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診所 | 精神病有多可怕?(下)
本期作者:元寶
本主題分上下兩篇,上篇戳這裡:
談談諮詢室:心靈診所 | 精神病有多可怕?(上)重點解答如下問題:
-精神病與神經病的區別為何?
-精神病患者是否具有危險性?
-精神病的病因為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患者?
-探討精神病污名化的問題
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精神疾病、從而減少對精神疾病的偏見~~
三、精神病的病因為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患者?
上一次,我們向心理學專業學生收集了他們所見過的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學的誤會,其中有一位提到這樣的經歷:
「過年回家,有個親戚自認在醫院工作,和我說:「女孩子,不要做心理醫生,天天和神經病打交道,以後你自己也變成神經病了!」
聽到首先覺得很氣憤,覺得他們實在是專(wu)業(zhi)又體(zi)貼(da),偏見實在太多了……對性別、對精神疾病、對職業……雖然可以理解他們會這麼想,但不敢苟同。
在我看來,我能夠理解這位長輩的擔憂,畢竟精神病患者在大多數人眼裡是被妖魔化的。聽到這樣的囑咐,我能夠體會到囑咐者的關心愛護,但同時也想嘆氣。
大多數人是對精神病患者深感恐懼的,首先是由於誤解了病人具高攻擊性,其次是誤解精神病可能會給其他人帶來不良影響,甚至誤解為有一定的傳染性。從患病原因來說,有人指責病人的「抗壓能力差」,也有人指責是父母養育給病人造成的不良影響所致。其實這些都不是患病的主要原因,已經有大量研究證明,患病的原因與生理有相當大的關係,腦部的神經病變、遺傳因素等等,環境雖然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但是並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也就是說,急性期過後與精神病人相處是基本安全的,當然也不存在傳不傳染的問題。
四、探討精神病污名化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先來回答一個關鍵的問題:污名化是什麼?就是當你提到這個詞或者這類群體,就覺得不是好角色。換言之是被人破了髒水。
當你用精神病這個詞罵人時,本身就是一種污名化。我們不會罵別人是腸胃病、婦科病,反而這些病是值得同情和憐憫的。但是精神病卻被認為是一種赤裸裸的指責。你可能覺得不過是一句玩笑,而玩笑背後卻總有人被捅一刀。
台灣作家林奕含在去年不幸離世,她的故事廣為人傳。作為重度抑鬱症患者,她曾經在自己的婚禮上勇敢地致辭:關於她的病與她的人生。就提到這樣一段經歷——她就讀中文系的時候,曾因為抑鬱症而嚴重影響學習、考試,很多同學認為文學與抑鬱相連是件很酷的、頗具文藝氣息的事情,竟因此羨慕她患病;老師則不同意她因抑鬱症而請假,不相信她的病情,甚至厲聲厲色地質疑她說:「我看你精神狀態挺好的」,其實那時的林奕含已經因患病而難以看懂簡單的漢字。為了避開周圍親友的冷言冷語、擔心受到歧視,她身為台南人卻要到台北來看病,巨大的痛苦無人理解,好像這一切都是她自作自受一般。
當你本來就因疾病深受其苦,對生活喪失了指望和期待,原本好好的日子變得一團糟,想東卻只能做西的之後,你的親朋好友因此而遠去,那將是怎樣的悲涼和痛苦?精神病只是一種疾病而已,這種疾病與身體任何一處疾病一樣,都是患者本人無法控制、值得我們關心照顧的。
作為家人,我們理應支持和照顧;作為擦肩而過的路人,我們同樣可以本著基本的善意,送給對方一個微笑。你可能想不到,這微笑可能變為一束光,驅散本會漫無止境的黑暗。
對於心理健康的議題
談談的夥伴們都仍然在努力
談談也會一直陪伴你
?( ′???` )比心
——
好文推薦:
抑鬱症患者的自白:請幫我活下去,拜託了
我和自閉症孩子的故事 (一)
語言背後是什麼 | 我們說說話(一)
推薦閱讀:
※精神分裂症個人隨記
※自我修復方法讓冰毒對大腦的危害變成可逆
※Mat:So you come from China?
※一個精神病人的荒誕日記——他們說我有病
※想看心理醫生,去醫院只有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