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量子力學,右手佛學(一)
6 人贊了文章
曾幾何時,「意識」被科學拒之門外,而如今量子科學卻發現意識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不但規避不了,而且可能反而是最基礎的因素。
朱清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綠色化學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湯普遜紀念獎。
今天我們帶您一起看一看當今人類科學中的最新成就——量子力學和人今天講的題目是《量子意識——科學與佛學的匯合處》。
我們這代人都知道一句老話,叫做:「科學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但是自然科學發展到今天,發現意識是怎樣都規避不了的,而且意識在自然科學理論中,反而可能是最基礎的。
如果大家聽懂了,可能就會知道自然科學最終應該會和佛學殊途同歸。
一、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
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1態疊加與坍縮
量子力學的第一個詭異現象叫做態疊加原理和坍縮。
為了解釋量子力學觀念,我先說說普通人的日常經驗。一般人認為客觀物體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比如說,我的女兒現在在客廳裡面,或者說我的女兒現在不在客廳裡面,兩者必居其一。
▲ 女兒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廳里嗎?
但在量子力學裡就不一樣了。量子力學就像說你的女兒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你要去看這個女兒在不在,你就實施了觀察的動作。你一觀察,這個女兒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她就從原來的,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的唯一的狀態了。
所以量子力學怪就怪在這兒: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
那有人就會說了:你這是詭辯,你怎麼知道電子不觀察它的時候,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呢?
好,這就是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很多實驗確證的事情,其中一個最著名最重要的實驗,就是干涉實驗證實。
電子同時在兩處
電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沒有確定的狀態。所以這件事是量子力學最詭異的事情。懂了這個,就懂了量子力學最詭異的東西,而且隨後我們就能來證明: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2單體的疊加態:薛定諤的貓
剛才說的是量子力學第一個詭異之點,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詭異之點往下推論,能夠推出什麼結果。最後結果會使大家認識到,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物質世界和意識不可分開。
這個實驗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提出的,被稱為「薛定諤的貓」2單體的疊加態:薛定諤的貓
剛才說的是量子力學第一個詭異之點,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詭異之點往下推論,能夠推出什麼結果。最後結果會使大家認識到,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物質世界和意識不可分開。
這個實驗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提出的,被稱為「薛定諤的貓」。
維格納認為,意識可以作用於外部世界,使波函數坍縮是不足為奇的。,確實只能這樣認為。因為外部世界的變化可以引起我們意識的改變。
大家想過沒有,牛頓第三定律說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們的意識能夠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改變,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對吧?人的意識就是受外界客觀世界的影響改變了,隨時都在變化。那為什麼客觀世界就能改變識,意識就不能改變客觀世界呢?
他就說意識是能夠改變客觀世界的,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就是使不確定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這樣來影響的。
所以波函數,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
測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識
自然科學總是自詡為最客觀、最不能容忍主觀意識的,現在量子力學發展到這個地步,居然發現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了。
因為量子力學是我們客觀物質世界最基礎的理論。剛才說過了,二十世紀人類技術進展都跟量子力學有關,而且量子力學經過了最精確的實驗驗證。
量子力學的基礎就是:從不確定的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一定要有意識參與。這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成就。
到這一步,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詭異已經有所了解了,詭異的基礎實際上是: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
這點很像在佛學中,一個念頭一下子使物質世界產生出來了,這樣的概念。物質世界產生出來實際上是從不確定一下子變成確定的,這兩者很類似。
剛才講了量子力學兩個詭異之點,詭異之點到最後就達到了物質世界離不開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意識才使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發生這樣的坍縮,也就是變化。
3多體的疊加態:量子糾纏
現在再來講量子力學第三個詭異之點,這個和前面講的狀態有關,是它們的直接結論,叫做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與「薛定諤的貓」是類似的,只不過「薛定諤的貓」講的是同一個東西處於不同的狀態的疊加,量子糾纏講的是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東西它們都處於不同的狀態的疊加,它們彼此之間一定有明確的關係。這就是量子糾纏。
糾纏態的手套
比方,我們從北京買了一雙手套,把手套中的一隻寄到香港,另一隻寄到華盛頓,那麼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還是右手戴的?
誰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開一看,是左手的,那華盛頓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為手套是左右配對的,這是個規則。一旦寄出去了,寄的過程中不確定,但是一個人只要觀測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另一個人不用觀測就知道了。這就是糾纏的一個例子。
大家會認為,你看沒看它沒關係,它早就確定了。但量子力學大量實驗證明,如果把同一個量子體系分開成幾個部分,在未檢測之前,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部分的準確狀態;如果你檢測出其中之一的狀態,在這瞬間其他部分立即調整自己的狀態與之相應。
這樣的量子體系的狀態叫做「糾纏態」。就好比這個手套在寄出以後,在還沒被觀測之前,它是不是確定呢?肯定不確定。只有在你確定了其中某一個的狀態,另一個的狀態立刻就變化了,也變得確定起來了。這種關聯就叫作量子糾纏。
大家也許很難理解這個糾纏,說實話,這個已經超出了我們人類的理解能力的範圍之外,你只能去試圖想他、接受他,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客觀經驗已經不符了。
量子隱形傳輸——瞬間傳輸的未來
這個例子還說明糾纏的一個重要特點:糾纏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會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傳遞。這一點很重要,後面要用到。
這種糾纏的例子大家還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糾纏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於大家的觀念都認為一個事物永遠都有個確定的狀態,但是量子力學發現微觀世界的事物,在還沒被觀察之前沒有明確的狀態。
大家記住量子糾纏就是對於多個微觀物體,在被觀察之後,它們的狀態會從不確定到確定,作一個有關聯的突變。量子糾纏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工具了,這個工具可以用來傳輸東西、傳輸信息。
我先來說,非量子力學的經典物理學的信息傳輸。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書,或者任何信息,她想傳輸到一位男士手上去,這個男士在紐約,兩個人根本看不見。
經典物理學的傳輸方式是女士拿掃描儀來掃描這本書,掃描之後通過網路系統,把信號傳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列印出來,這就是經典信號傳輸了。
但經典信號傳輸有個大缺點,就是不完全。因為一本書在掃描時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這本書的顏色、紙張的厚度、紙張的原子分子結構那就傳不過去,傳的只是照相的圖像,這就是經典物理學的信號傳輸。
量子信號傳輸就完全不同了。量子信號的傳輸利用量子糾纏態。
如果這位女士與男士離得很遠,一個在火星上,一個在地球上,他們可以用量子糾纏來傳輸信息。如果女士在A點,她有光子A;男士在B點,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處於糾纏態,對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給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馬上得到。如果把這本書的全部信息作用於A光子,那麼B光子也馬上得到。
這就是量子隱形傳輸中,最後的B點得到的是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信息。
經典物理傳輸後所複製出來的,只是紙上圖像的信息,沒有複製任何「實體」本身。而量子隱形傳輸卻是從「實體」得到完整的信息,從而複製出了「實體」本身,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量子態!
這個工作現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領先的是歐洲國家,然後就是中國。
中科大有個年輕教授叫潘建偉,他做這個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這個量子隱性傳輸能夠實現,就使得人類有這種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個東西的全部信息傳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間就傳播了。
現在傳播的是某個東西的全部信息,總有一天能實現把一個人的全部信息傳遞到火星上去,然後在那個地方用原子組裝出來,不就變成傳輸了一個人了嗎?這個超遠距離隱性傳輸,就類似於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幻想。
(註:不是幻想,這就是中國剛發射的量子衛星原理)
我講這個,主要想讓大家理解並記住,如果兩個地方的物質處於糾纏態,從糾纏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間傳遞到糾纏的另一方去,這種傳輸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是瞬間傳播的。這是量子力學第三個詭異的地方。
二、意識是量子物理現象
意識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你面前出現了一朵花,這時有兩種可能的狀態:
一個沒有任何分別心的人,「對境無心」,看花不是花,此時他的意識處於自由的狀態,他沒看到花是不是紅的,好不好看,他看它並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動念頭。
這種境界在唐代張拙的詩中寫道「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未經測試的電子&未生念頭的意識
這個自由狀態與剛才所說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怎麼可以比較起來呢?就是電子這些東西,在你沒有測量的時候,它處處都存在,也處處不存在,一旦你測量,電子就有個固定狀態出來了。
意識也是這樣,如果你看到這朵花,一下子動念頭了,動念頭實質上就是作了測量。
你用鼻子作了測量發現是香的,你眼睛進行測量發現是紅色的而且美麗,你動意念去測量它,發現它很令人愉快。
於是這些測量的結果,也就是念頭的結果,一下子使你產生了進一步的念頭:這是一朵玫瑰花,就認出它來了。
人意識的發動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產生念頭。這時候念頭產生出來了,實質是通過測量得出的幾個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這時意識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個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頭產生了「客觀」,念頭就是測量,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
說得更深一步,《楞嚴經》講「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是什麼意思呢?
整個物質世界的產生,實際上在意識形成之初,宇宙本體本來是清凈本然的,一旦動了念頭想去看它了,這念頭就是一種測量,一下子就使這個「清凈本然」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這樣就生成為物質世界了。 《楞嚴經》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識和測量的關係說出來了。
▲ 佛學和自然科學最終會在山頂匯合嗎?
有很多人習慣說佛學是迷信,我說不,佛學不是迷信,佛學研究的東西和自然科學不同,是宇宙的另一方面,就是意識。
佛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像爬喜馬拉山一樣,一個從北坡往上爬,一個從南坡往上爬,總有一天兩者要會合的。
三、科學和佛學認識真理的方法
科學研究的是物質,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設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也就是物質和意識必須要截然分開。
佛學研究的東西是意識,佛學反而認為主觀和客觀、物質和意識不能分開,就是「心物一元」的道理。
大家要接受佛學不是迷信,必須要了解佛學為什麼能夠發現真理,而不是胡思亂想呢?
認識真理的不同方法
首先自然科學(以後簡稱科學)的方法,科學界有定論,是邏輯推理加實驗。邏輯推理是亞里士多德時代的形式邏輯,實驗是培根的科學歸納法的基礎。還有個大前提,就是剛才說過的,假設客觀物質世界和主觀意識能截然分開。
佛學的方法跟科學完全不同,佛學的方法不做實驗,不作推理。佛學通過提高人的認知能力來認識更深刻的真理。>>>>
提高認知能力的方法——禪定
佛學怎樣去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呢?
用的辦法就是禪定,禪定讓自己的大腦和全部身心細胞處於高度安靜的狀態。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像超導體一樣,一下子你的思維和你的意識就會變得比過去強大得多,通過禪定提高之後的直覺,即是更高智慧的開啟。
如果搞自然科學的人用自己的重複性原則加之於佛學,那就完了,佛學不可重複。
一個人能夠認知的東西,另一個愚鈍的人一定要提高了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夠認知,所以是不可重複的。就這個意義上說,很多人不理解佛學的方法,把佛學斥之為迷信。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碰撞
下面我們再來比較一下,佛學和量子力學對物質和意識測量之間關係的闡述。
量子物理嚴格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基本粒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是沒有確定的狀態的。
佛學中的意識是:意識的本體是「一念不生」的境界,處於這種境界的人,面對所有事物都對境無心,這時意識處於不確定狀態,不住相。如來的法身其實不在任何具體的空間,不住相,又存在於任何地方;不在某處又存在於任何一處。人的意念也是不住相,沒有任何具體的色相。
在量子物理中,這種沒有確定的狀態,一被觀測,也就是人的意識一參與,基本粒子的波函數就開始坍縮了,電子就會出現在個確定的位置,就出現某種客觀實在,所以客觀實在產生於意識參與的測量。
在量子力學中,物質是由測量而產生的,而起心動念的實質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種測量。起心動念的時候意識本身就不再自由了,它突然就坍縮到個具體的概念之上了。
這就是科學與佛學的比較。作這個比較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大家理解,為什麼現在我們要開始把意識現象當作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來看待了。
把意識當作量子力學現象看待,這個時候的意識就是量子意識,量子意識是現在科學發展的一個新的前沿,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它。
(注)這有個很著名的故事:愛因斯坦就是個反對量子力學的人,有一天他朋友來了,陪他在外邊散步,看到了月亮。他問朋友:你是否真相信,月亮在沒有人看它之前就不存在呢?他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月亮在沒有任何人觀測之前,在人類產生之前,它是沒有確定的狀態的,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結論。
也就是說,整個世界也都這樣,一旦有了意識,才可能有確定的狀態出現。但這個問題太大了,究竟怎麼理解,物理學還遠遠沒有走到這一步。我想,把心和意識掛鉤起來,佛說「一切唯心造」,而在量子力學看來,一切是意識產生的結果,那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了。好,謝謝。
四、量子意識
這一部分介紹現在世界上的科學家研究量子意識達到什麼水平了。這些材料取自於《科技日報》上一篇大文章,標題是《物理學和數學能完整描述真實嗎——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論辯量子意識》(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4524558.html),其中介紹世界上對量子意識的研究。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始認識到了,意識是種量子力學現象。
這點可能與我前面講的這些東西有關:意識像量子力學的現象,意識的念頭像量子力學的測量。
人的意識過去一直都沒有搞清楚,包括中醫經絡學說講的「氣」,「真氣循環」。「氣」用任何實驗方法都沒有找到。很可能意識或是「真氣」這種東西,實際上是量子力學現象,用經典物理學的電學、磁學及力學方法去測量,是測量不出來的。
量子力學現象的一個主要狀態,就是剛才說的量子糾纏。
大腦中有海量的電子,它們處於複雜的糾纏狀態。意識就是大腦中這些處於糾纏狀態的電子在周期性的坍縮中間產生出來的。這些電子不斷坍縮又不斷被大腦以某種方式使之重新處於糾纏態。這就是現在量子意識的一種基本觀念。
這個假說在解釋大腦的功能方面已經開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識現象的基礎。
目前關於量子意識的理論有好幾種,這裡介紹影響最大的: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彭羅斯(Roger Penrose)和美國一位教授哈梅羅夫(Stuart Hameroff)他倆創立的理論。
彭羅斯曾和霍金合作發現了黑洞的各種特徵,是現代頂級的物理學家。他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叫《皇帝新腦》,不知大家看了這本書沒有,現在到書店去還找得著。他這本書就是研究意識,他認為人的大腦有一點是現在的計算機和機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腦有直覺。計算機和機器人都是邏輯運算,所以它不能產生直覺。直覺這種現象,彭羅斯認為只能是量子系統才能夠產生。
靈魂也是量子信息嗎?
彭羅斯和哈梅羅夫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里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里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
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里,就相當于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如果按照他們的理論,腦細胞里存在著大量的糾纏態的電子,那就不可避免地有量子隱性傳輸存在,因為宇宙中的電子和大腦中的電子都來源於「大爆炸」,是可能糾纏在一起的,一旦糾纏,信息傳輸就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隱性傳輸了。
按照彭羅斯和哈梅羅夫的理論,我們的大腦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糾纏態電子的話,而且我們的意識是這些糾纏態電子坍縮而產生的,那麼意識就不光是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細胞之中,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電子可能是糾纏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人的意識不僅存在於大腦之中,也存在於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個地方不確定。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有個地方存在著人的意識,這是量子糾纏的結論。
如果人的意識不光存在於大腦之中,也通過糾纏而存在於宇宙某處,那麼在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可能離開你的身體,完全進入到宇宙中去。
所以他們認為有些人的瀕死體驗,實際上是大腦中的量子信息所致。在這個時候,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了量子狀態,而大腦中的量子信息並沒有被破壞,它只是被干擾驅散到宇宙中去了。如果一個人死後復生,蘇醒過來,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腦中去,此時他會驚訝地說:「我經歷了一次瀕死的經驗。」
如果這位患者沒有死而復生,最終死亡之後量子信息將離開身體,從而可能被模糊地鑒別為靈魂。所以,彭羅斯和哈梅羅夫就認為,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來解釋,說人的大腦意識真是產生於量子信息的狀態,有量子糾纏存在的話,那麼人體的信息是不會消滅的,只會回到宇宙的某一處。
他們認為人體的這種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義為靈魂。不是和大家說的那個靈魂一模一樣,但是它的狀態與我們過去說的靈魂非常類似。
以上的這些是彭羅斯和哈梅羅夫的理論,現在的科學家正在開始進行大量的實驗,來驗證人的大腦中是否存在量子糾纏態的電子。已經有一批實驗做出來了。
探索量子意識,任重而道遠
2003年到2009年之間,有個叫康特的人做了一系列實驗,他證明了人的精神也就是意識狀態,存在著量子糾纏的現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生物系統量子相干現象的證據,相干是糾纏的一種。
他們認為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就是表現出了量子計算的能力,量子計算就是量子糾纏的一種運用,所以量子糾纏在大腦中是存在的。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在歐洲有種鳥,叫歐洲知更鳥(European robins),這種鳥是候鳥,它們飛得很高,但是每次找路都找得很準確。他們發現在這種鳥的眼睛中有一個基於量子糾纏態的指南針,所以它們能用量子糾纏態的指南針來感知地球磁場很微弱的變化,來指導它們的飛行。因此如果鳥的感知系統使用了量子糾纏的話,那麼人的系統中自然就有可能存在量子糾纏了。
總之,關於量子意識理論的實驗仍正在進行之中,目前還很難下結論。
但是毫無疑問,物理學已經從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方向往佛學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
世界上可能存在著類似靈魂的東西,它在人生結束之後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去了。這種觀念跟唯識的根本-阿賴耶識學說是相一致的。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創建了佛學的教育,大徹大悟宇宙真相的人,稱之為「佛」。佛是覺悟的意思,佛覺悟宇宙真相的手段是修行,他的實驗對象是自心,「心」這個大自然宇宙中神秘的產物,在修行中能煥發出不可思議的智慧。科學也是以探索宇宙真理為目標的,但是它的實驗手段是人為製造的設備和物質,目的是一樣的:但手段和方法差異很大,效果必然不同。現在有許多人認為佛學是迷信, 沒有科學道理,他們認為科學能摸得著,看得見,佛學是虛無的,沒有受用,科學講唯物,佛學講唯心,二者是矛盾的。佛學中宣揚的因果律,靈識不死和六道輪迴等都象神化,現代人沒法接受。佛學的教肓經歷了二千五百多年人間的滄桑,現在正面臨太空時代科學的挑戰,釋迦牟尼覺悟宇宙真相之後,發願讓眾生也能覺悟,他根據當時不同眾生思想,創建了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佛法如海,信者入,眾生不信就無法入進來,一個如理如法修行的佛教徒,他必然信根堅定,反之,一信根不堅定的佛教徒,他的言行也決不會如理如法。當今時代科學昌明,現代化進人了人們的工作和家庭,所以多數人信科學不信佛學這是事實,佛學的教育能否再延續和發展呢?新科學的進步證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佛學.哲學、科學都是探索宇宙真理的,真理是不怕時間和空間考驗的。多年來,全世界許多科學家,其中包括佛學界的善知識都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他們以事實求是的精神,用科學對佛學進行印證,這些科學家大多數是無神論者,許多人都不信仰任何宗教,在他們共同努力下,已經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些特殊貢獻的科研成果還榮獲了諾貝爾科學獎,可是有些成果,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經中就有記載,難怪尖端科學家開始認識到———佛學是超前科學, 他們送給了釋迦牟尼這樣一個光榮稱號:(釋迦牟尼是二千五百年前,在亞洲誕生的偉大哲學家、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
誰能輕易得到這種稱號呢?這是因為釋迦牟尼的偉大成績,太讓這些科學家佩服了,所以當之無愧!不相信佛學的人聽了一定更詫異,但對佛理有所認識的人卻是一種鼓舞和振奮,因為科學家運用的設備和物質是沒有信仰的。在這裡還要很嚴肅的聲明一下:「佛學並不等於科學,科學的發現也不等於佛學,但從認識科學新知入手,的確可容易深入了解佛學與佛理,佛學與科學有相通,也有可以互相印證的真理,在此之間,沒有什麼理由尊此抑彼,更沒有理由執此排彼」。
科學對佛理的印證已經在多學科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西方尖端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的空觀;世界尖端科家對於遙控心力與靈識的追尋;從第十一度空間與超光速的發現,試證佛光普照復度空間;從新太陽系的陸續發現印證佛說宇宙超越時代;從質子分解推論識能與輪迴;從科學對宇宙對太空人類的找尋, 試證佛力平等度無量世界眾生」。
以上是從眾多的科研成果中舉出的幾個例子,但是這些成果的內容及科學數據,也不是一般文化水準容易理解的,更何況從來沒有聞過佛法,沒讀過一本佛經的人那就更難接受了。什麼唯心、靈魂、轉世、念佛、戒律這是較為世人熟悉的佛學內容.現在向大家介紹—下科學的印證,只是簡略微小很多人都知道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創建了「相對論」,相對論在現代新物理學,太空科學和現代醫學等多學科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相對論的科學研究成果從發表那天起,經歷了近70多年的時間,才被全世界極少數幾個科學家承認, 即使是專業科學家當中,也很少有人了解相對論的真義,常人就更不懂何為相對論了。全世界有數千種論文討論相對論,也只有極少數的幾十科學家知道,相對論是對佛經———《金剛經》色即是空的一種初步解釋及論證!物質就是能,能就是物質,物質與能量可以互變互換,空間與時間在宇宙中都是相對的,物質與能量相通,說明心與物也相通,(因為心念是空相能的一種)。 現在經常能聽到世人互相勉勵時,用這樣—句話:「願您能心想事成」 ,這話聽來很平常,但是這句平常的言詞,在尖端物理學中,它卻是物質客觀的規律,當年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波赫爾的量子力學問世.初次揭露了電子內量子的運動秘密,結論是:對於活動中的電子注視與觀察,就會引起電子變速.或者脫離原子等或然的各種變化。
有此創立了在量子物理學中:「觀察者的意識影響作用定律。」用普通白話解釋這個定律就是:用我們的眼睛或者意念去觀察某個物質,物質表面上暫時沒有變化,但內部結構己經開始變了。在當時,科學家對於這種神秘的物理現象,認為不可思議,至今仍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尖端物理學的發現,至今已是玄之又玄了,誰能從經驗的觀念去接受以發現的事實呢?但是佛經說:「諸法唯心造」,早就指出物的虛妄性,與心力觀察引起的存在了。這種微妙的變化,人們的肉眼是無法看到的.但是,佛卻知道這種心物相通的道理。凡人的眼睛無法看到量子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的真理與運動法則是不以你能否看見為標準的,人人知道X光的存在及作用,X光穿透人體,人哪有感覺?人人知道有無線電波,紫外線.紅外線。甘瑪線.核子輻射線.可是誰肉眼能看得見?否定非物質存在的人 對佛學是很難領悟的,這些人對自己每天生活的宇宙環境不真了解,而在迷糊顛倒中過日子,佛說這些眾生實在可憐!科學家發現心力是超光子,是微波,這種心力的能雖比光的速度還要快:「當兩個雙生般完全相同的分子.被創造成完全相同的物質特性時,科學家若對它們兩個分子之任何一個作觀察,就會推動另一個分子立即反應! 縱然那—個分子可能在宇宙的另一端!」
其速度之快,真不可思議,說明心力的速度是立即的,心力是由大腦內的非物質超微波發出來的,只知皮毛理化落伍常識的人是無法領會其真義的。許多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折服於佛教的真理及禪定所釋放的潛能,例如:1972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白賴恩—約瑟汾遜博士,就是一位認真研習佛教經論和坐神的科學家,他每天都坐禪,以求進入客觀的真正內明狀態。人人都有潛在的心力, 只是被自己的物慾六魔五蘊所封閉!被情慾所禁錮!惟有從修佛學,理入行入,才可獲得佛力接引自力,而釋放自己的心力。現在新的一代前衛太空科學家,會更進一步踏入佛經佛理之中,人們將會證明佛學是超時代的真智慧!蘇聯的太空物理學家們,現在正研究採用以心力與外太空宇宙深處的高智慧的存在進行聯絡,初步的實驗是在地面的基地與太空研究船的人員,作心力感應的嘗試.這種用冥想靜定的方式的腦波感應,不用任何儀器或電波,己經獲得了若干的準確性。用白話說,就是宇宙太空中和地面的研究人員在定中,互相都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凡入門心力都能做到如此,諸佛菩薩的心力可想而知,更不知有多麼偉大!
眾生到底有沒有靈識?這是交點比較集中的一個問題,許多人不相信佛學所講的靈識的存在,認為人死了,一切都斷滅了,古往今來 ,許多修行大德,他們在禪定中,靈識能離開自己的驅體,看見軀體仍在打坐,真我已經飛翔進入太空深處,從彼處可以看見我們這個世界的過去與未來,在宇宙的深處,時間是零,空間多度綜合交錯,以無限觀察有限,以靜觀動,一切因果、動向,有一定的運動往複方向和軌道,而且都歷歷在目,凡夫不修行,沒有這種境界,所以也不肯相信佛的教誨。
一九八二年六月七日晚上,加拿大科學教育電視台放映了一部科學記錄片,有—斷值得研究深思的實況:在電子顯微鏡之下,一個人的大腦神經細胞,在缺乏氧氣之後的數分鐘內死亡,它象氣球泄氣般地萎縮及凹陷,在兩秒鐘期間,放出幾粒狀如氣泡的非物質,很快就消失無蹤。講解的科學家說:這種非物質的氣泡非常神秘!任何科學精微的儀器都顯示:它並非物質的氣體,而是非物質的氣體,任何儀器均無法予以截獲捕捉。光譜分析顯示:它並不屬於物質世界的任何一種分子氣體,它根本不是一種元素!世界各國科學當時無法解釋這個神秘奇異的現象,在影片上,這一縷細微的,若有若無的氣體狀的奇象,觀眾可以看得很清楚。
佛法、科學,其實只是兩個名相,因此,你可以說佛陀說法49年,講述的是全宇宙(十法界)的「科學」,也可以說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講述的是現代人易懂易信的物質的「佛法」。當量子理論誕生之後,科學和佛學在我們這個時代微妙地會和,它們心心相印,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只留下我們這些心隨境轉的凡夫俗子,還在情緒起伏的妄覺中分別不休……
普朗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他進而剖析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
這與佛陀的論述不謀而合:「一切法從心想生」,又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那段經典故事同樣明顯——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沒有物質,只有心的振動、覺性的頻率!這是多麼偉大的科學發現!普朗克博士發現: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
其實,這個宇宙的「秘密」一直在被不同的文明所傳述:古埃及和希臘的「秘傳哲理」談到宇宙七個原理的「振動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到了印度瑜伽理論中,又發展成為「七輪學說」:根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額輪,最高是頂輪,行者修行的能量每提升通過一輪,均有不同的心靈感受、頻率振動,心清凈度亦隨而增加。
近代的科學也印證了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科學早已揭示出,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
大衛·霍金斯:人類意識的能級水平
基於普朗克的發現,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
他將普朗克發現的秘密更進一步的透露: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有一定的意識水平和能量水平。不論是書籍、食物、水、衣服、人、動物、建築、汽車、電影、運動、音樂等等統統都有一個確定的能量級。
之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去接觸經典(文學著作、音樂、繪畫名作等),是因為他們的能量水平和經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應,也就是他們無法與經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去讀經典了。
這與佛法中的論述也奇妙地吻合:佛法的修行,一直強調如何與佛菩薩「相應」。觀世音菩薩的32種應化身(可以化顯為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這三聖,梵王身、帝釋身等六天,小王身、長者身等五人,比丘身、居士身等四眾……),其實歸根結底,32種應化身,代表著法界眾生眾多不同的心愿。
那麼如何提升個人的能級呢?或許你也猜到了。就是放棄低能級的東西,和高能級的「東西」呆在一起、保持共振。這包括接觸具有更高能級的人,如佛門中強調的親近善知識;去到高能級的能量場,如在佛教的廟宇道場中熏修;接觸高能級的書籍、音樂、電影、錄像帶、畫像、工藝品等,如閱讀佛陀和高僧大德留下的經典論著、瞻仰佛菩薩像、念佛持咒等。
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轉」
根據大衛·霍金斯博士的研究成果顯示,一個人的能量層級的提升就可以帶動大批低能級的人類意識開始提升,可以從所在居住地點輻射出去,甚至波及全球。每1點的意識能量等級的上升會標誌著正能量的10倍加強。
生命正能量與意識能量等級呈對數關係。生命正能量等級越高的人,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力越大。意識層級提升,意味著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現代醫學、靈修理論中所謂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
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
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這些現代的科學論述,其實與佛法中的轉惡為善,回小向大,轉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的修行理論與次第,又是驚人地一致。佛陀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轉」的下手處:像袁了凡那樣地「竭誠」
那麼,如何轉變我們身心的能量級別,從而改變我們的命運呢?佛門有雲「念佛方可消夙業,竭誠自可轉凡心」。佛門中人熟知的袁了凡先生的親身經歷,形象地說明了「轉」的下手處:恭敬竭誠!
袁了凡,明朝人。他小時候遇到一位姓孔的老者,老者會邵子皇極數,給他算命。老者告訴他說縣考童生能考第14名,府考第71名,提學考第9名。沒想到的是此後應考,每一個都應驗了,一點都不差。這下袁了凡相信人皆有命。後來又經過數次的驗證,袁了凡徹底死心了,因為你追求得來的,都是本來你命里有的,都是定數,所以他對人生,再無任何非分之想了。
後來袁了凡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告訴他說,只要這個人被起心動念所轉,他就被陰陽造化所縛,這樣的人就有定數。但是凡人之中,極善、極惡之人,卻都能改變定數。因為大善或者大惡,都會在現世就召來報應,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現世報」。普通的小善、小惡則很難在現世就改變什麼。
雲谷禪師告訴袁了凡要改惡修善,還給了他功過格(是一種記錄每日善惡行為的表格,以便自我監督)並且教他念准提咒以及念咒的要領。袁了凡聽後,就發誓行三千件善事求登科第,並且對雲谷禪師的每一句話都盡心竭力地踏實去做,不敢有半點馬虎。
結果從這開始,姓孔的老者原來算出來的都不準了。第二年科考本來算他該考第三,結果竟然考了第一。本來算他命中只有中秀才的份不能中舉人,結果他秋天就中了舉人,他命里沒有的,竟然被他求到了。
袁了凡倍受鼓舞,行善更加真誠,去惡更加徹底,總是把眼光放在改正自己的缺點上,總是看自己善事有那些做得還不到位,就這樣十年如一日。袁了凡本來命中無子,他後來發願再行善三千件求子。結果第二年就滿願了。
他就又發願行善一萬件求中進士。結果他家人覺得一萬善事太難了,照他的進度,不知道哪年能完成。結果一天夜裡袁了凡夢到一位神人,袁了凡就請教這件事,結果神人說,你只減糧一件事,就已經抵得上一萬件善事了。
原來,當袁了凡做寶坻縣長的時候曾經給農民減過租,從原來的每畝田收二分三厘七毫減到一分四厘六毫。這個減租的幅度是很大的,全縣的農民都得到他的好處。袁了凡醒來後就去問幻余禪師,禪師說,善心真切,一善可以抵得上萬善,你這一個縣何只一萬農民得到你的好處,這一萬件好事不就夠了嗎?結果三年後他果然進士及第。
姓孔的老者算他的壽命只有53歲,結果袁了凡實際活到74歲才去世。他在69歲的時候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就是著名的《了凡四訓》,裡面詳細地介紹了他具體是怎麼去「轉」的全過程。他的一生印證了印光大師的名言:「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
【檔案:馬克斯·普朗克】
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者,二十世紀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大約1894年起,他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在論證過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數h(後稱為普朗克常數),成為此後微觀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1900年12月19日,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這一結果,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普朗克因此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普朗克本人是一個不情願的革命者。其成就的深遠影響在經過多年以後才得到普遍公認,他的學生愛因斯坦對此起了最為重要的作用。20世紀20年代以來,普朗克成為德國科學界的中心人物。他的公正、正直和學識,使他在德國受到普遍尊敬,具有決定性的權威。納粹政權統治下,他反對種族滅絕政策,並堅持留在德國儘力保護各國科學家和德國的物理學家。為此,他承受了巨大的家庭悲劇和痛苦。他憑藉堅忍的自制力一直活到89歲。
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愛因斯坦
推薦閱讀:
※佛祖知道世人很難一生吃素,而創建的三凈肉?
※三皈依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佛說諸法空相,既然所有的都是空的,那我們一般人為什麼要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呢?
※佛教徒到底能不能做火供(火施)?
※懺悔必須在佛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