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取予求:貪慾古今同,結局何嘗異
來自專欄白玉蟬書笈
予取予求
「予取予求」是一個先秦流傳下來的成語。成語中,「予」是我的意思,「取」和「求」都是求取的意思。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從我這裡不斷求取。現表示任意求取沒有滿足的意思。
成語說的是鄭國大夫申侯的事。申侯是申國女子所生,名侯,故稱申侯。他是楚國人,相貌俊俏且巧言令色,深得楚文王寵愛。楚文王快死時把申侯叫到身邊,給了他一塊玉讓他趕快離開楚國,並對他說:
「你這人貪得無厭,予取予求(在我這裡拿了不少東西),我知道你貪,卻從沒有怪罪過你。但別人可不一定像我一樣對你好,我死後,你在楚國是呆不下去的。你現在帶著這塊玉走吧,但記住不要到小國,小國不夠你貪的,到大國去安身吧。」
楚文王死後,申侯就馬上跑到鄭國,以其俊俏外貌與巧言令色深得鄭國國君喜愛,讓他擔任鄭國大夫。
巧言令色
申侯在擔任大夫期間結識了很多其它國家的重要人物,陳國大夫袁濤塗就是其中之一,兩人關係非常好。
這一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打敗蔡國,並逼迫楚國簽訂召陵之盟後班師回國。班師回國必定要經過陳國與鄭國。因齊桓公是盟主,聯軍經過之國必須做好後勤供應工作,對這些國家來說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大國是無所謂,但像陳國這樣的小國就感到有點吃力,所以大夫袁濤塗就想了個辦法,跑到鄭國去跟申侯商量:「我們不如勸齊桓公往東方國家走,就跟他說趁班師之機向東方那些蠻夷國家炫耀一下武力,也好讓他們臣服。然後沿海北上。這樣一來聯軍就可以避開我們兩國,我們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啊。」
申侯一聽:我升官發財的機會來了!於是就說:「妙啊,真是妙計!就這麼說定了。」
然後袁濤塗就跑去跟齊桓公如此建議,齊桓公本是好大喜功之人,袁濤塗的建議正中其下懷,於是很高興地接受了建議。
不料袁濤塗前腳剛走,申侯後腳就來到齊桓公身邊說:「齊侯千萬不要上當!袁濤塗那傢伙是為了逃避供應物資的責任,所以向您這麼建議的。這是他親口對我說的。」
齊桓公一聽,這還了得,竟敢欺騙盟主!馬上下令把袁濤塗抓了。申侯舉報有功,齊桓公就強迫鄭國國君將虎牢關要地封給申侯以示獎勵。
因為袁濤塗是陳國大夫,於是聯軍立刻討伐陳國。陳國無奈與齊國訂立了盟約,桓公這才釋放了袁濤塗。
報應不爽
袁濤塗被申侯這麼狠狠地陰了一下,一口氣始終憋在心裡。他表面上還跟申侯保持著親密關係,內心卻在尋思著報復之計。
這天,袁濤塗看到申侯開心地前往自己的封地虎牢關,他忽然想到了一個計策。
於是袁濤塗跟申侯說:「唉呀老兄,這虎牢關歷來是鄭國險要之地,你看,這麼破舊的城牆,要是國外入侵怎麼辦?而且好像也不太符合你尊貴的身份哦!」
申侯一想也對,就問:「依你之見該怎麼辦?」
袁濤塗說:「第一,虎牢關乃險要之地,肯定要加固。第二,你該適當裝修一下,讓它漂漂亮亮的,以顯示你的身份。」
這兩句話可說到申侯心坎上去了。在袁濤塗的熱心幫助下,諸侯國紛紛派人來對此城進行加固和裝飾。虎牢關很快變得牢固又美觀。
眼看虎牢關加固裝飾完畢,袁濤塗就跑到鄭文公那兒對他說:「鄭侯,您看到了吧,當初您的先君被迫將虎牢關封給了申侯,如今申侯又將虎牢關修得如此牢固,而且他還拚命地抱齊桓公大腿,您想想,這小子他究竟想幹什麼?是不是想反叛啊?」
虎牢關是個險要之地,掌握它就掌握了軍事主動。當初先君迫於齊桓公之威而將此地封給了申侯,申侯這人花言巧語,鄭文公可不像他父親那麼好欺騙,所以他時刻警惕著申侯。袁濤塗這番話正好說到了鄭文公的痛點上,從此鄭文公對申侯就非常不滿,一直在尋找機會除了他。
兩年後,齊桓公召集各諸侯國在首止會盟,鄭文公因與齊桓公政見不一而逃離了盟會。齊桓公率領聯軍準備攻打鄭國。
有人勸鄭文公向齊國屈服以避免戰爭。可是鄭文公心中早就想好了對策。
鄭文公下令將申侯殺了,然後派太子去見齊桓公,說明此事全因申侯引起,鄭國願與齊國結盟。這樣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就因申侯之死而得以避免。
申侯之死的消息傳到楚國,楚國人說:「真是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啊!」
門生觀點
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楚文王雖明智地看到申侯的不良人品而讓他離開楚國,但他卻忽略了至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只要申侯貪得無厭的性格一日不改,天下就一日無其容身之處,他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生活中這樣的人何其之多。一些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背後無所不用其極,其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已。孔子所謂「鄉愿」者,蓋此之謂乎?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那個貪得無厭的副市長丁義珍化名湯姆丁逃到美國,企圖逃避國法制裁。然而沒想到的是,因屁股不幹凈,他在美國同樣惶惶不可終日。申侯最終死在鄭文公手裡,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湯姆丁卻死在了遙遠的異國他鄉,還死得莫名其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今日已經出逃之老虎與將要出逃之老虎,其下場不也可以預知嗎?
正是:
今日任你予取予求,他日看爾無路可走。
推薦閱讀:
※《世紀之風:中國當代文化批判與人文建構》
※人間拾畫 · 第二夜:王羲之
※觀察:年少不識玉鳳姐,看懂已是不惑年
※二十八——甲斐已無可用之兵
※光迪堂之人文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