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白和征夷大將軍只是單純代表公家領袖和武家領袖嗎?如果條件允許有沒有可能出現一人兼二職的可能?


征夷大將軍本身就是令外官,就任將軍與否甚至和官途大小都沒關係,足利義昭從五位下還直接就任將軍呢。征夷大將軍的執政合法性,源於將軍本人以「征夷」為名,向天下武家發布指令,藉此控制全國政權,理論上和關白的職位並無衝突之處。

但是,之所以沒有出現過關白和大將軍兼任的情況,是因為關白本身原本是五攝家獨攬的職位,自從五攝家從政治中心混蛋後,關白他們依然做,但是作為政權中心職位的熱門官職——征夷大將軍自然就沒他們的事了。後來關白被妖猴搶走後,猴子沒給自己也來個征夷大將軍爽爽的原因,一是這樣太不給朝廷面子,二是當時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還活著,如果要封自己為征夷大將軍,那就得跟足利義昭這個政治上已經全面失敗的廢人搶食吃,就算猴子心狠手辣,也不至於去欺負那麼一個廢人。反正武家關白制又不是不能運作,爭那麼個虛名幹啥?等到豐臣政權土崩瓦解,關白之位重返五攝家之手後,大將軍這個位置就再次遠離關白這個虛職了。


感謝朋友們的邀請。本來兩個頂點職務的同時兼任是沒發生過的,但是否存在理論可能,那我也推(nao)測(bu)一番吧。

前面諸賢已經說了一些情況了,實際上這事可以簡單來看,朝廷方面既然開出了三職推任這種條件,可見以織田信長當時的權勢地位,無論就任哪一個職務,都是可能的,至少從朝廷的角度來看是不存在制度問題的。

首先是征夷大將軍職,從結果論來看,雖然時任的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仍然在職,而且後來豐臣秀吉也沒有就任將軍,所以可能會認為足利義昭是就任他人就任將軍的一個阻礙。其實恐怕不然,朝廷既然拋出這個選擇,恐怕早已對足利義昭將軍能否再行使天下靜謐職責抱有疑慮了,而且將軍職是需朝廷宣下的,所以足利義昭為時任將軍是否能夠造成織田信長就任將軍的阻礙就要打個問號了。至於什麼非源氏不能當將軍、後來的豐臣秀吉被足利義昭拒絕收為養子而當不了將軍之說現在早已不該再提了。實際上從反面來說,織田信長就任將軍,倒是對當時的敵對勢力、擁有擁立將軍大義名分的毛利家是個打擊。所以從朝廷敕使勸修寺晴豐自己的記錄中,也覺得信長該出任將軍的吧(日日記)。

再來看太政大臣,天正九年朝廷拋出的左大臣推任而被織田信長婉拒。在織田家攻滅武田家後,朝廷方面又趁熱打鐵以三職推任來再次嘗試使信長受官。之前被拒絕的左大臣本來就與太政大臣差一級了(印象里左大臣兼任將軍足利義滿就經歷過)。而且在信長辭任右大臣時並沒有把話說死,只是待天下平定時再考慮重新任官。所以朝廷一直在積極進行嘗試,結合信長死後朝廷後追任其大相國一事來看,如果信長心裡想的話,那他就任太政大臣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

最後是關白,實際上關於三職推任的推測中,最少被提及的織田信長會選擇的可能性就是關白,也確實沒什麼跡象。但既然朝廷敢於拋出關白職,從朝廷角度來看,恐怕是容許信長就任關白的。至於說關白必須由五攝家來擔任的慣例,後來不也被豐臣秀吉打破了么。需要操作的大概就是找個什麼名目把織田家弄成攝家而已。

所以織田信長能否同時就任兩職務,在朝廷不阻攔的情況下,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夠決定。在織田家平定丹波後恢復了被當地豪族宇津賴重霸佔的朝廷御料所山國庄,朝廷方面是感恩戴德(御湯殿上日記),後來又不懈的推舉左大臣以及三職,不管是藉助織田家的勢力維護朝廷和皇家的權威也好,還是可以將織田信長重新拉回朝廷的秩序框架之內的目的也罷,我覺得只要信長提出同時就任兩職,朝廷也不會不允許的吧,畢竟官位授予及將軍宣下這樣的權力,朝廷方面還是捏在自己手中的。


關白與征夷大將軍都是令外官,所謂令外,指的就是不在朝廷常設官職範圍之內,也就是不在體制內。這裡的令,指的是日本著名的養老律令,這些東西你都可以百度到。令外官,最早都是因事設官,事畢解任,類似於明朝巡撫一職。

要想了解這兩個官職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白這兩個官職是什麼意思,起源與歷史是什麼樣的。

首先,所謂關白,取自漢書中的「諸事皆先關白光(霍光),然後奏天子」,非常直白,就是取其攝政之意。日本所謂攝關政治,攝政與關白是同意的,天皇未成年的時候,權臣就任攝政,天皇成年了,權臣就改任關白,換湯不換藥,玩文字遊戲。攝政出現的很早,畢竟總有天皇沒成年就登基,這也難免嘛,肯定需要一個人來攝政,但是天皇成年了,自然要親政。但是從藤原基經開始,首創關白一職,意思是天皇成年了也依然別管朝廷上的瑣事了,還是由我們藤原家管著好了,從此開始日本攝關政治的歷史,甚至之後攝政和關白成為常設官職,幾乎從未有缺。由於攝關官職的特殊性,一般來說,就任此官時候肯定需要極位極官(多數為正一位太政大臣),所以把關白當成公卿領袖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是因為正一位太政大臣是公卿領袖)。

再來說說征夷大將軍,這個夷其實只是通稱,並無特指,不過多數情況下還是指東夷(一般認為就是阿依努人)。這個官職出現的要比關白早,但是作為一個武官,而且只是負責蠻荒戰區(早期為關東,後來逐漸延伸到東北地區。征夷大將軍又名征東大將軍,日本歷史上也曾有過與之相對的征西大將軍),自然沒理由讓朝堂大佬親冒矢石,所以就任征夷大將軍者多數都是三位四位這種品級不上不下的人。征夷大將軍這個官職的改變源於開創鎌倉幕府的源賴朝,事實上,賦予征夷大將軍特殊意義的不是所謂大將軍的名頭,而是朝廷賜予源賴朝開設幕府的權利。開府,意味著可以自行任命官職(幕府的官職稱為職制官,有別於朝廷的律令官),地方上職制官與律令官並行(比如尾張守護與尾張守),而地方上的行政權利早就被掌握武力的武士階級所篡奪了,幕府的開設,意味著他們不必再聽命於朝廷也可以獲得與其權力所匹配的地位。武士階級構築了從上到下完整的統治系統,從此開啟了日本歷史上新的政治結構--幕府統治時代。

所以,認為征夷大將軍是武家領袖,(至少從鎌倉幕府時代開始)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至於關白和征夷大將軍這兩個職位是否能夠由同一個人擔任呢,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實際上嘛,早期是因為不屑(關白當然沒理由去做打打殺殺的活了),後期則是因為不能(攝關政治涼了,關白和天皇一樣只是擺設了,哪來的能力去當武家領袖啊)。


有沒有誰既當過太政大臣又干關白和征夷大將軍。


我的印象里是源氏才可以做將軍。織田,武田,德川都是源氏後代,都有資格做。當然,除武田家是相噹噹的源氏之後,織田和德川都是冒牌後代。這個和劉裕說自己是漢代的皇帝後裔類似。

豐臣秀吉出身貧寒,沒有辦法和源氏攀親戚。曾經想當足利家的兒子沒有當成,就只好冒充公卿之後。做了關白。但是,豐臣秀吉志不至此。他想著進攻中國,遷都寧波呢。當不當將軍不是他的心愿。這和織田信長之野望相去不遠。織田信長本人也不把將軍當回事兒,能做將軍也不幹。本能寺之變後的明智光秀倒是做了將軍幾天,沒蛋用,被豐臣干趴下就沒人記得他曾經是將軍了。

另外說件「日本外史」和司馬遼太郎記錄過的事,豐臣秀吉曾經放話說自己母親和日本天皇搞過,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這都說了,他想當將軍也是探囊取物一般。他在日本大和劇里都是被稱呼為太閣。此乃豐臣秀吉之創舉。當太閣是比將軍,關白都大的官了。好像他是唯一的太閣。不知道這個官位算不算統領文武百官的將軍+關白呢?


推薦閱讀:

日本人過端午節嗎?
日本的「忍者荒」
你知道日本人對咖啡到底有多熱愛么?
手把手教你如何追到日本女朋友
讀《失樂園》看日本的文化!

TAG: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日本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