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有720萬老年人等待「刑滿釋放"
5 人贊了文章
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我國流動老人將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老人比例高達43%。
這些背井離鄉,替子女照顧孩子的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老漂族。
老漂這一群體,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曾經,在各種家庭倫理劇里常出現的「惡婆婆」,有不少就是老漂。
然而,直到去年年底,「老漂」這個詞才正式開始在新聞媒體上連續出現,引起我們的重視。
圖:來自《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
1、「就當我什麼都不是,他們說什麼就聽他們的」
六零後的張阿姨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兒子,名校畢業,在上海的金融公司工作,憑自己的能力在上海安了個家,娶了媳婦兒,還給張阿姨生了個大胖孫子。
本以為,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了,自己也光榮退休,幸福的晚年生活在向她招手。可誰曾想,兒子的一通電話,又讓她接到了去上海照顧孫子的任務。
「其實當時在來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複雜。我們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挺開心挺自由的,反而因為到了這裡,每天的生活就只剩下了買菜做飯帶孩子。」
圖:截至2015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1.43億人,
佔比10.5%,且老齡化形勢嚴峻
子女們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老漂們的再次「介入」,顯得格格不入。
以前孩子小的時候,都是以父母為主導,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但來了外地,爸媽成了「老漂」,原先做父母的主導身份,早已被更替了,他們不得不以自己的子女為主導,因為他們的子女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一晃五年過去了,對於這些當初的格格不入,我現在也開始慢慢接受了。就當我什麼都不是,他們說什麼就聽他們的。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主張,要不然什麼小事兒都會爭來爭去,難免會產生矛盾衝突。」
2、「交朋友這事兒,我壓根就沒考慮過「
有一部分老漂們並不是夫妻結伴去外地照顧子孫輩的。通常來說,當家中的妻子年滿五十歲退休,正好會趕上自己的子女有了下一代,因而退休連帶著「換工作「。而自己的老伴兒一般都比自己晚退休十年左右,因此成為「被留下「的那一方。夫妻雙方的兩地分居,因而成了老漂族中常見的狀態。
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研究》課題中,學者岳坤在調查中也發現,在城市家庭中,為參與兒童教養而「老漂」的祖輩,夫妻共同流動的佔59.4%,女性單獨流動的佔34.8%,男性單獨流程的佔5.8%。
身處陌生的外地,人生地不熟,甚至於連對門住的是誰都不清楚,更談不上什麼社交圈,加上每天周而復始的買菜做飯照顧孩子,老漂族們的生活,變得程序化而寂寞。
採訪中一位阿姨談到,交朋友這事兒她壓根就沒考慮過,一是不太有時間出門;二來家裡的事需要有人打理好。把孩子帶好,把生活安排好,家庭團結和諧,能夠跟子女配合好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給子女們減少點負擔,這才是我作為長輩應該做好的。
3、「替孩子帶孩子,需要更強的責任心」
雖然,買菜做飯照顧孩子這事,是一件十分耗費老年人精力的事。但對於老漂們來說,最大的焦慮還是源自於責任。
老漂一族照顧的孩子通常年齡段都在三到六歲,正是孩子最難帶的時候。五年的時間,張阿姨看著自己的寶貝孫子,從蹣跚學步到滿地亂跑,一方面開心的不得了,另一方面也確實覺得疲憊。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與現在生活在海南的大姨視頻聊天,視頻里的她一邊跟我媽媽聊天,一邊抓著三歲的外甥女。面對「正當壯年」 的外甥女,大姨顯得非常力不從心,隔一會就得從鏡頭前離開去找孩子。最後,這次聊天也因為大姨要給外甥女換尿布,草草結束了。
4、「我的醫保在老家」
老漂一族的身體狀況,是一件讓人憂心忡忡的事。
買菜做飯帶孩子已是一件費力費神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增高、心律不齊、失眠這些之前沒有出現的情況也會接踵而來。
「我的醫保在老家,所以每年回家必須做的事情就是檢查身體。如果真的有了什麼疾病,無論如何都可以提早預防和治療,也省得給子女們再添負擔。」
張阿姨一直以來都有高血壓的癥狀,雖說可以靠吃降壓藥來維持,但異地自行結算報銷耗時耗力,也只限於住院的病人,門診開藥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老人一旦罹患大病,在沒有醫保的情況下,對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
5「回家之路遙遙無期」
老漂們在大城市有著種種的不適應和牽掛。
「一做夢就能夢到老家,這邊的事一個都夢不見,夢到的全都是老家的人和事。每次給老伴兒打電話,到最後都要叮囑他把自己照顧好。我覺得退休這幾年,挺虧欠我老伴兒的。」
《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研究》課題研究發現,之所以在城市家庭里,祖輩參與兒童教育有如此之高的比例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文化的因素。在課題訪談中,41%的祖輩認為參與教育是自然而然的責任,也希望可以享受天倫之樂;而23.5%的祖輩,也表示因為之前就和兒童父母同住,自然而然參與教養(這一部分人群並不屬於老漂)。
另外一方面是現實因素的考量,28.9%的老人表示,他們之所以來參與孩子的照料,是因為兒童父母生活工作壓力比較大,無法獨立教養兒童。
老漂們大都希望自己能夠早一點卸下擔子。可是,現實讓這個擔子變得遙遙無期。畢竟現在大城市的競爭太過激烈,自己不在就得兒女親自上手,過上一天片刻不得閑的日子;請保姆又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開銷,而且作為老人,總是不放心外人帶孩子。
可是,這些親情的牽絆卻像牢籠一樣把他們鎖在異地。一位外婆坦言,自己在孩子的家裡就像坐牢,等孫女到了上學的年紀,自己才能「刑滿釋放」。
6、「我們能做些什麼」
通過觀察我們身邊各種年齡段的父母,可以明顯看到,雖然教育觀念有先進有落後,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比八十年代以後的父母普遍更高。
他們可以為了孩子上學把自己的伙食費降低到每天三元,也可以在早六晚九全年無休的私人小作坊里一呆十幾年。
現在,這些他們傾盡心血培養的孩子終於長大了,獨立了,他們依舊心甘情願地為「孩子的孩子」繼續付出。
現實狀況的確會限制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選擇。但這不是我們疏於善待父母的借口。作為子女,我們總要做些什麼。
比如,主動聯繫物業和居民委員會,組織老漂們互相認識,同在異鄉為異客,無法融入本地的外地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抱團取暖。這樣的措施在不少社區已經開始採用,效果很好,甚至很多同省的老人們遇到一起,完全消除了身處異鄉的不適應。
再比如,盡量在假期帶上父母孩子全家出遊。雖然次數很少,但父母往往能高興很久。
誠然,「老漂」一族是當下快節奏的中國必然出現的階段性現象。但老漂們遇到的問題,無法被忽視。
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將來都會、或者已經經歷了結婚生子。
你們爸爸媽媽會不會成為老漂族的一員?
他們會不會、有沒有被我們的孩子捆綁?
他們會不會、有沒有感到孤獨?
我們做子女的,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別讓他們的回「家」之路變得遙遙無期。
別讓他們異地「坐牢」,等待刑滿釋放。
推薦閱讀:
※老年人怎麼健身減肥更健康?
※老年人情緒緊張對身體好不好?
※老年人用藥切忌濫用|方法
※老年人養狗的注意事項
※老年人再婚 為何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