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扎哈時代的舒馬赫宣言(下)

後扎哈時代的舒馬赫宣言(下)

4 人贊了文章

「我們喜愛參數化創造出的空間是因為兩個原因:它非常動人和豐富,並且同時具有背後的含義,如果你願意,可以通過空間模擬來驗證這個直覺。」

「參數化主義應該不僅僅被看做是解決技術問題的工具,更是新想法產生的推動力,併兼顧了美學的需求。」

「我們具有混雜和活力,所以開放的現代社會應當有重疊的演繹、複雜的網路系統,而不是簡單的現代主義狀態下的單調層級。」

註:文中幾處(?)為作者難以確認的字詞

推薦語

本篇講座由AA HCT喬沙維推薦

人的思維方式不可避免的受到所使用工具的影響。如果大家還記得上一篇Patrik從Walter Benjamin的思想中概括出的內容:生產技術作為主要變革力量,新媒體改變感知機制,創新的藝術交流形式比其內容本身更先進,大眾文化的新意義。

關於媒介這個話題,早在18世紀,萊辛在《拉奧孔》* 中就有著詩與畫之辯,稱前者是時間的藝術而後者是空間的藝術。其後,Nelson Goodman也有對藝術進行手跡式和代筆式的分類:第一類類似繪畫和雕塑,依靠作者的直接接觸建立其原真性;另一類代筆式,類似音樂詩歌或戲劇的藝術作品,可存在於許多版本中並可在原作者未親身參與的情況下產生。同時,哲學家建築學者們對媒介自身、以及對媒介與建築的關係一直討論不休,其中對建築和圖紙(drawing)的論述最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如Robin Evans的Translations from Drawing to Building*,Stan Allen的Mapping the Unmappable on Notation*等。新媒介的出現,讓以往的只表達空間或者空間的傳統媒介(或許這是一種誤解)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拓展。建築師們的視角從傳統媒介如圖紙(drawing)轉向多樣的媒介,並重現闡述它們與建築的關係。建築師們熱衷於討論新技術——一方面被其左右,一方面又稱其為工具,不肯放棄自身作為人的主導地位。

Patrik希望藉助新媒介的力量,使建築不再僅僅提供功能空間,而成為有機的、容納事件的場所,並組織社會活動。他希望在建築中非正式的對話、漸變、交互、重疊,通過參數化的方式實現。他相信或者說需要相信,技術手段可以使得人的行為與社會活動可以被感知、被分類、被量化、被模擬,繼而提取出普遍適用的模式並加以應用。這不是現代主義理性思路下幾何化的割裂,這是一種有機的,技術模擬自然的手段。這些說辭卻與意外地王澍的《自然形態的敘事與幾何》* 一文如出一轍。Patrik所描述的模糊的微妙的交織,更像是王澍的織體城市。然而在王澍的敘述中,織體城市可以被描述,卻不能夠被科學定義。王澍並不願將其置於一種不可知的狀態去討論,然而他也未曾科學地解析。這相當困難。他微妙地懂著,又以一種微妙的方法講述著。因為事實發生的,遠比看到的記錄下的更多。可量化的部分總是片面,偶然的因素總是影響著結果。因為分類、計量這些方式方法本身,乃科學的產物,本質上認為社會活動和社會活動中的人是理性有序的。可是這些方法,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記錄無意識、非理性、情緒化等種種因素。可是莫名其妙本身就是人類行為活動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術優勢並不是優勢。而Patrik也並不十分理解王澍思想體系中那種東方式的自發性、偶然性、複雜性,以及時間空間交疊累積成的效果。

早在參數化主義誕生之前,不同流派的建築學者,評論家和建築師早已意識到現代主義的局限。基於對現代主義的批判和反思,各式各樣的理論誕生,有的止於理論,有的應用於實踐。這又涉及到建築理論與建築實踐關係的一個大的討論範疇。建築實踐往往摘取理論中片面的、適用的碎片來使用,或者需要藉助某種device(媒介/中介)來解釋。這不是僅僅參數化主義的問題,這是一個廣義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Patrik用力的從不可知向可知邁出了一大步,這也是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步。換一種不悲觀的角度。我們需要激進的、堅定的Patrik和他參數化主義的大旗。就像在un-house*中,Reyner Banham讓Fran?ois Dallegret畫他們兩光著屁股坐在泡泡里的時候,並不是在設定一個所有人都光著屁股坐在泡泡里的未來。但是,建築史需要赤身裸體的班漢姆。建築如此,文學、藝術、設計都是如此。如果從這樣的角度,我們完全不必吝嗇對Patrik的讚揚——說,總比不說好;有態度,總比曖昧好。Patrik是個鬥士,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種代表AA的姿態宣講著,足夠鼓舞人心;哪怕在AA內部,另一些人討厭他,叫他的擁護者 「參數化猴子」。

顯而易見,參數化設計不僅僅是拿演算法做曲面表皮這般膚淺——參數化設計背後的參數化主義更需要被關注,這一點Patrik在講座中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楚;再進一步,以Patrik和其思想和建築作品做引,任何建築實踐行為與背後理論的聯繫、空隙和偏差,則更值得思考。

講座正文

帕特里克·舒馬赫(Patrik Schumacher)

進化與新時代

後現代主義的語系從下面這張圖片開始。一些批評的聲音說它的形式太過於簡單,但在某種程度上,後現代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繁榮。如同我們去看六十年代的德國,六百萬的人口,人們、電力、水力、鬥爭、桌子、洗衣機、少量的電視台、統一安排的假期、汽車、醫療等等,如此大量的機械生產令人震驚,每個人的生活模式、搜索的電視頻道、開車駕駛、坐飛機,在表面上都看似高度統一,就像三百年前的貴族一樣。

*註:普魯蒂-艾戈(Pruitt-Igoe)居住區——上個世紀50年代在美國聖路易斯市建造的普魯蒂-艾戈(Pruitt-Igoe)居住區是個「臭名昭著的失敗案例」。當時的聖路易斯市政府邀請後來設計美國世貿大樓的山琦實建造一批低收入住宅。推崇現代主義設計手法的山琦實否定裝飾,運用極簡單的工業材料建成了一批高層住宅。從建築學角度看,普魯蒂-艾戈社區或許是成功的,至少它獲得了1951年美國建築師論壇「年度最佳高層建築獎」。但隨後入住其中的人們卻感到整片建築毫無情感,生硬冰冷得像個監獄。它很快變成了令人絕望的高犯罪率危險街區。1972年3月,聖路易斯市政府在花費500萬美元整治無效之後,將已成「不宜居住項目」的住宅區全部炸毀。(資料來源:

en.wikipedia.org/wiki/P

補充閱讀雷鋒第65篇講座《烏托邦的幽靈:重新審視後現代》「現代建築之死」小節的論述

但這樣的限制是我們不想要的——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一輩子到同一流水線上工作......我們想要更多:上百的電視頻道、YouTube、Facebook網站等等。我們拒絕一年一度的全包假期,並鞭策自己一直學習和改變。城市在1960年代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亞歷山大提出我們需要重疊交叉的社會圈子。

各種城市和結構模式圖

1 現代主義城市的結構模式圖多為樹形結構,如講座中Patrick提到的模式圖一樣,具體例子有:

柯布西耶昌迪加爾規劃:整個城市的商業中逆襲呢設置在中間,與行政管理中心毗鄰。附屬的中心被向兩端拉長,沿城市中心的南北向道路延伸。這些附屬的中心是進一步管理的社區和商業中心,城市中大約分作二十個這樣的部分。

盧西奧科斯塔(Lucio Costa) 巴西利亞規劃:整個形體圍繞著中心軸對稱,城市的兩半中各有一條主要交通幹道穿過,這些主幹道 是由一系列與之平行的附屬道路輔助的,整個結構是一種樹形結構。

而Patrick的論點同文章作者一樣,城市的結構當為半格,區別於單純的樹形結構,不同層級的線索之間存在相互交叉、重疊的狀況,這與社會結構的變遷有關,如文中所說,「重疊的、含糊的、多樣性的視角與半格並不比嚴格的樹形顯得更加有序......它們表現出的是一種更加厚重的、堅忍的、更加微妙和複雜的看待結構的視角。」

一些自然的城市沒有受到人為的概念的影響,因而表現為一種半格:通過確定典型建築類型和收入工作類型的差別發生的地方,將米德爾斯布勒這個人口二十萬的城市分為29個分離的鄰里關係系統,每個鄰里系統由一些種類的中心節點(小學、中學、俱樂部、食品店等)加上使用這些中心的人所構成。每個種類的不同中心節點向周圍的區域不規則輻射,構成使用它的人群的範圍,如圖縮減,不同的單位不會重合,但是彼此之間有重疊的部分。(見下圖)

我們具有混雜和活力的特質,所以開放的現代社會應當有重疊的演繹、複雜的網路系統,而不是簡單的現代主義狀態下的單調層級。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提出一個模型:將一個區域解構,分成各具特色的層級,但是每個層級都動態變化,通過伸展和壓縮,形成梯度,由此參數化的原型在參數城市主義的基礎上產生了,形成了非常不同的強度、變形的層級和多層系統,同時互相滲透、掩埋。(圖03)

* 註: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出生於戰後波蘭洛茲(Lodz)。他是一位建築師,更是一位哲學家。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位具有影響力的建築教授、理論家

這意味著我們從福特製轉換到了後福特製。下面這張圖片很有趣之處是:每輛車都不一樣,但是畫面中再沒有人的出現。他們都去了哪裡?——人群都聚集到了城市中,這就是為什麼在大都市中有這樣重新激活、流動的狀態,人們通過這些機器、重編程序來交流。

解構主義如同下圖中所展示的一樣,物體可以被堆積、拼貼在一起,但是很快我們得到的是充滿噪音的結果,對秩序解讀的崩潰。他們可能相互交織但僅僅展現出一片混亂。所以這不同於有規律可循的參數化,並且和後現代主義一起在十年前消失了。

05 解構主義在三維空間下呈現的相互層疊的混亂狀態

當我在2007年回顧這些時,我意識到從1990年代開始我就一直在憂慮參數化的發展,直到2007年,十五年過去了,期間它從未被取代,並且這個體系一直在不斷地被完善,它變得更加豐富、取得了更多的成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所以我現在回顧當時的情形,發現當時處於過渡時期。過渡時期的風格包括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解構主義生存的時間非常短暫,而後現代主義在那時就消失了。但是參數化主義繼續發展到了現在,十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停止腳步。

06 參數化主義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後現代主義是一個開始於馬克思主義傳統並和法國調節學派* 一同發展的重要論述。以米歇爾·阿格利埃塔* 為代表人物。

後來法國調節學派轉向了文法方向,在1980年代後期和英國九十年代後福特製中取得了卓越的發展,並且和後現代主義緊緊關聯——尤其是在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工業時代順利過渡到信息時代,形成後福特製網路社會,居住區域、工業區域等不同的區域走向混合。

我認為後福特製網路社會的組成就如北京銀河SOHO項目的組成一樣:空間具有混合功能,並且在三維空間充分開發來承載不同的物體。北京SOHO其實是上百個小公司的集合體,同時包括餐廳、咖啡店、商店等等,當然它本該也包括住宅功能,但是由於規划上的限制,沒有實現本該實現的東西。為了實現與周圍街區協同的肌理,項目的自由度被限制。我認為規劃約束需要被改變,否則新的建造活動將依舊被困在半現代主義的框架里。

基於代理的全生命周期建模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如何來創建繁榮的潛力,以及這樣的繁榮對我們有怎樣的要求。如果我們想要建立積極主動性,增加自由度、自由的時間、材料效能,我們最願意付出什麼。所以我總是去了解馬克思的思想中對於場地生產和工作地點參與的一系列理論。並進行了一些列研究和服務型的工作、合作項目等等。

我們正在從典型的現代主義——劃分、歸類、分部門的層級關係,每個人做著重複工作,再丟在一邊(標準的現代主義建築運行的方式),到這樣的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態體系——網路組織、相互聯繫的合作關係等等,所有公司力量聚合到一起。——這兩種模式是非常不一樣的。(圖09)

09 現代主義與參數化主義的不同秩序結構

下圖左側代表的就是現代主義——分離的部門,微弱的必要聯繫,然後你就反覆重複它,或者我們給出像右側圖片中一樣創造有關於交融更加具有流動性的物質的靈感。在倫敦眼的項目中,我們創造了更加開放、流動性強、變化豐富的工作環境。並且我認為,工作環境總是一個精彩的課題,因為它沒有清晰的像交通和居住一樣的流線,從而更加具有交融性。——這正是我最感興趣的課題,因為它是建築讓這個世界更加有效工作、創造出新的有價值的類型學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谷歌校園是能證明建築設計是可以讓一個繁榮高效的公司更加有效、生產出更多優秀產品的良好案例。它對建築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具有開創性的實驗。我們設計了一系列這樣的項目,比如位於俄羅斯的巨大技術中心,在其中可以看到我們嘗試的開放場所環境。我們一直在這方面實踐著,因為在生產機器、知識性創造的過程中,人們通常不會一整天都坐在同樣的地方,他們在場所中漫步,具有互相交流的需求。這其中具有很多非正式的互動和相反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多年來對這樣的項目進行研究,不斷地重建、加強它(圖11/12)。

這樣所構建出的網路不斷更新、替代巨大的福特製風格的複雜程序。這樣的轉換過程仍然在進行中,我們在朝著一個相同的方向前進,多年來不斷地努力闡明和實踐探索它。現在我們有了更加嚴謹的研究課題:在實際過程中模擬一系列工具,並試圖對模型進行測量,並了解不同諮詢狀況(?)的有效性,以及不同的人群帶來的不同情況(圖13)。

我們進行測試來了解其中的邏輯(圖14),這樣我們能開始知道我們在從事什麼,以此來克服遇到的困難,因為我們往往面對的不是簡單的問題。如果谷歌要求你將一千個人放到一個大房間里,就像我們被要求的那樣。六十個會議室要如何被分配?或者是更多的小型會議室?或是從大到中到小的序列?你對他們進行分類、安排、設置出入口。只有在開始模擬這些不同的情況的時候,避免人們互相錯過,才能獲得頭緒。谷歌將一千人集中到一個空間中的目的是為了收集協同效應,以使這種合作潛力出現,使得信息交換髮生——這是每個人在家工作的情況下無法獲得的優勢。

所以我們的研究課題是:通過基於代理的全生命周期建模來模擬社會功能(simulating social functionality via agent-based life-process modelling)。

我們也為自己的公司做這項研究(圖15),尤其重點關注流動性的空間,即社會網路空間。在我們倫敦的一個工作室里,我們裝上感應器來測量階段性的情況,並且試圖去模擬具體的條件,觀察改變干預變數和體系結構變數後的情況,比如傢具的形態、出入口的設置、排列等等,探討如何變化才能提供相對來說更多的多樣性和中立性。當然我們也有人群模型和交通模型。即物理工程學的人群,這裡也是指符號學的人群,他們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數據組和不同的類型。不同的角色和實際的行為模式,比如在走到角落或者桌子邊時會轉換方向等。當然這只是開始,是研究性的結果,還沒有經過改良並準備好運用到實踐中去。所以我們在用一種抽象的分類法來進行研究,效率很高同時也有兼顧交互過程的可能性的控制工具。這是具有開創意義的開始,我們可以待會兒討論它是不是積極的、或是具有解放性的研究項目。

當然這需要設計者巨大的天賦,來建立這個協議,實現這些決定、樹和行為。然後進行實驗,繼而尋找普適模式和成功標準來驗證個例。對我來說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的成果會變成真實的建造——不再被限制於現代主義少數派的框架里,而是通過參數化的方式,更加的複雜和富於變化,充滿漸變、交互和重疊,同時也不僅僅是服務於具體的項目,更重要的是帶來新的類型和概念,比如說梯度、重疊或其它的角度,並且可以展示出,使得優勢和效率提升的參數化,能夠作為典型的途徑來解決這些更大更微妙的、通用的多的用途的多功能的工具箱。相比於極簡主義能夠提供更多精鍊和強大的設置。

信息豐富的、更加明確有力的、更多的圖形信息具體化設置,使參數化比任何灰色中性地帶都要強大有效。所以最終我會說,我們喜愛(參數化)創造出的空間是因為兩個原因:它非常的動人豐富,並且同時具有背後的含義,如果你願意,可以通過空間模擬來驗證這個直覺。

所以這是某種程度上的分類設置,全生命周期建模,符號學的項目,以及有組織的社會進程,無論我們想要設計什麼樣風格的東西,這些都能提供參考。這就是所有人都想要購入的、最具有吸引力的點。現在的問題不再是我們要設計什麼風格的建築,參數化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風格)(圖16)。我們可以更加自由的梳理出最優配置,適應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有技術上的優勢。

參數化主義的設計原則

所以關於參數化主義我想闡述的是,傳統的體系不夠複雜兼容,我們需要摒棄,我們不會再次陷入這樣的程式,這樣默認的狀態——缺少多樣性的現狀,是我們再也無法容忍的。我們或許應該意識到我們要停止這一切,因為它是錯的。人們不再想要重複的東西——現在我們有這樣的內部充滿變化的聚合物,但如果他們只是簡單的拼貼在一起,將帶來巨大的問題。這樣一種秩序的混亂是不起作用的,因為在這樣的拼貼城市中你無法找到方向,只能通過GPS導航,結果就是人們盯著屏幕,瀏覽城市的環境——這也需要被停止,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停止五千年來一直發生的事:符號學的比例,重複,還有簡單的拼貼而成的凝聚產物(圖17)。

17 實體論的轉變

17 實體論的轉變

上左:1.參數化主義拒絕固定的形式;上右:2.參數化主義拒絕一成不變的重複;下:3.參數化主義拒絕混亂無序的拼貼

我們需要到自然中去找答案(圖18),去了解複雜的組合秩序——這就是參數化主義的真正含義,那是我們尋找到工具和類比對象的地方。計算機圖形學,從科學模擬,到頭髮、煙、彈性、梯度。這種系統有錯綜複雜的變化、適應性,同時具有秩序的可解讀性和可操控性。所以它既有變化又有結構的秩序性。參數化的突出優點是所有的元素都可通過參數化編輯,因此來調節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基地。我們可以加入限制的條件,因為技術上的優勢給這些提供了可能,並且被用來解決非常複雜的結構形態問題。

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取代重複的是變化,所以一個元素一再的重複被在一定範圍內不斷變化的一系列元素所取代,後者明顯更加豐富(圖19)

我們可以擁有自由的邏輯、大範圍的變化,所以想要去建造一個更好的項目總是啟發性的,你可以讓其變化得更加富有表現力、更加精細,可以通過技術智能來實現,比如將根據太陽輻射在建築上的投影來對立面做出相應的變化,以節約能源,節約材料(圖20)。當我們回顧現代主義時發現它總是不充分考慮空間的潛力、表現不佳。因為它總是選擇一種元素而忽略其他各樣的環境。有趣的事情是一旦我們開發了環境列表,一切就會變得清晰,因為你可以看到太陽的強度在哪裡。太陽照射的方向在視覺上被反映在建築物的立面上,從而豐富了其信息量。所以在這裡有趣的事情是:技術手段的優化同時使得對象本身有了豐富的含義。

· 參數化主義 VS 參數設計

參數化主義應該不僅僅被看做是解決技術問題的工具,更是新想法產生的推動力,併兼顧了美學的需求。以諾曼福斯特這個通過參數化工具設計的中性、勻質的空間為例(圖21),

21 諾曼福斯特 均值無差異的參數化穹頂

它缺少明顯放大的差異,這樣的空間只會吸引現代化主義的人群。而像第二種這樣的空間(圖22)可以聚集自我區分和自我解決的多群人,更多變化中途發生,但並不混亂。

22 富於變化但整體結構清晰的參數化生成屋面

所以這樣的變化在所有的層級出現,從立面元素,到傢具,或者城市街區和組成物。我們可以想像,物體不再遵循中立的軌跡,而是如同大自然的岩相學一樣(充滿變化和整體性)。另外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不同之處之間也相互聯繫。因為我們擁有的往往是多層級的系統,而不是參數化最初的單層級系統。多層級系統之間相互依賴,這就是參數化設計邏輯的意義所在。我們有依賴鏈,每個行為都是對另外行為作出的反映,當一個反應被作出,你可以感知到這個動作,而不需要使這個反應動作和背後的推動力可見(圖23)。

這種織物的分化可以揭示出這種地形或顯示出通道,所以它變得極有秩序性。每當一個新的建築落地,一定隨之發生著什麼——新的空間被塑造,和其他事物獲得共鳴。這如今變成了我推薦的一個設計原則,工具在這裡變得強大,一個事件發生後會輻射到周圍整個城市(圖24)。

所以多個系統相互關聯,他們想要儘可能仔細地展現自己,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應當是嚴密的,所有事物都與非常有機和相互交織的事物相聯繫。有些具有美感。我們並不想得到一疊沒有條理的混亂狀況。而解構主義某種程度上是將所有事物都混雜到一起,這便如同垃圾一樣,內容可以隨意地被刪減添加,因為組成部分之間沒有彼此的關聯。從而也失去了意義。但是另一種體系(參數化體系)便很不一樣,所有的事物都有意義,使得構成的整體可以獲得美感,得到了恰當的處理。他們都被仔細建造並且相互聯繫。取代混亂的整齊有序是被廣泛接受的美感。子系統之間非常和諧,造就了優雅、相互交織的整體環境(圖25)。

所以這些是參數化主義(設計)的幾個原則:

你總是可以做更多的努力,所有系統相互關聯,或許是與相對遙遠的事物或是還未發現的事物相關聯。所以這些是具有原創性的項目。你做得越多,就會得到更加具有美感、精緻、原創、有效和啟發式的結果。相互聯繫的原則可以創造成百上千的可能性,並且參數化主義是一種相比於之前所有設計風格可以帶來最多創造性的方式。如果你做到了一點,你總是可以在其基礎上做更多。這就是它富有原創性的原因。

由於抵制強化關係被作為關鍵點並且所有事物都與其他事物相連,我們需要將自己做的東西與周圍人的創造校對比較,因為孤立和與城市問題相遠離可能會導致方向的偏差,從而使努力無效。從而使獲得的成果往往是別人所已經達到的,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建築風格總是對形式、教條感興趣,變得固化。但過去的嘗試也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不只是關於形式的討論,還有對功能的考慮。現代主義了解功能在不同階級面前是很不一樣的,不同的時代對功能有不同的理解。功能對於我們不再是固有的陳詞濫調,我們不會劃分明確的功能區間,而是將其看做一個可以通過參數化量化分析的變數,一種代理模型。

* 拓展閱讀雷鋒第22篇講座:《我做了400個項目才發現,現代主義對於功能的推崇可能是個歷史性錯誤——建築的質與量》

我們對其進行分類,不同功能之間不是相互獨立,而是互相交織關聯。我們對於社會功能項目的概念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並且可以在作品中找到他們是如何相互聯繫的——這就是參數化風格保持的實質,既有形式主義又有風格特色(圖26)。

26 形式主義與特色風格兼具的參數化風格

這就是它的外觀,並具有背後的論據支持。它不再是藝術化的表現,你可以辨認出它其中有現代主義所有物體被擺在正交網格里的解決不同形式之間的關係的方式,但不同的是對於周圍環境的處理。現代主義忽略周圍糟亂的環境,比如當今的老城。所有我們吸取教訓並改進。這是一個領域內的文化價值取向的變遷,也是美學價值取向的變化。

參數化主義的分類

所以我將要講述關於參數化主義的一些內容,設計的原則和技術。我們到達的第一步是摺疊主義——所有事物都在一個單個完整的系統中,這同樣很棒,關於它我們有各個不同尺度的項目,過去被叫做摺疊(Folding),現在叫摺疊主義(Foldism)。

27 摺疊主義-變形的表皮

28 摺疊主義-舉例

但我們已經超越了這一步——雖然現在仍然有大量的這類項目正在進行:開放的材質,把東西拼貼在一起。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它可以在沒有拼貼場景的情況下產生複雜性,充滿變化,並且這就是整個的城市環境場。有豐富的內部空間,表面被布置燈光從而變得豐富,取代刻板的分隔的樓層。最重要的是,在有淺色表皮的福特主義中,淺色表皮有助於樓梯的解讀,不是藏起很多東西,而是讓非常複雜的空間聯繫流動產生,引導人們,增加空間的易讀性。柔軟性適應性易讀性醒目性,這些都是福特製:一個表皮代替多個拼貼的事物。在我們近期在中國結束的項目中我們仍然在使用福特製的設計。所以雖然它已經二十年了但是它仍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在原創性上超過了後福特製和解構主義,並且在一致性和易讀性上超越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複雜性完全超越了極少主義。

Blobism是後來產生的另一種參數化主義設計方式,它的優勢是空間不是一個個清晰劃分開的,而是彼此相互融合連接,實現了從一種集合邏輯到一種(?)邏輯,一旦你有了這些半清晰的區間和附屬區間,人們就如同在不同的空間中轉換,它們並不是一個巨大的開闊空間,也不是相獨立的各個房間。具有一些微妙的融合的程度,你也可以把它動態化,這便是Blobism,我們在這個方面做了各種各樣的項目(圖29)。

我們需要將社交圖解和行為加入來看它意味著什麼,這些奇怪的形式的意義,你走得越遠就變得越具有原創性。我不贊成僅僅講究設計形式的做法,而是應該用這些形式用來解決問題,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要整個城市都變成銀河soho這樣(圖30),如今它是一個地標性建築,但我希望整個城市能像它一樣充滿變化,所有的事物都相關聯,人們用這種方式來做整個城市的設計。

然後集群主義(Swarmism)出現了(圖31)

一旦擁有了組件就可以用它來進行填充。它一開始來源於立面設計,人們開始讓這些形式來適應不同的環境。然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可以將它使用於景觀填充,於是產生了參數化主義城市化,所以它與參數化主義的聯繫是最緊密的。我們一直在從事它。體系中包含單系統和多系統,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情況。很棒的是,你不需要連續的實體來表明領土區域的集聚,他們的形狀、形式可以相互滲透,也可以溶解和分離,並形成梯度,構成物體的度數。(圖32)

這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從簡單的設置,從第一步只有亞理論關係、僅有嵌套和分離,然後突然來了靈感,有人說我們可以交叉重疊,然後我們便達到了無比開放的邏輯——集群主義(Swarmism)更加地強大並且解決很多領域的問題,包括建築領域。我發現讓人吃驚的是。在建築師之外的真實世界存在工作室的管理和單位的研究,這樣的集群狀況。沒有建築師參與。這些由需求產生的自發出現的情況和一些高產的工作室(圖33)。

33 根據需求自發形成的高產工作室平面布局

由此可以寫出實際的金錢宣言,很多現實中找到的東西,是慣性的建築標準和學術價值(所沒有發現的),現實創造出了新事物,我們需要發現並從拉斯維加斯和紐約學習,就像學習工作室的「地貌」。你可以僅僅通過方向性和密度來表達區域,可能有形態學要素,並同時創造集群。然後我們激進化它,然後我們劃分生命的領域,甚至到一切領域,一切的成群集群(圖34)。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帶來了交互與動態的模式,響應環境,引入代理模型,我們清楚地知道代理模型需要被留下來,並且成為了建築項目的迫切需求(圖35),

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複雜性。如果你畫你的祖母,畫卧室、廚房和客廳,你知道家裡通常只有幾個人,(情況沒有複雜到)需要代理模型。但當我們有大的別墅和社交活動,比如你舉辦一個派對,有50個人參加,你可能已經需要這些了,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各種可能性的羅列)。所以我們開始研究在擁擠情況下的形態學。你可以這樣做,不需要將它們分解。各種各樣的集群主義作品,一直到今天(圖36)。

所以我們有:Foldism、Blobism、Swarmism、(圖37),一系列的層級和步驟。我們一直從事這些有十年了,但是很少被建成,大多數都是在學校和展覽中的研究性項目和小型構築物。

37 參數化主義的四大分類

所以我們有:

關鍵是這些風格與社會經濟時代有關。

最後一章,建築符號學背景下的構造主義。

這就是構造主義(Tectonism)的樣子,你可以看到它看起來非常不同(圖38),但仍可以感受到它是參數化的,它仍然屬於有機的世界,具有自然的有機形式,但更加多樣化,不僅僅是不同的神經和那些總是分裂的塊和(?)的面,它們是更加特殊的幾何形狀。例如,拉伸幾何的最小張力表面,或各種類型的殼。然後製造邏輯參與進來。這種形態學更特別,圖案、材料也更特別。之前我們沒有想過。我們只是做這個形式,充滿神經和大面積的玻璃。而構造主義與製造、工程和環境有關。具有工程印記特定優化邏輯,然而我們有這麼多的自由度,我們可以吸收所有這些,然而非常適應各種情況。在塔的設計中意味著表達骨架和不同的(?)條件。我也許認為,我們還可以引入高迪的一些工作,所以:

所以它提出了約束,有很多類型的約束,從而我們可以提供技術上的優化。這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我們應該始終意識到這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效率,作為回報我們得到了嚴謹的表達辭彙,這成為了符號學項目的吸引人之處。

這不是新事物,或者我列出的原則已經存在於那裡。由於額外的要求,它比之前提到的項目要複雜的多;我們應該面臨挑戰以得到更多。

構造主義其實一直存在,我在一開始說過的存在必須的裝飾性的覆蓋。他們從何而來?你可以任意發明它,但是通常他們來自於材料製作而衍發的形態學。磚的鋪設、勾邊、飛檐檐口,它們有一定的必要性從而上升成為裝飾(圖39)。他們仍然是構造主義的方式,這就變成了符號學。

皮亞諾和這些出色的私人庭院相比如何?在哥特建築中,你可以發現結構系統中裝飾性的強調。我們將其拿來進行變化,通過改造在哥特建築中總是相同的柱間距離(來獲得豐富性),傳統建築的外部環境沒有被處理。而我們同時處理面對內部和外部環境,根據壓力和張力變化,得到了非常精緻的「新哥特參數化主義」(圖40)。

40 由哥特式建築給予啟迪的參數化空間骨架

早期的構造主義項目學習哥特式建築、高迪的建築的幾何關係等等,所以我們有各種可以學習的案例,所有的型號都有,就像汽車一樣,有嚴格精確的找形的集合關係,但是平面完全自由,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場地,而且你總是可以在其中加入網路。在菲利普最近的研究課題中,他們可以做完全受壓的板、任意的自由的平面和剖面,並且優化它,得到更準確的形態學,你可以感知到它背後的美麗(圖41)。我們有識別事物特點的能力,可以通過作品辨認作者,可以辨認屬於同一類的事物以及變化中不變的規律。

有趣的是,內部出現的證據與力的流動和表皮的位置相互關聯,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喜歡它的高效性與空間利用率,它的輕質讓人愉快,在我們頭腦內部建立的靜態感覺讓我們在分析探索世界的時候不會出錯。我們被設定為喜愛高質量的表現並從中發現美感。當然,在技術條件發生變化時,我們必須重新學習高性能的表現是什麼樣子,並開始喜歡它。在這裡的材料形式探索中,很多實體模型被做出來以梳理形態學要素(圖42),我們再對此進行研究並將其轉化成數字,這就是構造主義。我們使用材料,計算,找到方法,進行材料優化和技術優化,帶來革新。我們熱愛它,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高效性,而且愛這種形式接合的多樣性、豐富性、內部結構組織的意義,變化和統一性。這就是我們真正熱愛並想要做到的革新。

42 為研究構造主義搭建的實體模型

這些東西非常重要,所以最近在構造主義方面,生產技術上的投資是一樣的。當然很棒的是偉大的我們可以自動機械化地使用所有這些技術,但我們喜歡他們呈現出的特殊的外貌,連續的壓痕、摺疊等等。我們喜歡模式和模式的變化,不僅是現代印刷,甚至我們愛碗狀構築物,因為其清晰的形象和開口處理(圖43)。

這裡我們有二維嵌入的三維模式,和圖案結構。看這些在施特圖加特的亭子,有主動彎曲的類型,有六角形板殼的類型,還有碳纖維製成的不同類型(圖44)。

這裡的美是其變化的豐富性,參數化主義可以統一不同的材料。如果你使用三種或四種不同類型的碳纖維,它就會變得豐富。我們在北京館使用特定的結構,所以你會有一個偉大的殼,不僅僅是強加的現代化的網路,而是記錄主應力線的交織物。你還會得到一些更有趣、更有效、更美麗的東西。這些線和結構中的傳力有關,它們會引導你,在這樣的結構中定位(圖45)。

我們也這樣做傢具,它變得普遍適用,就像包豪斯的現代主義原則。構造主義貫穿於所有的尺度和設計原則。當然,你做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有藝術性的決定。形狀、初始位置、肌肉化、網狀結構都是類型學優化的產物。通過厚度、植物密度,對超輕的東西的偏愛,和超級有效機器人操作可能性,然後得到非常好的結果(圖46)。

46 構造主義 案例

我們具有不斷學習識別高性能新的無定向的事物所呈現的樣貌的能力,並將其應用到不同類型的項目和過程中。這是整個展覽,在所有的畫廊,所有不同的機器人技術、實驗、印記地貌、工具質量的各種類型。它在某種程度上比過去的參數化主義更豐富。這是最後一種形式。這是一個新詞,來自大自然的無窮無盡的形式。

所以這個形式是任意形式,你可以列印出來,它是指向外的。當然,我們已經有了工具路徑克服所有的形態限制,可塑性是它的優點。我們學習接受它並重視它,因為它賦予了區別、性格、表現力。我們可以用它來做符號學項目。我們有兩種不同的吸引人的工具。我們做這件事的方式也不同。這些形式也很特別,我們可以非常快地熱絲切削,加於屋頂表面並擴大到其他部分。我們喜歡它,我們喜歡這一事實,高層建築不再僅僅是幕牆,他們也和骨架和結構,從下到上都不同,但他們都做同樣的事,因為他們都在自己的方式表達重力(圖47)。所以它們更加優異,而不是我們從後現代主義條件下得到的隨機結果。

47 高層建築骨架舉例

48 高層建築骨架舉例

上圖是我們的第一個骨架(圖48),它也很漂亮,在豎向分層:從下到上分別為三個部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你可以連接不同的程序,你可以把程序結構和高度結合起來,它變得富有表現力和表達能力。這是我們最近剛完成的一件事(圖49)。

49 構造主義 澳門酒店案例

我們的想法是全息化維度,印證周圍的環境,讓空間和空間之間的相互可見和相互交流,而不僅僅是一個鏡面玻璃盒,而是不同方向的非常不同的變化。當你四處走動的時候,它代表了天空的方向,也提供水平和垂直的探索。

派生的項目通過參數化的形態研究得到,與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加工邏輯等密切相關,我們考慮方方面面,把一切作為我們的任務,通過有效的溝通和適宜的改造運用,增強形態分化的清晰度。它的美麗來源於非常不同的與建築結構相關並貫穿於設計整體的骨架。建築不同的部位分別對風開放、或是遮蔽陽光,兼具實體部分和遮陽雨棚。所以你可以跨越不同的本體秩序的事物,因為它們被統一的基礎周長所控制,有效的結合使這些東西屬於彼此。而不是隨便湊到一起。在這裡我們有幫助意義的組成項目。統一的周長使得它某種程度上與形式主義(Formulism)相似。這是目前為止構造主義的最大規模的項目(圖50)。

50 構造主義 最大建成作品

所以,院子有時也和檐篷很像。以及一些中庭天井。我們還在區分不同的情況,以北京的機場為例,我們仍然使用結構和光線來定位中性空間,讓光線進入。這些光線把你拉進大門。

多殼的微分,而不再是圓形優化,對於這些結構優化線你可以有藝術的選擇,並把它們表達出來。效率只是最後才需要被討論的,你當然可以把它們區分為不同的社會條件,用不同的表達的方式,可以讓光線進入,可以區分不同的字元,所有的欄位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但都是通過結構邏輯產生的。它們是符號學上的裝飾(圖51),

基於性能的設計美

所以不同類型事物之間的氣氛也非常不同。再一次,關於美感,你也必須重新學習,也許有一天這(跑車)會變得空虛、噁心,這(小型車)是優雅,可愛和甜蜜的(圖52)。所以在新的學習條件下,我們有一種快速學習的能力並且在美學上探索世界。同樣的還有美的標準的轉變。

52 審美的變遷舉例

我想向你們展示我幾年前在GSD工作的成果(圖53)。我們有所有這些潛力和這些技術項目。這通常被用來區分這類校園產品的結構邏輯。我們應該把這三個項目結合在一起。

53 GSD作業二

53 GSD作業三

設計谷歌校園是正確的決定。這些符號學項目,你會發現它們總是在某種程度上與一些項目相似,與其他的有一定的對比。有些屬於這個,有些屬於其他(圖54)。

54 不同構造主義作品之間的相似性和區分

但精心的策劃、組成、藝術、語言,標誌著其特殊性——這是我們的項目!我們用最複雜的高功率的工程製造工件這樣做,但是這是我們的任務,因為最終(?)需要移交到工程的工具箱,製造各種專家合同,最後他剩下的是符號學的項目,一個人需要從工程師的角色中離開,發揮才能去在團隊中設計像谷歌校園那樣的項目。

我們已經做了一系列的這樣的符號學項目,我們試圖給這些模式的分化賦予意義(圖55)。你可以馬上看到,參數化的天花板比現代主義的更能說明問題。現代主義的屋頂非常不具有方向引導性,就像一個網格,你不知道你是哪一行,你在哪裡,你向哪個方向移動;而另一個圖片(參數化屋頂)讓我們感知到更多。如果你想像這樣的建成的結構具有意義的環境,我們的超級計算機(人類大腦)沒有限制,我們在這裡利用它直觀的巨大的語言信息的密度學習這門語言。

盲人可以通過將手指放在凸點上讀小說(圖56),如果你能看到他們能做到這個,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感受這些包含強大信息的文字,如果方案設計能夠像這樣的文本一樣被有效的設計出來,我們除去所有的噪音,讓它成為特定的項目——這是非常有力的,在寫作之前有人類,在電子通信之前有人類,人們有強大的設計和解決方案,大的環境定位是一種聞所未聞和從未見過的秩序。

你看這個的信息,你可以下載閱讀,當你接收到奇怪的聲音振動時,沒問題,只要接受它。還有一段時間,當你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這方面發展,你可以建立起系統,並賦予不同的子細胞以意義並建立語法——這是潛在的能力,也是200年來語言學家要梳理的。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外部體系中建立語法,研究不同類型的互動情況,採取不同的足跡,結合併構建複雜系統;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組合成更長的語句,你可以建立一個複雜的結構模式,它的模式再次包含一些含義,使用優化語言並將它們引入到語法中,從而清晰地表達這種文本。它看起來很複雜,無法被完全理解,因為對你來說,就像我在說中文,但背後的(含義是不清楚的)。只有中國人能真正明白中國人說了什麼。我們學習這門語言不僅僅是通過查閱字典,而是通過在這樣的環境中的生活和習慣。你邊走邊拿起它,你就能探索所有這些,他們會告訴你重要的事情,你可以模擬這一點(圖57)。

因為我可以授權所有這些代理並讓他們在行動中和輪班中對彼此負責。他們知道自己在哪裡,並接收到所有的信號,他們可以模擬出它的含義,因為每個人都帶著強大的信息四處走動,在這些信息中,事物超越了輻射的範圍,它們自己的信號:顏色,條紋......我們可以製造特定的位置和命題,例如谷歌校園,他們可能會在更早的幾個月或幾年中研發出下一組美麗、優質和強大的產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我們不需要等待另一個二十年,來迎接令人興奮的事物的和生活的巨大改善。

END

推薦觀看

全球知識雷鋒簡介

全球知識雷鋒」(微信號:gkleifeng2000) 為中國建築界唯一純原創公眾號。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周榕老師發起,全球五大洲57所名校200餘知識雷鋒整理提煉,每周為你快遞當代建築最in新知,10分鐘洞悉世界建築最前沿講座精華。


歡迎雷鋒轉發,謝絕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這對建築師夫婦給自己蓋了個木屋子,慢慢生活 | SLOW
【成長建構No.3】問題背後的吶喊
試用乾卦解讀建築預算人生(轉載)
中國古建築欣賞
世界著名宗教建築——千山佛跡、道教建築

TAG:建築 | 建築學 | 參數化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