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什麼不可思議的水平了?
我對於宇宙還有人體傳輸,惠勒泡沫啥的都不了解,人類有沒有可能跨越時空或者研究出反重力裝置?
花費了30年建造完善了16公里長的真空管,用兩個750千瓦功率的激光和人類有史以來造過的最光滑最通透最穩定的光學組件,僅為在0.2秒的時間裡檢測出大約是質子直徑千分之一的長度變化,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驗證100年前人類最有名的物理天才根據幾百年物理知識積累所提出的宇宙理論。
智能手機的普及在我看來是最好的科技。
特別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清晰度日漸提升之後,越來越少的人敢說看到了什麼"尼斯湖怪物""神農架野人""華南虎"了。
尤其是什麼"上帝顯靈""佛陀轉世"
這是無神論者的偉大勝利
隼鳥號探測器是日本研製並於2003年5月9日用MV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小行星取樣航天器。其探測目標是絲川小行星。它在升空後,即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的遙控下,沿著外切地球公轉軌道、內切絲川小行星公轉軌道的預定路線疾馳而去,並於2005年9月初與目標天體交會,最終於9月12日飛抵離絲川小行星20千米的預設位置,成為後者的人造衛星。當天它就成功地向地面發回一批近距離拍攝的絲川小行星圖像,說明其技術狀態穩定,工作性能正常。"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2010年6月13日夜進入大氣層,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帶,時隔7年後回歸地球。這是人類的探測器首次往返於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體。"隼鳥"號探測器7年之旅多次出現險情,發動機、姿態控制裝置、電池都曾發生故障,項目組一度對"隼鳥"回歸毫無信心。多災多難的經歷也讓"隼鳥"贏得了"不死鳥"的尊稱。
謝邀~
科技進步是最令人興奮和令人恐懼的結果之一,是將人類的頭腦與機器融合在一起的潛力。如果這個技術實現了,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不過,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一場人類身份、情感、靈性和自我意識的革命。
大腦-機器介面技術已經有全球的先驅和研究者進行研究。現在的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一些人相信它會比人們普遍預期的發展的更快。未來學家Ray Kurzweil預測,到本世紀30年代,我們將能夠通過納米機器人將我們的大腦連接到互聯網上,納米機器人將「在神經系統內提供全浸式虛擬現實,通過互聯網提供直接的腦與腦的溝通,並大大擴展人類的智力。」不過,即使這些進展沒有那麼引人注目,它們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這項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那麼它對我們的感知力,自我意識,或者對自我幻覺的主觀體驗有什麼影響呢?
意識可能很難界定,但整體定義往往包含了我們最基本的能力,如覺醒,自我意識,元認知和機構意識。除此之外,意識代表了各種動物的認知範圍。即使人類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意識。
從致幻劑到冥想,我們已經使用過很多方法來改變和提高我們的意識體驗,無論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這些工具據說有助於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可能帶來美麗、愛情、內心平靜和超越的體驗。相比非侵入性的方法,這些方法告訴我們神經化學和有意識的內在努力的一個看似微小的不平衡,可以對人類的主觀體驗產生影響。
考慮到這一點,新興的腦機界面技術對「自我」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我們正在看到「意識黑客」的興起,使用諸如腦電圖、營養、虛擬現實和狂喜體驗等技術,為提高意識和自我意識創造環境。通過大腦的擴張和植入來擴大意識,這一技術有一天也會變得觸手可及。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系列神經技術,像電極式腦電圖(EEG)那樣簡單且沒有侵入性,以及侵入性植入物和光遺傳學(optogenetics)等技術,在這些技術中,神經元通過基因重新編程,以響應光脈衝。我們通過互聯網連接了兩個大腦,這樣兩個人就能進行交流,專註未來的創業公司也在研究這些可能性。 去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推出了「神經墨水」(Neuralink),該公司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一種「神經系帶」將人類思維與人工智慧融合在一起。
許多技術專家預測,我們的思想有一天會與人工智慧融合,更有可能的是,把我們的想法上傳到機器上。神經科學家Kenneth Hayworth在Skeptic雜誌中寫道:「今天的所有神經科學模型本質上都是計算性質的,支持思想上傳的理論可能性。」這可能包括用數字網路連接其他人的思想,甚至將思想上傳到量子計算機上,這在給定的時間內可以在多個計算狀態下進行。
Juan Enriquez和Steve Gullans在他們的《進化的自我》一書中描述了一個進化不再由自然過程驅動的世界。相反,它是由人類的選擇驅動的,通過他們所謂的非自然選擇和非隨機突變。隨著基因工程的進步,人類進化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這可能有一天也適用於我們意識的進化,我們的意識會進化的越來越快。
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也許能夠預測這些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但我們只能主觀地猜想他們的感受。很難想像,例如,當我們能以1000倍的速度處理想法和感覺,或者人工智慧的大腦植入會影響我們的愛與恨的能力時,我們的意識流將會是什麼樣子。當我們的意識直接接入互聯網時,「我」的感覺會是什麼樣子?總的來說,與技術融合的過程對人的主觀體驗會有什麼影響?
在《未來意識的進化過程》中,Thomas Lombardo指出:「這是一次旅程,而不是終點;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小段,而不是高潮。正如可能的那樣,還會出現意識心靈種類的多樣化。同樣很有可能的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新的心理能力也會出現。」
對於任何一個從未經歷過改變狀態的人來說,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很難理解這種狀態變化的主觀體驗。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把他們的第一次經歷稱為「覺醒」,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睡著了。
同樣地,指數神經技術代表了更高的意識狀態和一系列的經驗,這是我們目前的默認狀態所無法想像的。
我們思考和感受的能力取決於我們生物大腦的界限。改變和擴大這些界限,就是要改變和擴大意識的第一手經驗。新興的神經科技可能最終會喚醒我們的物種需求。
你說的那些都還是假說和幻想。跨越時空、反重力什麼的,更是八字都沒一撇。
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理論基礎依然是一百年前誕生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
說出敏感詞會被知乎等平台屏蔽。
在十納米的刻度上,蝕刻電路圖製造晶元,計算速度達到2000,000,000次每秒。這種東西不光造了出來,而且還能量產,還能用於商業化。可以想像那些還在試驗階段或者沒有辦法量產的科技,該多麼牛比。
我只知道在我國有台EAST裝置已經把可控核聚變時間維持到三秒200千安左右的電流。如果能夠持續往前推進那麼在下個千年我們乃至整個地球都不再會為能源擔心。其他的科技樹果實數不勝數羅列出來這個量級太恐怖了。
想想20年前的1998年,那時候手機還是「奢侈品」,冰箱電視洗衣機是家裡三大件,電腦這種東西家境一般普通人家基本都不太可能有。
再看看十年前的2008年,看看科技相關行業的發展,雖然那時候用的普遍還是512k撥號網路,雖然那時候觸屏機剛剛成為一個新興的雛形,雖然那時候電腦剛剛走進尋常人家的角落,雖然那時候對於「智能」還只是一個抽象的不能再抽象的概念,但是相比十年前的1998,是不是已經前進了一個難以置信的跨度?
到了如今的2018,各種各樣的智能手機走進千萬家,人工智慧AI AlphaGo初露鋒芒,各種先進的人機交互設計層出不窮,掃碼電子錢包支付幾乎取代了現金,QQ微信幾乎取代了簡訊電話,無比靈活多樣APP地圖早就取代了紙質地圖,各種你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方方面面都在電子信息科技行業發展的催動下開始展現變革。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十年的時間足夠讓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劇變。
目前已經應用的,還在研發的,尚存在於設想中的,通通只不過是人類科技發展洪流中的幾朵浪花而已。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也許八年,也許再長一些時間,題主再去審視今天這個問題自己心中的答案,就會發現那自己曾懷揣著崇拜與嚮往的「高科技」,竟是如此的稀鬆平常。坦白地說,也的確是因為目前科技水平仍不夠完善,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科研的基礎底子也很不錯,所以發展的速度也十分之快,就像是Y=-1/x的曲線一樣在過去的幾千幾萬年里平緩發展,卻在最近的幾百年里極速攀升,可能今天這個東西還是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水平,明天後天就不是了。
那如果發展到極致之後呢?
什麼時候發電不用燒開水就好了。。。
我有預感,在這道題下認認真真的寫一篇介紹中國近幾年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的科普文章就可以撈到很多贊。
世界首座4D建築http://mp.weixin.qq.com/s/8kc_CJ1zz5--BnJjGMc8oQ
人類現在還不能違背物理定律,如果有這種能力(其實看起來就是魔法),那人類才算真正恐怖。現在一切至少還在可理解範圍內。
量子糾纏,人工智慧可以讓大部分人失業;你的想法都有數據給你建議,是不是很好,其實很可怕~
已經可以重新定義想像力
重新定義腦子了
先佔坑,等中午寫
人類可以在兩個指甲蓋大小的CPU每秒進行普通人大半輩子都無法計算出來的運算,進行基因工程,將幾百萬至幾億年時光的沉澱進行改動。想到什麼待續
以前我就假設過稜鏡的存在,當真的知道它存在時,又覺得好low,看來,只要能讓我知道的都比較low
一般來說,世界最先進的科技都在某國軍工最高級別機構里。軍用淘汰的技術才會流入民用範圍,從而成為民用的頂尖技術。
腦洞再大點,有的私人企業富可敵國,所以最先進的科技可能在這裡。(類似於"保護傘公司"?)
如果把"世界"理解為"宇宙",我這腦子是真想不出來……
就本質而言,人類的長矛和手槍沒什麼區別,我們自詡高等生物,而目前的科技仍然是冷戰時期的延伸。
超出你的想像
看了很多回答,我就想問下手機電池為什麼沒有突破?這個技術比量子、納米、晶元還難嗎?
真正領先的技術,絕對不是你我能聽知的消息、信息。
就是部分超前的軍事技術都是各國的機密!更何況頂級富人圈中,合作研究的某些絕密項目!通過《大統一理論…》相關研究分析,其它不敢說,但是「反重力引擎」、「時空穿梭設備」,只要有相關人員團隊、相應的資金、設備支持!五到十年初代產品必然可以運用!
相關理論可參考:新浪微博:愛心雨1等等作者:尋源者、康添華、空空
2018、4、22推薦閱讀:
※「讓音樂像自來水一樣流淌」——的夢想
※讓機器問你「好問題」,其實沒有那麼難丨解讀ACL2018最佳論文
※MagnaChip推出40納米OLED驅動IC, 可用於全面屏、缺口屏
※運算放大器增益計算虛短虛斷簡單易懂的分析方法
※租用帶寬時應當注意哪些方面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