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被知識付費搞得更焦慮的我們
來自專欄破局點1 人贊了文章
前兩天,我被一篇10W+驚呆了!!!
文章的題目是:《請放過年輕人、放過我爸媽:知識付費,毒手正下沉》(https://mp.weixin.qq.com/s/GfQotmGWOI7ThfmSV-HZ4A)
大意是,騙子和偽大師們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人群體,通過盜版+社群裂變的方式在父母輩人群中騙錢。
看到這篇文章,一剎那間我還挺悲哀的,自己也正在做課,說對盜版沒顧慮那是假的。自己也買過很多的裂變課,囤過來一節沒看的課也不少。你說花過的那些錢裡面,一分冤枉錢沒花,那也是假的。
知識付費從2016年起進入風口元年,得到的《李翔商業內參》創下20天營收破千萬到2017年的浩浩蕩蕩,在到今年前幾個月頻繁爆出的新聞:
2018年6月千聊公布數據,包括講師收益突破10億流水,學員數累計突破3億、註冊機構及講師數超過120萬等;
2018年5月,上線一年多的知識付費技術服務商小鵝通,流水突破10億;
2018年5月,「人人賣課」時代來臨,內容分銷平台「淘淘課」想做知識付費領域的「拼多多」;
學習的確定性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知識付費到底是怎麼樣流行起來成為了今天這樣一個1.88億用戶(數據來自《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的市場?成年人的焦慮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面對這個魚目混雜同時沒辦法預先知道課程質量的行業,我要怎麼才不被騙?同樣我們做破局點課程,我們又該在這個潮流里向哪邊走?
一方面,得到、混沌、每天聽見吳曉波確實提升了我的眼界、見識甚至是認知,它們讓我們發現一個與每天生活的現實世界不一樣的知識世界,而且還挺有意思;另一方面,時間花費在聽這些上覺得長了見識、提高了認知,實踐能力沒有跟上,到頭卻發現自己成了「眼高手低」的孔乙己,反而更加焦慮;
另一方面,踏實學點技能,比如學點會計、學點編程、學點文案寫作有用確實是有用,可一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而且見效慢,二來這個堅持過程也確實枯燥無趣。
所以,這也是知識付費因你的焦慮和貪圖舒適而生,但也必然因你的焦慮和貪圖舒適而發生改變和演進。無論怎麼變,我們認為關於學習,有這兩點是確定的:
- 學習必須是要產生改變的,無論是認知改變還是行為改變,反芻、消化、反饋、糾正等過程必不可少,而這個過程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 學習是可以通過技術、教學手段而變得不那麼反人性的,得到在這方面就是非常好的榜樣。
學習行業有可能的演變
根據社會發展、科技的進步,我認為未來的和學習有關的行業可能會發生以下的演變:
1.人類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必然使得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鬥爭只會更加劇烈。
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根本不足以面對新的環境帶來的變化,而新的技術的進步,提升了生產率又會進一步只會加速這個環境變化的劇烈程度。也就是說,未來的競爭環境會呈現全方位的殘酷,這種殘酷對人的各維度能力會形成更加苛刻的要求,讓求知和能力提升的需求變得更加剛性。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真實的,快速的認知和能力升級才可能在未來的生態之獲得一席之地。
2.知識的複雜度、認識的維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人類的所有知識一般都繼承在前人的知識基礎之上進行升級和優化,這種升級和優化的主要方向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更加「正確」。而是認知假設的邊界越來越大、認知的細節越來越深、認知的層次越來越多、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從這角度看上去,任何人在任何一個學科,想掌握全部的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單純以積累經驗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形成足夠通用性的知識。想以細緻分工、每個人只掌握一部分知識去協同解決問題,又必須基於足夠的通識做為基礎。所以,對於想不被時代淘汰的人,最終只能通過選擇更好、更優質的教育體系,來解決人認識能力和現實要求之間的矛盾。
3.向上通道更加清晰和公平會使得人們的求知慾、學習欲更加旺盛。
眾所周知,一個組織的活力往往來自於個組織內部有效競爭的烈度,而更有效競爭的重要前提就是清晰和公平的向上通道。經過多年的市場經濟的改造,我們對向上的通道的認識趨於更加清晰,時代會選擇那些有認知、有能力、勤奮的人,並長期讓機會垂青於他們。所以在職之後進行再次學習就變得成新的、重要的超越別人進入向上通道的重要方式。
4.新的教育技術更加符合人性。
讓學習也成為一件充滿樂趣的事。人工智慧、腦科學、VR/AR、遊戲化理論等新技術、新理論的出現,會把原有的必須脫離舒適區、進入學習區的學習模式變的更符合人性,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這學習的過程更適應人性。而通過這種方式,會更加增強人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的阻力和門檻不那麼高,讓整個教育市場進一步發展。
綜合以上,我們認為未來想在這個時代擁有一席之地(那怕是生存),就必須面對更加激勵的競爭環境,只有基於自身的努力、利用科學的學習手段、學習先進的知識技能、不斷提升認識和能力,才能進入向上通道,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更科學的學習手段和更先進的知識技能就是這裡的關鍵點。
所以,每一個成年人的學習,應該始終圍繞「更先進的知識技能」和「更科學的學習手段」展開。
什麼樣的課程值得學?
那到底什麼樣的知識付費或學習產品才是傳遞「更先進的知識技能」和擁有「更科學的學習手段」呢?
先說「更先進的知識技能」。
在我看來,在提供先進知識技能的維度只有以下三類知識付費,才值得被付費和購買。
1.認知顛覆類:
能夠從根本上顛覆和改變你的錯誤認知。世界是怎樣的以及將會怎樣發展,其實依賴於你是怎麼認識世界的,說白了就是認知模式。將大眾心中已經形成的認知模式進行升級或者重新改造以便於更好地應對新環境和新需要。用更適應時代發展的認知去改造人們的固有認知,是改變人們行為最根本也是較為困難的方式。但得到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2.經驗歸納類:
能夠將經驗抽象化、規律化。能將市面上在某個領域實踐結果非常優秀的人的實踐方法歸納總結、抽象概括形成具有更普遍適用意義的理論和方法。比如一個肯總結和反思的銷售員,總結出來好的成單需要引起顧客注意、讓他產生興趣和慾望,並最後敦促他購買,然後他把這些告訴別的銷售員。但這背後其實就是營銷中的AIDA模型。
3.知識工具化:
能夠將理論知識變成可以被用來實踐操作的「知識工具」,改變人們的行為實踐,從而產生更好的實踐效果。比如我以前寫文案是憑著感覺寫,但李叫獸告訴我需要首先分析你的目標用戶的需求、然後檢查你分析的需求對不對、接下來搭建梯子、最後確定場景,然後才能動筆寫。這就是典型的「寫文案工具」。你知道用了鎚子才能把釘子砸進牆,同樣的道理,用了「知識工具」,才能把某項工作做得更好。
這三類知識的無論是通識類的、還是專業類的或者是崗位技能類的,目前在市面上都有相應的產品,其中以認知顛覆類和經驗歸納類最多、知識工具化最少。而從開發難度而言,認知顛覆類最為容易,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競爭最為激烈的。經驗歸納類往往由市場上的頭部資源或者某些隱世高手提供。最難的往往是知識工具化,這需要對理論有非常深入的認識、對現實操作環境也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非常強的建模能力才可能有效實現,而這一類往往是最有價值的。每一個這樣的產品,只要價值厚度足夠,都可能會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存在,在某一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接下來說「更科學的學習手段」。
在我看來,「更科學」體現在「順應人性」和「教學手段更高效」方面。
1、順應人性:
「學習是反人性」這是我們大眾對學習的理解。但這裡需要重點強調,首先學習產生的結果會產生愉悅感,同時人擁有的求知慾也會激發學習的動力。整個學習過程從動機、學習過程和結果來看,有且只有學習過程由於需要通過脫離舒適區才能進入學習區、同時輔助以刻意練習,所以是反人性的。很多人的求知慾因為這個過程的反人性而消磨光,再加上學習效果必須經由了這個過程才能感知到,所以這才是學習艱難和痛苦的核心原因。學習產品的市場,能否很好地解決「學習過程痛苦」的問題,才是能否真正成為大眾產品的關鍵。
解決「學習過程痛苦」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採用:
1)學習遊戲化。
構建一個完整遊戲化的學習體系的核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採用PBL(積分、勳章、排名),而是在單個學習單元是否能獲得「爽」的感覺。遊戲化的本質是基於爽點不斷被滿足的機制體系,而在學習的內容中所體現的就是,好奇/疑問-猜測-答案-恍然大悟,這樣的一個即時滿足的流程。基於這樣一個流程形成最小單元做為基礎,不斷搭建更大的滿足體系,就可以逐步形成上癮機制,讓學習變得有趣。
2)教育社交化。
「同窗」是建立共同經驗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基於此,更容易建立起友誼,而這種友誼會讓人在夥伴的支持下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更好地達成學習成果。但教育社交絕對不是單純建一個微信群、偶爾組織一下活動就可以的。真正發揮教育的社交化屬性需要將社交化的做成產品的基因,在我看來可以設計以下機制:
● 組團打怪,任務以集體方式完成。
以共同合作的形式去攻克難關,「革命的友誼」是最容易增加感情厚度的,而且任何一個社群想要找久的存在,必須要以階段性的集體協作完成完任務為核心,從而形成較高的學員之間「默契」,以提升學習這件事的「價值厚度」。● 有明確的向上圈層通道。將能力相似或相同的人分配在一個學習環境,同時再讓能力層次相鄰的兩級有一定的重合度。才能讓不同級別的學員一方面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形成更好的榜樣帶動效果。
2、在「教學方式更高效」方面,需要結合當今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特定和人本身的認知特點去設計。關鍵在以下幾點:
1)不能灌輸,只能解謎。
不能用說教的角度,單方向的灌輸知識內容。因為學習本身的反人類特性,灌輸會使學員越學越難、越學障礙越大。只能通過,斷引發好奇,不斷解案的形式,以「好奇」的天性,引發學員的強涉入度,才可能逐步理解課程。
2)注意力配合。
每節課的時長需要儘可能的短小精悍,除了因為時間碎片化之外,最大的原因也是人的注意力可以維持時間是有限的,最長的注意力維持也就25分鐘左右。如果知識比較陌生,所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更短了。所以,將知識適當的濃縮,配合注意力的時長,也可以提升學習效果。
3)細緻的例子,通俗的語言。
儘可能的把概念變成比喻,儘可能把概念之間的聯繫和使用,以細緻的例子進行講解。一般來說擁有課程開發能力的人,往往都把知識的理解的相對透徹,而正是因為這點,他們的知識陷阱就會非常嚴重。所以,最大限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更細緻的例子去闡述概念是填平知識鴻溝的重要途徑。
然後呢,身處知識資源「豐富到爆炸」的環境中,我到底該培養怎樣的知識消費習慣?
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知識」消費習慣?
1.提高自身對知識產品的鑒別力。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更需要甄別和選擇,不然吃了半天全是垃圾食品。這裡推薦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圖書館系統常說的CARP測試。信息是新是舊(Currency)、信息來源的可靠新如何(Reliability)、作者是不是權威(Authority)、信息發布的目的是否合理(purpose)。
2.求精求深。
人生早年,不知自身天賦優勢,故而興趣廣泛,涉及多個領域門類非常正常。但最終我們會發現,成功者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精耕細作,培養出了過人之處,然後機會降臨他恰好抓住了。所以,對待知識也是一樣,某個領域吸收足夠好強過於在多個方面半瓶晃蕩。
3.放棄速食態度。
學習的過程是緩慢練習、改進的過程。這也是被大家普遍知曉的。前些年被盛傳的10000小時定律更是突出了能力習得的難度之大、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之多。你要保護好你的求知慾、鍛煉好你的延遲滿足感、給自己足夠的耐心,同時想辦法改善過程中的枯燥無趣。
破局點的課程是怎麼做的?
說了這麼多,最後反觀我們自身,我們做了什麼又想做什麼?
首先,破局點課程的開發,就在努力做到以下這些:
1.破局點是面向行動改變的課程。
課程的設計之初,就不是想做那種認知顛覆(當然,在實際操作中,針對某些學習也確實有認識顛覆),我們更傾向於提供一套系統的方法論,按步驟的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練習過程中,讓學員獲得能力的提升。所以,破局點的課程,非常重視工具的開發,非常重視訓練的過程。
2.破局點是一個重視社交的課程。
課程採用的組隊打怪的模型,以三到四個人為一個小組,通過集體不同視角下方法論實踐,一方面保證了分析的客觀性,另一方面,也行形成革命友誼,讓每一個分析小組都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現實為藍本的分析。
不同於其它課程是以假設案例為核心的,破局點的課程要求每一個學員都自己的項目(沒有項目,可以以同學的項目為分析對象),以真實的情況進行分析,整個分析的過程相當於做了一次專業的諮詢,最後的獲得感是非常大的。
4.以哲學為底層邏輯框架。
整個課程的方法論搭建,是以大量的哲學原理為基礎的,比如矛盾論,否之否定律,遞弱代償原理等。正是基於這些方法論為基礎,再結合商業相關的經典理論,形成了有針對性,同時也較底層的工具體系。
目前看,湊合算基本做到了。未來的中短期,我們希望這樣改進和提高:
1.增加整個學習中的遊戲化元素。
比如小組排名、小組PK;給整個學習過程增加榮譽感和成就感;狀態提醒;設計一定的獎勵;設置普通任務和挑戰任務等等。
2.在通俗易懂方面下大力氣。
人類的基因決定了人類更喜歡故事、畫面,而對枯燥艱深的理論比較難接受和消化,而故事、類比、例子就是變艱深為有趣易懂最好的方法。這確實也是我們目前的短板,我們會在這方面重點加強。如果大家在這方面有好的方法和建議,也歡迎和我們交流探討。
3.將整個學習的過程流程化、標準化。
盡最大可能給到大家提供均一的、高質量的教學服務。不再讓答疑、批改作業、互動這些行為成為依照我們忙閑和心情發揮的部分。儘可能提高整個「學習過程」的產品化。
學習,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一起克服「知識付費」無用論的魔障。
推薦閱讀:
※14.關於輸入和輸出
※訂閱哪種知識付費產品?
※關於網易雲音樂的音頻付費的一點思考
※普通人在付費內容中,容易踩到的坑!
※短書-為什麼知識付費建議使用SaaS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