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前:紋身在現代如何變成「狠人」標誌的?

公眾號「少數派思維報告」(ID:

sspsiwei

)授權轉載

編者按

當我們在街頭看見一個紋身面積幾乎快等於皮膚面積的人(尤其這人還塊頭挺大)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會是:此人八成不好惹。

然而,紋身一開始並不是「狠人」的專屬標誌,

相反,人類紋身的歷史幾乎和使用火的歷史一樣長。那麼,紋身一開始的意義是什麼,又是怎樣變成「狠人」標誌的呢?

今天我們所說的紋身文化幾乎都是源於歐美——除了日本,日本的武士紋身和近代紋身藝術相結合形成了比較特殊的紋身文化。今天歐洲的年輕可以在任何地上紋身,比如腳髁、手臂甚至是眼球。而且紋身圖案也多種多樣,從簡單的字母到複雜的畫作都有。

土著的文化

其實近代歐洲紋身起源於15世紀,最初的歐洲紋身遠不是什麼個性的表達,而是有實在的用途。那時候朝聖的人一般會將自己的名字和地址等信息紋在身上,這樣即使是他們死在路上他們的屍體也可以被送回家鄉。

1691年William Dampier的探險隊從帕爾馬斯島捕獲的奴隸

在歐洲人紋身了幾個世紀後,詹姆斯·庫克船長在1700年代的太平洋遠航讓歐洲人第一次見識了複雜的紋身圖案。庫克和之後的船長們經常會帶回滿身紋身的土著,船員們在遙遠亞洲的見聞在媒體作用下激起了人們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心。事實上今天英語「tattoo」一詞就是來源於南太平洋塔希提島的土著語「tatau」。

庫克船長們去的南太平洋地區是一個紋身文化異常發達的地方,那裡人們已經有幾個世紀的紋身史,他們會把很多內容紋到自己身上。水手們想把這些漂亮的圖案帶回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自己身上也紋一個,這樣最早的水手紋身就產生了。

水手的愛情

紋身和水手幾乎是最完美的結合,這種人體藝術特別適合船上短暫而危險的生活。水手經常會隨船在各地旅行,但是船上又沒有太多個人空間,所以把紀念性的標誌紋在身上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到18世紀晚期,有記錄顯示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英國水手和五分之一的美國水手身上至少有一個紋身。

紋身先驅Samuel O』Reilly

當然除了旅行紀念之外,迷信也是水手紋身的一個重要原因。古時的水手通常都非常迷信,在大航海時代早期,水手們都習慣把基督的頭像紋在背上以祈求好運,當然這還有現實的作用——當他們犯錯要被鞭打時,背上的基督紋身有可能讓鞭打輕一點。

那時候的水手紋身一般是和自身安全聯繫在一起的。比如他們會在腳上紋豬或公雞的形象來讓他們免於溺水,在手指上紋「Hold Fast」讓他們的手更強壯,在肘部紋鉸鏈圖案讓他們免受關節炎和風濕病。

雖然這種水手紋身最初只是個人的表達,而且紋身的含義非常多變,但是在逐漸演進中,幾種圖案的含義逐漸固定了下來,並一直延續至今。比如十字架通常代表要驅災避禍,燕子通常與安全航行聯繫起來,而啟明星則是正確航線的象徵。今天經典的紋身圖案:穿箭的心、燕子、船錨、美人魚、裸體女人等都是源於水手紋身,都能在那時的水手工藝品或民間藝術品上找到原型。

紋身變成潮流

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紋身依然主要活躍在海軍軍人之間,不過那時海軍紋身的主要形態和今天的紋身已經比較接近:名字首字母的縮寫、宗教符號、戒指和代表愛情的符號等等。到了19世紀末,隨著紋身店的興起,海軍紋身圖案自然也成了平民紋身的最好參考。

19世紀70年代之後,平民紋身興起,美國和英國出現了最早的一批紋身店。美國最早的一家紋身店是一位叫Martin Hildebrandt的德裔美國人在曼哈頓開的。在紋身機出現之前,紋身絕對是一個技術活,紋身師需要大量的練習。他們通常都像裁縫一樣有師徒關係,而且使用的工具也和裁縫差不多——都使用縫衣針。

最早的紋身機

1891年,改變紋身歷史的時刻到來了,紋身師Samuel O』Reilly將Thomas Edison用於雕刻的電動筆改造成了電動紋身機。電動紋身機的出現讓紋身的時間大大縮短,並且難度也大大降低。隨著紋身機的普及,紋身店也越來越多,更多的人願意嘗試紋身,紋身真正成為了一種潮流。

在20世紀初時,紋身產業也逐漸形成了,紋身不再像海軍軍人或古時水手那樣自由創作,而是有了標準的圖案和製作方法。在20年代,一位名叫Lew Alberts的推銷員收集了上千種的紋身圖案並將它們整理成了圖紙。那時在美國有許多公司出售類似的圖紙,還提供紋身機、紋身指南等全套服務。

「水手傑里」

紋身產業逐漸成熟使紋身開始在平民社會中普及了,但是沒有了自由的創作,批量複製的圖案如何滿足個性化的要求呢?

 

隨著人們紋身藝術品味的提高,像Charlie Wagner和Percy Waters這樣的藝術家推動了紋身的進一步發展,逐漸讓紋身成為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其中對紋身影響最大的就是被稱為「水手傑里」的Collins。

即使是美國海軍的官方海報上也能看到紋身

「水手傑里」曾於二戰期間在美國海軍服役,在海軍的經歷讓他的藝術創作明顯受到了海軍紋身的影響。他將日本、美國和歐洲的紋身技藝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除了獨有的風格。

 

「水手傑里」的作品線條簡單但是富有活力,他的作品不再簡單是一個概念的表達,而是有完整的社會、生活的含義。比如他的一些作品裡包含對政府的抨擊,或是表現了浪漫的夏威夷文化。這種風格其實是對50年代逐漸走向抽象和概念的紋身風格的叛逆,他的作品風格更趨向20年代「海軍假期」時期的風格,也正是從他開始,紋身藝術掀起了一陣復古熱潮。

貴族專屬

雖然沒有人質疑「水手傑里」等紋身師的藝術成就,但是人們對於紋身的負面認知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直到今天,一些人仍然認為只有流浪漢或不良青年才會紋身。但事實上,在紋身文化傳播的幾百年時間裡,紋身一度是精英階層或貴族的專屬,早期的紋身師一般也是只服務於幾個富有的客戶。

「水手傑里」的作品,請注意這些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

其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是1947年登基的丹麥國王Frederik IX。他從小熱愛航海,12歲的時候就已經隨船出海,隨意很自然他也像海軍軍人一樣在身上紋上了各種圖案。

 

在英國,職業紋身師在19世紀中期出現,那時候他們經常混跡於上流人群之間,他們的廣告也常和高檔香檳和高檔雪茄一起並列。

丹麥國王Frederik IX身上的紋身

那麼,這樣一個曾專屬於貴族和精英的文化,是怎樣漸漸變成叛逆和「不好惹」的象徵呢?

「野蠻」的紋身

人們對紋身的負面觀感最早可能來自於馬戲團。巡遊馬戲團在19世紀末期出現,最早在馬戲團里工作的人可以算是社會的最底層,他們沒有社會地位,整日流浪,依靠野蠻滑稽的把戲博得人們歡心。

1936年《生活》雜誌上對於紋身的報道,上面說「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有紋身」

 

當一些水手退休後,因為沒有其他生活技能,很多人都會選擇與馬戲團簽約,成為嘉年華演員。人們對他們身上的圖案感興趣,他們也樂於向觀眾展示自己的身體,順便賺點生活費。

40年代的紋身廣告,還有一次性的紋身貼紙

如果翻閱20世紀早期的報紙和雜誌,我們能看到這時的媒體對紋身其實是抱有非常矛盾的態度。媒體們認為紋身是富人的時尚,但同時它也是野蠻人粗俗的象徵。1926年的《名利場》雜誌稱:「紋身已經滲透到整個社會階層,它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潮流,在許多襯衫下面的皮膚上都能找到」。十年後,《生活》雜誌稱約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紋身,紋身已經成為了時尚潮流。

但也就在同一時期,媒體上開始集中出現對於紋身的負面報道。一些評論家批評紋身野蠻粗俗,雖然有時候這一類的文章是為了閱讀量故意為之,但是它的閱讀者大部分是沒有紋身的,在多次讀到類似文章後,他們也很容易產生對紋身的反感。

「變質」的紋身

一些人討厭紋身,這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最基礎的是宗教和文化因素。中國文化中將身體和祖先傳承聯繫在一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在基督教文化中,也有類似的影響,利未記和其他章的一些經文,都認為「標記身體」是一種侮辱的象徵。

19世紀末西方興起了優生論和種族優選理論,因為人們對於紋身最早的認識是來源於土著居民,所以學者很自然將紋身與未開化、落後聯繫起來。在種族優選論中,一個人的道德和價值是可以從外觀上判斷的,這一理論發展到後期逐漸形成了納粹主義的種族理論基礎,它在當時的理論界是非常有市場的。

到19世紀末,雖然報紙上刊登著稱讚日本紋身師技藝高超的文章,但是公眾對紋身的觀點已經悄悄改變了,人們逐漸認為紋身是一些「低階層人口」的標記,這種觀點其實也存在於當今的社會中。

紋身的再次復興是在70年代中期,在後現代主義、觀念藝術和前衛思潮的影響下,紋身圖案更加多變,更加不拘一格。而當MTV出現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紋身。這個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人們經常會模仿偶像的風格打扮,如果歌手們開始紋身,那麼他們的粉絲也會嘗試,進而帶動更多的人。

Sailor Jerry Rum品牌中的傳統紋身元素,70年代之後這也促使傳統紋身圖案重新流行

更有意思的是,「傳統紋身」在幾近消亡之後又再次出現了,一些「古老」的水手紋身圖案又再次流行。一些紋身藝術家會把老圖案重新創作,並賦予新的含義,就像」水手傑里」曾經做的那樣。

雖然如今紋身藝術漸漸復興,並成為了一部分文藝青年表達情懷的方式,但對於「紋身=狠人」的負面印象仍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很明顯,有些人對此很清楚,並將這種負面印象加以利用。

編者結語

喜歡本文的各位,歡迎轉載到朋友圈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推薦閱讀:

紋身師 | 非常好看的動物紋身刺青
古代追星實錄:吃灰、紋身、穿同款……
艷麗紋身
父女紋身紅遍網路,老爹你在愛我嗎?
【搞笑段子】燙頭的是打不過紋身的

TAG:現代 | 標誌 | 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