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真宮斗,意義何在?

  •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

    2186

    篇原創首發文章

近段時間上線的古裝劇很火,火到了扎堆的程度。前有《武動乾坤》和《延禧攻略》,後

有《如懿傳》與《天盛長歌》,足以讓追劇者目不暇接、耗光心力。依我之愚見,如若不是因為銀幕之外現實世界的熱鬧也不少,它們或許還能更火一點。

非要將這幾部電視劇分門別類,挑出親疏遠近,那自然是《延禧攻略》與《如懿傳》看上去更像近親。

相較於另外兩部古裝劇,聚焦「乾隆年間後宮那點兒事兒」的清廷辮子戲的IP感自不用說,您看那些個演職員表,光是清一色的妖嬈嫵媚勁兒就擺明了她們是來認真「宮斗」的。

宮斗主義

《如懿傳》這檔令追隨者深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清宮大戲在8月20日終於撕下面紗,與勢頭正勁的《延禧攻略》爭一爭觀眾的寵。跟戲裡演的一樣,冤家必須路窄,網路馬上出現《延禧攻略》簇擁者撰寫的批判類文章,題目起得還頗有幾分姿色——「《如懿傳》,我勸你別玩愛情,認真宮斗」。

何為「宮斗」?百度百科的解釋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是單指後宮爭鬥(即不包括政斗、王府斗等)。負責任地說,市面上能火起來的宮斗劇都是狹義的,譬如「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魏瓔珞擔當扛把子的《延禧攻略》。

廣義的誰看啊?二月河小說改編

的清宮戲裡,陳道明飾演的愛新覺羅·玄燁把一乾屍位素餐、貪贓枉法的國家幹部罵得狗血噴頭,聽完之後你都懷疑康熙爺是民選的領導人,可今天的觀眾愛看嗎?張黎那部《大明王朝1566》儼然「廣義宮斗」集大成者,一部劇拍出了《萬曆十五年》前夜的即視感,拍出了集權政治的腐朽邏輯,可今天的觀眾又愛看嗎?

正因為「宮斗主義」是一種純粹的、脫離了高級趣味的「主義」,所以即便不認真宮斗,「罪過」也當真不大,因為事情本來就不夠嚴肅。總不能只要嚴肅地做一件娛樂的事情,這個娛樂到頭來就不再是一樁娛樂,而成為一種嚴肅,那你讓真正嚴肅的事物往哪兒擱呢?

 

「延禧」有何攻略?

作為宮斗劇里的典型,《延禧攻略》既是大型宮廷勵志塑料姐妹花撕名牌劇,又是不穿越勝似穿越的新時代女性職場劇,它確實像一匹斜刺里殺出的黑馬,出人意料地搶光了由周迅、霍建華主演的《甄嬛傳》姊妹篇——《如懿傳》的風頭。

我最先聽到的說法,便是靠抄襲上位的編劇於正終於貢獻了一部良心好戲,值得觀眾對他刮目相看。這裡先不談《延禧攻略》為什麼能成功地囊括收視與口碑,這個輿論的邏輯首先就是有問題的——

你說這部戲才是良心戲,才值得觀眾對他刮目相看,那他之前拍的都是些什麼?如果他之前拍的壓根不值得觀眾的期待,那麼市場為什麼容他撐到今天?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位主力前鋒聯賽前20輪碌碌無為,第21場卻獨中三元,媒體選擇性地忽略了碌碌無為,只拿獨中三元說事。問題在於,如果你是教練,敢把20場不進球的前鋒繼續扔到第21場,等待著他突然爆發然後被輿論一陣猛誇嗎?在中國足球里你都找不到這麼荒誕的劇情。

就算今天的觀眾對《延禧攻略》已經入迷,入迷到對照著《如懿傳》乃至於對照著《還珠格格》來一一檢索「今天的誰是當年的誰」,我仍要問一句,《延禧攻略》真的良心嗎?魏瓔珞橫行宮闈的一手「現世報」如神明護體一般屢試不爽,互懟劇情的節奏緊湊與錯落有致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心中的加分項,但它的劇情越發展到後來就越「喪屍」、越神經質:

反派拉開架勢作惡根本不需要理由,只要能製造衝突就算不辱使命;反派不夠用了,正派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地強行黑化,毫無徵兆地與盟友互撕。

以上簡直就是為宮斗而宮斗。

這還不算,力挺者還能這麼總結呢——「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問題是大家和平相處、適可而止、得饒人處且饒人,就都沒利益了嗎?非要搞得零和博弈才是歷史唯一歸宿嗎?看看人家劉恆編劇的《少年天子》(2003),裡面的反派都這麼勸反派:老想著爭名逐利,凡事貪最大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人家不來「你死我活」的那套,一點兒沒耽誤劇情往下推進。

審美失衡世

有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過李少紅執導、鄭重編劇的《大明宮詞》(2001)之後,我便難以再接受格調氣韻低於它的宮廷劇的模板,包括七年前的那部《甄嬛傳》。

我很慶幸自己的審美在舊時光中被如此慣壞,它使我不至於在這個污穢肆虐的當下「認廢為寶」或是「議寶為廢」。

非要讓我對前面列舉的這四部劇做個推薦序列,大致是《武動乾坤》居首,《如懿傳》其次,《天盛長歌》為三,《延禧攻略》墊底。

把《武動乾坤》放在首位,是因為它的導演是「神劇量產者」張黎,至今都在期待張黎那部早就拍完、早就拿到許可證但是一直沒能上線的《孔子春秋》。把《天盛長歌》放在《如懿傳》後面,不是因為我不討厭「辮子戲」,而是因為我對於架空歷史的題材更不感冒。把《延禧攻略》排在最後,則是因為市面上流傳的那些「瘸子里挑將軍」的優點,未能構成對我的說服。

一種評論說《延禧攻略》里的青年演員演技都還不錯,感覺不光是靠顏值。好,假設這個觀點有道理,我們來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看劇到底是來看什麼的。是幫助職業的選角導演來考量年輕一代的偶像演技好不好的,還是來看這部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的?我覺得答案得是後者。

沒演技的那就不是演員,若觀眾因劇中演員普遍是有演技的,就去肯定這個劇不錯,這個標準是不是有些過低了?到頭來觀眾只是衡量了一圈青年演員的演技,卻無法從故事本身提煉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那這個過程也真的挺浪費生命的。況且,這些演員的演技和真正的演技派比,是否仍是兩件事物?看看安藤櫻在《小偷家族》里的那通哭,這些受褒揚的年輕人是否做得出來?是否理解得出來?

我以為,一個不給年輕人機會的社會是沒有指望的,一個熱衷於誇讚年輕人的社會同樣是沒有指望的。一個人受到讚譽應該是因為「做得好」,而不應該僅僅是由於年齡取得豁免權與雲梯。

有位影評人說得在理:「你讚美這些人,就是侮辱那些埋頭耕種的人,那些在黑暗中仍能閃光的人,就是在侮辱人最應具有的尊嚴與動力。」把「

演技」二字奉送給那些不會表演並且害怕表演的面孔,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每天都在做的事。

還有一種褒揚《延禧攻略》的意見在於,它有女權主義的味道,蘊含了女性意識覺醒的苗頭。可問題是,《延禧攻略》繞開了無數女性為了取悅一個男性而相互殘殺的老梗了嗎?顯然並沒有。當魏瓔珞把後宮變成職場,和皇帝情人玩情侶技倆的時候,你跟我說她是抵抗皇權的孤獨鬥士,未免太過高抬。

所以,我更同意那個觀點——

於正和咪蒙、新世相等當代情緒販子一樣,端來的不過是一碗用料更雞賊的毒雞湯。

他知道世人只愛聽想聽的,只能聽懂自己從前就能懂的,故而從不高深,只是用「故作高深」的姿態一面說世人想聽的,一面做世人不敢做的。

說句「政治正確」的話——人民群眾愛看宮斗,宮斗就是最大的意義。只是,這樣的意義,難免現世荒誕、晚景凄涼。

  • 作者:92年生,金牛座,愛文藝、喜昏睡。秦朔朋友圈專欄作者。

  •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

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friends@chinamoments.org


推薦閱讀:

紅鸞在十二宮的意義
偏印在年柱、月柱、日柱、時柱的意義
為什麼「長征六號」的首飛意義重大?
孫子兵法中全勝理論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TAG:意義 | 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