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對孩子說這些玩笑!

請別對孩子說這些玩笑!

前幾天小福聽朋友講了這樣一件親身經歷的中國式逗孩子,朋友因老公出差在外,就帶4歲的女兒回娘家呆了幾天,朋友的大姑總會逗孩子:你媽媽以後有小弟弟就不愛你了。

雖是開玩笑,但朋友女兒每次都是淚眼汪汪的。礙於親戚的顏面,朋友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卻極度窩火。

其實這樣的玩笑,小福也聽過不少:

你媽媽不要你了。

你是撿來的。

你再這樣,你爸爸就不愛你了

······

這樣看似開玩笑式的逗樂,到底取悅了大人還是孩子?

經常有家長諮詢小福,當別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時候,他們明知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常常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絕,甚至會幫對方解釋或者勸說自己的孩子。

小福想說,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決的說NO。

讓小福記憶猶新的是蔡少芬帶兩女兒錄《不可思議的媽媽》時,節目組讓小孩在玩具和媽媽陪伴卡中做選擇,7歲的湯圓和5歲的包子都選玩具,於是工作人員將陪伴卡碎掉,嚇得湯圓和包子當場愣住。

工作人員強調「媽媽已經碎掉了」,妹妹瞬間眼眶含淚,追問「是不是回到香港就可以找媽媽?」工作人員卻表示:「不可以,因為媽媽已經碎掉了」,嚇得5歲包子當場淚如雨下,蔡少芬隨即衝出安慰女兒:「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

本是一檔溫馨的親子節日,但卻為大家做了一個最錯誤的示範。

逗小孩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過度,就不是逗了,而是傷害和摧殘了,對於敏感性較強的孩子,可能在成年之後還會在記憶里保留這些不愉快的事件。

小孩的世界是很單純的,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在他們眼中父母和長輩就是權威的化身,他們會輕而易舉的把大人的玩笑話當真。

如果一味向孩子灌輸類似的玩笑,孩子總會在擔心失去的不安情緒中變得自我質疑,有的小孩會因此驚慌哭泣,就像5歲的包子一樣。長久下去,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出現容易哭鬧、膽小、不夠自信等現狀。

避免中國式逗孩子,父母很關鍵!

在孩子遭到戲弄的時候,家長應該挺身而出,禮貌地拒絕,給孩子一個示範的作用,讓他知道這些逗弄他的行為是不合理的,是可以拒絕甚至是反抗的。

教會孩子如何去表達出自己不願意、不喜歡的觀點和感受,讓孩子慢慢地學會去拒絕這些不尊重他的行為。

精彩推薦:

《延禧攻略》:開掛的人生都是從童年奠定的!

我們讓你的孩子成為人群中的C位

【福斯特會員專享】親子趣味運動會小結

用實力讓效果清晰可見

小福有話說之Q&A


推薦閱讀:

兒童不想和陌生人打招呼
孩子被打,請一定要告訴他「打回去」
我終於陪孩子學會了跳繩!
滴滴命案:比起教女孩自保,我更想教男孩善良
「陪著≠陪伴」,和你有什麼關係?

TAG:孩子 | 兒童教育 | 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