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於三維世界(一)
遊戲人生
我一直對於恐龍滅絕的各種學說(比如流星撞地球、氣候變換、大地震等等)認為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我曾經參觀過多個恐龍博物館,看到一些化石中恐龍的死亡動態讓我匪夷所思!
因為很多恐龍們在瀕臨掩埋的時候,他們正在做著一些日常活動或者呈現出的是一種安逸的狀態,比如打鬥、吞咽食物、追殺獵物、睡覺等等。
不禁令我猜想,他們的滅亡,似乎就是在一瞬間。
然後我又開始翻看其他的地球歷史,從寒武紀(5.4億年前左右)到白堊紀(6500萬年前),5億年間,其實反覆出現了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的滅亡時間段依次是:
第一次(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公元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
第二次(泥盆紀大滅絕)---在公元前約3.65億年的泥盆紀後期,歷經兩個高峰,中間間隔100萬年,發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二疊紀大滅絕)---在公元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第四次(三疊紀晚期大滅絕)---公元前1.95億年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
第五次(白堊紀大滅絕)---公元前6500萬年白堊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徹底消滅了地球霸主——恐龍。
平均滅絕時間為1億年。
更重要的信息在下圖中,仔細查看可以知曉,那就是動物和生物隨著每次滅絕的重生,都在升級!!!
動物們變得越來越精緻,細胞組裝越來越複雜,物種越來越多樣,還在最後一次重生中,誕生了哺乳動物和人類!!!
為什麼會有生物大滅絕?
為什麼還是那麼多次的生物大滅絕?
為什麼每次生物大滅絕之後,都出現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物種了,而不是循環的再生?
如果我們支持進化論一說,那世界的物質本來就是恆定不變的。在滅絕之後的重生中,為什麼之前能進化出來的物種不可以再次進化而出?
答案是:
地球是一場遊戲!
我們應該是正在經歷遊戲6.0版本。
因為是遊戲,所以開發者在開發的過程中,會進行反覆修改和顛覆性調整。
地球開始時,遊戲也開始了,出了1.0版本——寒武紀,而後又經歷了奧陶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等。
到了白堊紀恐龍時代,造物者得到了更高的啟發,開創了以人類為中心主角的哺乳動物時代,當然他還是保留了之前部分的爬行動物,但進行了絕大部分的優化,把爬行動物整體改的更加精緻和多元了。
這裡我所提到的,這個版本,是以人類為絕對中心的版本,人類擁有的絕對特質是:想像力、語言、貪婪、求知慾,還有最重要的擁有似造物者一樣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實擁有造物者邏輯這一命題,我想在以後單獨一篇文章中詳細說明,這裡簡單講一個道理,世界是有邏輯的,而我們能懂和能解碼世界的邏輯,所以,我們也擁有和造物者一樣的邏輯能力。
所以,人類沒有宿敵,沒有天敵,他能通過邏輯掌控世界。
既然是遊戲,又開始就有結束。
開始我們可以追尋,但結束那刻絕對無法預知。
我大膽想像了恐龍大滅絕始末:
造物者覺得這個版本恐龍雖然戰鬥力驚人,但終日都是打打殺殺,剛開始還有些吸引力,但後來覺得觀賞性欠缺,體驗感不足。而在之前的多個版本測試中,都覺得爬行動物類粗質粗葉,形態也不夠優美,決定徹底改革。
於是設計了以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類和眾多其他類,生物類型繁雜多樣,並增添了多種屬性比如高智商、語言、貪婪等,讓他以後的發展更加的多元和有趣。
設計完後,進行版本換代,直接一個按鈕,地球瞬間翻雲覆雨,天地變換,除應該保留的一些動植物,全部delete,埋了。
而後又開始慢慢孵化新的版本。
人類世界誕生拉。
每一次的滅絕規律尚可尋,基本一個版本1億年。
最長的1.6億年。
細數人類誕生到如今,就算猿猴是我們的祖先,公元前3500年左右開始,已經差不多9000年,還早還早,還有的玩,不必緊張。
所以既然是個遊戲,我們為什麼要設計得如此的和其他動物不一樣?
我認為是,要搭建與造物者們世界連接的橋樑。
遊戲嘛,自然玩家是來自自身。
自身怎麼操控?
我們在電腦里是通過滑鼠,鍵盤,並通過眼鏡,大腦來進行反應指揮。
造物者呢?
造物者維度更高,我認為他們應該可以降維體驗。
體驗的介質通過人類。
體驗的本身是造物者。
佛教里有說六道輪迴,其實我認為和我的邏輯有一定的共同性。
他這裡說的輪迴,其實和我說的造物者降維體驗差不多。
如果真是那樣就太好了,
因為我們的另一半看不到的自己,來自於更高的維度,而我們,可能還會存在於別處!
推薦閱讀:
※百釋因緣:即,是同非同。事物之言!代言也。
※無睡意哲學 | 甚麼是:小結:古希臘三哲 - EP13
※自由人的聯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下)
※【書單】值得推薦的10本哲學入門書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