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就想做《風語咒》了」——資深動畫導演劉闊的自白
5 人贊了文章
文 │漫叔
編輯 │羅伯特 Aries斌在八月三日正式上映前,漫叔先後兩次在點映場和業內場觀看了動畫電影《風語咒》。記得點映場散場後,走在漫叔前面的男性觀眾感慨了一句:看到了國漫新希望。甚至略帶興奮的向身旁友人介紹若森數字的作品,細數《畫江湖》系列的歷史。在業內場引發行業人士關注的是導演劉闊。作為執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的學院派導演,其執導的多部優秀作品在國漫界廣為人知。而作為出品人的陶虹也出現在現場,據了解,最初聽到這個動畫故事是來自於00後的女兒口中,決定出品該動畫後,陶虹、徐崢所在的公司真樂道在宣發上做了不少努力。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在若森辦公室見到劉闊導演時,他剛剛接受完一家媒體的電話採訪,臉上寫滿了疲憊。對於此次採訪,與其說是我們與導演劉闊的一次交談,不如說是劉闊導演與自己內心的一次對話。
「我不想賣慘,也不想賣苦,因為沒有用,現在是結果主義」2013年做過《風語咒》的片花,在戛納展映獲得很好的反響。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項目就擱置了。直到2015年又有了做完這個動畫的想法,2016年開始重新啟動,於是才有了《風語咒》現在的樣子。 我從業20年,在做《風語咒》之前,導過的片子有8000分鐘,這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大型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一到兩年的產量。這意味著在整個過程中,我勢必積累了很多在敘事、鏡頭、製作等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於我而言是能夠起到保駕護航作用的。沒有前面的積累,我可能也不會做動畫電影,因為自己心裡沒數。電影是相對獨立的,它要做閉環,而且閉環要做得很到位。不止整個劇情邏輯有閉環,講究起承轉合,前腳挖坑後腳必須填上。人物線也要有閉環,情感線也要有閉環,這樣才能完成一部電影。
劇本從前期到後期一直處於不斷修改的狀態中。通常來說,電影的總導演下面還會具體劃分視效導演、動畫導演等不同崗位,而在這部電影里我要身兼數職,流程出問題的時候要自己寫程序,偶爾還要去當TD。我們的動畫導演前期跟到第十個月的時候,所在的公司不到一周就停止運營了,到最後逼得沒辦法只能我自己兼顧動畫導演。
不客氣的說,《風語咒》幾乎是連滾帶爬、踉踉蹌蹌才做完的。我們每個人在做事之前對事情的困難程度都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但我們所經歷的艱難情況一定比你想像的艱難很多倍。在項目最後的三個月,我們所有員工幾乎每天都駐紮在辦公室里,沒有周末,不分晝夜,每天都是早上堵車的時候才回家。坦白說,我不是特別喜歡賣情懷,也不想賣苦賣慘,因為現在是結果主義,真的沒有用。最終的結果無外乎就是在電影院放映,觀眾看完了之後,走齣電影院,(評價)好看和不好看。
「我合家歡三個字寫得跟你一樣,但意思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國人沒有對動畫電影的觀影習慣,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看的,認為看動畫電影就必須是合家歡的形式,帶著孩子去看。自己去看,或者跟朋友去看,就感覺很彆扭。這是對動畫電影最大的誤讀和誤區。我們想要做的是努力想打破這個誤區。當然這個急不得,觀影習慣是需要長年培養的。「畫江湖系列」是我們第一個打出18歲以下禁止觀看的動畫,這並不是說我們想做限制級的改造,而是對自己的一種自我保護。我們也不希望之後有家長跳出來指著我們說:「這個片子不適合小孩子看。」就文化層面來講,沒有哪個文化發達的國家會認為我們的動畫就只是給孩子看的,一定也是有給成人看的。
拿美國的合家歡類型的動畫電影來說,它是可以起到調節家庭氛圍之作用。但是當美國的這種合家歡動畫進入中國後,不但不能調節家庭氛圍,甚至出現大人覺得不合適、小孩子被逼著看的尷尬局面。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家沒有養成動畫電影的觀影習慣。而在大家養成觀看動畫電影的習慣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將受眾從市場的角度進行細緻的劃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要把成人和兒童分開,之後再從成人的受眾群里依據不同的喜好和口味進行更具體的劃分。
正是通過《風語咒》長時間以來的路演,我發現年輕人和年齡偏大的人特別適合看我們的電影。原因在於他們懂事,知道親情的重要以及父母無私的付出。而這些人在當下的觀眾里佔了絕大多數,所以我會將《風語咒》這部動畫定義為「合家歡」。 我這個「合家歡」三個字寫得雖然跟你一樣,但意思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我這個合家歡是它特別適合我們這樣的人帶著父母去看,不是大人帶著小孩去看,而是成年人帶著父母去看。在路演的過程中,那些觀影頻率很低,年齡在六七十歲的長輩們,看完之後紛紛熱淚盈眶。誰又敢篤定的認為,這部電影不會讓年輕人把不看電影的父母們,帶到電影院里去呢?誰有能說孩子與父母之間不會達到一個非常良性的情感交流呢?
能說孩子與父母之間不會達到一個非常良性的情感交流呢?
「我們合作了上百家公司,大家都希望這部電影能火」
要說這次最大的遺憾點,還是在於我們的電影市場。動畫電影不僅時常遭遇排片難的問題,就算僥倖獲得了排片,排片的時間和場次都不會太好。不僅如此,動畫電影也常常會遭遇資方和發行方減少播放時間的要求。這次《風語咒》之所以被我親手減掉許多,無外乎是希望在排片的時候,每一個放映廳,每天至少能多排一場。 動畫電影的宣傳也是比較難的。它不比真人商業片,真人電影通過路演點映、微博宣傳等手段,很容易就能博得大眾的關注。而這些,都是動畫電影所不能比擬的。從原來的7月13號,跳到20號,又到8月3號,頻繁更換檔期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自信,不是我們這部動畫做得差,而是我們的聲音被其他真人電影的呼聲所淹沒,喊破喉嚨別人都不會聽得見,又如何引來別人的關注呢?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將電影市場中的動畫市場激活後,使得行業的從業人員看到了我們做動畫的價值。同行和資本也看到了,一時間大家有了共識:國產動畫原來是能掙到錢的。
為什麼動畫稱之為產業?必須得有工業、商業、資本,融合形成模式才能叫產業。所以在這個產業裡面,拿產業大環境去談動畫,它就是一個產品,要面對消費者。許多人認為現在的這個市場不好,競爭太複雜。其實不然:要麼是產品不好,要麼是關注度不夠,僅此而已。但現在大環境的實際情況是消費者不關注產品,這個只能慢慢去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產出質量過硬的產品才能加速市場的培育。
這就是我為什麼這次要呼籲大家盡量傳播,讓這個電影盡量能出圈。因為能出圈就會有好結果,會給市場再打一針強心劑,也能再次受到資本的關注,讓從業人員的信心更足。我們此次合作了上百家公司,大家平時在工作日常交流中紛紛有這樣的意願,希望這部電影能火。因為如果這個電影有一個好的結果的話,它會帶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可以再有一輪機會能夠展現,能出更好的作品來面對觀眾。大家不過是在爭取這個機會罷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