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請一定要告訴他「打回去」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想都沒想地就這樣告訴孩子:「不能吵架喔、不能打人喔。什麼事情都要好好說喔。」
這也許是大人們內心深處嚮往的烏托邦——一切都那麼的理性簡單。然而在現實生活里,這樣的指導原則真的能保護孩子嗎?真的能引導孩子守護自己相信的價值觀嗎?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叫小姚的孩子在英語培訓班做遊戲的時候,對著一個小男孩的頭踢了兩腳,老師沒有及時阻止,正好被男孩的媽媽看到了。
據說,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小姚打了,這位媽媽也不止一次跟老師提過,但老師總覺得「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沒當回事。
於是這一次,男孩的媽媽選擇拉著他的手打向小姚,教育孩子「打回去」。
小姚的爸爸表示,孩子只是鬧著玩,並沒有惡意,指責這位媽媽為什麼不跟大人溝通,要當眾讓孩子打回去呢?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這位媽媽。
當眾拉著孩子去打另一個孩子,這種做法確實有些不妥,但告訴孩子「必要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卻沒有錯。
我們總是以為小孩子之間有點小摩擦、小衝突很正常,是他們獨特的交往方式,也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家長沒有必要過多地介入。
於是我們總是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可對於那個受欺負的孩子,我們也應該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你,大聲地告訴他「不可以」,如果他還繼續動手,那麼披好你的鎧甲,勇敢地「打回去」。
不要冷得凍傷別人,也不要暖得燙傷自己。
前幾天,老公帶倆娃去兒童遊樂場玩,去衛生間離開了一會,回來時,女兒掛著淚,手臂滿是傷痕,至少20處指甲挖痕,破皮,流血。
打她的孩子已離開現場,老公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沒有做任何處理帶孩子回家。
對此,我非常惱火,惱火老公擅自離開,沒看好孩子,也惱火他沒調查詢問情況就回家,當然,我更多的是心痛——哪個媽願意自己的孩子被傷害這麼嚴重?
問女兒發生什麼事,女兒太小,不能表達不清晰,唯獨哥哥當時在現場,並目擊了一切。
我問哥哥:你知道妹妹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哥哥:一個弟弟打了妹妹。
我:你當時做了什麼?
哥哥:我去跟小弟弟的奶奶投訴,說弟弟在打我妹妹。
我:為什麼去投訴,而不是去拉開弟弟,或者打弟弟?
哥哥:弟弟比我小,如果我去打他,推他,他也會哭……
我有些生氣,還是忍著耐心跟他說說。
我:她是你妹妹,你要做的是保護她,任何人打她的時候,你都不需再當乖孩子,你需要做的是推開他,保護妹妹。如果他打你,你就毫不留情地反擊!
哥哥:可是打人不對,打人不是好孩子,不懂禮貌,如果打傷了,怎麼辦?
我:懂禮貌,講道理,只對有禮貌講道理的孩子。媽媽從不主張你去惹別人,騷擾別人,打別人,但是!如果有人惹你,攻擊你,打你,你就可以反擊對方。
這不是不懂禮貌,是保護自己,警告對方,他不可以被欺負你。你不需要害怕,如果你的反擊對對方造成傷害,爸爸媽媽會去承擔後果。
哥哥掛著淚,對妹妹被打也感到自責。
哥哥:我都告訴過小弟弟的奶奶了……
我繼續說:投訴,告訴大人,報告老師,在別人正打你的時候,沒有任何意義。你不需要退縮,你只需要通過反擊去告訴打你或妹妹的人,他不可以惹你,也不可以傷害你的妹妹。事後,都可以由大人之間來處理。
關於孩子被打要不要還擊,很多文章討論過,我從來懶得看,也懶得參與討論。因為我認為孩子一定會反擊處理,這是天性。但這次,哥哥的反應,讓我感到不滿。
我當然知道哥哥並不應該承擔妹妹被欺負的責任,只是他並不需要「太禮貌」,他完全可以制止別家孩子欺負妹妹,卻因為「要禮貌」,「不能打人」「好孩子」的標籤和規矩,當了慫包……
是的,當你教育孩子要禮貌,要乖的時候,或許正在扼殺了他的鬥爭、反抗的勇氣。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我們需要教養,更需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氣場。
電影《美國狙擊手》中,在男主角小的時候,看到弟弟被人欺負,毫不客氣地選擇了打回去。
父親告訴他:
世界上的人可分為三類:羊、狼和牧羊犬。
有些人認為邪惡是不存在的,當邪惡降臨時,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這些人屬於羊。
然後,掠食者出現了,他們使用暴力,掠奪弱者,這些人是狼。
還有一類人,他們擁有強大的攻擊力和保護羊群的天性,他們是稀有的、能和狼對抗的人,這類人是牧羊犬。
我們家裡不需要羊。
如果你變成狼,我會揍扁你。
我希望你們是牧羊犬,保護好自己。
如果有人要打你,或者欺負你的弟弟,我允許你盡全力去解決它!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
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孩子會在衝突中學會調節情緒、表達自己,學會更好地與別人相處,與世界相處。
當然,「反擊」也是有度的,這需要家長的適度引導,無需事事斤斤計較。
如果家長不在人際交往上斤斤計較,孩子自然學會豁達;如果家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地解決爭端,孩子也能習得這方面的智慧。
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懂得保護自己,也要保持善良。
正如電影《奇蹟男孩》中的一句台詞寫道: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必須選擇善良。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請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回擊,保護好自己,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願你做一隻「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的牧羊犬。
保護好自己,不進一寸,也不失一毫。
如果還有些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推薦閱讀:
※孩子需要怎樣的愛
※買麵包遇到一個「插隊」的兩歲小男孩
※孩子的愛心主要來源於父母的身教
※寶貝,六一快樂|讓陪伴一直都在
※寶寶八個月如何早教,讓寶寶充滿智慧!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