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春天已過,未來出路在何方?
來自專欄沙水看互聯
文/沙水
智能手環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產品了。在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環銷量超越 Fitbit,成為全球第一可穿戴設備廠商。並非小米手環有什麼顛覆性的創新,而僅是因為其高性價比的銷售策略打開了市場。然而智能手環市場低價競爭趨勢讓許多智能手環巨頭公司被打得措手不及。
不久前,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進入破產清算;智能手錶鼻祖Pebble在去年底僅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賣身Fitbit;而Fitbit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其凈利潤大幅下滑;耐克、阿迪達斯、安德瑪、微軟以及英特爾等主要品牌開始對其智能手環業務進行相應縮減,甚至悄悄退出了智能手環市場。
可見曾經火爆的智能手環正迎來一場猛烈的降溫。手環行業已經迎來洗牌期,國內智能手環廠家扎堆,智能手環已從風口中走向平靜,誰也不知道下一家智能裝備企業什麼時候就又倒閉了。
智能手環經歷短暫繁榮 廠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幾年前,智能手環作為可穿戴設備進入大眾視野,以實現健康管理、運動監測、手機交互等功能為目標被炒得火熱。功能看似高端,門檻實則低廉,一時間市場內湧現了大量可穿戴設備廠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業疲態已顯,智能手環炒作紅利期已退潮。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場出現疲軟態勢,整體銷量為2300萬隻,僅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長,出貨量則為270萬,較2015年同期的560萬下降了51.6%。預計2018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在400億元左右。
真正隨著熱潮成長起來的智能手環企業少之又少,早期進入市場的品牌如今的經營狀況也很慘淡。種種跡象都表明智能手環遇冷是行業的現狀,我們需要思考在智能手環在脫離炒作紅利期後,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它的降溫。
智能手環遭遇寒冬 歸咎於以下幾點原因
1、價格戰下燒錢陪跑者眾多,低價競爭導致同質化嚴重。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手環都具備差不多的功能,睡眠監測、久坐提醒、心率測試是標配,最多延伸出對老人、小孩防走失的功能。價格普遍在200元以下。
功能雷同,造型相似度高,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低成了購買的重要依據。各大廠商不得不不斷壓低毛利率來擴大銷量,從小米最新的財務報表中能看到小米的智能裝備業務銷量數據亮眼然而由其帶來的利潤卻非常低。這種趨勢不論是對智能手環的硬體發展或者是智能手環廠商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
2、檢測數據失真,智能手環淪落為玩具。
智能手環所謂的智能是因其在手錶的基礎上能夠對人體數據進行檢測,這是它最重要的基礎功能。發展多年,無論是國外巨頭還是國內的跟風玩家,他們的產品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準確度不高。為數不少的手環甚至只能檢測出晚上睡覺的數據,中午的午休數據則完全無法觸發智能手環的檢測,這樣明顯的數據不準確,大大降低了用戶對智能手環的信任感。智能手環並不智能,功能雞肋,檢測出來的數據沒有過多參考價值,用戶對智能手環沒有依賴性,這是其無法成為剛需的重要原因。
3、紅利退潮後,質量和續航能力成為智能手環試金石。
電子產品拋開所用功能,根本的檢驗標準離不了硬體的質量和續航能力。經過多年發展,智能手環也沒有過多功能性的突破。大眾的嘗鮮期已過,質量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用戶是否購買產品。智能手環需拼硬功夫,也是基於手環大部分充當檢測者的角色,日常監測的長期性,如需頻繁充電,會讓消費者難以忍受。
4、產品定位有局限,用戶缺少必買的理由。
智能手環的技術以及品類的發展還不完善,作為娛樂產品娛樂體驗也不佳,作為醫用監測功能又太雞肋。加之,智能手環的硬體、軟體功能還不具備顛覆性和擴展性,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很難像智能手機、智能傢具一樣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
市場需求依然存在 打造剛需可能迎來一輪熱潮
目前,智能手環市場缺乏一款真正引爆消費者的產品。野村證券中國電信研究分析師黃樂平表示「相關廠商只有推出具有顛覆性創新的產品,才有可能真正吸引消費者,而目前大家都還在摸索,就看接下來到底能否推出特殊的產品。」
1、朝醫用大數據方向發展,提升準確度,讓數據為用戶服務。
人體數據監測是一個長期工程,健康變化是個緩慢波動的數據。智能手環如果能夠將監測數據的精準度大幅提升,能夠對數據進行長期的統計,這些大數據將有很強的預測性,它的商用價值不言而喻。目前來看來現在很多手環等產品並沒有能力搜集這些數據。
智能手環硬體廠商如果升級能成為擁有醫療數據的大數據服務商,能立刻告知用戶有價值的信息,並堅持這樣做,智能手環將成為不可替代的需求。
2、發揮強大監測功能,打通各種app之間的合作,增強實用性。
雖然各大手機生產商幾乎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環,然而在手機上都只能連接自家推出的專門app,少數智能手環能通過自己的app再將數據同步到微信運動。簡單步數統計的數據共享都頗為麻煩,可見目前智能手環的使用場景十分有限。
如果能打通智能手環和各種app之間的合作,智能手環強大的監測功能將更有意義。比如,我們上班需要打卡,以釘釘app為例需要進入釘釘主界面,點擊「工作」按鈕點擊「考勤打卡」按鈕,才能實現上下班打卡,如果能將智能手環與釘釘app智能結合,帶上手環一定時間內進出辦公範圍內就能自動完成上下班打卡,智能手環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智能手環自帶的app往往也有運動監測功能,然而它們的數據或者統計場景可能並不專業,智能手環如果能結合比較專業的運動軟體比如keep,那手環使用的專業度能通過簡單的軟體互聯實現提升,在技術不斷改善前儘早用其他專業軟體來彌補其不夠專業的缺陷。
目前來看,智能手環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純概念炒作,並且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手環作為能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其實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雖然野蠻生長的紅利期已過,但是尋找到智能手環的剛需,依然能成為它下一次熱潮的引爆點。
作者:沙水,互聯網觀察家。交流可添加微信:shashui007。
推薦閱讀:
※Hacking 智能手環
※Forerunner 235L 和 235,有哪些不同?| Garmin佳明獨家
※分享一款移動醫療智能手環設計
※【小三爺評測】目前為止最好用的大屏智能手環-榮耀暢玩手環A2使用評測
※黑加手環究竟動了誰的乳酪?
TAG:運動手環 | 智能手環 | JawboneUP2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