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的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科學檢證,是李逵還是李鬼?
來自專欄高效學習&高效記憶10 人贊了文章
涉及到平時的學習,我們肯定會看到、聽到也想嘗試各種各樣的建議。
比如,「複習很重要」,「分割學習時間切換學習內容學習」,「暗記時把內容關聯起來記憶」......
很多很多,而這3個特別具有代表性。
其中一些方法,贊同的人多了,看到的頻度多了,自己也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常理」。
但是,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如果沒有科學實驗的檢證,沒有經過實踐得出結果,或者乾脆不適合自己的情況,那麼這種無根無據的認可只是「隨波逐流」,是從眾,可能會害了後來者,也會影響到自己。
所以,就事論事,我就上面所提3個代表性的學習上的建議為例,從神經科學、心理學的角度來「搜根引據」,看看它們的真偽。
【複習很重要】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好不容易記住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漸漸忘卻。
所以,為了讓記憶定著下來,有必要向大腦中管理記憶的「海馬」,不停反覆地輸送相同的情報信息。
而讓這個反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複習時最重要的關注點是,
拉開間隔
學習新知識,在接下去學之前,要讓大腦有整理這些情報的時間,數小時~數日間的間隔,可以把知識「埋入」長期記憶中,並強化記憶痕迹。
即使一時忘了,通過腦內的搜索和想起,可以再次把這些記憶統合強化,記憶效果則會愈加明顯。
引用自:1萬時間勉強するより効果的な學習方法とは?(http://gigazine.net/news/20140423-ditch-the-10000-hour-rule/)
也就是說,與不停歇地往大腦內輸送相同情報,以期記住相比,隔開一段時間,在大腦將要忘與不忘的時候再次輸送入情報,記憶的定著率會顯著提高。
而這已經在神經科學中的得以實證。
【分割學習時間切換學習內容學習】
這個建議,也是在學習不同科目內容時,意外能持續集中力的方法,而且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裡涉及到一個關鍵詞,叫做「記憶干涉」—某些記憶會受到其他記憶的影響,讓想起變得困難的現象。
越是相互間相似的記憶,越是容易引起記憶干涉。
所以,分割時間,切換學習內容,交互學習時,能有效避開這個記憶干甚的影響。
比如,2小時一直用在文科學習上,長時間的英語學習+語文學習,之間即使有分割時間(學了30分鐘,休息5分鐘,繼續學30分鐘),因為相類似的學習思考,也很容易引起記憶干涉。
因此,最好的學習分割是,學了英語,再學數學,再學語文(或者再次學英語)......以完全不同內容的學習來改變。
科學上已經實證。
而且,從瞬間集中力的科學角度來考慮,這樣做也是最得策的。
【暗記時把內容關聯起來記憶】
之前說明的「反覆」,這個反覆,在心理學上有單獨的說法,叫做「rehearsal (排練)」,是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程序,也是唯一的通路(心理學實證完)。
這個通路上有2個「車道」,一個是「維持的rehearsal」,一個是「精緻化的rehearsal」。
維持的rehearsal,比如練字、背單詞、練鋼琴基本功等,只是通過反覆來記住、來熟悉的方式,是單純的反覆。
精緻的rehearsal,比如學習歷史的時候,用記憶樹的圖形來記憶的方式。
我想大家都知道記憶樹吧?!舉個簡單的例子,講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章節時,你可以把它畫成一顆樹,秦始皇是枝幹,而「焚書坑儒」、「統一六國」等則作為枝葉添加到枝幹上,什麼都可以,甚至可以是「兵馬俑」,只要和秦始皇搭界的都可以成為枝葉。
這樣一來,就可以從一個事實把其他與之相關的事實都關聯起,連貫著記,記憶起來效果會比沒有連貫的單記,效果自然要好上好幾倍。
就像這樣,
一時保存的作為短期記憶的情報,把它和其他的知識關聯起來的構造,以此理解和記憶,並加以反覆
這就是精緻化rehearsal。
這樣的情報整理方法,可以讓長期記憶的網路和短期記憶內的情報相互關聯,想記住的事實的理解也會更深刻,記憶起來也更容易。
小結
以上3個例子的說明完成。
知道根據,有科學做依據,你就可以大膽放心地去實踐,當然實踐起來也會變得容易。
好了,到這裡我要說明一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如果有科學原理或者科學實驗的各種依據來支撐的學習建議,可行;如果沒有,那麼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求證,是否可行。
要有「真能辨你是雄雌」的眼光,而不能人云亦云。
只有這些通過科學驗證的建議方法,才是高效學習中適合人人的通用技巧—在通用的技巧上再發揮個性,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
【一句話】
學會分辨網路上的層出不群的所謂與自詡的「學霸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技巧」等,辨別標準就是是否有科學驗證的支撐,而這些得以科學實證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好的,是通用的基本適合任何人的東西,以此為基礎,載加入適合自己的個性運用,你才能找到真正的高效學習方法。
推薦閱讀:
※"我是個隨喜的佛教徒「
※邊學習邊運動?時間節約+學習效率高騰!可巧妙結合的方法和道具介紹
※臨時抱佛腳也可以很高效!考試&測驗前一天的高效複習法
※如何高效學習?從「不要學習」開始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把握各年齡段認知心理特徵!建議家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