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心理創傷和罪犯之間的差異|綠茶書情

綠茶按|

米兔蔓延中國,涉及越來越多行業,還好目前還沒看到出版業受波及,但即便爆出料也不奇怪,畢竟沒有乾淨的領域。最近,社科文獻旗下新出版品牌索恩出版了一套《性慾和性行為》,這是一套專業的性理論著作,其中也涉及性侵的話題,今天與大家分享書中觀點。

性侵、心理創傷和罪犯之間的差異

文|福爾克馬

·

西古希(德)

如果我們不帶任何幻想而是現實地想去做些事情,我們能做些什呢?首先應當思考「濫用」( Missberauch)這個範疇的不適用性。從語義上來說,我們的文化中並不存在一種對兒童的性「使用」,即我們文化的習俗或其他理由,並不像某些距離我們遙遠的社會那樣,允許成人對兒童的性使用,當然也就不存在「濫用」這個問題(鑒於這個理由,我選用了「性侵」或「性虐」來取代」 Missberauch」這個詞的本

義「濫用」——譯者注)。從科學和臨床的角度來說,這個偽範疇將一些最不同的事件和行為都扔進了一個鍋里。

只要在這裡提出一些包括在這個範疇內的不同狀況和事件,很快就會明了,這些不同事件有著極不相同的影響。比如應當區分的有:

——帶有或沒有身體接觸的過早性化,以致並沒有出現「性侵」固有模式的實際具體的性侵行動,但正是這種過早性化的模式,容易使人忽視和低估由此造成的心理創傷和幻想行為;

——由家人或外人所造成的性心理傷害;

——帶有或軀體性侵或性虐的性心理創傷;

——社會不想大聲說出的那些有器質性腦病的老年男人對兒童的笨抽性攻擊;

——由無法擺脫對兒童的心理依賴的有戀童癖的男人造成的性心理傷害;

——成年婦女間或男人間的情慾色情或性關係,據在這種關係中成長的青少年在成人後說,這類關係對自己得益多於傷害,給予多於被要求;

——畢竟,從暴力行為一直到謀殺,都可能有極不相同的原因;與此相同的是從性衝動到破壞衝動,從對唾棄的願望和恐懼的無意識自衛,一種性虐戀的過度發展,一種攻擊行為的次級性化,直到一次孤立的有著強迫性質的性行動,相互之間也有著極大的距離。

總括一下:人們所說的通常意義上的那種性濫用以及那種通常意義上的由濫用而造成的性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請比較::Meyenburg,2000a,,2013:;Dannecker,,2007b;;Richter-Appelt,,2007b:;Sigusch,

2010a,2011c)。

與此相應的是,因此也不存在那個性濫用罪犯(關於類型化的嘗試,請比較:Schorsch,1975/1980; Kosinski,1997a;;Berner und Hill,2004)。我感覺這裡首先要區分:

——在絕望、混亂和擁擠的社會境況中生活的一個反社會和有人格障礙的男人,經常在酒精的影響下,性侵自家或鄰居家的孩子;這首先(在第一層面上)是個社會問題,而不是醫生的問題;這也是某種程度的社會心理的遺傳,是他將自己在童年時代所遭受的性心理傷害,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不得不以相同的形式再一次重複,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特別帶有基於自衛機制的目標,以便撫平自己原有的心理創傷或是以一種與撫平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那個因情景做出反應的成年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在一種獨特的、充滿了性吸引力的境況中與一個孩子相遇,他原有的道德顧忌下子全都消失在他的性渴望中;按性試驗研究( Freud et al.,1972)得出的結果:大多數「正常的」,之前沒有任何引人注意的戀童癖傾向,因而也沒有受過刑事處罰的異性戀男人(迄今為止沒有對女人做過這類測定),都會在測量身體反應時,面對裸體女孩的圖像,出現一種明顯的陰莖充血,而且經常自己並不知覺;

——正處在發育期的少年,在他可抓到和控制的孩子身上實踐他人生中第一次人與人之間的性嘗試對那個情感型的,在精神或社會認知上發展遲緩的,或持久殘

疾的青少年或成人來說,與他同齡的人相比,兒童是更合適的性夥伴;

——那個有戀童癖的男人,他對那些前發育期的兒童只是以「純粹的心」相處,但有意識地放棄與他們有更進一步的性接觸,因為他知道,在一個成人與一個兒童之間的性想像、象徵化和權力誘感太巨大了,不可能在相互間做出一種自由的、兩相情願的決定(比較 Ferenc1932/1933: Dannecker. 1987b, 2007b: Becker, 1997: Schmidt1999);

——那個戀童上癮而不得不以一切手段將前發育期的兒童引入自己特有的性模式中去的男人;

——那個只是將兒童作為自己非常態性取向替代品的男人;

——那個有著多性戀癖的男人,經常出乎意料地將自己突然對某種性的慾望付諸實施、加以體驗,對他的行為也就不能按通常有關性行為的分類,如戀物癖、戀童癖、露陰癖、窺淫癖、慮待狂、受虐狂或易裝癖,加以分類或是說對號入座;

——那個在「變態母愛」( Welldon,19882003;也請比較Becker,2002)意義上,將自己的孩子操縱成部分的性對象,或是用暴力折磨,直到形成一種亂倫關係的母親。今天的理論已經確認,生殖領域在女孩的性心理發展中,起著一種比男孩重要得多的作用,其結果是:女性的身體自身以及與生殖和性相關聯的心理病理學與男性心理病理學有著一種根本的不同;這種不同表現在女性的變態行為不是如同男性主要針對客體對象身體外在的某個部位,女性的變態大多表現為反自己身體的自身,或是反感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尤其是子宮,或是將自己的整個身體作為性器官,或是將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內在的部分性對象(比較 Sigusch,2005a)。因此一方面可能是件好事,理論界在今天終於承認了也有女性的所謂變態的存在;但在另一方面,自從心理分析家路易斯·1.卡普蘭( Louise I. Kaplan,1991)關於女性所謂的這種變並沒有明確的性化表現的研究發表之後,也使那些老一輩的性學家感到疑惑。

——那個沒有完成性定形的成年人,不管男女,對他(她)來說所謂性對象的性別和年齡都只有第三層次的意義或是根本毫無意義,因為他不能在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中發展感情,或是因為他缺乏一種固定的富有個人情感的情慾和性的反應模式,比如一個神父,從沒有體驗過構成性心理認知的「醫生遊戲」,因而現在則通過有著心理障礙的能夠被稱為「神父遊戲」的遊戲作為替代補充。

——那個心理有病的成年人,由於一種心理病態或是一種嚴重的人格障礙,而完全失去自制地對兒童發起性攻擊;

——那個年老體弱的男人,在迄今為止的生活中,並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性不軌行為,現在卻出現了性侵兒童的行為,經常有情境的因素,且只是一些皮毛式的侵犯,並沒有對兒童造成嚴重後果,以致有經驗的法院鑒定專家,如埃伯哈德·朔爾施( Eberhard Schorsch),在多年前就已主張,出於對雙方利益的考慮,最好還是不要將該事件戲劇化(擴大化);

——那個有著新性理念的性旅遊者,沒有任何道德顧忌,但有一種自己不願承認的對與他同樣強的成人親密伴侶的恐懼,因而前往一些貧窮國家,就像購買其他一些死的物品(商品)那樣地購買當地一些女孩或男孩的性服務,只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買賣的。

這裡再問一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我不想逐對這些事件權衡利弊,但必須擺正相互關係:每年在我們的社會中有1400-1600名兒童死於交通事故,有成千上萬的兒童在自己的家庭內部遭受性侵和生理心理的虐待,與此同時有4~6名兒童由於罪犯明顯的性侵動機而喪生。但我們的媒體卻製造了完全另一種狀況的社會圖像。

另外,那些將一件所謂性趣謀殺的事件製造成一個聳人聽聞的故事以提高發行量謀取暴利的媒體,應當為他們的毫無羞恥,受到社會普遍的唾棄和重金懲罰的威脅。受害者保護團體必須得到法律和財政的保障,應當按最高法院最新判決所允許的可能範圍,為受害者提供法律和經濟上的保障。迄今為止,還總是那個罪犯在我們的文化中佔據了中心位置。我們最近才得知,那些納粹罪犯甚至可以作為戰爭受害者按法律享有戰爭養老金。與此同樣荒誕的是,罪犯能夠得到一種由國家或醫療保險支付的心理治療,而受害者卻沒有任何支持,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

去撫平心理創傷。

應當承認,設想藉助一種更為嚴厲的懲罰就能有效地防止出現由性犯罪所造成的性心理創傷,只是一種幻想。如果真的設立這種更為嚴厲的懲罰,那只是表明人們又一次把一切都扔進了一個鍋里,並因此失去了一種更公正的目標。必須繼續擴建治療和護理罪犯的機制,並可這是一條富有成效的道路。其他的比如把所有的罪犯都關押起來的方法,並不是有效的替代方法。

畢竟,我們在200年前並且在50年前又一次已經決定,絕不再回到中世紀去。應當不再只是暗地裡批評那些明顯只會用話語鞭打或不稱職的鑒定專家,也應當幫助他們提高業務水平或是乾脆不再使用他們的鑒定。如果誰明確批評了那個亂了套的鑒定專家,他並不是一個自己行業的醜化者,恰恰相反,而是一個自己行業的凈化者。

誰如果作為一個兒童被交付或出賣給成人,成為這些成人的性對象並遭受他們的虐待,便如同進入了地獄般的生活。而陷入性侵話語的陷阱,對那些性犯罪嫌疑者和對那些因受審訊而備受煎熬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煉獄,特別如果那個嫌疑犯還是自己家庭成員的話。每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肯定在實際生活中經歷過(看到或聽到過),社會會用怎樣惡毒誹謗的語言盲目地將孩子與他們的父母分離,摧毀婚姻,解體家庭,下達官方批文,認定專家鑒定,安排諮詢,似乎不再有例行的無罪推定,似乎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只是一種無關緊要的關係,不再是兒童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每個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也都知道,對一個所謂虐童犯漫長和龐大的審判程序,最終怎樣因為真相水落石出而像一個紙牌屋那樣地倒塌。

本文選自《性慾與性行為》

[德]

福爾克馬

·

西古希 著 索恩|社科文獻出版社 2018年5月

-END-

出版機構或作者來信來稿請發

greencha@qq.cn

更多綠茶選書

  • 綠茶書情2018第9期|見經識經,當經成為經典

  • 綠茶書情2018第8期|兒童節,綠茶推薦這十本童書

  • 綠茶書情2018第7期|帝國控制下的輿論與謠言

  • 綠茶書情2018第6期|瘋狂的羅蘭 無止境的逃離

  • 綠茶書情2018第5期|沈從文前半生,光與暗的故事

  • 綠茶書情2018第4期|民間與廟堂 老屋與木屋

  • 綠茶書情2018第3期|開工第一天,書單拜晚年

  • 綠茶書情2018第2期|2018開年第二波18本好書

  • 綠茶書情2018第1期|2018開年第一波18本好書

閱讀需要分享

ID:

greenteabooklist  

綠茶書情|文藝連萌成員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點擊

閱讀原文

,搶購

《黃河十四走》+帆布袋

推薦閱讀:

已建議700多名罪犯收監執行
一群罪犯自我洗白的冒險之旅
譴責性侵受害者,是在幫罪犯脫罪
1739名罪犯被重新收監的追問?
AI看臉定罪,你是否長了一張壞人的臉?

TAG:差異 | 心理 | 綠茶 | 心理創傷 | 罪犯 | 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