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翁雜談》第八談、談我國文化的演變(下)
來自專欄瓷器/字畫/文玩,微觀鑒賞
第七談、談我國文化的演變(上)
第三階段:華夏文化經過春秋戰國時期井噴式的發展,到秦統一神州大地就開始走向了沒落。特別到了漢武帝時期,獨尊儒家,就結束了百家爭鳴的輝煌。儒家一家獨大對華夏文化的傷害可以說是最大的一次,斷絕了其他各家的發展,從此可以說是華夏文化的路越走越窄了。筆者對儒家的看法談不上厭惡,但是不是很崇尚,在筆者看來儒家是歷史上最大的投機派。當然了,儒家裡也有剛正不阿的人物,如司馬遷,但大多數都是在投帝王統治階層所好,特別是他所提倡的君臣綱常,把人分成尊卑貴賤,這是對生命最大的侮辱,有違天德。還有就是儒家的排他性很強,只要和他的觀點不付就會出手打壓排擠,這點筆者很不贊同(這點到現在網路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歷史到了南北朝時期,華夏文化第一次受到血腥的傷害----五胡亂華。這次是對華夏文化的傷害,同時也帶來了異族文化,使得文化多元化了,現在好多方言里的個別辭彙就不是古漢語辭彙,都是異族辭彙演變而來。這種文化發展到了唐宋時期,到達了一次小高峰,就是唐詩、宋詞。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都是娛樂性占多數,不是描寫景物,就是抒發情懷,亦或是為娛樂大眾,正真在思想和理念上完全和百家爭鳴時期出現的文化不可同日而語,在筆者看來就是天壤之別。
第四階段:明代時期八股文的出現,更是對文化的一種禁錮,這種禁錮是思想上的一種禁錮,這種禁錮對社會各個層面都有傷害,這也是一個名族真正沒落的開始。這一時期後,不管是文化或是思想,整個名族都失去了活力,一旦失去活力連發展都很難,別說創新了,這是我們這片土地後幾百年悲哀和屈辱的開始,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
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特別是五四運動時期,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衝擊,這次衝擊沒有在思想上給這片土地帶來變革。其一西方文化在本土水土不服,其二,只是一味的否定華夏傳統文化,沒有人來重拾百家爭鳴的思想和文化大爆發,只是一味的照搬西方的一套,忘記了老祖宗的偉大光輝。這其中緣由,蓋因明朝以來八股文模式對人們的禁錮,所以人們就狹隘的認為以前的都是腐朽的,不可取的,就如後來的破四舊,把多少遺產糟蹋了。
這期間也有些可圈可點的人物,比如魯迅先生,先生可謂鐵骨錚錚的男兒。筆者少年時特別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讀魯迅先生的書可以看出,先生對這片土地上的病根找的很准,看的很清,唯一不足的就是先生沒有開出藥方。這比起先秦時期的諸子差了一籌。遺憾的是到筆者生活的這個時代,依然沒有找到良方,都是些「庸醫」開的「邪方」。
第五階段筆者在這裡就不寫了(以後也許會補上),因為大環境所致,筆者不想給自己惹麻煩,但筆者又不願意昧著良心寫「歲月靜好」。
縱觀整個文化發展史,世俗這一脈(相對玄學術法那一脈),由最初文王演化周易開始到百家爭鳴的頂峰,一直到現在的沒落。雖然叫人扼腕嘆息,但亦是天道使然。周易乾卦上九有云:「亢龍有悔」。周易坤卦上六有云:「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三千年的時間,也許對人類來說很漫長,但放在時間的長河中,不過滄海一粟。再套用一副對聯來結束本章。「大海潮潮潮潮潮潮潮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推薦閱讀:
※鄭永流:中國法圈——跨文化的當代中國法及未來走向
※聚焦創造力·變革力·影響力弘揚中國文化力量
※班級文化建設初探演講稿
※解讀「師者」(4):韓愈的超豪華文化圈子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