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 中亞草原上的魔幻與現實
來自專欄西遊377 人贊了文章
很多人沒去哈薩克前,都會認為「中亞五國」(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都是「老少邊窮」的代名詞。實際上,除哈薩克之外,其他幾個國家也確實如此。在我去哈薩克前,想像中的這個國家除了廣闊的草原、跑馬的漢子和古老的清真寺,還有很多蘇聯風格的城市,它的情況可能和塔吉克或蒙古差不多。當我乘坐北京至阿斯塔納的國航航班飛越阿爾泰山一路向西,直至降落阿斯塔納機場前幾分鐘,機窗外仍然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幾乎不見任何建築的蹤影,這倒符合我對這個草原之國的期待。但是,當我走出機場,真正的置身其中時,哈薩克完全超乎了我的想像。
——————————
文章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悟空(wukongphoto)& 知乎專欄:西遊
——————————
Astana
1997年,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毅然決定,將國家的首都由中亞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Almaty)搬遷至阿克莫拉——這座只有幾十萬人口的草原小城,從此這個城市有了新的名字「阿斯塔納」(Astana ,在哈薩克語中是首都之意),隨之而來的還有它的新命運。
當然,這絕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首先當時的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草原上很孤立,來往交通並不方便,而且更要命的是冬天阿斯塔納的溫度低至零下35℃到零下40℃之間,曾經最低降到零下51.6℃。事實上,阿斯塔納成為新首都後,便取代了加拿大的渥太華成為全世界最冷城市排名第二的首都,僅次於蒙古的烏蘭巴托。
蘇聯解體後僅獨立6年的哈薩克,到底為何這麼執著遷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人說,舊首都阿拉木圖位於地震多發區,歷史上曾於地震中毀於一旦;也有人說,阿拉木圖靠近吉爾吉斯邊境,從地理空間來看城市的擴大與發展十分受限。這些說法其實都很有道理,但為什麼新首都會選擇阿斯塔納而不是歷史名城突厥斯坦或者更靠近歐洲的裏海附近呢?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據1999年人口統計,更靠近俄羅斯的阿斯塔納總人口約28萬人,其中30%是哈薩克人,70%是俄羅斯和其他民族;遷都後的這些年,阿斯塔納湧現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哈薩克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使這裡的人口比例大大改變,哈薩克人的佔比從1999年的30%上升到現在的65%。在哈薩克遷都20年之際,我站在阿斯塔納的街頭,看著世博場館的建築工人,看著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門口進出的學生,看著沙特爾可汗大帳篷里熙來攘往的人群……看到的是20年前哈薩克的遷都之意。
阿斯塔納作為新首都,人們順理成章地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擴建工程。2002年,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贏得重新打造新城行政區的標案,這片新區曾是游牧民族馳騁的草原。在過去十幾年間,蘇聯時代建造的很多建築大多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由國際設計大師操刀設計的各式各樣的建築「作品」。之所以稱之為「作品」,因為相對於很多建築所具有的功能性來說,「作品」來形容它們更合適一些。這些新建築大都坐落於阿斯塔納新區一條長約1.5公里的中軸線上,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個大舞台,不同風格的建築作品在這個舞台上用力展示自己,這裡儼然成為各國建築大師的私人展覽館。
不過阿斯塔納各種造型奇特的建築並非那些看似無厘頭的奇葩建築,比如市中心的「巴伊鐵列克」觀景塔蘊含著哈薩克族歷史上的「生命之樹」傳說,「沙特爾可汗大帳篷」脫胎於哈薩克族傳統氈房,中央音樂廳的造型是哈薩克傳統樂器……諸如此類的標誌性建築可以說「無一處不用典」。在塑造哈薩克的國家定位方面,阿斯塔納具有非凡的象徵意義。當然,擁有「中亞迪拜」稱號的阿斯塔納之所以這麼大手筆,也得益於蘇聯解體後,哈薩克逐漸發掘的豐富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和貴金屬)以及較好的工業基礎,這也讓哈薩克迅速發展為綜合國力僅次於俄羅斯的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
?? 阿斯塔納的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在2012年啟用後,成為中亞第一大清真寺。由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命名。是首都阿斯塔納少見的傳統伊斯蘭風格建築,建築內外都大量使用了哈薩克傳統裝飾圖案。當然,如果旁邊沒有那片韓國人蓋的住宅小區就更好了……
?? 阿斯塔納的「沙特爾可汗」(Khan Shatyr)大帳篷其實是一處綜合購物休閑娛樂城,是英國倫敦福斯特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另一項傑作,外形像是個傾斜的帳篷,被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及其設計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帳篷,裡面甚至還有一個室內人造沙灘。
?? 阿斯塔納新城行政區的廣場中央是巴伊鐵列克觀景塔(Bayterek),因為蘊含著哈薩克族歷史上的「生命之樹」傳說,又被稱為「生命之樹」,這座97米的高塔是為了紀念1997年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所建,是新都的象徵也是主要的旅遊景點。
?? 距離阿斯塔納「生命之樹」不遠的「和平金字塔」是為召開世界宗教大會而建,這座高62米的鋼鐵玻璃金字塔是英國倫敦福斯特建築設計事務所(Foster and Partners)的精心傑作,內有7層,設有劇場、咖啡館、博物館,金字塔塔頂是座空中花園,底層還有個能容納1500人的會議廳。
當然,除了那些著名的大師傑作,
阿斯塔納還有無數畫風奇特的著名建築……
?? 阿斯塔納以西35公里的阿克莫爾(Akmol)因阿爾奇爾勞改營(Alzhir)而聞名,這裡曾經關押過許多婦女和兒童,男性則被當做叛徒關押在其他地方。阿爾奇爾勞改營內展示了大量蘇聯時期的歷史,也是哈薩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距離阿斯塔納130公里的科爾加任自然保護區(Korgalzhyn State Natural Reserve)佔地2371平方公里,現在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200多個湖泊和大片大片草原組成的生態系統是各種鳥類的家。這裡是候鳥們遷徙旅途中的重要中轉地,但最為盛大的景觀是每年6月到9月,這時鹹水湖Tengi會成為火烈鳥的地盤,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火烈鳥夏季繁殖地,因此這裡也是觀鳥愛好者的好去處。可惜我去的時候不是季節……
Almaty
哈薩克的舊首都——阿拉木圖是我旅程的第二站。在哈薩克語中,Almaty意為「盛產蘋果的地方」。阿拉木圖以生產大又甜的蘋果聞名,因此它也有「蘋果之城」的美譽。位於外伊犁阿拉套山北麓(屬天山山脈)的阿拉木圖,自蘇聯時期就是中亞最大的城市和樞紐,因為背靠雪山,自然環境優美,滿城的參天古樹讓整個阿拉木圖更像一個大型公園,它也成為全球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在這裡,新與舊、東正教與伊斯蘭教、歐洲與亞洲幾乎在每一處交會,各種文化的融合讓阿拉木圖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中亞風情。
實際情況是,即使已經遷都20年,大多數哈薩克人仍然把阿拉木圖作為理想生活的首選之地。不僅因為阿拉木圖環境優美,還因為阿拉木圖至今仍是哈薩克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人口160萬人,阿斯塔納剛到100萬人),同時它也是國家的科學教育、文化、歷史、經濟、金融和生產中心(阿斯塔納目前只是政治中心)。哈薩克最著名的大學、劇院都在阿拉木圖,人們也習慣性地稱阿拉木圖為「南方首都」。2016年,阿拉木圖市民慶祝了阿拉木圖1000歲的生日。
作為從北京來到阿拉木圖的中國人,當我發現北京這個城市在阿拉木圖人眼中相當有名時,起初還覺得非常詫異,之後才恍然大悟,因為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戰勝了阿拉木圖贏得了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阿拉木圖人為此耿耿於懷,他們認為阿拉木圖確實擁有整個中亞最好的自然條件的冰雪設施。有時世界很奇妙,兩個分別來自中亞和北京的人卻有了交集,這個哈薩克朋友告訴我:「在哈薩克年輕人眼中,阿拉木圖適合生活,而阿斯塔納適合創業。」這句話,我聽著也有些耳熟。其實作為中亞樞紐的阿拉木圖距離中國邊境也很近,加上中哈兩國人民交流頻繁,兩個國家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1998年阿拉木圖甚至把原來的「弗拉基米爾大街」命名為「冼星海大街」(因為1943~1945年冼星海曾旅居阿拉木圖)。
?? 乘坐滑雪場的纜車到達外伊犁阿拉套山海拔3000多米的高處,在欣賞阿拉木圖全景時,一位俄羅斯族大媽就這麼當場脫下外衣,擺了一個很酷的拍照姿勢,就在我的面前,頓時我覺得絲巾什麼都弱爆了!
?? 阿拉木圖升天大教堂是一座東正教主教座堂,同時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木製教堂,整座建築更沒有使用過一根釘子。教堂於1903年奠基,前蘇聯時期曾用作博物館和音樂演奏廳,1991年後才歸還俄羅斯東正教會。教堂旁邊的公園內是各國領導人訪問哈薩克時種下的松樹。
阿拉木圖掠影
?? 在距離阿拉木圖一百多公里外的伊犁河下游,我為了俯瞰伊犁河谷費了好大勁爬到山頂,卻在山頂最高處遇見一對哈薩克情侶,男孩正在做俯卧撐,女孩在一旁拍視頻,原來我碰見了哈薩克網紅。
?? 在伊犁河邊爬山時,我望見河對岸遠處有一個古城模樣的建築群,但因為附近沒有過河的橋所以無法過去一探究竟,後來因好奇心驅使,我和老蔡第二天又專程包車找到這個地方。風吹草低現古城,這個位於伊犁河畔的建築群,在Google Map上叫Крепость "НОМАД" ,感覺應該就是電影《Nomad》拍攝地的意思。據說16世紀在伊犁河谷擇險要之地臨河背山仿照突厥斯坦城修建了這座城堡,現在還有部分建築保留下來。2005年拍攝電影《Nomad》(中文「游牧戰神」)的時候重修了古城,在電影中這個城堡是主人公阿布賚汗對抗准葛爾部時所保衛的突厥斯坦城。在歷史上,清平定準噶爾叛亂後,乾隆還冊封了這位阿布賚汗。從阿拉木圖包車過來大概2小時,120美元左右,有一段土路比較顛簸。
?? 從阿拉木圖回到阿斯塔納,離開這個國家的前一天,與我同行的夥伴問我的哈薩克朋友,這裡有沒有星巴克,因為她想帶一個印有國家或城市名字的馬克杯留作紀念。這位哈薩克朋友瞪大了雙眼看著這位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說道:「當然有了!因為我們這裡的商場太大,一個商場便有兩家星巴克……」
這件小事讓我想起了一個關於哈薩克的有趣「新聞」。在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比其它四國富裕太多——哈薩克的經濟體量占整個中亞經濟體的60%,哈薩克人一直想擺脫世界人民一提到後綴名為「斯坦」的國家就覺得是「窮地方」的刻板印象,於是他們考慮將國家改名!其實,這幾個國家名中的「斯坦」(-stan)是指「家園、土地,聚居地」的意思,「哈薩克」意為「哈薩克族人的聚居地」。2014年,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議把國名「哈薩克」改為「哈薩克耶烈」,在哈薩克語中,其字面意義就是「哈薩克人的國家」,如此更能確定其地區大國的地位。這真的不是段子,我跟朋友開玩笑地說:「如果這個國家真的改了名字,你的杯子可就值錢了……」
離開哈薩克前我去商場里轉了一圈,看著滿街的共享單車和小米、大疆…… 這些瞬間真的會讓我產生某種錯覺……
最後,你們一定想不到,在哈薩克上廁所時發現旁邊站著迪瑪希是怎樣一種感受……
——————————
我的其他文章:
悟空:旅行時我在用什麼App?悟空:喜馬拉雅的另一邊 —— 印控拉達克悟空:照片的背後悟空:和陳坤、周迅共同行走在喜馬拉雅悟空:讓我為你拍一張照片悟空:十三年前, 通往岡仁波齊之路悟空:這是一份帶有強烈個人偏好的書單——————————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西遊我的公眾號:悟空(wukongphoto)Instagram: wukongphoto推薦閱讀:
※日本經典線路攝影游⑴:東京富士山(葉平)
※【旅遊攝影】江北水城 (正在建設中的聊城古城區)二
※【轉載】小浪底風景(一)原創攝影
※這些小技巧,助你攝影freestyle
※手機拍出來的好照片—《手機攝影作品周展》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