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從來不只是「愛情」,200年來它是如何演變的?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來自李海燕的《心靈革命》。這是一本剖析中國200年來愛情進化史的作品,更是一本將愛情放入更廣泛的視角中進行思考的著作。
作為一種觀念的「愛情」,不僅是個性解放的先導,也與婦女解放、啟蒙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敘事密切相關。本書曾獲2009年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列文森獎。
此外,本周書單從文化、經濟、藝術等類別選擇了6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鑒。
本期主持
|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主打
《心靈革命》
作者:(美)李海燕
譯者:修佳明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7月
我們往往將「愛情」視作一種私密體驗,而在20世紀前半期的中國,戀愛卻成了相當轟動的公共話題和公共事件。作為一種觀念的「愛情」,它不僅是個性解放的先導,也與婦女解放、啟蒙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敘事密切相關。李海燕這本《心靈革命》便因出色地剖析了中國200年來的愛情進化史,拿下2009年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列文森獎。
從晚清、民國到「五四」,直至上世紀40年代之前,情感的話語一直在中國文學與通俗文化的領域裡佔據了支配性地位。伴隨20世紀初「自由戀愛」(free love)的理想和弗洛伊德性慾理論的引入,我們的「愛情」經歷了相當複雜的轉變過程。在上世紀20至30年代,爆發了一場圍繞愛情、婚姻與性的社會論爭。在此期間,「性」跳出了浪漫愛的影子,成為真正的社會話題和表達工具。「多情人」、「浪漫派」、「兒女英雄」這類訴諸情感的主體,代表了何種意識形態的信仰與價值?從儒家理念中無性化的道德的「情」,轉向浪漫愛、性慾和愛國熱情,情感如何成為現代中國自我、性別和群體概念演變的組成部分?在《心靈革命》一書中,上述問題都得到了新穎而深入的解答。(董牧孜)
文化
《流動的圖像》
作者:(美)唐小兵
版本: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8年7月
曾聽一位旅行達人調侃,在不同地方自己的穿著打扮與言行舉止都會隨之變化。在熱情洋溢的南歐,她會穿上色彩艷麗的服飾,言行舉止也更加外放;而在相對拘謹的日本,她會衣著簡潔、輕聲細語;在休閑隨意的美國,她則喜歡穿著T恤牛仔,講話也大大咧咧。這當然是個大而化之的概括,但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不同文化環境對審美及舉止的建構與塑造。而這一文化環境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視覺文化:城市街道如何規劃、建築外觀如何設計、繪畫風格如何演變、電影銀幕上演著什麼……凡此種種,都構成了我們身處其中耳濡目染的視覺環境。
《流動的圖像》將目光聚焦於1949年之後當代中國的視覺文化再解讀,從建國初期的版畫與宣傳畫,再到當代油畫,乃至於當代電影、先鋒藝術,都是本書的分析與研究對象。透過對當代中國視覺文化的細讀,作者試圖從中理出繪畫與電影等視覺文化的發展與宏觀社會主義文化生產之間的互文與影響。本書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初版於2015年,此中譯本由學者唐小兵自行翻譯,在保留了西方學術語境的同時,也幫助中文讀者產生一種新生的視角——對自己身處其中的文化生產,獲得再發現與再思考的快感。(張婷)
文化
《<園冶>與時尚》
作者:康格溫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8月
我們今日所見的園林,大多作為一種觀賞性空間寂寞地存在於世間,人在其中,不過是匆匆過客。但在明代成化之後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史上,園林扮演著一個極為重要的火車頭般的驅動角色,不僅是重要的社交場域,還牽引著一個擁有高度商機與巨額資金流的龐大園林產業,其後所隱藏的人的遭際與命運,亦折射了有明一代的群體認同焦慮。
在當時,文人計成的《園冶》一書是一個重要的時代標記,不僅代表了明代疊山建園的造園藝術頂峰,還是首部重視「人本位」的園林著作。遺憾的是,關於此書中「人」的位置鮮有研究者進行深入的發掘與探討。本書作者做了一個開拓。他以《園冶》與明代文人的園林生活為思考對象,將關注點集中在江南地區,並將《園冶》與江南文人的園林生活、園林建築美學結合起來,考察了明代江南的社會生活史與園林文化史學,為站在園林外無法窺得其中奧妙的人們提供了一串關鍵的文化密碼。(楊司奇)
經濟
《芯事》
作者:謝志峰 陳大明
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年7月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期限為7年。自此,「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使「晶元」成為國內互聯網最熱門的科技辭彙、產業辭彙。舉國關注「晶元之痛」。目前,中興通訊雖與美國達成和解,免於滅頂之災,不過這一商業事件還是觸發了一場關於科技創新力的大討論,並圍繞中國高科技領域核心技術不足進行反思。
那麼,「晶元」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從概念上簡言之,晶元是集成電路形成的產品。集成電路是由半導體材料製成的規模化電路集合。拆開一台舊收音機、一部舊手機,你就可以看見集成電路的基本構成。《芯事》的兩位作者,是半導體研究者、產業研究者,他們從1958年集成電路發明前後談起,有科學史,有產業史,回答了晶元是如何成為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以及中國晶元企業的探索、發展和困境。他們坦言是中興被制裁才促成這本書。副標題「一本書讀懂晶元產業」亦表明該書希望實現科普效果的急切心情。對於幫助我們了解晶元的產業狀況可謂及時。遺憾的是,全書關於中國晶元在企業管理和產業環境等主要問題上著墨並不多。
(羅東)
藝術
《身體圖景》
作者:(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
譯者:蕭易
版本:拜德雅|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從古希臘雕塑到文藝復興、巴洛克肖像畫,再到印象派之後的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身體一直是藝術作品中重要的表達主題,它以不同風格的形式呈現,影響著觀者對世界的認知。
《身體圖景》從藝術作品中的身體出發,論述了它與權力系統和社會文化的關係。在本書作者米爾佐夫的眼中,身體是無數控制的中心漩渦,其中既包括個人的被忽視的身體,也包括「國王的兩個身體」——巴洛克時期的國王肖像畫以一種華麗而逼真的形式再現了國王的尊嚴,在畫框內形成了一具神聖不可侵犯的政治身體。而在現代,藝術中的身體被重新定義,尤其在今天,它的身上牽扯著大量的符號隱喻。對此,米爾佐夫在書中給出了清晰而頗具說服力的思考路徑。
(宮照華)
博物
《中國鳥類圖鑑》
主編:趙欣如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8年6月
除了常見的麻雀、喜鵲、烏鴉、燕子……你還能認出幾種鳥?還看到過哪些不認識的鳥類?對於從小到大居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能答好這個問題的恐怕不太多。高樓林立,想看到鳥類的生活遠非輕而易舉,而有相當多的鳥名我們只從古今詩文中讀到,卻對它們形貌如何一無所知。最近出版的《中國鳥類圖鑑》,堪稱是關於鳥類的「新華字典」,是一部便攜又紮實的觀鳥識鳥工具書。如果你想翻翻書就認識更多的鳥以及它們的生活,這本書是個好選擇。
對專業的觀鳥愛好者來說,一部編寫精良的圖鑑手冊的意義就更不必說。2000年以來,由英國生態保護學家約翰·馬敬能和鳥圖繪製者卡倫·菲利普斯合作完成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一直是中國觀鳥愛好者的必備之書,近二十年間難被替代,目前已經絕版。《中國鳥類圖鑑》不同於「手冊」的手繪圖鑑形式,是一部照片圖鑑,全書收錄照片3100多張,涵蓋1384種中國本土鳥類。因為是新近編寫,文字部分吸納了近年來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是可信賴的便攜觀鳥工具書。(李妍)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