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算不算粉絲經濟?如果算算不算最成功的或者說最早的?
謝邀粉絲經濟的定義是什麼啊?如果是粉絲購買力,那李宇春絕對是內地明星第一人。專輯:從她出道以來,每一張專輯都是銷量第一。就連現在,各大流量都有出專輯的情況下,專輯銷量也沒有李宇春能打。詳情看qq音樂巔峰銷量榜單。電影:接拍的第一部電影《十月圍城》,當時導演就說李宇春能抗五千萬票房,最後不完全統計,李宇春粉絲貢獻了至少七千萬票房,那還是9年前,最終電影票房接近三億。時尚:幾個全球大使或代言,不是隨便來的,除了李宇春本身的形象及能力外,粉絲購買力也是拿下代言的關鍵。708090後,是購買奢侈品的主要人群,而李宇春出道十三年,粉絲眾多,在各粉絲群體中,玉米的年齡層人數與708090群體的覆蓋率最高。(奢侈品財務報告也可以研究一下,能連續兩年受開雲集團邀請參加開雲晚宴,就知道gucci母公司有多偏愛李宇春了。)
以上說的是粉絲購買力,題主說的粉絲經濟,我不知道用粉絲購買力來回答有沒有偏題。玉米跟其他粉絲相比,是比較特殊的,05年,那時候並沒有大型的粉絲團體,也沒有韓國粉絲的應援文化,玉米們集思廣益,打出很多愛李宇春的口號及方式,最終能一直適用並沿用至今的口號就是「李宇春利益最大化」。這句口號的意思是指,玉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傷害李宇春的利益跟權益。例如未經授權的周邊產品都不會買,周邊在玉米眼裡是盜用了李宇春的形象或圖片的商品,損害了李宇春的權益(肖像權等)。又例如玉米不會搞大型應援,什麼生日應援之類的都不會搞,因為這個錢花出去也不是李宇春收到錢,浪費人力物力,而且玉米從來不集資,集資很麻煩,還容易內亂,(偶爾會聽到其他粉絲團體高層貪污),不集資什麼事都沒有。玉米沒有後援會,連站子都沒有。如果粉絲經濟是應援、買周邊、買雜誌的話,那李宇春就不是粉絲經濟第一人了。如果是從百度百科的定義角度來講,李宇春絕對算的上是最早且最成功的粉絲經濟:她的音樂永遠是榜單銷量第一,她的代言永遠是備受追捧,她開一次演唱會就可以拉動一次當地GDP的大幅增長。
但是李宇春說過,她絕對不消費粉絲。所以你看她的作品,都是質量很高的,絕非是僅僅來圈粉絲的錢的。另外,她的粉絲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群體,沒有官方後援會,平時散落各地,但是一有她的演唱會或者節目,就突然雨後春筍地全冒出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好像又不太像所謂的粉絲和偶像的關係。
但不論如何,她都是中國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一個低調卻又無法忽視的存在,一個不願消費粉絲但永遠有大量粉絲為她買單的存在。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粉絲經濟最為典型的應用領域是音樂,在音樂產業中真正貢獻產值的是藝人的粉絲,它由粉絲所購買的CD、演唱會門票、彩鈴下載和卡拉OK中點歌版稅等收入構成,也因此有專業的機構在2011年將ARPU (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的概念引入到粉絲經濟中,即單位付費粉絲的月消費貢獻值,有專家預測,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藝人影響力的排名將來很可能會由唱片的發行量轉由ARPU代替。
那就是算。應該是在正規粉絲經濟里最成功之一。我覺得任何事情任何商業化的事情都是粉絲經濟。只是因為李宇春的玉米比較強,就單獨拎出來說了。她自然不是第一個,古代就有大家為了某個人都去買TA的東西,例子太多了。春光燦爛豬八戒裡面 賣嫦娥的洗澡水大餅,也是粉絲經濟,還有那些表演者,不乏有忠實戲迷。
因為李宇春劃時代的彰顯個性和個人魅力,有初步的粉絲數量基礎,而她不斷提升學習豐富了自己,有才華,產品過硬,一直在粉絲的期望值裡面持續提升,就不容易掉粉了,因此她最初的一批粉絲。加上外界有部分人過於曲解李宇春,也能激發玉米的一種保護欲,從而在青春歲月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要知道不是每個明星都能經歷這樣的風浪,所以心疼之餘還有欽佩,她所擁有的人格魅力,我更願意自發的做一些事情來支持她。粉絲經濟說白了,就是具有固定的消費者嘛,分享一下本消費者的心路歷程
心態如下:喜歡她以後,不知道為啥,她出的專輯 我就是想買 她開演唱會,我就想攢錢去看,買我能承受的最好的座。即使買的時候還不知道這張專輯是什麼風格,這場演唱會有什麼未知體驗。
我想,李宇春是我覺得好的人,所以要給她的事業捧場,僅盡一點綿薄之力。因為她在台上,她靠這個生活,是需要咱們捧場的。
我甚至想過 假設如果有一天我理解不了她的音樂作品了風格我不喜歡了 我還會不會繼續買專輯?
但是她竟然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
一次都沒有。
所以付費,每一次掏錢都是心甘情願、然後體驗上她從來都讓我驚艷,覺得物超所值。加深了對她的喜愛,以及肯定了自己的選擇。所以我覺得吧,李宇春粉絲經濟其實就是從一開始的嘗鮮,再到捧場支持,到後來的品質信任。這與李宇春自己一直在進步也是分不開的,況且就像其他答主說的,她從不「消費粉絲」,這是關乎誠信,我們不認為自己是在替她賺錢的工具,而是我們願意給她捧場,支持她拿到我們覺得屬於她的榮譽。
好的品牌也會有忠實的顧客,就要在產品質量,滿足顧客需求,還有在時代的進步中不斷前進,滿足甚至突破顧客的期待,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而很多半路夭折的品牌,一開始仗著有人氣就不思進取吃老本,恐怕再買賬的顧客也會離之而去。如同買東西,這件作品讓我覺得享受、滿意,我能感受到誠意,沒有任何的偷工減料與陷阱,還時不時能有驚喜。我就樂意持續付費去享受。我知道我的付出還可以支持到她的音樂道路,雖然僅僅是綿薄之力。
這個產品一直符合自己的需求,它的更新換代與自己不謀而合,使用中伴隨著高度的愉悅。悅己而助人,何樂而不為?
當然李宇春是一個大活人,那麼體驗和感受就更加豐富了,也增加了許多距離感。至今都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過,但是那不是我的剛需,聽音樂就足夠享受。(*/ω\*)
綜上,李宇春一路走來,完全符合一個優質偶像所需要的特徵、她的個人魅力與她的努力配得上她的粉絲力量,這些都是她應得的榮譽。
但是李宇春幾乎沒有出過什麼周邊,粉絲也沒有後援會,也沒有集資干過什麼相比現在小鮮肉,她可以說是沒有消費粉絲的猶記當年,大陸娛樂圈幾乎是被港台明星、日韓明星一統天下的時代,大陸本土的演員歌手拼到死也只落一個「土」「low」「陪襯」的形象。各種頒獎禮、大晚會,重金請來的外來明星一登台就是山呼海嘯、重磅大腕兒,而內地藝人一個個好似花花草草一樣只能在邊邊角角求生存。那時候不覺得什麼,現在想想還真是挺替他們委屈的。
後來就有了05年的李宇春,簡直類似小說情節,甫一登場就一掃頹勢、力挽狂瀾,無論走在那裡她的呼聲都是最高的、她的熱度都是最大的、她的吸睛/吸金能力都是最強的。。。
然後市場開始悄悄的轉變,各類本土明星開始成型,開始層出不窮的各自閃耀或沒落。
如果這算粉絲經濟,李宇春絕對不是最早的,因為這種模式在其他國家地區早已經是成熟模式。但在中國大陸,李宇春絕對算吸引大量粉絲為她瘋魔為她狂的第一人,不但如此,她還算永久改變大陸娛樂圈格局的第一人。
當然其中也有大時代的發展背景,畢竟「風借水勢,水借風威」,但這個基本事實是無人可以漠視和抹殺的。
粉絲經濟?我會為她的所有作品花錢,但我沒買過周邊,也沒搞過應援,當然玉米也沒有站子啥的,想搞也搞不起來。這算粉絲經濟么?或者我今天因為她生日捐了310塊玉米基金這算是粉絲經濟么?我不覺得是
按照粉絲經濟的定義來說可能算是的 與其說是最早的不如說是比較典型的 經濟來源逐漸由實體唱片轉向電子EP 她的轉變歷程比較典型謝邀。這個問題要說不是我覺得也是,畢竟作為歌手、演員來說他們的作品就是靠粉絲來支持的;但要說是我覺得也不完全,因為她的付出遠遠超出我們的回報和預期。並且因為長期的不出周邊不搞應援活動不通知商演,玉米們常常陷入想為她花錢沒處花的怪圈。另外需要說的一點是關於玉米自發組織的愛心基金會,每當春春生日、粉絲自己生日、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情、或者覺得開心的日子,我們都會選擇去基金會捐款來慶祝。這些也是在花錢,而且完全自願又開心,不過又沒有花在李宇春身上。
總的來說就是榜樣的力量,畢竟玉米和春春這一路走來早就不是粉絲和偶像的關係了。見證彼此的成長,然後各種精彩。
內地就是從05年李宇春那一年開始,才有了大規模粉絲喜歡一個明星的現象。這麼多年,玉米真的蠻厲害的,專輯銷量,演唱會,全都能給李宇春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
我並不是李宇春的粉絲,不過這麼多玉米能夠喜歡一個人13年,李宇春一定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了。
推薦閱讀:
※沉寂已久終於發聲的樂壇大咖們,要來給你的歌單大換血了~
※李宇春《血滴子》長發白衣照曝光 網友直呼驚艷嫵媚
※她被稱為翻版李宇春, 是SHE的師妹, 如今34的她竟和王大治......
※其實我的內心有些憂傷——看「許知遠對話李宇春」有感
TAG:李宇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