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教養的3個跡象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177 人贊了文章
一個人有教養的3個跡象
作者: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
哲學家培根說: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
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可見,比外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由內而外散發的教養。
教養,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崇高品質,那究竟什麼是教養呢?
我想「教養」指的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體現著一個人的文化和品格。
正如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教養是人的第二個太陽。」
能在溫暖自己的同時,照亮別人。
有教養的人有一種向上生長的姿態,如同身姿綽約的芭蕾舞者,踮起腳尖,氣質盡顯。
擁有教養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讓人從生活的歷練和沉澱中,獲得一種淺笑嫣然的從容。
當你有了下面3個跡象,你就具備了教養和它無形中帶給你的所有財富。
懂得把握麻煩別人的分寸感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嗎?
蔡康永主張:「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有分寸感的體現。」
因為有很多事情,對於關係好的人和關係不好的人來說,區分標準是截然不同的。
蔡康永舉例說:
最好的朋友出了事卻不肯麻煩我幫忙,我會覺得ta不夠意思,沒把我當朋友。
但若是一個點頭之交讓我幫忙介紹工作,我就會覺得逾越了彼此之間的界限,ta就是在給我添麻煩。
我有個朋友小美,在研究生畢業前就已經找好了工作,在一家教育機構當老師。
有個關係一般、一年都說不了幾句話的同學說也想進那個教育機構,請她幫忙介紹。
小美出於好心,便從中牽線周旋。
奈何同學人很不靠譜,前一秒還讓小美聯繫她的主管問什麼時候能面試,後一秒就自己在家鄉找了個工作,還「忘記了」通知小美一聲。
直到小美跑前跑後終於搞定面試的事情,同學才說不來了。
最後的結果是,小美的主任覺得自己被人涮了,大發雷霆,連連指責小美辦事不靠譜,惹得小美也是滿腹委屈,在心裡暗暗發誓,再也不攬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得不說,這位同學為人處事很缺乏「教養」。通俗點說,就是這事兒辦得「不地道」。
你給別人添了大麻煩,別人幫你忙前忙後,沒有分毫對你不起,你卻在關鍵時刻撂挑子,把好心幫你的人置於「里外不是人」的尷尬境地,毀了別人的前途和信用。
《紅樓夢》里,林黛玉初到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
」她的「恐被人恥笑」,就源於一位大家閨秀從小習得的「教養」。
即使是來到自己外祖母家,她仍事事小心,唯恐給人添了麻煩,遭人恥笑,破壞林賈兩家的情分。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恰當麻煩別人則是一種社交技巧。
當你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麻煩」別人時,最能體現個人教養的方式,就是懂得「善後」,將恩情記在心裡,尋找合適的回報時機。
你當然可以借人衣服穿,但歸還時,請記得先洗乾淨;
你當然可以請別人幫你墊錢,但請記得主動還錢,不要等著別人開口要;
你當然可以麻煩別人,但麻煩過後請說「謝謝」,無論這事成與不成,都請記在心裡,懂得回報。
《影響力》一書中提到了一個詞叫「互惠原理」,意思是,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這是一種深深紮根於人們心中的隱藏機制,也就是《詩經》所說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別人幫你,這是情分,該當「投桃報李」。
一個麻煩了別人卻不懂回報的人,不僅會傷了他人的心,也會失了個人的教養。
真正有教養的人,向來懂得把握麻煩別人的分寸感:關係不到,便不輕易給他人添麻煩;添了麻煩,便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留心生活中的小細節
陳丹青說過:「所謂教養,就是細節。」
比如別人給你倒水時用手扶一下,最後一個進門時隨手關門,遞刀具給別人要把刀尖沖著自己,洗了手不要隨意甩,不揭別人的短處。
陳丹青講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年,他在羅馬旅遊時,進了一家賣古董的小店,問了幾件小文物的價錢後,店主老先生都說不賣。
陳丹青很納悶,問道:「為什麼不賣呢?」
老先生回答:「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裡看,然後問我賣不賣,我不賣。」
可見細節最能暴露教養,彰顯美德和人品。
之前有位空姐爆料,說演員劉詩詩下飛機前,會整理好她用過的毯子、讀過的書籍,將垃圾整整齊齊地收入垃圾袋。
這樣的明星毫無架子,只有為人的自覺,不僅做了,還做得順手無比。
見面打招呼、離開前收拾垃圾本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多少人因其「簡單」而選擇性的忽視了?
所謂的「教養」,就藏在這一個個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里,藏在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舉手投足間。
公廁里的衛生紙,第一個人若用了很多,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也就不會節約,一卷剛打開的紙,很快就會被用完。
過馬路時,綠燈未亮,有一個人闖紅燈,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跟從,最後演化成一群人的「中國式過馬路」。
乾淨的花園一角,一個人往地下扔了垃圾,就會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照做,花園一角很快就變成了垃圾場。
這種行為很常見,但做出這些事的人通常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為什麼?
犯罪學上有個很有名的詞叫「破窗效應」,意思是,窗戶一旦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久而久之,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這種現象之所以會一再發生,就是因為人們不以自己是第一個打破窗戶的人而心虛。
就像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但人畢竟是有良知的,良知之光的閃現,就在於與眾不同的行為出現時。
比如在大多數人浪費衛生紙時,有人堅持只抽兩格。
在大多數人闖紅燈時,有人堅持原地等待。
在大多數人亂扔垃圾時,有人不僅不跟風,反而將垃圾默默拾起。
這個時候,相信人們對於「教養」這兩個字,自有是非定論。
一個人出門在外,重要的不是穿著有多精緻,妝容有多靚麗,而是舉手投足間、細枝末節里散發出來的教養和氣質,是對待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表現出的耐心和自覺。
那才是能讓一個人於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的最重要的東西。
適當迴避他人的難堪
記得大學裡有一次集體爬山活動,室友剛好來了大姨媽卻不自知,她當時還穿著一條淺顏色的褲子。
就在這時,班裡一個文質彬彬、說話不多的男生走過來,把他身上穿的衝鋒衣遞給室友,說了句「圍起來吧」。
後來,那位男生和室友成了男女朋友,如今倆人二寶剛出生,生活幸福美滿。
生活就是這麼狗血,一段由大姨媽引發的戀情,將二人送上了幸福的雲端。
後來我們調侃室友時,她還故作嬌羞地說:
對啊,當時就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好這麼有教養的男生啊,多虧了他,不然我真是要尷尬死。
可見,真正的教養,就是懂得合理規避他人的難堪。
在別人又羞又惱、無地自容之際,你一個不在意的眼光,一句不在乎的話語,都能在不經意間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喂人一顆定心丸。
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時,周杰倫和一個16歲的小姑娘同台演唱《千里之外》。
因為是女生唱男生的歌,聲音高了八度,姑娘明顯唱得有點吃力。
高潮時,在「你聽不出來,風聲不存在」這一句後面有個陡然升高的調,本該輪到女生唱,周杰倫卻無比自然地接過唱起來——「是我在感慨。」
因為這一個小小的善意的舉動,本來可能會出現的破音、尷尬統統不見。
而這件救場如救火的事,從錄製開始到採訪結束,周杰倫隻字未提。
恐怕只有那位無形中被偶像保全了面子和驕傲的小姑娘,會在心裡默默感激周董的救場,感慨他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教養吧。
不動聲色地幫人規避可能會發生的難堪,並不以此自誇,根本不往心裡去,這便是教養的極致。
或許有一天,當這個小姑娘成了大紅大紫的明星,在採訪中或許會提到周董的此次善舉。
我想那時候,周董只怕早就忘記了這件事。
因為「教養」二字早已流淌於他的血脈之中,習以為常,自無須言說。
《歡樂頌2》里,小包總的媽媽帶著安迪去捉姦。
當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抱著「小三」親昵無比、春風得意時,當場崩潰,痛哭流涕。
這時候安迪在做什麼呢?她什麼也沒有做。
沒有打抱不平,沒有出言安慰,只是默默守候在一旁,把自己變成一個隱形人。
當小包總的媽媽發泄完後,對安迪連連誇讚:「你真是個有教養的好孩子。」
原來,「無視」有時候也是一種教養。
當身有殘疾之人從你身邊走過,你的不刻意就是教養;
當一位穿著超短褲的美女在你面前摔倒,你的目不斜視就是教養;
當朋友背著高仿的名牌包包小得意時,你的看破不說破就是教養。
畢淑敏說:
教養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是細水長流的。
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X光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才是力量的象徵。
說一千,道一萬,教養是一場人生的自我修行。
它能讓你於浮華三千中,始終保留一分溫柔的姿態,一瞥善意的眼光,去擁抱最好的自己,迎接更美的世界。
作者簡介: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獅子座正能量辣媽,小清新文藝設計師,讀研時擔任校報主編,畢業後工作五年從設計院裸辭。懂點心理學,專註塑造女性職場、婚姻幸福力,願我的文字,陪伴萬千女性共同成長。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推薦閱讀:
※對不了解的事報以寬容,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提高個人涵養,記住這幾句話!
※梁漱溟:有涵養,書法寫不好都難!
※政德是這樣涵養的
※讓步 ,是涵養 ,也是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