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比爾?米勒

名人傳記--比爾?米勒

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旁是陳舊的摩天大樓,這條街上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這條街承載著太多的輝煌。而從這條街中走出了無數的金融大鱷和優秀的基金經理,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比爾?米勒。

人物簡介

比爾?米勒三世(Bill Miller III)被人稱為逆向投資者,也被人稱為廢墟中的淘寶者,他給人的感覺是特立獨行。投資收益超越指數不難,可是要連續 15 年一直超越指數,至今只有比爾 · 米勒做到過。

他曾是華爾街最出色的基金經理,也曾因業績墊底而黯然敗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依然樂觀,依然自信。他秉承著逆向思維的特長,再度崛起,華爾街能夠被續寫的神話不多,比爾?米勒正是其中之一。

人物經歷

20世紀50年代,比爾在北佛羅里達長大。他的父親是一名貨車調度站的管理員,支付了每周開銷之後,他的父親沒剩下多少錢,但他留出一些錢來購買股票,並且向他兒子灌輸錢和投資的重要性的觀念。在父親的激勵下,比爾培養起努力工作和賺錢的渴望。

10歲時,比爾以每片25美分的價格為鄰居的草地割草。一天早晨,他的父親在仔細閱讀報紙的財經版時,比爾第一次提出了關於股票市場的問題,他對那些深深吸引著他父親的字母和數字深感好奇,此次對話開始了比爾與股票的戀愛。投資者賺錢的方式使比爾印象深刻,不需體力勞動積攢金錢的方式讓他沉迷。

當了解到股市可以成為積聚財富的競技場之後,比爾向父親建議,用他有限的積蓄進行投資,他們決定投資於RCA。這激發了比爾對股市書籍的無窮興趣,他要研究最成功的投資者,了解他們是怎麼取得成功的。本傑明·格雷罕姆和沃倫·巴菲特的作品對於比爾的影響深遠,使其奠定了在研究和選擇個股中採用價值為導向的方法。

對RCA的投資所取得的異常出色的回報增強了比爾對自己投資能力的信心,多年後賣出這些股票時,他的原始投資額增長了六倍。比爾用賣RCA所取得的錢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一輛敞篷跑車,但他想要對投資和股票市場了解得更多的慾望並未因賣出RCA的股票而終止。

比爾進入華盛頓和李大學(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後,他繼續讓自己沉浸在投資書籍中,雖然他對RCA的投資很出色,但在他理解要長期戰勝市場有多艱難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那有多出色。儘管他對股票的興趣在不斷增長,比爾還拓展了其他的興趣,他不僅僅局限於金融研究,還主修了經濟和歐洲思想史。

197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比爾花了一些時間旅行並作為軍方的海外情報官服了兩年兵役。回國後,比爾開始了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哲學博士課程的研究生生涯。

米勒曾經考慮過教哲學,但教授們預先警告了他的班級不會提供教職。米勒堅持到哲學課程結束,但是他沒有完成博士論文。這主要是因為他對金融越來越著迷。

他的哲學老師邁克爾·胡克(Michael Hooker)回憶起每天早晨去上班時的情景,「我是第一個上班的教員,當我來到學校時,比爾已經坐在學校圖書館裡閱讀《華爾街日報》了。」

胡克鼓勵米勒放棄哲學,轉而嘗試一下金融。這導致米勒在1970年代中期成為J.E.貝克製造公司的一名財務主管,米勒管理這家公司的一部分投資組合。

他的妻子萊絲莉(Leslie)則是在雷格梅森工作,米勒通常在下午來接她下班,在等待她的過程中,米勒開始鑽研公司的研究報告。

雷格梅森的董事長回憶說,米勒通常在4點半露面,到了6點半他妻子準備下班時,他完全沉浸在研究報告之中,結果,萊絲莉不得不催他快走。

米勒對研究的痴迷自然引起了公司的注意,萊絲莉又將他介紹給了公司當時的研究主管,也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基恩,碰巧基恩也在找人頂替自己,因為基恩打算徹底退休。

1981年,米勒被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公司錄用了,當時的雷格梅森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了,他們挖到了一個寶。

6個月後,他和當時的共同管理人厄尼?奇勒一起發起了萊格?曼森價值基金。在那些時間裡,比爾和厄尼非常關注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的因素,如市盈率、市凈率、市現率,等等,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82年以後,曾經為比爾和厄尼創造好業績的投資哲學,不再能為他們的基金持有人帶來同樣的回報了。這時,投資者聚集到高增長、高市盈的公司中,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以及在這之後8年的一次經濟衰退,為基金迎來了更為惡劣的投資環境。

20世紀90年代後期,厄尼退休了,留下比爾一個人管理萊格?曼森價值基金。比爾第一次獨自掌控資產配置,開始了其輝煌的投資歷程,在之後的十五年中,其管理的基金每年都超過SP500指數,他被認為是最為成功的投資管理人之一。

1990年-2005年,價值信託基金連續15年跑贏標普500指數,並因此有了「常勝基金」的美譽,

2006年-2008年期間,價值信託基金始終表現低迷,3年未能跑贏大市,終結了15載不敗的神話。比爾也因此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信任危機。

2009年,在市場一致不看好的情況下,比爾帶領價值信託基金成功打贏翻身仗,實現了41%的高回報,並戰勝92%的競爭對手。

投資理念

哲學的研究對比爾金融投資理念影響深遠,哲學讓其認識到在固有思維之外思考的重要性,而這是很多成功的基金管理人為戰勝業績基準,普遍具有的一種思想意識。威廉姆?傑姆斯的實用主義哲學(實用主義是一種堅持以有用性或實際的結果作為測試真理的標準)對其投資策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位逆向投資者的投資理念。

比爾·米勒核心理高度依賴於一種在策略上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方式,而其方式中無處不彰顯著哲學的實用主義。

1.價值判斷

價值分析的方式很多,但是主要都是以財務數據為核心的預測方式,這裡就不啰嗦。比爾在價值判斷上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a.公司的市場領導地位,簡單的理解就是選擇行業龍頭。

b.財務穩健,公司具有現金創造力和現金富餘。

c.當前紅息率,紅息大於等於10年期國債利率,即使長期市場不漲,分紅可也充當回報。

d.低股價和低估值,股價為5年內低點或更低,這樣就不必為前期牛市支付溢價。這裡主要使用相對估值方式,簡單實用。

2.逆向投資

比爾往往會選擇那些具有很低的估值,並且是因為某個想像中或者實際的問題而從原先的高位跌落,在理想的情況下,問題將是暫時,而且是能夠修正的。他常常選擇市場上早就已經乏人問津、失勢的股票,將它納入囊中並且多年也不賣出。這些股票同時就會有低市盈、低換手、低價格等價值投資特徵。

3.相對集中投資

選擇投資對象只是比爾成功投資的一部分,他在組合中的資產配置也與眾不同,他的價值基金的投資對象通常不會超過40-45隻股票,考慮到大多數股票基金通常會投資100隻或者更多的股票,相對集中的持有對象,使比爾和他的員工能夠深入地調研投資組合中的每一隻股票,並和每一家公司的管理層保持密切的聯繫。

4.相對長期持有

比爾買入的股票通常會持有很長的時間,他的基金的周轉率只有25%,或者換種說法,股票平均持有年限為4年。與此相比,大盤核心基金的平均周轉率是80%,持有期是一年多一點。比爾說自己希望永遠持有一隻股票,但作為一名實用主義者,他會補充說,只有當他和他的員工對其基本價值和管理層有信心時,才會繼續持有。  

小馬有話說

比爾的投資理念之間從常識上來說存在一些矛盾,所以它通過哲學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達到矛盾的統一。比如他選股中的龍頭股與逆向投資中的低估值股票,一般來說是有矛盾的。龍頭股在行業中都會相對強勢,但低估值股票卻是市場很少關注的股票。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時候,卻會出現龍頭股被低估的情況,這就需要投資者學會等待,抓住投資時機。

實用主義的哲學理念使比爾整個投資策略中都會遵循實用易行的觀點。因此我們看比爾的投資理念很少概念性的東西,他的理念通俗易懂,但是並不易操作,投資理念的實踐比理念本身更加重要。

希望通過了解比爾的生平,大家能進一步精進自己的投資策略。簡單的生平介紹並不能完全準確的讓大家了解這些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如果覺得他們的投資理念適合自己,請查閱他們的自傳或書籍。

推薦閱讀:

蘋果公司的另一面:沃茲尼亞克
人物丨不安分的笛卡爾:我把自己交給了世界這本大書~
呂彥直:學了電氣跨界做建築更牛逼!
【存檔】天道酬勤,自強不息——本·華萊士(1)
杞縣葛崗人物傳記——孫斗沾

TAG:人物傳記 | 金融 | 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