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科普短片提示我們:左撇子寶寶需要糾正嗎? ????

TED科普短片提示我們:左撇子寶寶需要糾正嗎? ????

來自專欄 Cynthia國際幼兒教育5 人贊了文章

看新一季的《媽媽是超人》的時候,鄧莎和媽媽為了大麟子左右手寫字的問題有過爭執,當時覺得還挺有趣。看著小傢伙特別迷茫不知道左好還是右好的樣子好可愛。不得不說,一季下來,我被這個小暖男圈了粉。

前些天在知乎上有個邀請問題,關於左撇子的孩子是否需要去糾正,讓我想起來節目的這個小細節。

我個人一直是覺得不需要糾正的,但是之前並沒有特別地做些研究。最近剛好看到一個TED科普短片《為什麼有人是左撇子》,使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於是就開始翻查這方面的資料。發現這還是一個蠻有趣也蠻有爭議的問題。

(一)左撇子是遺傳嗎?

視頻地址:左撇子動畫片(TED公開課)

很多人都是左撇子(全球有1/10的人是左撇子),很多左撇子都有被迫學習右手寫字和活動的經歷。

很多人眼裡,只有右手寫字才是「合適」的、對的,而左手是錯的。

現今,大約1/10的人都是左撇子,這個比例已經有50萬年的歷史。在一些考古文物中,就發現了許多左手製造的記錄。

那麼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左右手的差異呢?有研究表明,早在媽媽肚子里就有這些特徵的顯示。

那麼是基因決定嗎?

研究證明,基因確實有一定的決定作用。爸媽的習慣會影響到寶寶出生後的用手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左右手的使用也是一場有趣的競爭。

有趣的是,許多競爭類的,活動中處於對立面的競技類運動的左撇子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拳擊比賽。但是一些合作類的比賽,就沒有這樣的優勢。

但是,有許多用具都是右手操作的。這使左撇子在合作的活動中遇到些困擾。即使是這樣,左撇子雖然是小眾群體但是數量也是很穩定

我認為,這個科普短片其實也是告訴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糾正左右手,不用太過糾結哪個是dominate hand。而是了解和學習如何撫養和教育一個左撇子的小朋友。

對於左右手習慣的產生原因,有很多種解釋。

有很多專家認為,左撇子是家族「傳統」。多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為什麼人會喜歡一隻手超過另一隻手」的原因,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選擇了右手,而只有一小部分選擇了左手。當研究這個問題時,一些數據顯示:如果父母都是右手使用者,孩子變成左撇子的幾率是2%,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左撇子,幾率上升到17%,如果父母兩人都習慣使用左手,那麼孩子也是左撇子的幾率就是50%了。還有一點,因為某個還未發現的原因,男性左撇子是女性左撇子的兩倍。

有一個報告的數據中顯示:

  • 整體上來說,左用手孩子大概有10%的概率;
  • 而兩個慣用右手的父母生出左用手孩子的百分比是9%(爸爸左手的,寶寶左手的概率是12%;媽媽左手的,寶寶左手的概率是16%);
  • 兩個慣用左手的父母生出左用手孩子的百分比是20%。

另外,還有一起有趣的發現:

  • 超過50%的左撇子不知道他們家裡的任何其他左撇子;

  • 大約75%的左撇子有兩個慣用右手的父母,只有2%個有兩個左撇子的父母;

  • 兩個左撇子父母生下的10個孩子中,有7到8個是右撇子

對於寶寶成為左撇子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定論。一些觀點認為這與寶寶在子宮裡的位置有關係,由於空間狹窄以及母親器官所處的位置,發育中的胎兒最後會看到更多右邊,這就意味著他們會更多地看到以及更加熟悉自己的右手。另一個類似觀點則認為這取決於子宮裡活動空間,右邊空間比左邊空間更大,所有右手更容易活動,最後就變成了習慣手。

2007年,科學家Clyde Francks宣布找到了名叫LRRTM1的基因片段,這個基因就是左撇子的「始作俑者」,並且,Francks的研究還發現遺傳來自爸爸那邊。

還有一些科學家把重點放在寶寶出生以後,一般來講,新生兒確實看右邊的時候比看左邊多,並且會移動他們眼睛看到的那隻手,這就導致了右手最初期的自主行為。而且寶寶們都是在模仿中發展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寶寶們會覺察到喂他們吃飯和陪他們玩耍的是左手還是右手。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寶寶們在學習新技能的時候是沒有左右手偏好的,寶寶偏愛用某隻手做事,但是當開始學習新東西(比如站立)時就不會這樣了,他們會同等使用雙手直到掌握這項新技能後。不管寶寶在什麼年紀開始喜歡用一隻手超過另一隻手,用手習慣是連續統一的行為,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可以左右手同時開弓的,只不過某一隻手會效率更高。有些人長大以後傾向用某隻手做幾乎所有事情,有的人也可以不分左右手地做幾乎所有事情,大寶寶和成年人的左右手使用習慣看起來那麼牢固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習慣以及某一隻手做這些日常事情(吃飯、寫字)的次數多得多。

所以總得來說,左右手的使用因為遺傳,也因為後天的習慣和模仿。

(二)如何撫養和幫助左撇子小朋友?

國外有很多文獻研究,指導用書,還有網上的資源,都提供了很多養育左撇子小朋友的小貼士,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

(1)如何教左撇子兒童寫作

五六歲的小朋友對於手部精細動作還不是完全地發展。對於一個學步兒或者學齡前兒童來說如果出現左撇子的偏好,其實是可以在5-6歲學習寫作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和干預的。但是不要去「強迫」你的孩子變成左手或者右手為主角使用的手,而是給他創造機會,讓他用雙手去探索(就像之前說的他在學習新技能的時候是沒有特殊偏好的),最後就會有自己的習慣,並且在這項技能上有很好的發揮。

如果寶寶確認了就是個左撇子,就要口頭解釋說明他的這種習慣。如果老師給他們鉛筆或用具的時候,讓孩子積極主動去表達自己是左撇子這一事實,而不是讓他們感到迷惑。也就是說讓孩子自己認識到,他是一個左撇子。左右用手都沒有對錯之分。

(2)如何教左撇子兒童「抓」筆

鼓勵寶寶使用「三腳架」抓握(用食指和拇指捏鉛筆,把它放在中指上)就像右手一樣。這將有助於發展手部的運動。日常生活來看,孩子們常常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握住鉛筆。許多慣用右手的孩子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一點,但由於左撇子的定位有點棘手,他們可能更容易養成壞習慣,這會使他們更難掌握和控制鉛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寫作要求的提高。因此,一開始就要教他們如何握筆。

具體來說,教他們握住鉛筆頂端1到1英寸到1/2英寸的地方 。當左撇子把手指舉得更高一點時,它可以讓他們看到他們在寫什麼,這樣他們就不太可能用手擋住,以便有一個好的視野。如果寶寶總是忘記或不知道把手指放在哪裡,在他應該捏鉛筆的高度貼上一個貼紙,以便提供一個簡單的視覺提示。

但是,沒有必要為你的左撇子寶寶購買任何一種「特殊」鉛筆或夾子,除非它是由職業治療師特別推薦的。左撇子完全有能力把鉛筆握得像右手一樣成熟和高效。

另一方面,對於左撇子寶寶來說,使用刀片、剪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左右手工具的設計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刀片的方向需要是正確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們看到他們在哪裡剪裁,如何裁剪,而不是使紙張摺疊或彎曲紙。為寶寶準備一個左撇子的剪刀還是有必要的。

有一個網站,專門為左撇子寶寶提供幫助。上面就有介紹左手剪刀的使用和必要性。網站還有很多左撇子寶寶的用具。

另外,還有一些小貼士,關於幫助左撇子寶寶吃飯、穿衣服、玩玩具、剪切、閱讀和畫畫等(如下圖所示)。

生活中很多小細節能幫助左撇子寶寶,如教寶寶穿鞋時坐在他/她對面,而不是旁邊,這樣寶寶就能像看鏡子一樣來學習了。

(三)左手寶寶比右手寶寶更聰明嗎?

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嫌我笨,所以讓我用左手練字,每天要寫1頁,為此,她還陪我一起學習。短短的時間,我倆的練習本都疊得高高的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有理論認為,左腦控制右手,掌管語言、發音、寫作、邏輯、數學和科學;右腦控制左手,負責音樂、藝術、感知和情感。右腦負責抽象思維、左腦是線性思考。右撇子的大腦結構一般都比較僵硬,右腦只控制語言和邏輯,左腦只控制感知和情感。但是左撇子的大腦會更靈活一些,可以是左腦理解音樂,右腦理解數學,因此左撇子的胼胝體(大腦里兩個半腦交流的部分)比右撇子的要大11%。

(參考微博:萌芽研究所BUD)

但是,一定是左撇子比右撇子聰明?並不是的。在右手習慣的環境中長大,為了適應各種不便,左撇子的另一隻手的鍛煉機會要比右撇子鍛煉左手多得多。生物力學研究顯示通過鍛煉身體非主動側確實提高了主動側的能力,因為身體的神經網路是兩邊身體協同作用的。左撇子的寶寶寶在右撇子的世界裡多了許多鍛煉的機會。

因此,雙手都運動起來,對寶寶的發展有很好的幫助。但是不代表左撇子的寶寶比右撇子寶寶更聰明。而右撇子的寶寶如果有更多雙手操作,左手操作的機會,對他們來說也很有幫助喔!


我很多很多國外的同學、朋友都是左撇子。要知道美國7位總統裡面有4位就是左撇子,而且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很多都是左撇子。所以,無需刻意去糾正左撇子的寶寶,從某一方面來說,這還是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的優勢。

對於左撇子的寶寶來說,在這個右手習慣很多東西都是為右手使用者設計的社會裡,他們需要得到一些指導和幫助,這需要家長,老師和很多人的支持。老師們要注意一下左手寶寶的習慣,做好一定的安排,而爸爸媽媽也要對此多多關注,準備多一些左手寶寶的用具。不管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他們都是最最特別的寶貝。


附:關於左撇子寶寶的一些線上資源:

anythinglefthanded.co.uk

anythingleft-handed.co.uk

有一本書,不錯,可惜沒有找到翻譯本:

我這裡還有一份左撇子寶寶指導簡介,對原文有興趣的可以通過消息將郵箱地址發給我。


感謝閱讀,歡迎您的分享及交流~

如有興趣,請分享轉發喔~

如需要轉載,請留言,謝謝!


推薦閱讀:

你誤解親子教育多久了?
開團啦| 小象漢字《甲骨文遊戲字卡》[3-8歲] |小書屋
童話對於幼兒教育的重要影響
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背後的大焦慮
2016最新幼兒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TAG:TED | 幼兒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