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三鉗滿屏飛,延禧劇組匠心還原清宮耳飾文化!

一耳三鉗滿屏飛,延禧劇組匠心還原清宮耳飾文化!

來自專欄尋找設計匠人1 人贊了文章

坐觀《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兩大清宮劇龍虎鬥,前者是讓觀眾期待了兩年、耗資3億的大製作,後者是已經圓滿收官、有100億點擊量坐鎮的熱播劇,整體看來兩部劇各有所長,難分上下。

《如懿傳》上映首日就高達播放量1.69億,大有一種後來居上的架勢,可見兩年人氣的積攢沒有白費。不過這也要感謝劇中各種屢上熱搜的bug,尤其是太后甄嬛所佩戴的米老鼠?聯通版耳墜,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如懿傳》 甄嬛劇照

雖然有網友澄清表示,嬛嬛戴的耳飾是兩個小的紅珠子搭配一顆大的鏤空珠子,所以有了所謂的米老鼠既視感。但是上面藍色的聯通logo又該如何解釋呢?

即使這位「太后」的演技爐火純青,但看到這樣一副米老鼠?聯通版耳墜在鏡頭前晃蕩,觀眾也難免會一秒齣戲,原本濃郁的宮廷風氣息也會一掃而光。

《康熙王朝》劇照

縱觀迄今為止的古裝影視劇,就還原清宮耳飾文化的精確度而言,斯琴高娃和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最有資格拔得頭籌。

《康熙王朝》劇照

繼《康熙王朝》之後,《延禧攻略》的一眾主演也將清宮的耳飾文化演繹得很到位。(這點稍後會細說~)

《延禧攻略》劇照

清宮耳飾主要分為兩種:耳環和耳墜。

清宮耳環是以金屬或者玉石、翡翠等為主體材料製作而成的環形耳飾。

清代翠嵌珠寶蜂紋耳環

如翠嵌珠寶蜂紋耳環,半圓形翠與金鉤相連,飾金累絲蝙蝠,蝠身嵌紅寶石一塊,雙翅嵌米珠,頭尾為金點翠,兩須為金絲,頂部嵌珍珠,寓意富貴。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環鑲東珠耳環

又如金環鑲東珠耳環,此耳環式樣簡約大方,是清宮皇后所用之飾物,金嵌珍珠盤腸式耳環,每個環通長4.3cm,直徑1.5cm。

清宮耳墜就是在耳環下再掛一件或一組流蘇或墜飾物,以金銀、白玉、翡翠、珍珠等製成。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鑲珠翠耳墜

如金鑲珠翠耳墜,長8.5cm,為流蘇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針,用於穿耳。下墜珍珠一串,最上一顆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寶源九金」戳記。珍珠串下為茄形翡翠墜角,以荷花紋粉碧璽為托,兩側嵌珍珠。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碧璽耳墜

金耳飾高貴華麗,白銀素樸純潔,珍珠不加雕琢天然秀麗,而玉石和翡翠溫潤典雅,給人祥和溫柔的質感。

清代白玉流蘇耳墜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六十一記載:

皇后「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

皇貴妃「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二等東珠各二。」

妃「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三等東珠各二。」

嬪「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四等東珠各二。」

東珠是產自於東北地區的珍珠,清朝稱之為東珠,並將其視為珍寶,這一點從上述後宮嬪妃的耳飾區別便可得知。按照東珠等級來區別后妃位分,身份尊卑一眼明了。

在《延禧攻略》中,魏瓔珞從綉女晉陞為妃嬪,不僅是位分發生了變化,其耳飾也大不相同。

剛入宮的魏瓔珞只是一名綉女,其耳飾也僅有單串耳墜,由質樸的玉石構成,與綉女的低等身份相呼應。

而後進入長春宮,成為富察皇后身邊的貼身宮女,身份地位有了些許的提升,耳飾從單串耳墜變成了一墜兩環。

後來晉為魏貴人、令妃,直至皇貴妃,每每出場都是一耳三鉗,以不同等級的東珠點綴,以彰顯位分的變化。

孝儀純皇后(令妃)

一耳三鉗是滿清國俗,區別於漢族婦女的一耳一墜,宮中選秀之時都要先檢查秀女是否有三個耳洞,如果沒有,不僅不會入選,還會因此被懲罰。

慈安太后

孝昭仁皇后

據載,乾隆帝於四十年(1775年)曾說:「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朕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

不過,受當朝制度的影響,也不是什麼人在任何場合都有資格佩戴耳飾的。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除去卧床就寢,《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在兩個場合出現的時候,並沒有佩戴任何耳飾,其中大有緣由。

第一個場合是在辛者庫。辛者庫是包衣組織,由原辛者庫人和因罪入辛者庫的人組成,在清宮裡沒有任何身份地位可言,更遑論說佩戴首飾。

第二個場合是在富察皇后的喪禮上。清宮中一向有規定,遇喪事,后妃要去掉耳環,穿素服戴銀耳飾,事畢,才能換戴金耳飾。也是因為富察皇后逝世,新的喪制頒發,其中一條就是:京中所有軍民,男去冠纓,女去耳環。

總的來說,在清朝,耳飾除了能夠裝飾外表之外,尊卑不一的等級地位也賦予了它「見耳識人」的意義,倒是頗有幾分古代版身份證的意思。

一耳三鉗這種習俗在滿族婦女中,延續了很久。直至道光年間,宮廷內妃嬪圖畫外傳,大多都是一耳一鉗的妝飾,此後咸豐、同治、光緒朝的相關記錄中也不曾多提,反而以一副或一對的記載為多。可即便如此,一耳三鉗還是成了清宮耳飾文化的標誌。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鑲珍珠耳環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鑲珠翠耳環

清代點翠耳墜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翠秋葉形耳墜

中國傳統耳飾文化博大精深,上述清宮耳飾只是冰山一角,其更為深層的歷史意義仍待挖掘。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作者所有

登錄【第二自然】官網,關注設計師品牌與創業,瀏覽設計精品 → d2ziran.com


推薦閱讀:

星座精美耳飾[組圖]
超美小眾店鋪帶你發現耳飾新大陸
清宮耳飾 丨 最是鬢邊一點風情
臉型VS耳飾的完美搭配法則

TAG:耳飾 | 清朝 | 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