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解決職業選擇的困惑?你得這麼做!
原創:法務行者(同微信公眾號)
前段時間,行者推送了一篇文章《法律職業選擇的路上,這個因素你千萬不要忽視》,就主體因素,進行了初步的啟發性討論。文章在多個平台推送後,陸陸續續有網友在後台與行者做了進一步交流,紛紛表達自己在職業選擇路上的諸多困惑。今天,行者想繼續聊聊這個話題。
作為法律人,這些困惑你曾經或正在經歷嗎?
1、我是一名法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律師、法務或者公務員,我該怎麼選擇呢?
2、我是公司里唯一的一名法務,工作三年了,感覺法務不受公司重視,我到底該不該出去做律師呢?
3、一畢業我就來到這家律所,從律師助理做起,拿到執業證後我還是繼續做授薪。我覺得自己性格太內向,周圍也好些人說我不太適合干這行。我到底是該繼續堅持,還是轉行做法務呢?
……
也許你會說,初入職場的法律圈朋友才會困惑這些,他們經歷少,閱歷不足,有選擇焦慮症很正常。好在年輕就是資本,不用想太多,大膽試大膽闖,啥都試過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選擇了。
真是這樣嗎?
如果你稍微留意,你一定見過或聽過他們:
1、老甲,畢業後律師、法務圈進進出出十數載,可每一段職業經歷都沒有超過2年的。如今年紀已資深,最近聽說又跑去應聘某公司的法務專員;
2、同學A,每次聚會,總聽他在訴苦,在公司做法務不受重視,就是一打雜的,背鍋的。可換了公司,也換了行業,還是聽他這麼說。每次痛定思痛後總吵著要出去做律師,甚至學別人創業。可眼瞅著畢業20年同學聚會近在眼前了,他還在那「一聲嘆息」。
不僅僅局限在法律圈,其他行業也同樣面臨職業選擇的困惑。並且,這種困惑不會理所當然地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消失。只要你的選擇與你的主體因素(諸如人格特質、心智模式、價值觀、興趣愛好等等)尚不在一條軌道上,你就一定會感受到困惑、迷茫和糾結。也許你會克制、壓抑這些情緒,或者通過跳槽來暫時迴避。但越壓抑越折磨你,越讓你感受到痛苦;而跳槽本身,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你的自我成長問題,即使通過跳槽,你的薪水上漲,職位提升。
如果你不願意讓這些困惑糾纏你一生,或者慢慢消磨你的鬥志,直到你無可奈何,別無選擇地接受。那就儘早行動起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吧。
一、了解自己人格特質的方法
(一)觀察自己的「原生家庭」,並反思自己的成長環境和過往經歷
我們知道,人的心理發展是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的「原生家庭」,並反思自己的成長環境和過往經歷。
人的心理發展首先要有生物前提,也就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父母的許多個性特質必將遺傳給你。另外,作為後天環境的重要一環,家庭環境對每個人的成長,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仔細觀察自己的「原生家庭」,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看父母的性格特點、教育方式、價值觀、行事理念、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等,你至少會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除了「原生家庭」,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還將受到家外環境的影響。認真回顧一下自己的家外成長經歷,例如在學校的學習經歷,諸如學校環境、老師的教學和管理方式、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等。思考這些過往經歷,將有助於你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形成的過程。
(二)多聽聽他人的反饋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很難意識到的特質或問題,旁人卻一眼能夠看清。所以,他人的反饋和評價,是我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又一重要途徑。
當然,要保證這種反饋和評價的客觀性,也並非易事。有時候基於親密關係或利益因素,他人的評價有失偏頗也在所難免。兼聽則明也許是個不錯的思路。
(三)藉助性格測評工具
很多企業早已將「性格測評」作為員工甄選、錄用的評價依據之一,以期挑選到最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員加入到組織當中。對於各類「性格測評工具」,儘管存在一些爭議,諸如工具測試的可信度不是太高,對於求職經驗非常豐富的「面霸」們,完全可以根據應聘崗位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答案;每種工具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依賴測評結果;有些工具涉及的理論體系太過複雜,不易掌握和運用等等。但總體而言,這些測評工具還是為企業選人提供了較大的幫助。
作為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嘗試一下市面上主流的一些測評工具。例如MBTI、DISC、PDP、大五人格、蓋洛普優勢識別測評、九型人格等等。只要你是如實作答,綜合這些工具的測評結果,你一定會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根據人格特質,助力人崗適配
影響工作表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知識技能,教育水平,相關經驗,人格特質,就業動機等等。在這些因素里,人格特質顯得非常特殊,它就像是催化劑,一旦職業選擇與自己的人格特質相匹配,就將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顯著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滿意度和工作績效。
一位曾在百度擔任高級培訓師的朋友分享了一個她親歷的案例:
公司的運營部們有一位負責數據分析的女孩子小A,據她的主管領導反映,平時小A的工作很努力,績效也還不錯。但感覺與之溝通不太順暢,好像有一堵無形的牆,很難了解小A的情緒感受和真實想法。當HR部門為提升人崗適配度而徵集測評人選時,主管將小A報了上去。
通過專業測評,發現小A的性格特質里最喜歡做的幾件事包括:溝通、交往和取悅等。而她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包括:分析、思維等。
通過與小A聊天,測評人員進一步得知:
小A大學裡學的是數學專業,但這個專業是她父母幫她決定的,她其實並不喜歡。小A求職的時候就在考慮,她是學數學專業的,如果想找一份待遇較高,而且專業對口的工作,進入互聯網公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於是經過層層篩選,小A進入百度做了一名運營數據分析人員。
小A工作很努力,專業基礎也比較紮實,所以工作績效還不錯。但小A說,她其實並不喜歡每天面對那麼多數據,覺得特別的無聊。看到自己部門的每一個人整天對著一大堆表格,不停的在那裡做分析,彼此之間很少交流,感覺死氣沉沉的。小A說自己做的很不開心。由於運營部門旁邊就是市場部,小A看到市場部的同事每天很歡樂,同事之間經常相互開玩笑,吐槽,有話直說,關係特別的融洽,這讓小A很是羨慕。
儘管主管察覺到了小A的情緒不對,主動找其溝通。但小A顧慮重重,所以並沒有向主管袒露心聲。
這就是一個性格和崗位不匹配的典型案例。於是,公司對小A進行了崗位調整:
仍然在運營部,但崗位調整為運營里的項目推進和管理。這個崗位需要小A與每一個業務團隊的領導進行大量的互動交流,還需要設計各種項目推進活動來保證業績的不斷提升。
後來,HR部門在回訪時了解到,調整崗位後的小A像是變了一個人,每天工作情緒高昂,勁頭十足。在項目運營和推進方面想出不少好點子,進行了很多的小創新,工作表現非常出色。
根據蓋洛普優勢識別理論,如果你有機會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那你工作的幸福感、滿意度和工作績效,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行者知道,面對諸多現實壓力,你可能被迫接受一份並不喜歡或無法充分發揮你天賦優勢的工作。但無論出於何種求職動機,你被壓抑的那一面會時不時提醒你它的存在。因為它就是你的一部分,所以你越壓抑就越痛苦。在與自己和解的路上,想要真正解決職業選擇的種種困惑和糾結,你就必須全面了解自己,尤其是你的人格特質,並據此不斷修正你已經偏離的職業軌道。
而那時,你必將體會到天賦和優勢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揮後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推薦閱讀:
※為什麼面試時總問職業規劃?
※傳統職業安全感已死,請別再自縛手腳了
※做好產品職業的積累
※17年職業數據:你看不上的職業將成為主流
※職場四部曲之《穿Prada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