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徵兆的人你別惹, 他們的主角光環馬上就要打開了!

出現這些徵兆的人你別惹, 他們的主角光環馬上就要打開了!

來自專欄讀《通鑒》記 ? 三國部分22 人贊了文章

漢諸葛亮率眾討雍闓等,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

——《資治通鑒?卷七十?魏紀二》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一下馬謖的前半生——當然,後半生就不講了,因為沒得了。

馬謖的出場,與諸葛亮南征有關。魏黃初六年,也就是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35年,在劉禪做皇帝的第三個年頭,諸葛亮終於理順了國內政局,騰出手來準備南征。

南中作亂,由來已久。劉備在夷陵戰敗以後,益州郡的地方首領雍闓便已殺掉太守,投靠吳國。當時,蜀國內憂外患,焦頭爛額,因此對如此挑戰底線的嚴重背叛,也只能是爭一隻眼閉一隻眼。

  • 此處的益州郡,並不是指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益州剌史部。而是現今雲南東部,以今昆明為中心的部分區域。

而到了諸葛亮執政的第三年,一直排在待辦清單上面的「平叛」事項,終於能夠置頂了。

此次南征,諸葛亮決定親率大軍出征。臨行前,諸葛亮曾經跟馬謖有過一番對話。諸葛亮很客氣的對馬謖說:你我共事多年,如今我即將遠行,你可有何良言要贈我?

馬謖說:

「 因為地形險要,路程遙遠,他們不服王化已久。如果只是單純的打敗叛軍,那麼等丞相您出師北伐的時候,怕是會再起叛亂。

而如果殺光蠻人,一來不是仁者所為,二來倉促之間,也難以得到。

因此,如果非要我提意見的話,我就四個字,攻心為上。丞相您要不應該追求獲勝,而要讓他們內心的臣服才好。」

對此提議,諸葛亮鼓掌稱讚,然後便揮師南征。而後來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了,就是著名的七擒孟獲,不再贅述。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我們重點要來聊一聊的,是諸葛亮對於馬謖的青睞。

對馬謖,諸葛亮的器重簡直溢於言表,而且,著力培養。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馬謖才氣過人,諸葛亮認為「可堪大用」。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馬謖的出身。馬謖是荊州人士,跟諸葛亮同屬荊州士人集團。終蜀漢之世,荊州集團一直都是統治階層。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良的死。劉備和諸葛亮在先期的重點培養對象,其實是馬良。但因為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意外喪生,因此才轉而培養他的弟弟馬謖。

這種培養,從馬謖的履歷中可以很清楚發現:

史書記載,「(馬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

這是什麼概念呢?

馬謖生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那一年,袁紹正糾集諸侯討伐董卓。而劉備入蜀為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這一年,馬謖以荊州從事的職位跟隨劉備入蜀,時年22歲。

到了諸葛亮南征的這一年(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馬謖36歲,已經先後做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雋太守。幾年後,諸葛亮北伐,馬謖被任命為參軍,隨軍出征。

從這份履歷上不難看出,馬謖少年入仕,十幾年間,轉任地方,歷練文武。

尤其是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身為越雋太守的馬謖已經隨軍出征。再聯繫諸葛亮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他一事,可能明顯看得出,諸葛亮這是在給馬謖積攢軍功和資歷

甚至於,即便對比於後來的姜維,諸葛亮對馬謖的偏愛也可稱得上更深一籌。縱觀姜維的整個職業生涯,他一直是以一個軍事將領的身份存在的,遠不像馬謖那樣,從諸葛亮那裡得到了文武兼修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天不遂人願,這個諸葛亮悉心培養的接班人,最後竟然被諸葛亮忍痛殺掉,令人唏噓。但回看諸葛亮對於馬謖的態度,其實還是可以折射出人才培養的路徑。

首 先, 是年齡梯隊。

馬謖比諸葛亮小近十歲,這個年紀差正好是兩代人傳承的黃金間隔

這個法則,基本上是古今通用的。你不妨看一下周圍的成熟組織,領導班子里如果有一個成員相對於其他人都特別年輕,那麼這個人一般就是接班人。而且他與其他領導層之間的年紀差,應該就是在十歲左右。

這條原則還可以進一步做延伸,為什麼當官要趁早?就是因為你只有年輕而居高位,才有可能躋身成為領導層的培養對象。

這種現象,在體制內尤其明顯。

在一個單位內,三十齣頭的中層和四十多歲的中層,平台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就是用來向上培養的,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平台和表現機會;而後者,不出意外的話,就算幹得再好,也基本上就是在本單位晃蕩到退休的份了。

其 次, 培養的關鍵在於歷練。

這種歷練,不是讓你在一個職位上如老黃牛一般呆上很多年,而是讓你儘可能的經歷更多不同職位

馬謖以荊州從事入職,幾年後,轉任綿竹令及成都令。這基本上,就相當於中央公務員到基層的歷練,而且,還是做最基層的那種縣官。

由此,馬謖拾階而上,從成都首縣轉任邊郡太守,雖然工作條件下降了不少,但卻完成了關鍵的級別升遷。

此後,諸葛亮北伐,馬謖轉任參軍,又完成了從文職向武職的轉變。

如果不是在街亭的失敗,我們甚至可以想像,積攢軍功以後,馬謖的正常升遷軌跡將是封將軍,入朝任侍中或尚書;然後再經過九卿一級的勘磨,妥妥的成為下一任宰相。

在一個單位內,某項業務幹得再好再精,也是一個方面之才。如果沒有跨部門的調動,沒有各個單元的歷練,那麼,升遷機會總歸是要慢得多的。

在體制內,什麼樣的官做得最悲哀?到這裡,你就知道答案了:

並不見得是那些邊緣清水部門的領導,而是那種一干幾十年都挪不了窩的領導。當他把一個職位做到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個職位非他不可,那麼,他也就只能永遠待在那裡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綜上,我們也就可以明白郭嘉死時,曹操為何如此哀傷了。

郭嘉死後,曹操曾對荀攸等人說:諸君與我年歲相近,只有郭奉孝年紀最小。我本來是想把他留給下一代用的。可惜啊!(「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在曹操的重要幹部團隊中,荀攸年紀與曹操相仿,程昱和賈詡年紀更大於曹操,只有郭嘉,比曹操小十五歲。

他如果沒有早死,完全可以活到曹丕時代。到那時,與曹操年紀類似的一代人基本上都已去世,他很有可能會是天下之間唯一一個經歷過第一代爭霸歲月洗禮的頂級謀士。

這是多大的優勢。

至於荀彧,他的早死,可能不見得是一種悲哀。反倒是活到曹丕時代,可能會相當尷尬。在這方面,張昭和孫權的關係,可為參考——鏈接見文末。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番外 | 我們的說書時間

劉備臨死前,曾經跟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為什麼劉備要單獨跟諸葛亮說這番話?

原因無非兩種:第一,劉備看馬謖特別不順眼;第二,劉備對諸葛亮重用馬謖感到憂心忡忡。

再細想一下,第一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劉備如果看馬謖不順眼,那麼趁著活著的時候貶斥即可,為什麼非要等到臨死前才跟諸葛亮說呢?

因此,這會是第二種可能性:劉備擔心諸葛亮會重用馬謖。

後世的你我都知道馬謖失街亭的「壯舉」,當然會覺得劉備這是有識人之明。但問題是,劉備當時並不知道呀!他怎麼知道未來諸葛亮會如何重用馬謖,又怎麼知道馬謖將來會犯多大的錯呢?

所以,為什麼劉備要單獨跟諸葛亮說別重用馬謖?

其實,關鍵點劉備自己已經說了,「不可大用」

不可大用的意思,不是說不要讓馬謖去守街亭,而是說:不能把他放在重要的崗位上

再聯繫馬謖的身份和出身,你就會知道:諸葛亮打算培養馬謖,甚至是以馬謖為接班人,這件事劉備是知道的。只是劉備認為,馬謖此人,不可以擔當重任。

因此劉備在臨終前才會專門跟諸葛亮強調此事。這就好比老領導在退休前對你的專門交代:你一定要注意那個張三啊!那可是個背後使壞的人啊!

所有放在最後才說出口的語重心長,一定只有寥寥數語,但一定都是最重要的事。

這時候,我們一定就得回頭來看劉備對馬謖的評價了:「言過其實」。

什麼叫「言過其實」?你可以說是高談闊論夸夸其談,也可以說是好高騖遠不接地氣。但若結合馬謖的行事風格,這裡的「言過其實」,很有可能指的是他眼高手低。

想法特別高明,但是沒有辦法落地。

就如同馬謖給諸葛亮提供了「攻心為上」的計謀,諸葛亮極為讚許。但在這裡,請注意兩人的差別:諸葛亮在表示贊同後,真的做到了攻心為上;但如果是馬謖,那就很可能是想得到做不到——他不見得有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的本事。

這類人在生活中極為常見。

往大了說,就是那些從來都完不成公司年初目標的高管們。

往小了說,其實就是你我,什麼年初目標成長計劃健身方案等等等等,從來都是廢紙一張。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就是「臣妾實在做不到啊黃桑」的那種做不到。

比如,大部分聘請諮詢公司的甲方。

你高價請他們來做諮詢,他們東看西看,這個也看不慣,那個也看不順眼,到處指指點點。這時的你,心裡肯定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你以為勞資不知道啊!勞資就是改不了才來找你的!

知行合一,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大部分人的失敗,不在於想不到,而在於想到卻做不到。絕知此事要躬行,幾人能夠?

不過話說回來,如馬謖一樣其實也並不是一無可取的。雖然落實能力太差,但反過來看,這種人想法多,天生就是當參謀的料呀!

至於說「攻心為上」究竟有多難,這個話題我們下篇再繼續。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孫權與張昭:當雛鳳清於老鳳聲

荀彧:二把手,老闆「隱形的翅膀」

郭嘉的最終章:頂級謀士的真正實力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六壬時卦+諸葛亮掐指算+小六壬掐指演算法任何占卜要算得準,都必須有其先決條件。遇到事情馬上起卦,沒有事情不要起卦,一事一卦,同一問題再問不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諸葛亮是如何被神化的
張佳瑋 :諸葛亮真正讓人匪夷所思的才能
諸葛亮死前留下兩條遺令,一千八百年來,武侯墓從來無人敢盜
三國此人能力不在孔明周瑜之下?關羽在他面前也忌憚三分!

TAG:馬謖 | 諸葛亮 | 孟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