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靜下來,這才是教育最該有的樣子

來源:愛與智慧分享

一名教師,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保持獨立思考,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就有可能在整個教育中起作用。

面對流行風潮,學校和教師只要敢於放棄,就有可能保持學校和課堂的安靜。教師有能力,管理者有務實的決心,既敢於抵制「政績觀」折騰,也不縱容民粹思潮干預教育改革,改變教育狀態,不是沒有可能。

有老師問,我在《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中為什麼反覆強調「常識」?很簡單,我是教師,背離教學常識,就誤人子弟。我說過,我天分不高,遵守常識讓我的教學少犯了錯誤,僅此而已。教育界的浮躁之風經久不息,反常識甚囂塵上,幾成氣候;強調守本分,或許能讓那些恪守常識的老師安心教學。

一所安靜的學校,一間安靜的教室,一名心情平靜的教師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學生,是我對教育的期待。

1

缺乏智慧的基礎教育等於沒有教育

人接受教育養成良好習慣,學會學習,成為有智慧的人;如果基礎教育的任務僅僅是教會學生對付考試以升入高一級學校,那就無所謂「基礎」,真正的教育也就沒有發生。

學生成了考試機器,沒有問題意識,缺乏批判思維,不關心社會,甚至不思考自己的明天,這種「教育」,即使有社會風氣支撐,教育者也不能認同。

基礎教育如果缺乏理想與智慧,等於沒有教育;更危險的是教育違反常識,背離常識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是反常的「教育」變得堂而皇之。

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簡約的教育內容被繁複的形式所替代,師生疲於奔命,教育沒有讓人變聰明,而是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們無視愚蠢教育的危險性,而熱衷不切實際的鼓噪。

基礎教育不可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學校教育不宜提倡「競爭」,學校管理不宜過多強調「特色」「成功」等等,這些,本是常識,然而,瓦釜雷鳴,終於念出一套歪經。

2

浮躁之風讓教學失常

教育關涉人的未來,任重道遠,不能因為有困難就可以背離基本常識。基礎教育一直遭遇各種困境,但解決問題的阻力變得越來越大。此中原因,固然在於社會開放後人們能公開主張爭取個人利益,另一面,也和社會不良風氣有關。浮躁和急功近利糾纏在一起,釀成校園的浮躁之風。

在一些學校,看到的,經不起想,聽到的,經不起問。比如,一些學校宣傳推行「高效課堂」,既然「高效」了,那就意味著可以少上些課了,然而教室課表上主要學科的課時,竟然大大超過部頒標準,簡直自打耳光。

又有學校大張旗鼓地組織學生「夜間步行活動」,請來媒體大事報道,轟動一時;但讓老師們不能理解的是:校長悄悄下令把每周體育課減去了一節。

關於校園閱讀,我很疑惑,為什麼需要特定的一天進行「閱讀推廣」?學校本就是讀書場所,學生應當每天讀書,每天閱讀。而不是做做樣子後繼續做試題卷子。

學校如此熱衷作秀,就不能不上升到職業廉恥高度加以評判了。一所學校,能把無教育價值、甚至反常識的事在形式過程上做到極致,以如此的堅毅去從事低智商活動,這種示範,對中小學生思維的傷害很可能是終生的。

因為浮躁,往往無視常識也不講邏輯。多次看到這樣的「經驗介紹」:某個學生「月考名次落後,年級組和班主任及時與家長溝通」,——什麼叫「月考」?為什麼要排「名次」?學生某門課成績有浮動,是不是非得去尋根究底?學生本人有沒有思考能力?找家長「溝通」的作用是什麼?如果學生學習有問題就通知家長,那麼學校和教師的職責又是什麼?這些白紙黑字的「經驗介紹」會留存史冊的,未來的教育史家會在安靜的時代閱讀今人留下的教育事迹,他們會比我們有智慧。我們不能再留下笑料了。

浮躁之風,或出於落後的政績觀,或在於違背常識的盲從。浮躁之風盛行,是因為有人從中得到好處,而更多想獲得好處的人們自覺地推動並發展這種浮躁。這類怪象,經不起理性思考,如果能在教育內部提出來反思討論,其怪自敗。

教育要教會學生思考,教育者本身即應當是思考者,如果教師和學校管理者迴避矛盾,不能對學校的教育現象作出解釋,我們也就很難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3

學校、老師、課堂都需要安靜

在教育界的喧嘩嘈雜中,我渴望能有安靜的學校;學校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才會出現。在安靜的校園,教師安靜教書才能敬重常識,保持理性思維,既能深刻地思考複雜的問題,又能展示簡潔平易的教育風格;學校不折騰,教師不盲從,富有智慧的教師站在講台,學生庶幾可以安心地學習。

在一些相對安靜的學校,人的心境會變得遼闊。有校長對我說:「我們是所普通學校,生源一般,升學率不太高,也沒有什麼特色。」老師說:「沒什麼人來聽課參觀,領導不常來,評比沒份,學生沒吃太多的苦,蠻好的。」校園整潔,沒什麼標語橫幅,會議室布置簡樸,沒什麼獎牌獎盃,學生舉止禮貌,老師態度溫和。我覺得很好,正常,像從前的學校。

學校安靜了,教師的心平靜了,課堂正常了,學生的學習開始了,教師的職業素養也會提高。有這樣的學校:例行的檢查驗收,由「班子」接待應付,盡量不勞煩教師,讓他們安心教學;某項節外生枝的檢查或評比落後,被上級批評,校長恬然自安,不以為恥,因為學校不願為了一紙表揚逼迫老師學生參與形式主義的折騰。

然而,學校為何始終靜不下來?為什麼有那麼多管理幹部熱衷製造「特色」,編出各種排比句順口溜?為什麼有那麼多老師熱衷上表演課,追逐「賽課」?中小學怎麼會有那麼多「課題」?為什麼教育行政部門總是希望學校多掛標語橫幅,「把氣氛搞得濃濃的」?為什麼有那麼多檢查評比?為什麼許多學校特別重視「與媒體搞好關係」?

4

學校能不能不自我折騰?

沒那麼簡單。非喧囂則難以出名,不折騰則無以獲利。領導東張西望,老師左右為難,學生疲於奔命,學校的喧鬧,不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果學生長期被過重的學業負擔困擾,如果學校和教師的「業績」要通過學生考試成績來體現,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培養出創造精神?

現今校園中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堅守常識反而比胡鬧困難。我們不能過高估計人對抗環境的能力,一名教師在喧囂的氛圍中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保持自我,隨波逐流則省時省力;但是,放棄教育常識,對一些教師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

教師能不能保持職業理想,能不能從工作中感受職業幸福,既取決於他個人對教育的理解,也取決於學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價值觀混亂,學校文化必然變質。在一些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尊重教育常識的教師,往往被視為異類,被認為不通世故人情,被認為缺乏合作精神,最具誣衊性也最具殺傷力的,是指責他們「不為學生利益著想」,——猥瑣的、市儈主義的教育觀就這樣踐踏教師的職業理想。

「理想主義」有害么?教師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么?教師職業態度為什麼不能單純一些?如果他服從民粹順應世俗,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無教育之美,他的學生能學到什麼?教育者就應該是理想主義者,如果他過於「現實」,他教出的學生至多是精緻的市儈。

如果「現實」落後庸俗,教師是不是也得「尊重現實」?有沒有其他選擇?是順應現實還是改造現實?順應落後的教育狀態,並不難,只要裝作沒看到就行了。可是,學生在看著教育者,學校和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留存在學生的記憶中。

5

老師和學校有能力保持獨立性

我不認為一名教師只配「順應潮流」,聽天由命,我也不認為一所學校無力保持理智保持獨立性。在現有條件下,仍有把事做好可能。事在人為,一些本可以做到的事,就是因為軟弱、不作為、生事、爭利、避責,拖成了老大難;面對流行風潮,學校和教師只要敢於放棄,就有可能保持學校和課堂的安靜。教師有能力,管理者有務實的決心,既敢於抵制「政績觀」折騰,也不縱容民粹思潮干預教育改革,改變教育狀態,不是沒有可能。

我尊敬那些安靜的老師,他們完全不顧一波波湧來的浪潮,對喧嘩嘈雜充耳不聞,他們靜心教學,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他們不願被社會風氣綁架,不肯犧牲學生的學習去爭升學率,不讓庸俗的名利觀玷污職業榮譽;他們樂於在「普通學校」當「普通教師」,過普通的生活,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職業品質。一名教師,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保持獨立思考,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就有可能在整個教育中起作用。

在安靜的學校,學生安靜地學習,他們的思想在自由地飛翔。一所安靜的學校,會成為學生的童年記憶青春記憶,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他們能體會到「正常」的重要。

童年只有一次,少年並不漫長,屬於校園的青春,也只有幾年,如果學校能真正的安靜下來,學生也許能得到他們渴望的美麗人生。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台

(ID:luzhi66)


推薦閱讀:

純美歌聲的安靜訴說 暫別塵世的喧囂紛擾
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睡前吃這4樣,幫助孩子更安靜入睡,別耽誤成長
8歲前要求孩子「安靜乖巧」?你奪走的可不只是Ta童年的快樂

TAG:教育 | 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