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嗎?
性格,素養,人脈,三觀,處事態度等等是否都或多或少與原生家庭有關……
我極其討厭那些動不動拿原生家庭說事的人。
好又如何,
不好又如何。
你都已經生出來了,你都已經這麼大了,都會跑到知乎上怨爹怨娘了。
你難道還想再回到媽媽的肚子里,再重新生一次。
原生家庭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了。抱怨幾句就能改變這個事實嗎。
回望過去總是不堪回首。
瞻望未來我們才能獲得新生。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無論它是好還是壞。
討論過去沒有任何意義。一個活在過去的人通常都是活的很痛苦的傻貨。
只有我們把眼光看向未來,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新生。
關係重大
好問題。
把「嗎」去掉,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正統教育是,努力很重要,要努力,要勤奮,要刻苦,要拼搏,要奮鬥...........內因起決定作用,努力決定你能否成功。
工作後,社會給我們上了第二課,關係很重要,簡直太重要了,要學會「做人」,要學會與人相處,甚至還要學會「搞好」關係,這一課,有價值正確的顯性課程,也有價值不正確的隱性課程。
的確,長大後,努力幾乎是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積極因素,通過努力去獲取成功乃至幸福的確是積極的態度。自稱社會主義的中國一開始也宣揚窮苦出身,現在則淡化了家庭出身的意義。但是,家庭出身真的很重要。
對於個人發展而言,史實證明,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大多出身於上層和中層家庭,大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幸的是,他們之中早年喪親的比例也很高,他們的家道可能因此而沒落,而清貧,但貧而不賤。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雖然不是科學,但卻是大概率事件,父母通過遺傳、自身素養、身教言傳等影響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素養與孩子的素養存在兩種關係,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所以,一個人的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在出生時就基本決定了,決定了他以後的發展區間、發展空間,例外是有的,但總是很少。所以,一個人的發展高度從根源上來說不是他自己的個人因素所決定的,不是努力,也不是能力所決定的,而是家庭出身。
再舉個例子:問題孩子大多產自問題家庭,比如,如果孩子任性,父母之中必有一個溺愛的,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那他/她大多來自放養的家庭,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那孩子不僅有暴力傾向,而且還有怯懦的一面.......童年的經歷對人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不僅是精神分析的觀點,也是無數事實的明證。
再說人際關係,學會與人相處,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人際關係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原生家庭基本上決定了你與人相處的模式,決定了你人際關係的好壞,決定了你情商的高低。對於人際關係而言,原生家庭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親子關係,其次是夫妻關係。舉個例子,小時候缺愛,沒有從父母那得到愛,學會愛,長大後又怎麼會去愛別人呢?
總之,性格,素養,人脈,三觀,處事態度等等,就大概率而言,一個人的這些方面與其父母存在相關關係或因果關係,你的根在你的原生家庭那裡。
如果你是個父親或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就要抱著「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想法,認真的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但如果你是個已經成年的子女,認為原生家庭對你造成了一些傷害,而且想要改變,那你就要抱著「原生家庭並不重要,只要自己能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那就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樣子」的想法,不要再想著過去的事情,而是當做自己的生命剛剛開始一般的努力的去改變自己。
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我小姨家的孩子也就是我表弟,小時候其實是個很機靈的孩子,即使長大了也並不是個壞孩子。問題就是小姨和小姨夫相處的方式,從我有記憶開始兩個人就喜歡抬杠,小姨永遠在叨叨小姨夫,嫌棄小姨夫這不對那不對,小姨夫呢是個特別摳門的人,嘴也有點碎,對孩子其實是很愛的,但他愛的方式就是不斷否定不斷責罵,而我小姨相反永遠都在互著自己兒子,不讓姨夫說兒子的不好。
表弟高三畢業考的不好姨夫不讓去那個高職,讓去補習一年,結果補習了幾天就不去了。從此開始打零工,我們都建議姨夫出錢讓表弟學一門手藝,可姨夫捨不得花這個錢,既想讓兒子掙大錢又不願意花成本。現在表弟二十三了,一無所長,去福建打工欠了很多網貸,甚至還留了我的電話。
最近被叫回家,竟然都沒有回家的車費。回來之後姨夫還是不停的責罵,而小姨則是把責任歸咎於姨夫。我想從中調和卻無從下手,只能等過幾天跟表弟好好談談。年輕人還是要腳踏實地的來。而父母也該好好反思反思自己。
01
剛剛收官的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帶出了一大批話題女孩,王菊、楊超越等個性女孩都已成了話題流量王。
但是最吸引我目光的卻是一個安靜的女孩——高穎浠。
她在這個節目運氣不算太好,她舞蹈功底深厚,然而在節目幾次公演中,都被分配到了舞蹈難度較低的組裡,並沒能在舞台上展示出全部實力。
同樣,鏡頭也沒有給她太多偏愛,這個女孩溫柔文靜,說話細聲細氣,也沒有人設加成,舞台外的採訪少有出鏡。
可是,她在所有的鏡頭裡,無論台上台下還是練習室,都是笑容滿面,她在專心的享受舞台,從未有過哭泣,也從未表露出疲憊或是失望。
更讓我詫異的是,就是這個外表文靜甚至有些膽怯的女孩,在一次練習中,老師問誰想唱這首歌的第一句,她第一個舉起了手,在另一場表演中,老師問誰想做這段舞蹈的c位(中間位置),她也首先舉起了手。
我無比的羨慕她。
一定只有非常幸福的家庭中出來的女孩才有這樣的底氣,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公,理所當然的爭取可能的機會,無論成功抑或失敗都微笑面對,因為她充滿自信以及安全感。
果然,在第九期時,出現一個小插曲——父母家人的祝福。我看到了高穎浠父母,和我想的差不多,甚至比我想的還要好。
短短几分鐘,這對父母勾勒出了一個幸福民主的家庭,父母恩愛,還很潮,會打call,會比心,由衷的支持女兒去追夢,媽媽甚至跳了一段主題曲為女兒加油,這個媽媽被大家調侃,可以和女兒一起來參加《創造101》。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父母,像師生,更像好友。
好的原生家庭有多幸福?
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因為家是港灣,所以可以坦然的接受所有命運的饋贈,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取得了多少成功,都可以回到家得到撫慰或者誇獎。
家是後盾,是勇氣的來源。
大學時,有一年有幸旁觀了學長的畢業典禮,聽到一名優秀畢業生致辭,她在本科就已發表多篇論文,已被國外頂尖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
她說,她最感謝的是父母,在高考第一年,她考上了不太滿意的985,在家長的支持下復讀,一年後已優異的成績考到本校,讀完大一發現自己不喜歡所在專業,請教了很多人後決定學建築類,轉專業要降級重讀大一,而且是五年制,意味著她高中四年,大學要讀六年。
她的親戚朋友都覺得這樣耽誤青春,沒有必要,是父母一直支持她,趁年輕就要做喜歡的事,她才能一步步取得了現在的成就。
她的發言結束後,掌聲久久不能停歇。
多幸運才能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
可以放心大膽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家是退路,無論是飛多高多遠,或者一出門就被風浪打濕翅膀,都可以回家休養生息,下次再戰。
可以像一個小太陽般充滿自信發光發熱,別人很棒,我也很好,會有羨慕,但從沒有嫉妒。
被愛的有恃無恐,在親情中同樣適用。
02
與高穎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同樣實力不俗的女孩——李子璇。
在大家眼裡她漂亮又可愛,第一期在茫茫漂亮女孩中,我就一眼看到了這個甜甜的女生。導師眼裡她跳舞也是數一數二,第一次主題曲大家投票選C位,她脫穎而出。
可是這麼優秀的女孩卻不止一次在鏡頭面前因為不自信,哭的像棵「泡菜」,她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覺得自己唱歌很差,因為要當眾唱歌「被嚇得」哭了出來,甚至覺得自己拖累了整個團。
在那段關於家庭的採訪中,她哽咽著說「我的媽媽是舞蹈老師,從小就不讓我叫媽媽,要叫張老師。」
我想她的家庭應該和我很相似,和中國千千萬萬,把自己的理想投射給孩子的父母相似。
我們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將所有的心血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並不是獨一份,父母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沒有完成的理想,寄託到了孩子身上,嚴苛的教育並不罕見。
考不了好分數要被打,學不好特長要被打,總有千千萬萬被打的理由,反正就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做的好,卻沒有得到誇獎,甚至還會被教育「你不要驕傲」。
在這樣的教育下,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會覺得別人對我的稱讚都是因為客氣,我什麼都做的不好,也不敢去爭取,我會不自覺地對人過度的好,因為覺得只有這樣別人才會願意和自己一起玩,我在所有關係中總是過於低姿態和單方面付出,以至於導致天平的崩塌。
因為過度的自卑,我失去過朋友,也失去過戀人,與家人的關係也並不和睦。
還經常產生嫉妒情緒,總是在自怨自憐,為什麼我那麼糟糕,為什麼上天對我如此不公平,為什麼別人那麼優秀,為什麼別人那麼幸運?
直到長大後,接觸了一些心理學知識,才猛然發覺自己有多不對勁。
03
滿足孩子的基本物質需求,給予孩子愛與關注,提供一定的安全感——這些都是父母的基本責任。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大部分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有時候,他們卻在提供這些基本的東西上有太多的缺失。
特別是那些精神層面的關注與安全感,我們不應當責怪父母,卻有必要給父母提個醒:童年像是一個烙印,深深的刻在了人生的骨髓里。
在一個心理學習班裡,我認識了同學思思,她在我眼裡是學神般的存在,高考是市探花,top2大學在讀。可是每次考試後,她都愁眉苦臉說自己考的很差,我們都以為她在自謙或是「裝」。
但和她做朋友後,我發現她是真的焦慮,失眠、掉頭髮、長痘、吃不下飯、頻繁的上廁所,在考試期間如影隨形的困擾著她,即使所有的知識點她都已經滾瓜爛熟,即使私下做的模擬測試中,她總能得到高分。
但她還是焦慮。
思思說,這種考試焦慮症在小學就初現雛形,一次小測試考的不理想,嚴厲的家長逼才三年級的她跪下抄寫整篇試卷。此外,因為成績,她還經歷了形形色色的懲罰,罰款、打一次手心、不準吃飯等等,導致她在往後的數十年,都被考試的陰影籠罩。
當然,人是可以通過一步步學習,一步步了解自己,學會與自己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
不好的原生家庭在人生中,不是惡性腫瘤,至多只是炎症,曾經痛苦過,但是只要施救得當,也可以在漫長的成長中治癒。
後來,我與思思認識到low self-esteem(低自尊)這個詞,便開始不斷地給自己做心裡干預和正向暗示,努力從低自尊里走出來,幸運的是我覺得自己已經改變了好多,自我評價體系在人生快第30個年頭終於趨於正常。
決定我們的並不是曾經發生了什麼,而是如何對待曾經的傷口,我們成年以後的人生,不應該事事責怪原生家庭。小時候的無能為力,在成年以後,還是有機會拿回對幸福的掌控權。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社會的洪流里,找到那個真實、自信又快樂的自己,愛上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真實,愛上那個真實的自己。
本文原創首發於公眾號:六金少女,ID:liujinshaonv 關注多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
但我們可以決定子女的原生家庭。
修行是一輩子的事。
太重要了,雖說都是成年人了,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該把一些負面的東西都歸結到家庭上去,但有些東西還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一種情況是三觀已養成,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二是哪怕自己已經意識到自己這方面有問題,但從小沒人教,不知道該如何做、如何改變。
老公家裡從祖輩起(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我沒見過),男人都當大爺,女人就是奴僕,而女人也甘願為奴,小心翼翼、心甘情願的伺候著男人。老公奶奶和我婆婆還教育我:「男人回家來,要燒好開水,倒好茶,詢問有沒有吃飯,沒吃就趕緊去準備……」
因為男人們自視甚高,女人們自我作賤,所以男人們極度不尊重女人。老公爺爺年輕時對奶奶是非打即罵,還找情人……對他爺爺找情人這件事,家人們也沒有極度反對,那情人還經常在他們家吃飯,老公奶奶做飯。
老公弟弟早年談了個女朋友,17歲就開始懷孕,因為老公弟弟把他女朋友當成賺錢工具,在外面賣的,所以不知道孩子是誰的。我婆婆拉她去打胎,具體我也不知道打過幾個。19歲生下了老公侄子。
全家都不懂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得禮節一說。一次,我媽媽和我姨回老家辦事(我們兩家同一個小縣城的),老公怕他家人不懂事,專門提前提醒他們,要辦一桌招待我媽媽和我姨,但他家人竟然「不為所動」。剛結婚那兩年,我媽回老家,都會給他家帶些值錢的不值錢的東西,但他家沒有任何回禮,現在我媽也不給他家送東西了,基本不來往。
捨不得花錢開拓自己的人脈(說簡單點,就是從不禮尚往來,捨不得請客吃飯、送禮。只想別人請他們,現在,也沒人願意請他們了。),所以,在身邊親戚朋友的日子越過越好的同時,他們家越來越落魄。
……
我老公嘛,還好,從小愛學習,很少過問家裡的事,但畢竟耳濡目染,肯定會受到影響的。
具體影響:
1、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很多家裡的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我們住娘家,逢年過節、我媽媽生日,我不教,他不會對我媽媽有一點表示。
2、愚孝,只要他父母開口,不管有沒有道理,一律無條件滿足。父母對兄弟倆的不公平對待,也從來不會有一句怨言。曾經他父母想把除了住房以外的唯一資產(一套門面房,對外至少可以賣20萬)以2萬元的價格賣給他弟弟,有問過他的意見,他說:「你們的房子,願意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在我的強烈反對下,最終沒有賣成,因為他父母沒有一分錢存款,那套房子賣了,2萬塊錢能用多久?以後養老就完全靠我們了,我不是冤大頭。
3、待人冷淡,不會關心人。心裡只有工作,工作是為了掙錢,每天都把掙錢掛在嘴邊,哪怕我懷孕8個月,還催促我幫他做事掙錢。都說父女感情是最好的,他對孩子也一點都不親,很愛孩子,但不知道怎麼表達,只記著孩子的學習。
4、三觀不正。認為男人找女人很正常,討論過這事,他的觀點是:「你看歷史上那些偉人和文學家、藝術家,哪個私生活不混亂,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偉大。」好在他沒多少錢可以亂來,我也看得嚴,經常給他敲警鐘,還沒有發生過離譜的事情。
5、不尊重生命。意外懷了2胎,因為之前打過一次(那一次是身體條件不允許),所以這次我想留下,老公想打了,因為他覺得打胎太正常了,那麼多女人打胎,有多大關係?我實在是覺得打胎很作孽(客觀原因非打不可除外),既然有條件留下這個孩子,為什麼要那麼殘忍剝奪他的生命呢?在我的堅持下,孩子留下了。
其他的想到再說。
這樣一個男人好像確實不值得託付,但他的所作所為,對我來說,不是生氣,而是心疼,心疼自己,也心疼他,從小沒有一個有愛的家庭,所以造就了一個無愛的他。
重要啊,我的某些朋友至今都還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中想拔都拔不出來
大概兩個月前我和我一個朋友湊到了一起,關於找對象或者交朋友這件事,我們得出的一個相同的結論。
發現原聲家庭問題大的人,甭管長的多鮮嫩多汁,一定要麻溜的有多遠滾多遠。其實大多數人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是有點問題的,但總體都還屬於正常範圍不必深究。但總有那麼些原生家庭有問題但無奈孩子又很敏感的情況。
只有極少數人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這類人大多早慧,會給人帶來一些與眾不同的感覺,很多人會受到吸引。
重要啊,所以自己組建新家庭了,儘可能去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給子女建立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直指投胎是門技術活
原生家庭會影響個人,投胎起點不同,環境熏陶不同。
但也沒那麼大的影響。作為有個人意志的人,還是有點主觀能動性的。
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同學父母都離婚了 甚至家人也有的離婚了 小時候我媽就不讓我跟單親家庭的孩子玩 但是我覺得沒啥的大家沒有什麼區別 我還是跟他們玩的很好 他們有困難的時候絕對會幫忙等等等等
現在開始談我為什麼覺得很重要 初三的時候有個男同學復讀到我們班來了 見他第一眼覺得很帥然後就犯花痴了很喜歡他 但是認識了他之後就純是朋友了真的非常純 我當時上的寄宿學校 學校十五天放一次假我倆經常出去玩在學校也經常一起玩然後就成了特別好的朋友 不知道為啥他總是沒錢 但我感覺他不窮 那我倆是朋友就總是借錢給他或者給他花錢 我當時都覺得沒啥 我也沒跟他要過 他總是嘴上說還然後叨逼叨別的就是讓我相信他肯定能還 那我這麼善良肯定是選擇相信他嘍後來上高中了我倆還是很好 當時iPhone6新出的 我媽給我買了一個 iPhone5就留下來備用了 然後他跟我要著玩 因為當時在高中用iPhone的同學還不是很多 所以大家都挺喜歡的 我就給他玩了 然後後來就發生了一些事情 他一直拿到了放寒假還是暑假我忘了反正他就一直拿著用 我之前自己用的時候非常寶貝從沒摔過幾乎全新 他拿著摔了不知多少次 到後來放假就死活不還給我了 我還幫著他瞞著我爸媽 然後我就跟他說 那你直接給我錢得了 他說好 手機加上之前的錢全都一起給我 一共三千塊錢(但是按當時的手機價錢和我借給他的錢肯定不止三千塊錢)但是他從來沒還過我一塊錢 當時小啊三千塊錢對於我來說頂了天了 但是礙於我們是朋友的面子我也沒咋提過 他也總說一定還 後來我別的朋友說 你就別想了 他肯定不會還你 我當時還罵了人家 現在想想我真是傻讓人說了兩嘴就相信他肯定能還我錢 到最後呢 錢也沒還 高三我出去集訓的時候家裡出了狀況 條件不是很好 我讓他把錢還給我 他一開始是順著我說還 後來再問他就不搭理我然後就拉黑我刪除我 當時我還很傷心哭的不行不行的但不是因為錢 而是我覺得我最好的朋友沒有了當時天天畫畫的時候都渾渾噩噩 動不動就哭 等等等等我都不想說了太多事情了我還沒說當時我媽以為這個手機和錢的事兒打我的事兒 輕描淡寫的帶過 反正現在他把我加回來了 錢也沒要回來 朋友也不是了 我就當養狗了……這是第一個我遇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第二個...我現在的同學 也是男同學 父母小時候離婚了 跟著媽媽和姥姥過 因為他爸爸當時家暴 正題……一開始相處的時候覺得他人很好 也很幽默 女生嘛還是師範的女生喜歡和男生一起玩兒 因為和男生玩兒事兒少(我從小就喜歡和男孩子玩)一開始真的覺得啥都挺好的 (但是我不喜歡他的就純好朋友)後來才發現他真的很能說別人的亂七八糟 我就真的很受不了 因為我脾氣非常直 有啥不爽的當時我當面就說出來了要麼就吵一架但是很少在背後說人家亂七八糟的 因為我奶奶就經常說別人咋咋咋的 我很討厭我奶奶 就不希望變成我奶奶那樣的人 所以基本上很少說人家壞話 但是我跟他和一個女生天天在一起玩 導致我現在變得非常的能叭叭 一天到晚都是事兒叭叭叭叭的煩死了我現在就很煩我自己我覺得我現在非常事兒非常非常非常不好!等等等等……有的時候覺得他三觀不正 總是酸別人(男生這樣我表示受不了)等等但人還是可以的 但是有的時候跟他在一起真覺得是跟特別特別事兒逼的女生在一起玩……第三個我哥我姐(他倆龍鳳胎)我大媽和我大爹在我哥姐都結婚之後有了孩子左右吧離婚了 我小時候就覺得我哥我姐不會辦事兒 我覺得這個是跟我大媽大爹有很大關係的 因為我覺得他倆就感覺像兩個陌生人那樣子的根離不離婚差不了多少 反正我組織不出來咋回事兒 我哥我姐是真的太不會辦事兒了第四個我嫂子她是父母離婚的(我媽就是因為她不讓我和單親家庭孩子玩)咋說呢 我其實挺喜歡我嫂子的 一米八大個子 身材好 長得好 我也沒在乎她單親不單親 都很正常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 她倆結婚之後就跟朋友一樣甚至都不如朋友 她倆工資都很少 完了我嫂子就總想著從我們家圈錢從他爸爸那裡圈錢 總之有家庭摻合的事兒就很複雜反正也沒人看我就不想說了……身邊就這些單親的人 我真沒碰著過像電視劇里那樣子學習好然後三觀正等等等等非常好的單親的人我不是歧視單親家庭 我小時候也希望我爸媽離婚 因為她倆老吵架 但是後來慢慢慢慢的好了 把我養的也非常好 我爸沒咋管過我 但是沒事兒就跟我講大道理教我一些事兒 我媽年輕的時候當過兵還立過功 她的獎章徽章獎章一盒子 我姥姥還是衚衕里的老人 誰家有個啥事兒都找我姥姥調解 我姥爺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很好教養也很好 沒事兒就寫寫字看看書看看電視看看報紙在跟我姥姥吵吵架 幸虧我是我姥姥這邊兒養大沒咋跟我奶奶呆過要不然我就是事兒精轉世 ...…在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初期對這個世界所有的認識近乎全是來自於家庭影響,父母長輩家庭環境 在人格建立形成期也是受家庭因素為基礎來建立的,之前聽過一句話「看父母怎麼樣看一個孩子就知道了」家庭帶給一個人醒響無可取代家庭和諧也有利於社會穩定叭
我出生在一個不愁吃穿 不缺學費 父慈母愛 每到假期爸媽還送我去輔導班的家庭 但我還是把這一把不算太差的牌打爛了 高考復讀考了一個三流二本 目前大二 因為懶自制力差 該考的證都沒考好 居住鄉下 家窮到連壓歲錢都發不了的我舅舅家的孩子也就是我表妹 高考一次就考了一個二流二本 我身邊很多同學家庭條件和我差不多或者比我低一點的都考了二本或者一本或者211 所以你要是說一個好的家庭能影響你的生活學習習慣從而諸多感慨 但我鄉下的那些同學 人父母大字不識一個 只知道種地 人家也一路從鄉村到城鎮到縣城到大城市…… 所以 果然啊 我就是我啊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看斗自己都冒火……嚶嚶嚶 ~5555~
祝我明天考證通過!!!
很重要,基本上起決定作用。「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是思維模式決定的,思維的養成源自原生家庭日積月累的灌輸。但是聰明人會在人際交往中觀察、學習他人的處世思維化為己用。
我從來不覺得原生家庭會影響自己,直到看了奇葩說,最新一季。下面圖,具體內容自己去看奇葩說。因為我自己也忘記了搜百度搬過來。
滿腦子想著自己的小時候,然後一直被放大。說說我的小時候,也是身邊的大人跟我談心告訴我的,可以當故事聽哈。看不下去的可以撤了……
如果往下看,可以看完一段,在看括弧的文字
95年,文憑成教大專的,拉低知乎文憑了,尷尬 ——我是老二,名字也是男孩名字,上有姐,下有弟,跟我姐差距一歲內。聽我媽說:我奶奶重男輕女(事實廣東那個年代挺重男輕女的)。聽我奶奶說:我媽要把我流掉,生下來真的是女的打算丟我(外婆那裡)三外公家,(因為去過三外公家小姨說出了這事:以前你媽看你奶奶她們家不疼你,想把你給三外公,),是奶奶留下我來。那時還小一點也不理解,同村的人見我就說:小的時候你奶奶抱你姐,不抱你,你奶奶現在疼你嗎?諸如此類的話。(奶奶帶大我跟姐姐的)
初二暑假去我阿姨家—所有的事一一揭露了,我阿姨說該不該說,我說:說吧。覺得我恨我媽,不喜歡我媽,(事實那時候不喜歡)跟我說(去我家看到我的情況)我小時候具體不詳細說了,反正我也不記得發生的事,跟聽一個與我無關的故事,但我還是跟現在一樣淚流滿面。小時候,有印象的就是,家裡小孩多,吃東西我都是很少,趕集帶我姐,不帶我,我都是哭喊的那種,把我關在家裡,所有的好會給我姐姐以及姑姑的兒子或者叔叔的孩子我也有,但少。。。。奶奶有工作,才發現年幼無知真好。
我跟我媽不合,我媽跟我奶奶的不合,我媽看不慣我跟奶奶親近,導致所有的問題身邊親戚的遊說。我才知道我很不堪一擊。我爸百事不管的主。我跟我姐都是窮養式的。家庭條件也是一般,不難看出。
我很依賴奶奶,小時候不懂,長大就感覺出來了,奶奶真的不疼我。但我依然不會記恨,現在對我爺爺奶奶除了沒有問候,回家,給錢,聊天一個不落下。這兩年我媽在家,跟我奶奶,兩個女強人的較量,也說了一些我小時候的,說她放假回來,看到我。。。。跟從我阿姨角度說出來的,類似差不多,只是我媽哭著說出來的,真的場面一度失控,我忍了沒哭,罵了我媽,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就不要再說以前了,我媽那個難受勁,(我自己的事情)我安慰得自己,安慰不了別人。
我現在的性格。。。。沒辦法說自己,就這樣子說吧,比如:1我喜歡吃的東西,我會吃到吐為止,以後再也不吃了,剋制不住自己,導致這幾年太寵自己,以及沒什麼零食吃了(求推薦)。2、跟別人聊天很容易就固執成見,聊著三言兩句就不和了。變成脾氣很差,口氣很惡劣。——我講話方式挺快的(我媽說過,我們講話快的人做事怎麼樣都比較靈活,講話的口氣給人家感覺也不友善,我一朋友也在旁邊,我媽說她講話語速就可以,她自己也贊同我媽說的,講話做事這方面)。你們可以了解一下,我也不清楚,生活圈小的可憐。3、 性格有點冷漠,沒幾個朋友,也不會去主動找別人,看朋友圈,不評論朋友圈不點贊,然後一天一條朋友圈沒多少人評論還發的很勤快的那種類人。
曾經擁有很多很多朋友,閨蜜,兄弟我也是一大堆的。然後發現—打比方:現在你評論我朋友圈,我才評論你朋友圈,或者我評論多了,你才來評論我,的交情(你借錢給我,我也借錢給你),亦或者經常互相問候。慢慢就散了,時間大概四年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問我有沒有知心朋友,在我世界裡一個也沒有。但還是要帶好面具微笑面生活,善待她人。孤獨嗎?孤獨的最高境界了。——身邊有一男票,嫌棄我不出門,懶。。。天天關在家裡,——自由職業,有收入的。感情問題我也不多說(挺失敗的,雙方都有問題,有種關係:做女朋友可以,結婚不行。)
再說一個事。男票沒打錢給家人的習慣,家裡也沒要求,我一度說他不孝順,類似很極端的那種口氣,而我(工作有得時候沒錢,或者爸媽要求打多少錢,聽說我工資高了要求我多一點我就吵架反駁)。。。。我身邊外省的都沒打錢回家,爸媽還會問候,甚至打錢給她們,而我,身邊長大的能掙錢的個別會打錢回家,(奇葩說有一期,我男票說我)了,自己都不夠,還要打錢回家,家裡疼的小孩會一直被疼,哪怕成家立業。不疼的人,像你這樣子,你爸媽又不是沒工作,(具體不記得了,因為我已經哽咽了)我姐也打錢回家,呵呵,兩姐妹很有共同話題。對比我弟:工作一年了沒打幾次,我跟我姐一工作三個月後按時打錢。我弟說:好羨慕別人家的姐姐。不難看出實際都沒什麼感情基礎。我三姐弟跟爸媽都沒什麼感情(爸媽也沒錯,要掙錢沒辦法陪伴)(不喜歡被各種杠精看到,有噴可乘)
我媽說我們跟她不親(都沒電話問候她)她現在不求什麼,有錢就拿,我爸是嘴巴說:明確分工要打多少錢回家(不打錢回家,一開始錢打我姐哪裡去了,爸不知道,過年那個臉色呀,說,誰誰的女兒打多少錢,怎麼,怎麼的。)
真心做不到,從小就沒參與我的生活。。。實在做不到去問候,沒心沒肺也好。從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小的時候生活條件不好,至少還有奶奶帶。現在不在父母身邊,沒有問候,至少錢到位了。
最後:希望不要把過錯推到原生家庭,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對於父母中間取個值就好。每個人選擇的不一樣,也不要把問題延續到下一代。
今天看了一個和原生家庭有關的紀錄片《出路》,看完之後我給我媽發了一條微信。
非常重要
很重要,但可以靠自己改變,只是看自己有沒有決心和毅力
挺重要的
很重要
離異家庭的孩子心理多少會有問題
推薦閱讀:
※受害者心態如何調節?
※糟糕的童年≠糟糕的人生 | 與原生家庭和解,是一場自我救贖
※譯·寺山修司|離家出走第一章第三節||母親屍體的始末
※妨礙你人際關係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對原生家庭的指責
※誰殺死了那個文藝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