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實現了與自我的相遇和相知

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實現了與自我的相遇和相知

3 人贊了文章

隨著心理諮詢個案接觸的積累,突然發現一個規律——來訪者的心理問題中有很多來自於對自己自我認知的不客觀性!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A女士走入諮詢室之初,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現在很不安,每天都會胡思亂想,我有一個女兒今年18歲了,獨立性很強,已經出國1年多了,我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和她視頻聊天,我總是擔心她一個人在外朋友交往方面的安全,儘管女兒沒有任何異常表現,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擔心,老公之前還會寬慰我,但是我會不停地念叨,他現在也開始不耐煩了。」

經過諮詢的深入,發現該A女士的成長過程中形成了自動化負性思維模式,一般遇到問題都會產生糟糕至極的想法,然後自己承受由此帶來的焦慮和緊張情緒,久而久之,消極情緒和負性思維模式互相強化,使得她不得不前來求助。像A女士這樣的來訪者是非常典型的「自我缺失」,她的安全感、穩定感來源均來自於外界,即女兒狀態與她所想像的情況是否「印證」,心理諮詢師明顯感覺到她的「自我」力量非常渺小,這也是她的困惑的根源。

在我們周圍,存在這樣兩種人:一種人總是能夠堅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他們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擁有什麼,利用自己已有資源如何去獲取;另一種人,他們好像很難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往哪裡走,隨波逐流。我們說第一種人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而後一種人,就是屬於自我認知不清晰,並且這類人中出現心理困惑的比例非常之高。

心理學上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和理解,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身高、體重、相貌等),心理特徵(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個人與他人相處、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和作用等)。我們對自己的自我認知決定著我們的處事風格和行為模式,決定著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

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能力、認知程度、所處圈層是不明晰的,這樣必然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遭遇的困頓和失敗總是那麼的類似,自己永遠無法突破。美國對沖基金教父瑞·達利歐新書《原則》中提出這樣一個思想: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自我認知能力的進化,這與我國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觀點不謀而合。

如果人不認識自己,註定要遭受「命運」的捉弄和支配,古希臘的著名隱喻「斯芬克斯之謎」就是很好的證明。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一個長著獅子軀幹、女人頭面的有翼怪獸,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的人出一個謎語:「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錯,就被殺死。後來,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怪獸斯芬克斯羞憤跳崖而死。

但是故事到此並未結束,俄狄浦斯雖然猜出來謎底,但是他似乎並沒有避免命運的碾壓(後來的弒父戀母結局),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俄狄浦斯並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他的厄運不是由於道德上的缺陷,而是源於對自己的「無知」。所以我們此時應該覺悟到,任何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都需要克服成長的困難——進行自我探索的挑戰,因為一個真正認識了自己的人是不會輕易向命運妥協和受命運的擺布的!

想要達到正確的自我認知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下為朋友提供幾個實用方法:

1、反省法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我」中去認識自己:

a、自己眼中的我:個人實際觀察到的客觀的我,如外貌、性格、能力、職業、性別等;b、別人眼中的我:與別人交往時,從別人對你的態度、情感反映而覺察到的我;c、自己心中的我:也叫理想自我,指的是我期望自己成為的形象。

2、比較法

從我與人的關係中認識自我,比較法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確立合理的參照體系和找到正確的立足點,這是進行比較的前提,比如說有些人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他們關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變的條件,這些其實沒有實際比較的意義。

3、經驗法

從我與事的關係中認識自我,對智慧的人來說,成功、失敗的經驗都有促進作用,促使他們繼續探索自己,善於學習,從而避免重蹈覆轍。

4、立即行動

自我認知是個人基於思想之上對環境的反應,必須在行動中去獲取,也只有在行動中去檢驗自我認知的準確性,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一開始從最小處入手,開始自我認知,慢慢升級進化的。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


推薦閱讀:

打破常規,喚醒自我,LIMIN-做我自己
文獻 | 網路技術引發的虛擬自我認同危機與倫理建構
為什麼我們需要自我同情?
尋找自我認同 做真正的教師

TAG:自我認同 | 自我完善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