷錢卷孩子戲碼
※絕版賞析 | 京劇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演出《潞安州》 ?
※人生是導演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