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困擾你多年的慢性疼痛竟然是歸因謬誤?

你是否想過困擾你多年的慢性疼痛竟然是歸因謬誤?

來自專欄一念

如果你有慢性肩背疼痛,我相信即便你沒去過醫院問診,或多或少也嘗試過按摩拔罐刮痧。,

「久坐」,「勞損」,「缺乏運動」,「脊椎曲度變直」...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我也相信,「經常起立」,「注意休息」,「加強鍛煉」,「電腦放在支架上」,「定期按摩」,會緩解你的疼痛癥狀。但問題是,疼痛是不是僅僅得到緩解,卻又依然反覆發作?

如果你根治了,不必看以下內容了。但如果你和我曾經一樣與慢性疼痛反覆糾纏,以下觀點不妨一試,儘管可能顛覆「常識」。

2012年初,頸肩開始頻繁感到不適,每周末我都會去按摩。但疼痛愈演愈烈,我記得某年春節在家,我在肩上敷著熱毛巾打dota,遊戲都幫不了我。那幾年我嘗試過大量治療方案:按摩,針灸,電擊,艾灸,拔罐,刮痧,放血,正骨..我設了鬧鐘每半小時起身一次,一周去五次健身房,工位上立起了屏幕支架和滑鼠托盤。它的確得到了改善,至少我不用敷熱毛巾了。但我要的不僅僅是改善,反覆發作讓我覺得很煩躁,消磨意志,讓我覺得這輩子都擺脫不了它。

直到後來我在國圖巧遇一本書,頓悟並與疼痛告別。

說巧遇,是因為我本來是去找某本瑜伽書的(畢竟瑜伽也是能緩解疼痛),但到館才發現已經借出了,就順手在書架上看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慢性疼痛普遍難以根治的原因在於主流醫學的局限性及在疼痛產生問題上的歸因謬誤。

你一定在網上查過疼痛原因,你大概不會盡信百度知乎,但當幾乎所有人都給你同一個答案時,你懷疑過他們全都錯了嗎?甚至,你懷疑過,醫生錯了嗎?

其實翻翻醫學史乃至整個科學史,時代的主流理論錯誤,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值得懷疑一下主流對於慢性疼痛的歸因。

你可能從按摩技師或者健身教練那兒聽來,可能從百度知乎微信公眾號上看到,甚至也可能是醫生給你的診斷結果和治療建議。常見歸因有如下幾條:

1.脊柱的結構性異常:如果你去過醫院問診,那麼大概率,醫生會讓你拍片,然後拍完片告訴你結論「脊椎/腰椎曲度變直」或者「第x椎骨刺」。這個結論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有什麼依據能證明你的疼痛是脊柱的結構性(比如曲度)異常導致的?這是常見的邏輯謬誤:你A,然後發現你B。這能證明B是A導致的嗎?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充其量這兩者相關,卻證明不了因果。有沒有可能是疼痛導致了結構性異常而非結構性異常導致了疼痛?

2.肌肉拮抗失衡或肌無力:健身教練或者運動康復師,通常會這麼歸因。比如,你腰痛是因為你腹肌孱弱,無法支撐腰椎,導致腰肌過度代償。和上述一樣的歸因謬誤。我相信有非常多的人,腹肌無力卻沒有出現腰部疼痛問題。

3.肌肉過勞:按摩師最常這麼歸因。摸到了肌肉筋結僵硬,就告訴你是因為坐姿體態不良導致的肌肉勞損(西方醫師可能說是trigger point)。我對肌肉緊張導致疼痛毫無異議,畢竟施以手法之後疼痛立減,親測有效。但這裡的謬誤在於,

他們是怎麼從B(肌肉緊張) -->> C(疼痛),推斷出A(體態不良)-->> B(肌肉緊張) -->> C(疼痛)的呢?

那麼,到底疼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沒能力下結論,但也許,對我有效的歸因也對你有效。

如今我早就不用支架,桌前也是輕鬆地微曲身體辦公,全然不在意所謂「正確坐姿」。身邊同事朋友,大概知道我健身多年,還喜歡研究運動康復。但其實我健身的初衷不在於緩解疼痛,我健身最初是為了扣籃。我告別疼痛其實也不是個遞進緩慢的過程,而是頓悟。南禪最好說的「頓悟」。就那麼一剎,想通了,就告別了。

也許,你的痛,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心因性疾病。也就是說,是心理導致的。更具體說,是某種情緒或者某類想法導致的。

你抗拒或者逃避那種情緒或者念頭,而恰巧一次偶然的急性的疼痛成功讓你的注意力轉移到疼痛上,避免了直面那個情緒或者念頭。這條神經迴路,得到了獎賞。而後,每次你的身體都用這種方式心理上「保護」了你,權威醫學還說服了你更專註這種疼痛,從而,神經迴路反覆得到了強化,你的疼痛成了慢性。

當然,我並不是說正確的體態和適度的鍛煉不重要。我每天都健身,也熱衷研究體態。但我只是想讓你看到那條被亂世耳語埋沒的真正的出路。

你的疼痛,也許是「你」任性的哭鬧,因為你沒蹲下來好好聽「你」說話。

也許,不,其實我很肯定,真正能帶你走出困境的,是精神的勇敢和對自己的坦率。

題外話1:其實剛擺脫疼痛那陣子,特別想寫一篇文。但閑時聊天,與人談及,都被當作玄學,不可置信,我也就斷了廣而告之的念頭。今天傍晚和同事一起下班,車內偶然說到她曾經有兩年腸胃痙攣頻發,各種體檢無果,直到她發現了心因性的可能,頓悟痊癒。我才發現,果然不僅僅只有我是這樣的。當即寫下這些。

題外話2:很多心智類的書,都會引用「象與騎象人」的比喻,教導理性的我們做好「騎象人」。然而,有沒有可能,自以為是的我們,自以為是地顛倒了位置?理性的「我」,並不是「騎象人」而是「象」?在寫題外話1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前一陣子看到的一篇認知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大意是「你」以為「你」在大腦里做的決定過程,也許只是大腦在跟「你」解釋納秒之前做好的決定。於是寫了這個2。

願你找到出路。


推薦閱讀:

程凱支招|肩背疼痛 拿點結合

TAG:肩背疼痛 | 腰肌勞損 | 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