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多勞多得,你享受到了嗎?

說好的多勞多得,你享受到了嗎?

來自專欄你也能規劃自己的職業7 人贊了文章

細想想,我從來都是很天真的。

小時候,一直都相信「王子和灰姑娘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學了,上了政治課,也篤信課本里說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之一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然而,工作了十幾年後,我忽然開始懷疑了:如果真有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我為什麼體會不到呢?

舉個例子。

我在一家公司做軟體開發,這個月我工作25天,晚上老加班到十點(沒有加班費),下個月我工作22天,天天下午6點下班,可我兩個月的薪水是一樣的呀。

你有這種感覺嗎?在一家公司里,好像你干多干少,對你每月拿到的薪水沒什麼影響。這根本體現不出來,多勞多得的分配理念哦。

再舉個例子。

任盈盈是公司前台文員,滅絕師太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經理。兩個人都勤勤懇懇工作一個月,任盈盈拿3千,滅絕師太拿3萬。這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嗎?

你說,是我們理解錯了,還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錯了?

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我特地查了中學政治教科書(信不信由你),重新理解了一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體會不到「多勞多得」,然後給出了實現多勞多得的3種策略,最後,暢想了不勞而獲的可能性。

一個一個來看。

再理解「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先引用下百度百科對「按勞分配」的解釋:

按勞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ones performance),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即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以後,按照個人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

注意,這裡的勞動,是抽象的,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這種勞動,能衡量嗎?

不能啊!誰告訴我怎麼衡量?

所以,這個按勞分配,就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的,給我們的安慰劑呀,撫慰曾經年輕的我們熱烈躁動渴望平等的心。一旦你出了學校,進了社會,你就會發現,真不是那麼回事兒。

那麼到了社會裡,到了市場經濟環境下,怎麼理解按勞分配呢?

有五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針對企業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市場經濟對企業是遵循按勞分配原則的。哪個企業付出的勞動數量多,勞動質量好,哪個企業分配到的報酬就多。

第二個層面,是針對勞動的產出的。因為勞動無法衡量,你沒法說保潔員的勞動就比談判官的低十等,對吧。你也沒法說前台文員的勞動就比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的勞動低人一等,對吧。所以,只能拿勞動的產出物來衡量。比如一家農產品企業生產土豆,那就拿你產出的土豆的數量和價值說話;另一家汽車企業生產電動轎車,那就拿你產出的電動轎車的數量和價值說話。

這兩個層面,都是針對企業來講的。兩者結合,企業賺錢多少,是遵循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原則的。

第三個層面,是針對個體的。個體的按勞分配,直接體現在勞動分工上。分工直接決定勞動回報的基數。比如前台文員和內容總監,就是分工不同,前者可能每月3千塊,後者可能每月5萬塊。至於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同分工之間,不具可比性,談不上的,談不到的,沒法談的。

第四個層面,是針對同一分工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也就是說,大家相互之間要比較「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必須建立相同分工的基礎上。在相同分工的基礎上,如果一個人的勞動質量和勞動產出比較高,那他就應當獲得比別人高的報酬。所以,相同分工,應當以結果為導向來評估績效調整員工報酬。

第五個層面,是個體的多勞多得。即我一個人,作為公司員工,應該多勞多得。但實際上呢,個人勞動量增加,產出量增加,並不一定能夠多得。就像本文一開始的第一個例子那樣。

這就是我理解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5個層面。

現在我們可以說說為什麼大部分人體會不到多勞多得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以企業為單位的,僱員多勞之後創造的價值,流向了企業經營者,因此僱員體會不到多勞多得

這是一般性規律,實際上,對我們個人來講,想要多勞多得,還是有不少策略的。

走向多勞多得的3種策略

再理解「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時,我們說,在當今市場環境下,這個原則是以企業為單位發生效用的。所以,如果想要多勞多得,第一個策略就是:擁有一家企業

一家軟體公司,一家旅遊公司,一家短視頻公司,一家建築公司,一家自己的飯館、服裝店、婦嬰用品店、理髮店、貓舍……無論行業、大小,你是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合伙人,就可以享受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第二種多勞多得的策略是:從事按照結果進行提成的職業。房產銷售、獵頭顧問、計件手工藝者、貼瓷磚、漆工等等都是這樣的職業。比如房產銷售和獵頭顧問,每完成一單,就可以根據銷售額獲得一定比例的提成。這樣子,就可以實現多勞多得。很多獵頭顧問年收入破百萬,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第三種多勞多得的策略是:自由職業。也就是說,我不受雇於企業,繞過企業,直接向客戶提供服務。比如自由培訓師,多講一次課,多一次收入,收入和付出,是線性的,有足夠多的付出,就有足夠多的收入,所以做得好的培訓師,年收入都在百萬以上。

目前我是自由職業,算是體會得到多勞多得是怎麼回事。

如何不勞而獲

我們在前面討論的,都是勞動所得。勞動所得,要求我們付出勞動和時間,才能獲得收入。這是大部分人獲得收入的方式。實際上,還有兩種獲得收入的方式:

  • 資本所得
  • 權力所得(權力可以對資產進行再分配)

資本所得和權力所得,在發生的那一刻,看起來似乎不需要勞動,有點像不勞而獲。

比如,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比如,買理財產品;比如,借貸給別人;比如,官員運用權力強制再分配他人資產,企業經營者利用權力再分配企業利潤。

但實際上,資產所得之資產,是擁有者之前付出勞動的結果。權力所得之權力,是擁有者之前付出代價的結果。而且,這兩種方式,在獲得收入的同時,也需要承擔隨之而來的風險——這些風險,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承受的。

所以,嚴格意義上講,這兩種獲得收入的方式,是前期投入成本的滯後回報,並非不勞而獲,它們也是符合價值交換規律的:你要獲得一定量的價值,必然要付出你的價值(成本)來交換

所以,別痴心妄想啦,真正的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取消版權保護與戰後美國的科學進步
經濟學研究的基石是什麼?
匯率對經濟的影響
原油日評:美國EIA庫存報告向好 原油溫和收高

TAG:經濟學 | 職場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