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注評今譯:不一樣的經典解讀

名家注評今譯:不一樣的經典解讀

古人水岸修禊、竹林雅集、曲水流觴,吟詩詞,撰文章,或飲興正酣時擊節高歌,或長亭折柳處揮手五弦,種種事,今人想來,無一不是令人企羨的真性情。那些動人的詩詞歌賦與文章中,蘊含著情感與故事,都是文學上的明珠,中國文化的精粹,千載而下,誦之猶讓人感懷久久,在浮躁的世界裡,正視自己的靈魂和世界的真相,並獲得一種積極的力量。  

名家注評今譯唐詩三百首

以三百多年來最經典唐詩選本——蘅塘退士編選《唐詩三百首》為藍本,由著名學者北京大學費振剛教授主詩注評今譯完美詮釋唐詩之美。

作者簡介

費振剛:1935年生於遼寧鞍山,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景華,1935年生於遼寧瀋陽,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一直在該校講授古代文學課程,曾任古代文學教研室副主任。

前言(部分)

唐代詩歌有如一個大花園,群芳競妍,奼紫嫣紅。不到三百年里,傳世至今尚有五萬餘首,較之西周至南北朝的一千六七百年的存詩總量,高出二至三倍。獨具風格特色的詩人有五六十家,同樣超過了戰國至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

唐詩以其感情之真摯,反映之深刻,題材之廣闊,風格之多樣,流派之成熟,體制之完備,文字之精湛,手法之新穎,使後世望塵莫及。魯迅先生在給楊霽雲的信中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作完」,不是溢美之論。

清修的《全唐詩》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殘句一千餘條,作者兩千八百三十七人。今人陳尚君《全唐詩補編》又增收六千餘首(當然難免有重出和誤收的),數量實在可觀。因為 《全唐詩》 不便閱讀,更難普及,因此自唐以來,歷代都有選本,而且各有長處。其中惟有清人孫洙(1711—1778)即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經久而不衰,至今尚無書取代。它有數量適中、各體兼顧、突出大家、不廢名篇、持論公允等優點。自然也有誤選、漏選等缺點(李賀一首未選),但瑕不掩瑜,應當承認它是一本便於誦讀,所選多為精品的唐詩普及讀物。

《唐詩三百首》按詩體編排,自然不如編年可以知人論世。不過魯迅先生說過:「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編年有利於明白時勢。」(《且介亭雜文·序》) 看來分體也有可取之處。何況唐詩能夠完整編年的,不過杜甫、白居易幾家。故而我們這次編注《唐詩三百首》,原文一仍其舊。

費正剛

李景華

2017年3月於北京大學

名家注評今譯宋詞三百首

這是一部備受讚譽的宋詞入門讀本,也是一部蘊含獨特詞學旨趣的選本。

本書編選者上彊村民(朱孝臧),是清末詞壇四大家之一(其他三家為王鵬運、鄭文焯、況周頤)。早年工詩,至四十歲時方專力於詞。他從南宋詞人吳文英入徑,上窺北宋詞人周邦彥,但又不拘一家(晚年又取法蘇軾),融會貫通,被視為清詞的集大成者和中國詞史的「殿軍」。

著名宋代文學研究專家王水照先生攜門下高弟對《宋詞三百首》做注、評、譯,將宋詞幽渺深蘊的意境完整曉暢地傳達出來,便於普通讀者能體會和理解宋詞之美。

作者簡介

王水照,男,1934年生,浙江餘姚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同年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工作。

1978年春調入復旦大學任教,1985年晉陞教授,1998年當選為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特聘資深教授,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文學遺產》顧問等職。長期從事宋代文學的研究,尤著力於從中國文化-文學史的整體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學的時代特徵和歷史定位。在蘇軾研究、宋詞研究、宋代散文研究、文人集團研究、中國文章學研究、錢鍾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頗為突出的成績。

主要著作有《唐宋文學論集》《蘇軾論稿》《王水照自選集》《半肖居筆記》《鱗爪文輯》《走馬塘集》等,主編巜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歷代文話》《王安石全集》等。

前言(部分)

我們今天已無法復原宋代詞壇的歷史面貌,精確地再現當日百花爭妍、千岩競秀的風景;但從現存詞家千餘、詞作二萬的基本狀況來看,已是一宗讓後人尋繹不盡的豐厚的文學遺產。

詞原是配合曲譜歌唱的歌詞,兼具音樂功能與文學功能;而在其發展進程中,逐漸脫離歌唱而成為長短句式的格律詩,極大地拓展了文學審美的性能,為中國詩史造就了一種更典型、更純粹的抒情詩,集中展現出充滿喜怒哀樂、層折深邃的心靈世界。

在宋詞其發展過程中,題材日益擴大,風格趨於多樣,意境有所提高,尤在異族侵擾的社會劇變環境中,南宋詞高揚起愛國主義的「主旋律」。而超越於具象描繪之上的,則是對人生的美好憧憬,對生命的深刻體悟,對實現人生和生命價值的反思和追求,這些更恆久地保持著它的活力與魅力。

近代朱孝臧的《宋詞三百首》就是一部備受讚譽的宋詞入門讀本,也是一部蘊含獨特詞學旨趣的選本。此書於 1924 年出版問世,即蜚聲詞壇。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特為之作箋,編成《宋詞三百首箋》,先於1934年出版;後又增加註釋,改題《宋詞三百首箋注》,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 1958 年重版。唐氏箋注本廣泛采輯前人評語,有助理解原詞,注釋則頗簡略。今為適應一般讀者閱讀之需,加詳註釋,並突出點評,以擴大理解空間。朱氏原書存在一些詞作主名錯漏之處,我們均在「點評」之末予以說明。

王水照

2017年6月

名家注評今譯元曲三百首

《名家注評今譯元曲三百首》的選本,是黃天驥先生在盧前選編的《元曲三百首》和王季思等注的《元散曲選注》的基礎上綜合整理的。這兩部書都是備受讚譽的元散曲讀本。本書在此基礎上進行注釋、賞析、今譯,有獨到的見解和分析,並將元曲藝術的精粹盡顯書中,值得廣大讀者慢慢賞讀。

作者簡介

黃天驥,1935年生,廣州人,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委員,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中央文史館詩詞研究院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出版過《冷暖室論曲》《西廂記創作論》《詩詞創作發凡》《周易辨原》《納蘭性德和他的詞》《元明清散曲精選》等。主編有《中國古代戲曲形態》等。

前言(部分)

散曲,是金元之際興起的一種詩歌體裁。在元代,曲壇作者如林,據任訥先生的《散曲概論》統計,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二百二十七人。他們各以卓越的成就,締造出元代曲壇繁花競放萬紫千紅的局面,也使散曲這一體裁,成為一代文學之標誌。它與「詩」「詞」鼎足而三,受到世人的重視。

散曲也和詞一樣,創作時需要按譜填制。但是,它可以在曲譜規定的格式中,填加襯字,即可以填加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正因為散曲這一藝術形式,比詩和詞的體裁更易張揚個性,更易痛快淋漓地鋪陳演繹,因此,在詩、詞依然流行但漸趨式微的元代,許多有才華的詩人便致力於散曲領域,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使我國詩歌史繼唐詩宋詞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峰。

本書的選目,是在盧前的《元曲三百首》和王季思等《元散曲選注》的基礎上綜合整理的。選目的編排,大致以作家的年代先後為序。我們簡略地介紹作者的生平及其創作特色。注釋力求簡明,對一些稍為艱深的句子,作了適當的串講,以便幫助讀者領會句意。

在點評部分,則根據每篇作品的特點,或從思想內容,或從藝術特點作出評述。點評不求面面俱到,力圖提綱挈領地扼要分析,為讀者作進一步思考提供一些幫助。我們希望,出版這一部小書,能讓讀者對散曲有更多的了解,吸取其中精華,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從而增進中華傳統文化的修養。

名家注評今譯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它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裡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名家注評今譯古文觀止》一書的原文整體採用初始版本的222篇文章,對當前大眾還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指導意義的。除此之外,作者李炳海親自加了注釋、譯文,並對該文進行賞析,整體來說,本書屬於很好的普及型《古文觀止》讀本,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古文觀止》的文化傳承意義。

作者簡介

李炳海(1946-),吉林龍井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榮休教授。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在東北師大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楊公驥。曾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詩歌研究中心學術委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治學自成體系、領域廣泛,在先秦兩漢文學、道家文學、民族文學、古代辭賦等領域都有研究。

前言(部分)

人們常說,中國自古就是詩的國度,這話說得並不過分。和詩歌相比,中國古代散文絲毫也不遜色,同樣有它輝煌的過去。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經歷的是一條由渾淪到分化的道路。最初的散文是文史哲渾然一體,見不到嚴格意義的文學散文。只是從戰國後期開始,文學散文才脫離它的原始狀態,從渾淪的母體中分化出來,成為比較純粹的文學作品。隨著時代的推移,創作主體的文學自覺性日益提高,散文的文學性也逐漸加強,更具有審美鑒賞的價值。閱讀《古文觀止》這部書,可以看出古代散文的上述演變軌跡。

此次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名家注評今譯古文觀止》,以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為底本,在此基礎上進行編排、注釋翻譯和點評。編排時儘可能以古文作者生活年代的前後為次第,並對作者的生平、創作成就、文章風格及所屬流派作簡要介紹,使人既讀其文,又知其人,實現讀者和古文作者的心靈溝通,並有鮮明的歷史感、時代感。

所作注釋力求簡明扼要、準確精當,努力為讀者掃清文字上的障礙。點評亦言簡意賅,力求多有畫龍點睛之筆,而避免空泛的論述。點評是對作品進行提綱挈領的美學評價,把立足點放在對作品文學價值的挖掘和展示上。堅持評點的文學本位,是本書的重要特色。總之,我們希望這部書能以嶄新的面貌問世,成為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古代文學普及讀物。

李炳海

2017年3月於東北師範大學


推薦閱讀:

【賀春節的古詩詞句】
關於臘八節的古詩詞摘錄
【初二語文(上冊)】文言文及古詩詞知識點精華匯總
中秋賞古詩詞幾首

TAG:詩詞賞析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