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典主義和洛可可,巴洛特論述

關於古典主義和洛可可,巴洛特論述

來自專欄設計美學與古典文化

巴洛特風格代表著高貴莊嚴、氣勢雄偉又富有動力的一系列藝術作品的形象,洛可可是為反對宮廷繁文縟節而生,可以認為新古典主義,古典主義也可以認為當時宮廷藝術。巴洛克可以說是新古典主義和古典主義里的一個小插曲,而他們都不排斥巴洛克,然而新古典和古典主義又是相互對立。

典主義(法語:Le Classicisme 英語:Western classical),在藝術上主要是指對包含希臘及古羅馬的古典時代文化的高度認同。古典主義將古典時代的品味作為標準,並試圖模仿其風格。古典主義形成和繁榮於法國,隨後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是啟蒙時代、理性時代以及部分現代主義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1]

17世紀開始流行在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這一潮流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物,因它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和樣板而被稱為「古典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古典主義在歐洲流行了兩個世紀,直到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藝興起才結束。它在17世紀的法國最為盛行,發展也最為完備。法國古典主義的政治基礎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哲學基礎是笛卡兒的唯理主義理論。古典主義在創作理論上強調模仿古代,主張用民族規範語言,按照規定的創作原則(如戲劇的三一律)進行創作,追求藝術完美。 [1]

古典主義具有三個特徵:

1.為王權服務的鮮明傾向;

2. 理性至上(主要表現為以理性克制情慾);

古典主義是在當時流行於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唯理主義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在古典主義中起了指導作用。因此,古典主義也可稱為藝術上的唯理主義。

3. 奉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借古喻今。

古典主義總結從藝術形式上來看是一個奉古希臘,羅馬王庭滅欲重理性,為王權服務的嚴重傾向,從而也可以說是王庭藝術表現形式。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理解就可以看做是一個完全仿古的藝術表現形式。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併而來。 Rocaille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而coquilles則是貝殼。洛可可後來被新古典主義取代。

特點:華麗,纖巧,精緻

可可文學以輕鬆的文體大量出現,並著力於表現人的情感,尤其是愛情的魅力。經常將現實世界擴大或縮小後加以描寫,或者以鏡中像的方式折射現實。這個時期的作家還酷愛寫遊記式作品,讓主人公在遊歷中學習人生、了解世界。洛可可文學產生了強烈刺激人們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寫與現實相悖的事物,以反諷手法引入革新觀念,打破現存秩序和規範,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總結:洛可可是一個細膩而理性的表現形式,區別於古典主義也就是沒有了繁文縟節打破了現有的秩序和規範,追求新世界的自然,理性,平衡又多出了纖細和精緻。

巴洛特,1600年是歌劇誕生的年代,到1750年德國偉大作曲家巴赫去世之間的150年間,被冠之以「巴洛克時期」的名稱。

1600年到1750年的這150年間,巴洛特風格橫行於歐洲國家。巴洛特風格代表著高貴莊嚴、氣勢雄偉又富有動力的一系列藝術作品的形象,這些藝術作品往往能深入人心,叫人印象深刻的同時又能給人帶來震撼。

特點:高貴莊嚴,氣勢雄偉。

總結:巴洛特也就是王庭藝術的一個小分支罷了,也只能說是王庭精氣神的一個體現形式。少了精緻,細膩,理性,多了氣勢雄偉給人帶來深刻和震撼。

這三個藝術表現形式著重點不同罷了,是屬於新舊古典主義一部分主張相互駁斥僅僅只體現在秩序和規範上的相互看不上而已其他還是共同擁有的,比如貴氣,精細,理性都是新舊古典的主魂,而洛巴洛特的氣勢雄偉又是表現一個王庭偉大而不可缺少的形式,因為可以這樣說巴洛特和新舊古典主義詮釋了這個王庭藝術表現形式。


推薦閱讀:

TAG:文藝復興 | 藝術 | 洛可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