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醫生自殺:這種心態的父母,孩子99%走向監獄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洞察

|

見解

每晚十點,1000萬人陪你讀洞見。

作者:館長

來源:每晚一卷書

(ID: JYXZ89896)

幫親不幫理,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惡。

聲音資源載入中...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春宴朗讀音頻

01

8月25日,一位35歲的母親因為不堪身陷輿論的中心,在自家車內,吞下500片撲爾敏,自殺身亡。

而製造這場輿論的人也是一位母親, 一個13歲男孩的媽媽。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8月20日,四川的安醫生和丈夫去游泳,游泳池裡有兩個13歲的男孩冒犯了安醫生,安醫生讓他們道歉,男生拒絕並朝其吐口水,安醫生的丈夫看見妻子被兩個孩子欺負,就衝過去打了孩子。

男孩將自己被打的事情告訴了家長,之後,男孩的家屬衝進洗手間打罵安醫生,雙方最後報警。

即便是出於對妻子的保護,打人就是不對。

最後,安醫生老公在警局門口向男孩道了歉。 

至此,男孩的母親已經贏了,她用自己的強悍幫自己有錯在先的孩子扳回一局,但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不過就是一場普通的糾紛,不至於釀成後來的悲劇。

這位暴躁的母親,第二天怒氣沖沖的趕到安醫生所在的單位,強行讓安醫生的領導當場開除安醫生。

做完這一切,她還是覺得不爽。

在互聯網時代,摧毀一個人最快捷的方式是什麼?

網路暴力。

她將泳池裡發生的衝突視頻進行剪輯,自行發到網上,且故意公布安醫生夫婦是公職人員的消息,於是「妻子疑遭男童碰撞,水務局人員將男童摁在泳池暴打」的新聞標題在網上出現,展現了一個徹底的「熊大人」形象。

不明真相的網友被帶著節奏,責罵安醫生夫婦以強凌弱,「一點小事都要計較,連小孩都要暴打,關鍵是他還是公職人員。」

男孩的母親再一次取得了勝利。

我的孩子可以朝你吐口水,可以摸你的屁股,可以侮辱你,但是你管不著!

否則我用各種手段,讓你身敗名裂。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事件不斷發酵,身處輿論漩渦,安醫生情緒越來越差,25日那天她突然出門:「媽,我出去一下,兩分鐘就上來」。

但她再也沒有回來,她給孩子的姥姥發送了最後一條簡訊「媽媽,我愛你,替我照顧好我最愛的女兒」。 

安醫生的死,使事情的真相得以浮出水面,那個不分是非替孩子辯護的母親,開始遭到人們的激烈的批評。 

事後,新京報我們視頻採訪了男孩的母親,問及「第二天為什麼要去安醫生的單位?」

這位母親答到:「因為在派出所做筆錄的時候,感覺她賠禮道歉的話語中都還在推卸責任一樣,接受不了他們的態度和道歉。」

在她眼裡,整個事件中,她的孩子沒有絲毫責任,錯的都是安醫生夫婦,所以道歉也不夠,還得讓他們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在她眼中,這場糾紛只有勝負,沒有對錯,她的孩子怎麼可能犯錯,他們只是不懂事而已。

02

在有些父母眼裡,孩子似乎永遠長不大,甚至於孩子做出一些卑劣行徑,也只是「不懂事」、「鬧著玩」。

但一個13歲的孩子,真的是非不分,只會胡鬧嗎?

今年3月30日下午,一個小女孩在放學回家的時候,在家附近被一名曾經的同班男同學黃某尾隨。 

一開始,男同學暴力的用刀刺著女孩脖子,強行將女孩帶到了小區4樓無人居住的房間,威脅女孩把身上的錢拿出來,女孩明確表示身上沒錢後,再次遭到了男同學的暴力刺傷。

接著,男同學以檢查身體為由,要求女孩脫光衣服,實施強姦,女孩極力反抗,男同學未得逞,便不停的咆哮辱罵,又對著女孩胸前一陣亂刺,還說:

「我盯著你很長時間了,也觀察很長時間了,就是等著今天。」

渾身是血的女孩強忍著劇痛,一句話都不敢說,就算是聽到了媽媽在喊她,也不敢做出任何回應,因為男同學對她說:

「出聲就殺了你」。 

沒有辦法,女孩只能裝作昏迷,趁男同學掉以輕心跑到別處時,她才敢起身,拖著滿是傷痕的身體,從四樓跳到了三樓的天台,最後被人發現,才送到醫院救治。

被送到醫院後,醫生看到傷口都無法想像,到底是什麼人,能對一個小女孩下如此毒手,全身十幾處深淺不一的刀傷,最深的傷口直接導致胸腔積血。

持刀威脅、搶劫、猥褻、刺傷,這個13歲的男孩手段之狠辣,言語之惡毒完全不像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更可怕的是,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兇。

在這次女孩被男同學刺傷事件中,女孩媽媽在物業監控室發現,男同學曾不止一次在她們家附近晃悠,而且男同學自己也曾對女孩說過「我盯著你很長時間了,就等今天」之類的話。

令人不寒而慄。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些孩子還太小,不夠懂事,腦海里沒有犯罪的意識,所以才會犯下這樣的錯,其實以13歲孩子的心智來說,他們並不是不懂,他們知道什麼是犯罪,但還是照做了,事實上,很多未成年人在作惡甚至犯罪時,比誰都門兒清。

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黃某家人的態度。

事後,記者曾聯繫男孩黃某的母親,她在簡訊中告訴記者,對鄧女士表述的「踩點」、「撬門」等具體細節不願多做表述,她認為:兒子是「一時稀里糊塗做了,別的也不好說什麼」。

看見了嗎,哪怕自己的兒子在小小年紀如此惡毒,哪怕一個花季女孩因為自己的兒子身受重傷並且將因此留下終身的陰影,這位母親卻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反而只用一句「一時稀里糊塗做了」輕飄飄的帶過。

在她眼裡,只有親疏,沒有是非。

03

上周,轟動一時的上海殺妻藏屍冰櫃案終於宣判了。

記得當初新聞剛爆出的時候,無數人都震驚於這個男人竟然對妻子如此殘忍,所作所為簡直令人髮指。 

為什麼朱曉東會變成一個性格偏激、控制欲強、自私自利、不知悔改的人,還犯下如此殘忍的惡行?

這其中有他自身的問題,但是也離不開他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案件曝光後,有一個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不滿,那個人就是朱曉東的母親。

朱母十多年前就與丈夫離婚,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在她的心中,兒子一直都是個善良的好孩子,絕不可能這般殘忍。

所以面對兒子的罪行,她多次強調:「他是無意的,只是失手了。」

「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沒經歷過什麼事情。」

朱曉東蓄意殺害妻子後,藏屍於提前購置的冰櫃內,朱母在楊儷萍被害之後,曾多次在兒子家留宿,幫忙打掃家務,因此網友懷疑她早知道自己的兒子犯下滔天罪行,卻依然幫他隱瞞包庇,直到紙包不住火,實在瞞不下去了,才勸兒子自首。

「他之前說,進去也是死,我說你不可以這麼說,你進去說不定還有一條生路。他還是聽我的了,選擇去自首。」

所以法院判決下來,她還堅持上訴,因為覺得兒子的自首被法院忽略了。

包庇的質疑沒有得到證實,但朱母對兒子的溺愛和偏袒卻是讓人一眼便知。

04

你發現了嗎?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幫親不幫理」,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惡劣行徑時,他們不會說一句公道話,習慣於將責任推在他人身上,「他還小」就是孩子的最佳免死金牌。

熊孩子讓人生氣,熊家長讓人可悲。

如果一位母親,知道自己的孩子犯錯了,卻「知惡而不治惡」,盲目的袒護,這才是最大的惡。

從熊孩子到走向犯罪,中間不過隔著一個驕縱的父母。

斯賓塞說:

教育的障礙不在於兒童,在於家長。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

孩子犯了錯誤,為人父母最首要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孩子,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樹立正確的三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教育孩子也是一樣,你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孩子。

有個故事我印象深刻。

一個小男孩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一天他看到同學的寫字板很漂亮,於是趁同學不注意的時候,將寫字板偷回了家。

這是他第一次偷東西,小男孩很害怕,他對母親說「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

母親皺了皺眉頭,打斷了他的話,說:「誰說這樣做不好?反正他又沒看見。現在,這寫字板就是你的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過了幾天,小孩子又從外面帶回來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母親知道衣服是孩子偷來的卻說:「好,你真能幹,下次有機會的話,再多拿幾件回來。」

時間過得真快,孩子漸漸長大了。在母親的慫恿和驕縱下,他養成了偷盜的習慣,到處作案,最後成了個慣犯。

小偷的膽子越來越大,這次,他竟鑽進了金庫,在作案時被當場抓住。他的罪行太大了,法官判他死刑。   

小偷被押到刑場。

他的母親知道了,跟在後面捶胸痛哭。

臨死之前,小偷要求讓他和母親說幾句悄悄話。

母親走上前把耳朵湊過去,想聽聽他有什麼話說,小偷張開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來。

母親疼得叫了起來,很不解地罵他不孝,犯了罪,臨死前還要咬掉她的耳朵。

小偷憤恨地回答說:「我小的時候,在我偷第一個寫字板時,你如果揍我一頓,教導我這是不對的,並且讓我改正錯誤的話,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

孩子會成長什麼樣,都是父母允許的。

孩子是一張潔白的紙,你教給孩子勇敢面對人性面對錯誤,就賦予了孩子涵養。

反之,你教給孩子撒潑打滾,教會孩子侮辱人,就教會了孩子暴力。

而遲早有一天,你將收穫你親手種下的惡果。

05

有人說,一個女人做了媽媽之後,她的樣貌和教養就被分成了兩半,一半在自己身上,一半在孩子身上。

為人父母者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一邊抱怨孩子的糟糕,一邊給他們最爛的言傳身教。

無法想像一個要錢未遂就把撿來的狗摔死的媽媽,能教出一個心存善意的孩子;

一個為了讓遲到的丈夫上車就攔著高鐵門撒潑耍賴的媽媽,能教出一個遵守公序良俗的孩子;

而一個不分是非盲目為孩子撐腰甚至發起網路暴力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的媽媽,能教出一個謙謙君子。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你孩子的教養,就是你的修養。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推薦閱讀:

《空中監獄》——饕餮大片
古代為什麼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
世界唯一七星級監獄,在這服刑比度假還舒爽

TAG:孩子 | 父母 | 醫生 | 自殺 | 心態 | 監獄 | 35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