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父母的具體方法:將錯誤情緒返還父母
來自專欄隱性攻擊7 人贊了文章
作者簡介:李墨石,媒體編輯,心理諮詢師。所持理論:以精神分析-社會文化理論為基礎,融合法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倫理學原理、宗教學原理、中西方哲學、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等理論,通過了解中西方文化並洞察家庭關係,創造性地提出「社會-家庭傷害」理論體系,該體系包含權利與權力心理學分理論,隱性傷害與隱性攻擊分理論,憤怒情緒本質與精神損害分理論,人權與自主權人格成長分理論,社會文化對根源認知影響機制分理論,另外有聲音識人理論,服飾識人理論等獨創性理論。「社會-家庭傷害」理論體系,是將法律中所涉及的人-人、人-物之間的關係全部調用出來,並將政治學中的權力理論和社會制度概念,倫理學中的道德起源及作用,宗教控制人的方式,政治經濟學中資本資源的概念,以及企業管理學中組織管控的理論,皆用於解釋「人-心理-社會-家庭」傷害過程。人處理這些關係的方式及情緒,形成人的性格。改變關係,改變人生。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返還父母這個方式、技術。(上篇文章鏈接《家庭終究是這樣傷人的 徹底告別家庭傷害你得這樣做》)
返還父母不同於接納父母,是相反的過程,是不接納,但卻能讓錯誤情緒和錯誤關係瞬間湮滅。
我之所以不贊成接納父母的錯誤,是因為:接納的本質是留在體內。你接納的不論是某種情緒能量(比如憤怒),還是某種主客體關係(比如,父親===>指責===>子女)。只要你接納了它,它存留在了你的體內,你就不可能在你自己身體和心靈不發生任何改變的前提下,將這份不良的情緒能量或不良的主客體關係,湮滅。原因是:當你接納後,你必須轉化這份情緒能量,通常就是轉化成對自己的攻擊和指責,進而就是自己的改變。並且,同時你還要接納這種關係(比如,認可:父親角色經常指責子女角色是正常的、合法的、合理的、應該的),你才能釋然一點。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就是:你的順從。進而就是傳承。你可能會傳遞給別人,但最可能的是等你有下一代後再傳遞給你的下一代。
多說一句,中國人自古就太喜歡順從,這也是奴性的開始。接納,結果必然就是順從;不接納,才能有不同;而返還,才會最終造就別人的改變。
接下來介紹返還父母的具體方式、方法、技巧。
我們說,返還的東西,可以是這兩種:情緒和關係(關係又可以稱作:角色)
先說情緒,返還情緒。舉個例子:父母吵架了,內容跟你無關,即使有關也是他們擅自為你做一些決定造成了分歧,而你並沒允許他們為你做這個決定,所以並不是你的責任。但吵完架,你的父親也好,母親也罷,用一副極為不滿、埋怨、生氣的語氣,對你說了一句「你每天好好學習呢嗎?聽老師話呢嗎!」。這句話你很清楚是一句無端的指責,因為他們最近並沒有接到老師的批評電話。他們指責你的唯一原因就是「撒氣」。再舉個例子,父母由於在工作中沒好好乾活或者干錯了,被領導罵了一頓,回家來對你同樣的以不滿、埋怨、指責的語氣說:「最近好好學習呢嗎?」,這時你又受到了莫名其妙得指責和攻擊。攻擊的結果是:父母的心情舒暢了一些 ,你的情緒糟糕了很多。這是典型的「無端指責」「過度批評」「過度否定」型錯誤教養方式,也是典型的隱性攻擊。而你要做的,不是承受這種不屬於你的指責,而是返還回去,比如,你可以用一句同樣帶不滿、埋怨的語氣對父母說:「你今天好沒好好工作啊?是不是又挨領導批了?」,還可以是「你怎麼總跟我爸(我媽)吵架啊?你連這點家庭瑣事都處理不好嗎?」。如果你壓根不知道你父母的這種無端情緒是來自工作還是夫妻關係,那麼可以直接對其進行隱性攻擊,比如,用帶著同樣不滿和埋怨的語氣說:「你最近沒給我老師打電話嗎?!」等。注意:內容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把你父母無端強行塞進你體內的情緒,撒出來,返還給父母,不管以什麼形式,只要最終情緒能量返還了,就達到了目的,具體措辭和理由,自己想。
再舉個過度懲罰的例子。過度懲罰,也是錯誤家庭教養方式的一種。比如,小明同學,確實這次沒考好,但只是排名退了2名,但母親對其要求特別高,可能是希望他進步10名以上,總之要求過於嚴格,期望值過高。這種父母怎麼改造呢?你跟她解釋這樣做對你身心健康不利,是不對的,之類的,根本就不會好使,除非你過於勞累生一場病,可能還管用。但我告訴你這種方法,瞬間就管用。回來說小明,考試沒考好,但也沒那麼差,結果遭受母親一頓責罵,持續2個小時。事情本身根本不應該遭受如此批評,所以這叫過度嚴苛,也叫過度懲罰。返還方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母親的懲罰手法是,在過於細小的失誤傷嚴厲指責,那麼你就可以找父親的一個小失誤(誰都會有小失誤的,找不到只不過是你沒細心觀察),比如做菜忘放鹽了(只是舉個例子),你就可大肆指責:「你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能什麼?」「怎麼這麼不認真?」「這樣要是在工作中出現失誤,說不定你就慘了」等等。總之,他們怎麼藉由小事大做文章批評你的,你就怎麼借小事大做文章批評他們。放心,一,他們身上一定有絕對不少於你的錯誤和失誤,你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因為,你沒聽過那句話嗎,孩子身上的錯誤父母全都有。二,父母也是人,平等的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注意,還是那句話,在返還中,情緒返還到位是終極目的,所用的措辭和理由是什麼不重要,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的陳年舊事。
再舉個返還「父母否定」這種錯誤教養方式的例子。比如,一天,你無意中說你未來最想學經濟學,但這時父親卻說:「學經濟學太虛,什麼都學不到,你別選那個專業」。這個不學經濟學的理由,太過片面,很多學經濟學的人都成為了棟樑之才,很顯然父親可能是自己比較嫌棄這個專業,所以干涉孩子不讓其學。我們說,即使經濟學確實有過於宏觀的成分,但這樣評價一個學科顯然不夠客觀,並且干涉了子女,不讓其學,就更是無端阻攔。這時,父親的錯誤教養方式就是:否定+過度控制。你聽後一定不爽,可以這樣返還:(假如你父親學的專業是會計)「會計有什麼好的,不就成天算數嗎,算錯了還被罵,做假賬都是會計乾的,你趕緊轉行吧,這成天加班加點,還沒工資,有什麼可乾的」。大家不要把重點放在究竟會計專業好不好,經濟專業好不好上,我要說的重點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都存在不好的地方,你父親片面得拿出,並誇大經濟學的缺點,並不是為你好,而是極為片面得言辭,說以你也要用「極為片面地言辭對付他」,即找到他所學專業的不良之處,大肆攻擊,並勸其改行,進行控制,這,就是返還。
以上都是返還不良情緒,返還錯誤教養方式的例子。接下來再說一個返還「關係」的例子。
返還關係,也可以叫做返還角色。就是說,將父母與子女的角色或關係,調過來。舉個例子,比如父母經常為你做飯,並且吃飯時總是一副自己多麼大功德的樣子,那麼你就從明天開始,給他們做飯,並且反過來也在做飯時顯出很有功德的樣子,不就逆轉回去了。況且,做飯這件事情,本來從小應該會做的。再比如,你父母總是借關心你冷暖和健康的說辭,干涉你的衣食住行,甚至連什麼季節穿什麼都要干涉,那麼你就返還回去,也做一個家長角色,去主動借關係父母冷暖健康的名義,管理他們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這樣,你還成了一個「懂事」的大人角色,父母也說不出什麼來,你也不會再受父母對於你衣食住行的多餘的嘮叨了。一箭雙鵰。
總結一下:
返還,可以返還情緒(這是主要的),也可以返還關係,目的都是將他們對你造成的傷害返還回去。返還情緒,就是不將外界給你的不良情緒,留在體內,而是「懟回去」,這個需要勇氣。返還關係,就是將某種不平等關係,倒置回去,做個大人,或者管理者的角色。
(一)、關於「家庭錯誤教養方式」、「家庭究竟如何傷人、究竟該怎麼杜絕」的文章鏈接:
1、《一語道破錯誤家庭教養的本質 社會文化角度剖析家庭人際關係》
2、《家庭終究是這樣傷人的 徹底告別家庭傷害你得這樣做》
(二)、關於「隱性攻擊」、「隱性傷害」的文章鏈接:
1、《當有人暗中傷害你時,你往往會感受到這四種信號》
2、《鶴頂紅般最毒的隱性攻擊:載入不良語氣的良性詞語表達》
推薦閱讀:
※不良情緒可致病 自我暗示來消除
※如何才能提供情緒價值?
※虛詞與情緒的逸盪
※情緒低落時,你需要「刻意」行動
※控制情緒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