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阿富汗戰例節選12-在突襲中清剿巴米揚及外圍城鎮
來自專欄 asiavikin6 人贊了文章
(轉載請註明出處)
A.P. Pivovarenko少校(1980年1月-12月期間擔任偵察排長)
1980年初捷爾梅茲和喀布爾之間道路沿線的局勢惡化。在關鍵的薩朗隧道附近敵人活動特別活躍。游擊部隊襲擊了軍用車輛和卡車車隊。我所在的摩步團(美方研究者註:可能隸屬於108摩步師)由三個摩步加強營組成, 任務是從1980年二月直到五月間確保這一地區的安全。這條道路沿線的情況可能已惡化。因此, 我團一個營被改編為突擊支隊。該營加強了一坦克連並從師炮兵得到一自行火炮連, 還得到團偵察連, 一ZSU-23-4S自行高炮排和一工兵班的加強。
偵察連在5月20-21日凌晨對Ghorband進行了第一次突襲, 在黎明時分到達了村莊。支隊迅速闖入Ghorband, 擊斃了約10名游擊隊員。之後, 我們開始徹底搜查村裡所有的房子。在搜查期間, 我們只發現了一些游擊隊的輕武器, 大部分游擊隊已經偷偷地從北方撤走。次日, 整個突擊支隊開往巴米揚市。支隊在公路上開進時遭游擊隊伏擊, 一輛BMP和一輛ZSU-23-4被擊毀。支隊佔領了該市。我連襲擊並搜查了該市街區。搜索表明, 游擊隊已經放棄了該市。支隊在城裡呆了幾天。期間我們搜查了附近的村莊, 但未發現游擊隊。敵人暫時放棄了居民區。根據偵察連從我們在該市阿富汗情報網路收到的情報繳獲了63件武器。營其它分隊只繳獲了兩件武器,都是古董。
支隊進一步突襲, 清剿了偏遠的村莊和峽谷。但是, 游擊隊再次撤出, 營只是掃蕩了空街區和地區。
伏龍芝評論:
經驗表明, 必須完成三項基本任務, 才能成功地進行阻擊和清剿。首先, 初步偵察必須揭示游擊隊的位置、編成和可能的機動路線。第二, 必須限制游擊隊的機動性-戰術空中突擊分隊必須控制敵人所有的撤退路線,防其逃脫。第三,敵人必須被清剿部隊主力或正面攻擊摧毀。任何一項不到位都會導致任務失敗。經驗表明, 必須一直咬住敵人,在戰鬥中把他打倒, 同時將阻擊部隊布置到位, 而後包圍消滅游擊隊。尋找敵人是絕對必要的, 需要有效利用偵察部隊。為了完成任務, 需要迅速將基層分隊劃分為搜索、支持和火力支援小組及主力。
美軍研究人員評論:
指揮官與游擊隊後衛作戰時並沒有努力將游擊隊主力釘死, 斷其歸路, 並積極智取。指揮官沒有用好偵察部隊, 以一種數人頭的方式來打, 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迅速完成任務。清剿一處而不首先部署阻擊部隊, 充其量只是浪費時間和讓自己的鼻子反覆流血的好辦法。指揮官表現得沒有什麼主動性, 也沒有什麼野戰意識。其實這是本書的開題例子,但它實在太弱了,我只好把它挪開了。我把它作為蘇聯軍隊1980年在阿富汗遇到的各種問題的典型例子。他們的軍隊接受的是針對歐洲戰場的訓練, 起初不應付阿富汗這種新環境。戰術指揮官缺乏主動性, 而游擊隊利用了這一點。
蘇軍指揮官使用其偵察部隊作戰時並沒有減少他們的偵察任務。固然偵察部隊比摩托化步兵更訓練有素, 更有主動性, 但他們的傷亡率也必然高得多。濫用偵察部隊也可能是迫於現實不得不為。
最後, 這個例子里的巴米揚不是巴米揚省的首府, 在戰爭期間由政府軍控制, 且不在到捷爾梅茲的路上, 而在它東邊大約150公里處。
我的看法:
和上一個例子「在庫納省阻擊和消滅游擊隊」相比可謂天淵之別。儘管這個營戰鬥群合成化程度比較高,步、炮、坦、偵、工俱全,但是對付游擊隊卻表現得相當不力。除了剛開始的時候打死10名游擊隊員之外就沒有什麼好的表現了。可以看出這個戰例中伏龍芝提出來的幾個要點幾乎都做得不好。情報上對游擊隊的規模不清不楚,第二天還遭到伏擊(損失一輛BMP和一輛ZSU-23-4);反倒是游擊隊對於蘇軍的動向了解得很清楚。而蘇軍看不到有能限制住游擊隊自由進出戰場的能力,更看不到能抓住游擊隊進而包圍消滅的跡象。長達數天的戰鬥里也沒有看到蘇軍下心思進行什麼欺敵活動以奪取戰鬥主動權的舉動,比如假裝離開村鎮然後突然殺個回馬槍什麼的。美軍研究人員評點的蘇軍指揮官缺乏主動性還是很貼切的。
推薦閱讀:
※全軍煮粥事件不能不了了之!太平盛世不能缺失英雄文化!
※俄軍籌劃在敘利亞腹地建立第3座軍事基地
※1979年戰場上受傷的中國士兵在接受治療
※【奇聞】談一件讓老王哭笑不得的事情/輔助推機到底是個啥
※[資料收藏]2018美空軍最全資料整理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