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分析:如何讀懂任何一篇文章?

哲學分析:如何讀懂任何一篇文章?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102 人贊了文章

1.最近和四川的一位語文老師合作,為他班上的孩子們講科學閱讀、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科普寫作等有趣的知識。我對10歲左右的孩子,沒有多少教學經驗,在與這位特級語文老師的交流中,獲益良多。

2.這位老師最近也在撰寫一本書,討論非虛構類作品的閱讀策略。在我給孩子們上完PQ4R方法的一節課後,他覺得自己收穫很大,孩子們肯定也有不小的收穫。不過,他認為我還需要補充一個關鍵點,才能讓孩子們理解得更透徹。

3.這個關鍵點是:如何使用PQ4R方法來閱讀單篇文章,甚至閱讀單篇文章的單個自然段?

4.而我講的時候,步子邁得太大,直接講如何使用PQ4R方法閱讀一整本書。許多孩子,就是在閱讀單篇文章或單個自然段時,遇到了不理解的詞,或者不理解的複雜長句,從而耽擱了自己對整本書的閱讀。

5.沒錯,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默認讀者具備了某種他們目前還不具備的知識。

6.我常寫文章發在網上,可以看到許多讀者的留言評論。有些評論只是簡單地表示了贊同和喜歡,讓作者覺得開心和愜意。有些評論則是簡單表示了反對和憤怒,被我直接無視了。還有些評論則是讀者花了時間寫了一大段話,來表示反對。這些評論,我會認真閱讀。

7.然而,大多數這種長段的評論,只是讓我覺得這些讀者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問題。他們反對的觀點,根本就不是我支持的觀點。我很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讀別人的文章,然後跑到我這邊來留言反對。

8.其實,這恰恰說明了,單篇文章的閱讀理解,也是一件高難度任務。下面,就讓我來分享一下,拿到單篇文章之後,該怎麼閱讀,才能確保自己理解對了。

9.為此,我需要向大家再次推薦一下哲學家John Searle的Mind,language and society,我手上的英文版由Basic Books於1999年出版。在本書的第6章,也就是135到161頁,Searle用簡潔到堪稱雅緻的文筆,總結了他發展完善的言語行為理論。本書亦有中譯本電子版,亞馬遜上有賣。

10.所謂「言語行為理論」,就是把說話看作是一種人類行為。喝水是行為,走路是行為,說話也是行為。我們要解讀出人類說出的話的意思,就要明白這些人類行為的意圖。

11.「意圖」是個很常見的漢語詞,差不多就是「目的」的意思。假定我是個含蓄的日本人,而且是喜歡女性的異性戀男性。一天我約某位女性好友晚上一起散步,然後對她說:「今晚月色真美。」

12.大家猜測一下,我的意圖是什麼?

13.我的意圖當然不是字面意義上說,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反射進我的眼球里,而我被這些光刺激得很開心,便覺得月球真美麗。

14.聽說,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認為,「今晚月色真美」就是英語「I love you」的好翻譯。因為日本人含蓄,所以要依靠對景物之美的抒情,來表達對陪伴自己賞景之人的喜愛。

15.所以,「今晚月色真美」這句話的意思不是「今晚月色真美」,而是「我愛你」。

16.為了幫助我們破解人類行為的意圖,John Searle將這些意圖區分為了5種類型。大家不要覺得5種類型太多了,記不住。要知道,將全人類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意圖限定到5種類型,已經數量很少了。

17.這5種類型分別是:

18.一:斷言(assertive):斷言一般就是說出一個陳述句,並且認為這個陳述句是字面意義上真的。說「我的桌子上有一個用塑料做的大腦模型。」,意思就是說,大家真的可以在我的桌子上找到一個這樣的模型,它是用塑料做的。而且,這是個關於大腦的模型,不是關於心臟的模型。

19.「斷言」這個意圖中,客觀上的真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現在我來問大家,「我的桌子上有一個用塑料做的大腦模型」這個斷言句,究竟是真是假?

20.答案是,幾秒鐘前是真的。剛剛已經不是真的了。我把這個模型從桌子上挪到置物架上了。它已經不在桌子上了。

21.二:指令(direvtive):指令一般就是說出一個祈使句,讓別人按某種方式去做某種事情。說「你能幫我遞一雙筷子嗎?」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追問對方有沒有能力給我們遞筷子,而是希望命令或請求對方做出遞筷子的行為。

22.「指令」這個意圖中,無所謂客觀上的真假。在這種句子類型中,重要的是指令是被遵守了,還是沒有被遵守。說出指令的人,有沒有最終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我們關心的收到指令的人有沒有按指令的要求去做事,不那麼關心客觀上的真或假。

23.三:許諾(commissive):許諾則是說自己將要做什麼事情,並且希望聽者相信自己真的會按自己說的那麼做。說「我承諾一定會還上欠你的錢」和「你要是再不還錢我就打你一頓」都是許諾句,都是在表示說話人將要做什麼事情。

24.在「許諾」意圖中,我們關心的也不是客觀上的真假,而是這個許諾有沒有兌現。一段時間後,我究竟有沒有還你錢?或者,一段時間後,我究竟有沒有把你打一頓?如果有,那麼許諾就兌現了。如果沒有,那麼許諾就沒有兌現。

25.四:抒情(expressive):抒情就是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說「我對你的遭遇深表同情」、「恭喜你獲得了大獎」、「我對他的幸福生活感到妒火中燒」、「我很抱歉自己以前對你太殘忍」等等,都算是抒情。

26.在「抒情」意圖中,我們只關心抒情者是否抒發了真感情。如果抒情者很難受,抒發的感情也是說自己很難受,那我們就認為這個抒情句是真的。如果抒情者很憤怒,但卻說自己一點兒也不憤怒,那就是抒發了假感情,我們就認為這個抒情句是假的。

27.五:聲明(declarations):聲明是就靠說話改變了世界的狀態。這聽起來很神奇,但其實很常見。老闆對員工說:「你被開除了。」,老闆的一番話就改變了世界的狀態,一個員工從此被開除了。一個牧師說,「我宣布,你倆從此結為夫婦。」、一個總統說,「我宣布,我國對A過開戰。」等等,都是靠說話改變了世界的狀態。

28.總之,聲明句就是一旦說出來後,不太容易輕易反悔的句子。因為世界狀態一旦改變,再變回來,就有點麻煩了。

29.在實際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句子可以同時表達多個意圖。

30.一個老師說:「小明寫了一篇關於眼球結構的科普文章,我看了以後感到很滿意,並且讓他做出了一些修改,他也改得很好。我答應他,如果改好後,就讓他到台上來講給大家聽。現在,我還要宣布,小明的這篇文章榮獲班級內作文比賽第一名。」

31.這個老師說的話,同時表達了斷言、指令、承諾、抒情、聲明這5種意圖。

32.現在,請大家牢記上面這5種意圖。要記住它們之間的差異,不要把它們搞混了。理想狀態下,我們任意拿到一個句子,都能說出它屬於這5種意圖的哪一種或哪幾種。

33.接下來,我們再來講單篇文章的閱讀中,另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也就是讀者的辭彙量太小了。

34.我偶爾和普通讀者交流時,他們說我寫文章喜歡炫技,經常提到一些生僻辭彙。這真的是冤枉了我,我每次提到生僻辭彙時,都會儘力給出解釋,還會標出英文,供大家進一步搜索更多信息。

35.不過,有些詞的意思的確不容易理解。「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這個詞,每個字你都認識,連起來就不一定認識了。這是個物理學專業術語,需要你腦中已經積累起一些物理學知識,才能理解這個詞。

36.同樣的道理。我在寫文章時,有時會默認大家都知道某些常識。常識大體上就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所學到的知識,只要你每一門科目都拿到滿分,你就算具備了常識。

37.後來,我發現自己要調低對常識的操作性定義。只要九年義務教育中每一門科目都及格,就算具備了常識。結果就是,我給成年人上課時,還需要經常補充一些中小學的知識。

38.而積累知識的關鍵,就在於讓自己具備靈活運用某個專業辭彙的能力。如果你知道如何使用「有絲分裂」來造不同的句子,那你差不多就理解了什麼叫「有絲分裂」。如果你知道如何用「跨膜運輸」來造句,那你差不多就理解了什麼是「跨膜運輸」。

39.如果你說:「人格心理學就是研究高尚人格者的心理特徵」,那我就明白你不懂人格心理學。如果你說「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是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用自陳式量表來測量員工的大五人格模型,對於人力資源管理來說,有一些用處。」、「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防禦機制對於人格塑形起到了關鍵作用。」等等句子,那我大概會認為你懂人格心理學。

40.那麼,要怎麼才能積累起更多的辭彙量呢?

41.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暴露在一個更多辭彙量的環境中。如果你身邊的朋友經常說一些你以前為所未聞的辭彙,那你一定不會甘心如此,而是會問他們,那些辭彙是什麼意思?

42.同樣,如果你在讀書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不懂的辭彙,那你就會去翻看詞典或者百科全書,了解這些辭彙的意思。

43.在這裡,我又要向大家推薦維基百科的英文版。維基百科是堪稱偉大的產品,它利用了所謂的群眾智慧,無論在詞條數量還是質量上,漸漸超越了傳統的大英百科全書。而且,它還是免費的。

44.與專業的文獻綜述相比,維基百科詞條自然過於粗陋。但它是對外行人非常友好的文字,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繼續尋找更專業的材料來閱讀。對於許多人來說,下載論文其實也是免費的。使用翻牆軟體可能要付費,大家可以自行想辦法解決。

45.再有就是建議大家常備各個學科的入門教材。我的書架上就備好哲學、邏輯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地理學、人類學、語言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離散數學、統計學等學科和它們的子學科的教材。這些教材的最後一部分往往都有術語表,會對關鍵術語做出簡單的解釋。不過,維基百科很大程度上已經能起到這種術語解釋的作用了。教材中相關章節則是對關鍵術語的補充解釋,這是入門級百科全書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46.等我們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之後,自己腦海中的辭彙量也就會越來越大。自己能造出的句子也就越來越多了,能讀懂的句子自然也越來越多了。通常,越是乾巴巴的句子,越容易讀懂。藥品說明書就非常容易讀懂,法律合同也很容易讀懂,因為作者不打算秀自己的文采,他們生怕讀者沒有讀懂。但大多數文章,作者還是想要表現出自己的行文風格和文學藝術特色的,所以就會使用修辭。

47.「修辭」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它的英文叫rhetoric。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只能簡短地談論一下修辭和語言的意義。

48.如果把「辭」看作意圖,那麼「修辭」就是給「意圖」加上外包裝,從而讓消費者更買賬。修辭是無處不在的,哪怕是前面提到的藥品說明書和法律合同,也都是有修辭的。本文也是有修辭的。

49.大家思考一下,本文是如何通過修辭的方式,讓大家更買賬的?

50.其實,我也不確定自己在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時,是怎麼通過修辭的方式,提升語言的效果和力量。我猜,自己受科學心理學和分析哲學以及數理邏輯的影響較大,喜歡用一些專業的術語和邏輯連接詞來造句。

51.我通常會給概念刻畫出操作性定義,並且注意句子的真值條件,以演繹、歸納、統計、類比這四種推理形式,將句子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文章。上一句話一般為下一句話提供了某種支持關係。整體來看,我是在做論證,而不是在做說服。這有點像是數學計算,結論是算出來的,不是瞎想出來的。別人不信我的結論,那就說明別人沒有看懂我的計算過程,或者是我的計算確實出現了差錯。

52.這種論證式的寫作風格,本意是要反對修辭。不過,它也許已經成了一種新式修辭。一些偏好這種文風的讀者,或許會在閱讀過程上體會到某些審美上的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會激發他們的感性,抑制他們的理性,讓他們對這篇文章產生更多盲目的信任。

53.大家可以看出,我對「修辭」是愛恨交織。一方面,修辭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修辭又似乎在利用人性的弱點,這又是我這種自我標榜的理性思考者所不齒的。

54.讓我們先不去糾結修辭的利弊。至少,我們需要認識到修辭的存在,以便防範他人利用修辭的效果來忽悠我們。有時候,你可能也需要用修辭的效果來忽悠他人。總之,像什麼排比、比喻、擬人、反問、設問、押韻、諧音、引用、雙關、委婉、反覆、遞進、映襯、停頓、頂針、互文、迴環、象徵等等技巧,它們既可以讓真知灼見聽起來更加擲地有聲,也可以將垃圾般的謬論包裝出黃金的價格。

55.為了不受修辭所害,又能享受修辭之美,我們要做的,還是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提升自己周圍人的知識水平。尤其是要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它們經歷了學者們嚴苛的同行評議,相比其他領域的所謂知識,雖談不上100%可信,至少也要可信許多。

56.我們稍微回顧和總結一下。人類的說話和寫字,都算是人類的行為。而破解這種行為的關鍵,就是搞明白它們所表達的人類意圖。塞爾將意圖分為了斷言、指令、承諾、抒情、聲明這5種。以後我們也可以將自己遇到的語句,歸類於這5種中的一種或多種。

57.甲和乙之間,有時難以理解彼此的意圖。比如,甲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而乙是這個領域的外行人。甲有時表達的意圖太複雜,現階段的乙還理解不了,要等到乙積累了更多知識辭彙量之後,才能理解。那麼,乙如果對自己有要求的話,那就可以利用維基百科、教科書、專業手冊等工具,獲取更多知識,積累更豐富的辭彙量。這一步只能日積月累,沒有終南捷徑。

58.對於理解意圖,我們還會遇到一個麻煩的事情,那就是「修辭」。修辭可以妨礙我們正確地理解意圖,也可能幫助我們正確地理解意圖。修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也許在藥品說明書、法律合同、科學研究論文等文本中,修辭較少一些。但實際上,修辭還是存在的。我們平常都說,要學會講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這就是所謂的修辭。同樣一番道理,用枯燥的故事講出來,別人就不聽。用誘人的故事講出來,別人就特別願意聽。

59.為了防止別人把垃圾言論包裝成誘人的故事,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知識水平。或者說,找一些具備高科學知識的水平,讓我們來為我們的重要決策把關。

60.最後,我還需要講一個閱讀理解的關鍵原則,未免大家矯枉過正,因為矯枉幾乎總是會過正。前面提到,世界上存在很多被包裝成誘人故事的垃圾言論。這會提高你的警惕心,但也可能導致誤殺。有些言論不是垃圾言論,卻被你當成了垃圾言論。如此,我們就要遵守寬容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的教導。

61.所謂寬容原則,就是要用最大的善意,去解讀他人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要把他人當作一個知識淵博的聰明人,為他人說出來的模糊含義,儘可能往合理的方向解讀。

62.然後再指出對方的言論是垃圾言論。這樣對方才會心服口服,或者惱羞成怒。否則的話,對方只是感到一頭霧水,覺得你沒有理解對方的意思。這個寬容原則很難遵守,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有這個能力和習慣。

最後,就讓我們使用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來理解這篇文章,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很有趣?

首先,拿到文章,我們要審視標題。標題是《哲學分析:如何讀懂任何一篇文章?》,大概可以看出,這是要從語言哲學的角度談論單篇文章的閱讀理解,而且是以「我注六經」為目標的閱讀理解,不是以「六經注我」為目標的閱讀理解。

接下來,我們還要了解一下作者是誰,作者的知識背景是什麼,作者的專業經驗是什麼。這樣,我們才能判斷作者是不是在談論他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我們還要審視一下作者有沒有出於某種獲利的動機來寫文章。總之,我們最好要確保作者既有說真話的能力,又有說真話的意願。就本文的理解來說,這一步跳過。

第三步,我們要審視文章的結構。文章可以分為哪些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提出了什麼問題?作者又是如何回答那些問題的?就本文來說,我刻意沒有設置小標題,而是為每個自然段都標記了序號,就是為了在結尾干這事。

本文第1到8段都是導語,也就是和正文關係不大,只是起到鋪墊作用的話。這個鋪墊就是交待作者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作者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發現,單篇文章的閱讀理解是一個學習者需要克服的難點,而作者以前對這個難點不夠重視。

本文的第9段為大家推薦了一本書,並且向讀者指明了獲得此書的途徑。

本文的第10到14段,解釋了言語行為理論的大致意思,也就是通過理解行為者的意圖,來理解語句的意思。以「今晚月色真美」和「我愛你」作為案例,向大家展示,語句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字面意思,需要考慮說話人的意圖,我們才能理解語句的真實含義。

本文的第16到32段,說明了John Searle劃分的5種意圖類型。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將千千萬萬個意圖,收縮到5種類型,幫助人們理解語句的意思。這5種類型分別是斷言、指令、許諾、抒情、聲明。它們各有特色,細節不複述了。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我們可以用同一句話表達多個意圖。

本文的第33到39段,作者指出了一個難以克服的閱讀理解障礙。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閱讀理解的關鍵就在於從表層文字中抓住作者的深層意圖。但麻煩在於,有時候作者的學識很淵博,讀者的知識很膚淺,讀者不具備理解那個意圖的能力。要等到讀者再積累更多辭彙量以後,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圖。這裡頭的關鍵詞就是「辭彙量」,辭彙量的差距太大,讀者和作者就不容易互相理解。有時,讀者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個問題就沒辦法解決了。

本文的第40到45段,作者提供了一條提升辭彙量的訓練方法。那就是利用維基百科等網路百科全書,以及各個學科的大學教材。讀者可以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但又不會邁入到恐慌區中,而是停留在對自己的長遠發展最有利的學習區。

本文的第46到55段,作者在「言語行為理論」、「知識辭彙量」這兩個關鍵詞之後,又提出了第三個關鍵詞,也就是「修辭」。在作者看來,修辭可以加強語言的力量,但又經常妨礙閱讀理解。所以,我們需要對修辭保持反思的態度,一方面要識別修辭,警惕惡意的修辭,另一方面也要善意地利用修辭來對抗惡意的修辭。如此,我們就需要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辭彙量,並且明白言語行為理論,才能夠打破修辭的陷阱,同時也享受修辭之美。

本文的第56到59段是作者又對全文的脈絡進行了簡短的總結與回顧。這裡不複述了。

本文的第60到62段是作者又在以老生常談的語氣談論寬容原則。之所以這個原則要反覆強調,就是因為它太難遵守了。絕大多數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意願來遵守寬容原則。甚至,連作者本人,恐怕也只有心情好的時候,才會願意遵守寬容原則。

以上就是完成了對本文的分段和概括,也就是第三步。讀者如果在閱讀時能達到這個效果,差不多就算是從表層文字的密碼中,破解出了作者的深層意圖。換言之,讀者差不多算是讀懂本文了。如果本文還有什麼言外之意,破解難度就會高許多,各位讀者就需要各憑本事了。

還有第四步,也就是非常關鍵的收尾環節。我們必須認識到,理解是程度化的。

在正態分布曲線上,並不存在一個分割點,點左邊的人都是沒有理解,點右邊的人都是理解了。理解不是電燈開關,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理解更像是水龍頭開關,可以不斷調整大小。文章的意義取決於人類的解讀,而作者相比讀者,有解讀優勢,但並不具備解讀權威。文學作品尤其如此,科學作品就好很多。

換句話說。單篇文章不管怎麼讀,都無法確保100%地理解對了,更不用追求100%理解對了。我們只需要選定一個視角和框架,在這個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解讀。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自己所選定的視角和框架不一定是唯一的。別人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視角和框架。有時,我們要跳出自己最熟悉的框架,使用別人所熟悉的框架。

有人可能要問,不同的視角和框架之間,有沒有優劣之分?該如何選擇最好的那個視角和框架?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有些視角和框架顯然比另一些更好,有些則是各有千秋。如果一定要問,那我這種人當然會說,科學就是最好的視角和框架。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何閱讀丹經
文言文閱讀解題指導 考什麼
愛情密語 | 經典語錄 | 閱讀時間
《論語?子罕篇鄉黨篇》閱讀訓練

TAG:哲學 | 人文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