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與文化淵源上去看,北美與拉美同樣是地緣相近的移民社會與國家為何差異如此之大?
最近在看《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這本書,裡面剛好分析到了。
引用裡面玻利瓦爾談南北美洲差異是這樣概括的:「美洲的英國人和講西班牙語的美洲人」。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宗主國的文化差異。北美的殖民者是盎格魯撒克遜傳統,而南美的則是拉丁傳統。這兩者的差別在文學中也會有所提及,總的籠統地來說一個偏浪漫,一個偏理性。西班牙奔赴美洲是為了黃金熱和宗教欲,十字架的雙重性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宗教人士是真的懷著傳播基督教理想去的,客觀上反而造成了印第安文化和基督文化的交流和了解。而且在殖民過程中西班牙的神甫拉斯·卡薩斯是一直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場上後來一直反對自己同胞對印第安人的殘害的,在當時他能夠超脫時代以更人道主義的觀點去看待西班牙的行徑是非常難得的。與此不同的是,英國人的殖民過程第一天起就很實際,當時英國已經經歷了更加理性化的新教洗禮,有著更為實幹的精神。(大概這也是為啥西班牙這個曾經輝煌一時領先的大國在資本主義發展後期到最後輸給了英國那些後起之秀吧)
當然這裡只是說文化差異,並沒有抹滅兩者殖民主義的本質。這種文化差異導致經濟政治制度上的一些列差異,北美的英國人以清教徒的勤儉和冷漠果敢建立了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種種現代資本主義法律,背後支撐這些的還有當時英國普遍盛行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觀念等,而西班牙則揮金如土、用教會和封建集權的清規戒律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2.婚姻和血緣觀念行為的差異。西班牙並沒有對不同種族通婚有著嚴格的限制,所以有著大量的混血的產生,不管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導致最後有著印歐、黑白、印黑等混血。而北美早期都是實行禁欲主義的英國清教徒,種族觀念更強烈一些。由此,血影響著立場。(書中提到這種觀念是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期,比如盎格魯撒克遜一直都是聚而不混)3.獨立戰爭中日益鮮明的對立形象其實美國的獨立戰爭中頒布的《獨立宣言》對印第安人是蔑視的,而且並沒有追求真正的平等,比如對待黑奴的問題,而是保護神聖的私有財產權。並且在拉美追求獨立的過程中,這兩個本應攜手的美洲,北美卻沒有對後者伸出援手。導致拉美一開始對北美的獨立戰爭是喜悅的心情,到後來這種情感卻被無情的踐踏。到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獨立之後反而也對拉美扮演起了昔日的殖民者的角色,從老大哥到侵略者的轉變,對印第安趕盡殺絕,對墨西哥等土地的佔領,以及古巴等國家的一系列掠奪和壓迫等。
包括拉丁美洲第一次有意識地被使用是哥倫比亞詩人托雷斯·卡伊塞多,寫了題為《兩個美洲》的長詩。現摘錄一段給大家一個直觀感受:
墨西哥在北部,其餘的女兒們在南部,奮起反抗她們的西班牙母親。她們注視著華盛頓的祖國,
就像期待著一位大姐的支持;她們熱情地抄寫她智慧的法律,當作仿效的榜樣和模式;她們急切地尋求她的友誼,善意地等待與她結盟。而她,高傲地蔑視姐妹們的友誼;北方的巨人,好像對待矮人一樣看著南方的共和國……
「有用的就是好的。」她這樣認為。這個美洲的合眾國忘記了正義和責任,而普世界之愛的神聖法則則禁止這種遺忘;她把道德變成了數字,把利益當正道來追隨;如果能夠增加財富和榮耀,忘記了責任又有什麼關係!她寬闊的旗幟上缺少星星,她的貿易需要新的地區;然而在南方飄揚著自由的旗幟—
讓它們落地!強悍的合眾國這樣說。第一次誠惶誠恐地回答歷史問題,pad上純手打,有錯誤請指正。最近也是對拉美文學特別感興趣一直在閱讀相關的書籍。看到知乎上拉美的一些國家的問題,回答者以親身經歷或者刻板印象進行描述覺得還是挺痛心的,但是追溯到昔日的歷史,對拉美現在大多數普遍的貧窮和混亂黑暗,真正應該怎樣歸咎責任呢,拉美文學是如此絢麗,印第安文化也是如此神秘令人嚮往,而拉丁美洲註定就像一本書的書名那樣,是被切開的血管,一直未曾癒合過。
謝邀,這是個非常好玩的問題,在美國有非常多成熟的研究,僅就我所知說幾點。據我的理解北美和拉丁美從歷史和文化淵源看差異本身是很大的,也就導致了不同的現狀。這一塊我不太懂,請高手指教。 第一,氣候和環境差異很大,導致歐洲人的死亡率不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死亡率要高很多,導致的結果是在北美,可以不斷建立白人移民的獨立社區,而在拉丁美洲,社會結構則是少數歐洲人統治大量當地人。 第二,氣候和環境導致不同殖民地的經濟結構是不同的。美國南北殖民地的差異就很大,南方是種植園經濟,所以需要大量使用奴隸,而北方據我所知主要是小麥棉花的產地,自耕農更多奴隸則要少很多。至於拉美,則更加接近美國南方的情況。經濟結構不同,政治結構當然也不同。 第三,北美主要是英國殖民地,而拉美則主要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導致北美和拉美的殖民者本身在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諸多不同。這一點涉及的問題很多,比如普通法是不是更加優越性啊,新教和天主教的比較啊之類的,我只能說不懂。謝邀。
@姜源 提到的幾點都很意思,我補充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發現和入侵拉丁美洲比西歐人湧入北美建殖民地要早,而且前者與後者最初去美洲的目的就不一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因國土面積比較小,所以需要的是發現和掠奪資源,因此當初到了拉美,像是佔個坑搶財富,並不打算常駐。加上西班牙人把天花帶進拉丁美洲,導致土著人數量驟降。而去北美洲的則多為西歐人,最初移民的人中有相當部分是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去那裡定居,這就必然造成北美洲與拉丁美洲人口構成上的差異。
其次,遷入拉丁美洲與北美的歐洲人的人口構成上本來也就有區別。定居北美的歐洲人來自歐洲各個國家,所以在很多問題上需要妥協折衷,達成共識,可是拉美主要是西班牙和人葡萄牙人,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況且南歐人與西歐人在文化上本來差異就不小,導致移民地國也帶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
再者宗教影響肯定也有它的後果。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對天主教的宗教熱情造成的結果就是對當地土著文化的徹底毀滅,而北美在某種程度上給予了一定的宗教自由。因此在宗教、政治的認識上,北美與拉美差別就很大了。
另外我覺得語言肯定也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北美以英、法移民為主,講英語的人佔了多數,後期移民也被迫講英語。比起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英語到底是容易學。加上許多科技進步、政治理念,多從英法等西歐國家發源,北美的語言統一令這些進步更容易普及。在這方面拉美相對就要閉塞得多,而且西班牙葡萄牙到後期在科技和政治的進步方面完全掉了隊,作為附屬它們的拉美當然也不會跑到前頭。
先就談這些了。
地緣不相近,而且有沙漠與叢林天險阻隔。還有巴拿馬地峽……不同的世界....謝邀!
1.殖民目的不同北美、拉美殖民的目的極不相同。北美的移民絕大多數都源自於英國以及其他西歐國家被宗教迫害的移民。對於早期英國來說,北美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土地並不富饒,切薩皮克灣附近山巒疊嶂,在早期講求農業種植的英國,這片地區並不受重視,由此也成為了眾多在英國本土受迫害的清教徒的庇護所。而由於這片地區並不適合農業種植,新英格蘭地區的主要產業為手工業、造船業和捕魚業。其中手工業、造船業也為後來的工業、海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幫助北方在南北戰爭時期擊敗南方,為美國工業化奠定基礎。而拉美的殖民是由國家直接殖民的,殖民的目的十分簡單,就是掠奪當地的原始資源,主要就是糖、黃金、白銀等,經濟形式也主要是原始的農奴莊園制。順帶一提,英國在美洲也有類似的殖民地區,主要就是加勒比海的各個小島以及美國南方。南方可以不客氣地說是搭了北方工業化的順風車,才不至於像拉美那樣工業化困難重重。而加勒比海英語小島的經濟狀況並不比加勒比西語小島好多少。2.宗主國的經濟狀況不同英國是最早工業化的國家,在工業化之前,英國的手工業就已經相當發達,在當時歐洲,英國主要出口產品是羊毛織物。而相對應的,西班牙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在發現新大陸之前,主要出口小麥等農產品,發現新大陸之後,就開始揮霍新大陸上面的黃金、白銀,並沒有將新大陸的財富轉化為工業生產力,而西班牙本身由於手工業的不發達,也沒有內需將黃金轉化成為工業的需求。美國特別是美國東北的新英格蘭地區繼承了英國重視手工業的傳統,在工業革命時代到來的時候,能夠順利趕上工業革命的大勢。加拿大獨立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也承襲了英國的工業體系。作為對比,由於有本地的文化、宗教影響,加之英國僅視其為原料產地,印度由於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至今工業化都相當吃力。拉美各國獨立浪潮基本都在拿破崙戰爭時期之後,當時西班牙剛從法國的長期佔領中獨立出來,對於殖民地的掌握十分虛弱。雖然工業革命當時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但是西班牙本身工業水平就有限,加上西班牙一直只將拉美視為原料產地,拉美的主要經濟還是依靠農奴莊園。
3.國際環境的不同美國獨立的時候,恰值英法爭霸時期,路易十六為了支持美國獨立,削弱英國,派兵派艦隊運軍火來支援美國。而英國的貿易競爭對手荷蘭也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給予了經濟支持。可以說當時美國獨立的國際形勢一片大好。加拿大獨立的時候歐洲國家對於世界的掌控已經難以維繼了,加拿大的獨立可以說是順應潮流,既沒有戰爭,也沒有經濟封鎖。墨西哥獨立的時候,由於擁有大量人口,資源豐富,土地廣闊,是一個潛在的大國,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忌憚,美國的敵視。在而後的美墨戰爭中,美國攫取了墨西哥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徹底堵絕了墨西哥成為大國的後路,也獲得了北美洲的絕對霸權。拉美獨立戰爭時期,基本沒有獲得外國的援助,戰爭打得十分艱苦,一共用了十餘年,對當地經濟的打擊十分巨大。而在獨立戰爭之後,美國經歷了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並在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與當時強大的英軍作戰互有勝負,極大提高了美國的國際聲望。但在拉美獨立之後沒多久就發生了多次內鬥與分裂,極大削弱了拉美國家的整體實力,也讓拉美國家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4.民族構成不同美國建國初期的北美十三州民族比較統一,幾乎都是英格蘭人,甚至連蘇格蘭人都較為稀少。而英國人種族歧視遠甚於西班牙人,導致美國人與當地土著長期處於敵對狀態,雙方鮮有通婚,南北美國人雖然經濟形式有所區別,但是文化習俗卻相當近似,使得獨立初期,美國人就對美國有極強的民族認同,後續移民也很快被同化成為美國人。加拿大雖然沒有經歷過美國那樣的西進大屠殺,但本身土著民族就少,移民也主要來自於英國,便於統一民族觀的形成,唯一特別的是法國後裔居多的魁北克,這一地區至今都有分裂勢力。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對美洲土著的態度就沒有那麼敵視,歐洲移民與當地土著大量通婚,構成了拉美的混血兒。然而土著與土著之間也是有部落衝突的,即使混血也消弭不了土著之間的矛盾,這也使得雖然整個西語拉美都說同一種語言,卻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國家。一個拉美國家和另一個拉美國家民族認同感並不強烈,甚至內鬥不止,這也削弱了拉美作為一個整體在國際社會中的發言權。5.國內政治穩定度的不同美國國內政治相對穩定,歷史上只經歷過一次內戰。國內政治的相對穩定,也讓美國有相當的精力投入到工業革命的參與中。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是趕上了歐洲吹來的春風,那麼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就是切切實實的參與者了,很多重要的發明都是源於或推廣於美國。美國國內政局雖然長期處於兩黨拉鋸之中,但兩黨長期處於一種平衡的態勢,沒有走向極端化。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長期由支持廢奴,崇尚經濟自由放任主義的共和黨把政,也為促進美國工業化創造了大環境。美國聯邦政府對於國內的把控力也遠強於拉美,雖然各州都有獨立憲法,但沒有一個地方有能夠抗衡聯邦的軍事力量。同樣,加拿大政府內部相對穩定,比美國更少出現對全國有影響的具有轉折意味的政治事件,唯一影響政治穩定的魁北克地區在911以後也安靜了很多。而拉美政治相當不穩定,內部腐敗嚴重,國家對於邊遠地區的把控遠遠不夠,某些國家的毒梟甚至在其盤踞地組成了一個能夠與政府對抗的軍事力量,直接影響了外國投資。拉美政治長期在多黨黨爭和軍事獨裁之間來回搖擺,政局的不穩也造成了當地人才的流失。6.現代移民組成不同由於美國、加拿大已經是發達的工業國家,移到這兩個國家的移民,大多是世界各國的優秀科技人才,接受了高等教育,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有利於兩國的工業發展。而移到拉美的移民,絕大多數是其他西語/葡語國家的普通民眾,移民目的多是因為婚姻、投靠親戚等,對於該國的工業發展極其有限。實際上,由於拉美工業體系的不完備,許多拉美國家的專業人才都會往美國或者歐洲移民,反而造成了拉美人才的流失。總而言之,拉美和美加的差距就在於是否工業化。
P.S.我個人並不認為新教比天主教更優秀。美國和拉美都各有相當迷信的人,但是美國的比例遠小於拉美,我個人認為原因不在於宗教,而在於受教育程度,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遠多於拉美國家。作為對比,德國北部多信奉新教,南部多信奉天主教,然而主要信奉天主教又不靠海的巴伐利亞州卻是德國最富裕的州之一。
推薦閱讀:
※基督教的兩次大分裂帶來歐洲的混戰
※英格蘭加入歐洲,就是對自身的背叛 | 冬川豆
※在難民與選民之間,歐洲「聖母」們還能撐多久?
※歐洲系列 — 塞琉古與托勒密王朝的命運
※歐洲最高活火山年內第四次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