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入學路
親身經歷過三次入學季,真正是折磨。每一年的不同政策,每一個人從孩子哇哇墜地便開始煩惱的學區房,教育真正成了一種工具,不是育人成才的工具,而是社會經濟的調節利器。
當初也算運氣好,六萬元的存款擔心貶值,買了全市唯一一個付得起首付的小公寓,沒想到這小公寓居然成了雙學區房。當別人在攢錢買學區房時,我早跨出了第一步,沒有被「學區」的劃分弄成「房奴」。
同村的Z就沒這麼幸運了。拆遷時買了一個小區的房子,當時還是學區房,女兒順利地上了不錯的小學,等到兒子上學時,這小區的學區改了。不說現在所屬的學區教育質量怎麼樣,老母親接兩個小孩子,來回奔波得二十公里的路程。Z家沒有後台、沒有背景、只有天天蹲點苦守校長。校長被他逼得無法,說:只要你在我們學區買個房,不管多大,雖然不滿足入住一年的條件,也讓你兒子上。
現在誰不想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呢,但居高不下的房價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承擔的。Z咬咬牙,花掉了剩下的最後一點拆遷補償款,買了一套「學區房」,讓兒子如願以償也上了同一所小學。幸虧當初買了這學區房,如今上初中也終於不用煩惱了。
女兒初中入學時,兩個同事都同時買了學區房。其中一個學區房買到手的第二年,孩子還沒入學就改了學區,最後按新政策上了一所新建的不知名的小學。另一同事,因開發商的原因,雖然購房已經兩年,但孩子入學時仍沒拿到房產證,政府不允許他們這個小區的孩子入學。於是只能上訪。每一天的折騰,每一天的憂心,原本快樂開朗的人,被折磨得一個月都沒有笑臉。
由於不是一個小區的問題,龐大的上訪大軍還是爭取到了入學的權利。於是,這所知名的初中超負荷運轉了,增加班級、增加每班人數,終於把這些學生都安排下來了。設計的45人的教室坐了55人,有一組的課桌甚至和講台平行。孩子的母親說,坐這個位置看不到黑板另一邊的字,一點都看不清。老師安慰說:會輪換的。家長答:我難道只是為了我兒子嗎?任何一個孩子坐這個位置都無法看清,還怎麼上課記筆記?我覺得這個課桌不能這麼安排,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應該坐在這裡。
然而,45人的教育放55人的課桌,怎樣安排?!在開家長會的那一天,我被拘在那窄小的座位上,動一動就碰到後邊孩子的桌子,只能筆直的坐著。感覺上課如同坐牢一般。
今年,兒子入學,政策又改了。不但要學區房,還要學區房的戶口。父母雙方和子女都必須將戶口落在學區房內。於是,民政局開始忙碌了。無數的夫妻為了不遷戶口,開始假離婚。許是為了社會安定,教育局出面解釋,只要父母一方和入學兒童的戶口在學區房裡就行了,才阻止了這離婚潮。
戶口的問題,其實是為了針對進城買房的農村人來的。如今,農村戶口反而成了稀罕物。農村戶口征地補償、拆遷補貼,身為農村戶口,一年補貼好些錢。多的村按人補貼都上萬,三口之家能補貼五萬元。不知道政府是不是打起了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錢的心思,要所有的入學兒童將戶口遷至學區房,這樣孩子就會脫離農村集體組織,等到老一輩的人都去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那些數目龐大的錢將會去向哪裡。
為了調節房市,今年的入學條件又加了一項,一套房子只允許一個孩子作為學區房上學。也就是說,二手房不吃香了。不是你家上了學就轉手賣出去。要等你家孩子畢業了,才能再有孩子憑這房子入學。如果買學區房,最好買新房了。萬一一個不小心,花了錢,也許還報不了名。
聽說將來會改,不是憑學區房上學了,是的,將來房子也許就不值錢了,入學將會是調節其他東西的利器了。
推薦閱讀:
※給即將分班的全班同學寫的一封信
※教育不聽話的小孩,尊重信任是首位
※耿小曼:勢力的人真的還蠻好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講稿
※認清教育面臨的三大困境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