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不較真,輸得就是自己!

打球不較真,輸得就是自己!

來自專欄 Coach Guan說球13 人贊了文章

因為帶隊比賽的緣故,最近文章寫得較少,請大家見諒。今天討論的話題,僅限於競技籃球,如果是以娛樂、健身為主的籃球比賽,則本文的觀點並不適用於其中。最近,從自己帶隊比賽的經歷以及其他球隊比賽的視頻中能夠感受到:很多孩子、學生、球員當遇到陌生的對手時,內心裡會有很多不安、恐懼的情緒或情感。

特別是當我們遇到比自己高大、強壯的對手時,我們的內心會暗示自己的實力要弱於對手(這樣的暗示很可能是你自己無意識的)。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會有這樣的慣性思維:如果我們對能仁家商和清華附中兩支球隊完全不了解(2018耐高精英賽決賽),僅從身形、熱身活動中的技術動作去評判他們,相信所有人都會認為清華附中佔據絕對優勢。

這種現象很好解釋:因為我們在內心裡都會覺得競技籃球是巨人的遊戲,長得矮、長得瘦小就得挨欺負。這樣的思想如果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非常可怕的後果:隊員們還沒有上場比賽(瘦小的一方),在心理上已經處於下風了。然而如果兩支球隊原本實力相當,那麼心理的干擾因素將會直接影響比賽的過程與結果。很多隊員會從一開始就表現的畏手畏腳,完全失去了自我(原本可以打得很好,但被自己的心理定勢所限制住了)。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所帶球隊的隊員在大部分時間裡都不會出現像上述所說的心理裂痕(中間也經歷一段低谷時期)。即使我們球隊的每個人在身體、技術等方面不如對方,我們也會通過整體的防守與進攻來彌補個人的不足之處。即使最後比賽的分差很大,但最起碼我們在意志上、精神上不能輸掉自己。更何況對手的真正實力並不一定有多強。

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就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有很多球員身形偏瘦,但個人進攻技術全面、防守腳步移動迅速。但只要遇到比自己高大、強壯的對手時,自己的表現就會大打折扣。對方給的對抗強度提升了,自己反而退縮了。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下心理因素佔據主導地位。首先我們不能怕,其次我們要敢於跟比自己強壯的球員做對抗。

我經常說:一名球員的衝擊力是由自身的體重(M)與速度(V)的乘積共同決定的。我們比對方瘦弱,不代表我們防守不行。這時候需要想辦法限制對方的速度,因為對方的體重我們無法改變,所以只能限速。從無球開始防起、在移動上佔據優勢、利用緊逼防守消耗其體能等策略都會幫助我們取得勝利。

最為關鍵的是,我們首先不能慫,不能服輸。就像題目所寫,有時候需要一點較真的氣質。這裡不是讓大家用情緒去打球,而是當我們比分落後時、對方挑釁時、自我懷疑時,我們需要拿出一點魄力與勇氣,來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線,從而把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

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團隊角度出發,我相信大家都有相似的「以弱勝強」的故事。就好比能仁家商與清華附中的比賽,從表面上看清華附中的球員技術全面、身材高大威猛,他們佔據了籃球運動員應有的優勢。然而真實的情況是:能仁家商的球員雖然身材瘦小(後衛只有1米7左右),但移動速度、運球速度極快(最大化)、團隊防守配合更加默契。

我發現,當我的隊員遇到一支陌生球隊時,在熱身時會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在對手身上。如果對方球員個個比自己身材高大、魁梧,隊員們就會變得有所緊張、不安(可能隊員自己不會承認這一點)。我不希望自己的隊員在心理上有這樣的認知誤差,我更主張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分析對手的事應由教練或球探去做。

過多的關注對手的情況,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會讓我們在比賽中發揮失常。此外,我們習慣性的「以貌取人」只會給球隊帶來更多的慌張與不自信。這種固有的籃球觀真的不可取,哪怕有時它是正確的,我們自己也不能在比賽還沒開打之前在心裏面就已經「認輸」了。總之,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否定自己!

推薦閱讀:

TAG:籃球 | 籃球意識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