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萬吐槽x《周六夜現場》|白瞎了這麼好的海外綜藝

阿萬吐槽x《周六夜現場》|白瞎了這麼好的海外綜藝

來自專欄影圈視界10 人贊了文章

話說優酷《周六夜現場》和龍哥《SNL》的差距,就好像中國男足和法國男足之間的差距一樣。

阿萬

當聽說《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縮寫SNL)要引進國內的時候,阿萬的內心是拒絕的!

這個在美國紅了43年的老牌直播型喜劇小品類綜藝,在不少人心中是不可替代的喜劇泰斗!

而國內版《周六夜現場》已於今年6月23日起每周六晚6點在優酷獨家播出,雖說是買了版權的「正經引進綜藝」,但自開播以來,連個水花都沒有,就連中途經歷了停播又復播,好像也沒幾個人關注。

又一個引進的經典綜藝,撲街了!

周六「車禍」現場

美版《SNL》以紐約市為拍攝地,於1975年10月11日起周六深夜時段直播,就像是觀眾每周一次的極品宵夜,也是紐約地域文化與美國政治精神的代表產物。

原版《SNL》喜劇小品的一大特色就是,由一系列諷刺惡搞當下政治和文化組成,除了節目的固定卡司,每周還都有不同的客座主持人與音樂來賓加入。

最最最主要的,是節目以現場直播的方式播出。

話說這中國版的《周六夜現場》,生生的把直播變成了錄播,這還沒完,固定卡司的搭配居然是陳赫和岳雲鵬。

一個演技毫無進步、只會演真人秀的演員,再加上一個說相聲轉業影視圈、現在全靠一首歌做梗的相聲演員搭檔,來主持這麼個毫無笑點「半身不遂」的live秀,阿萬沒整明白這節目組是咋想的?

主持人就算了,既然買了版權,人家原版團隊來手把手教咱們,應該沒啥問題吧!可播出了這麼久,國版《SNL》在節目關注度與觀眾討論度上,都差強人意。

「形似而神不像」,無重口,無反諷,這還叫什麼「周六夜現場」!

像是《SNL》最經典的組成部分WeekendUpdate(周末更新),由主持人通過新聞播報的方式點評熱點時事。一般就是用插科打諢、搞笑的方式對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事件等等進行反諷。這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喜劇表現形式,也是《SNL》的靈魂所在。

這個經典的環節算是被國版SNL保留了下來,取名為「周六夜班車」,由喜劇演員宋木子和合文俊擔任常駐卡司。儘管兩人配合得還算默契,但本該是通過模仿政治人物採訪調侃政客的形式,改為情景演繹代替語言點評。表達的觀點既沒有起到反諷事件、引導輿論的作用,也毫無內核可言,根本沒有達到設置中用脫口秀形態批判社會的效果。

阿萬明白,基於「國情」原因,咱不能完全照搬原版。所以國版製片方提出了「三個半」痛點原則:工作、愛情、友情和半個家庭。但目前節目中的情景短劇,也只是闡述了某一時間段大眾關注的「梗」,有些劇情顯然沒有為笑點服務,表演也透著絲絲尷尬。

引進之前阿萬以為,國版《SNL》製作方中,有近幾年出品了《吐槽大會》的上海笑果文化的加持,應該不會太爛。結果呢?!瞅瞅人家美版節目製作方,43年來是真的把《SNL》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幾乎一輩子在做一件事情。

買了版權固然是極好的,也是給其他國內「盜版」綜藝做個好典範。但即便是這樣,這檔節目也是真的爛。一個笑點來自於調侃時事人物或者政治人物的海外綜藝,本身就已經天殘,劣質小品段子還不用心,想在國內復刻根本不可能。

所以說,不是什麼海外綜藝都適合引進,國內製作人看人家播的好就想拿來自己做,怎麼就不明白「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呢?!

引進綜藝「發家史」

現在的國內電視綜藝,很少能看到純原汁原味的中國原創,比較火的幾檔綜藝節目,都能在外國找到原型。

從最開始的《快樂大本營》,就是模仿香港《綜藝60分》;《超級女聲》取材於美國選秀節目《美國偶像》的製作形式;名氣最大的《奔跑吧兄弟》是引進韓國綜藝《running man》;《我是歌手》改編自韓國綜藝《I AM A SINGER》;

《極限挑戰》和《了不起的挑戰》原型是韓國老牌綜藝《無限挑戰》,只不過後者買了版權,前者就是抄襲;剛剛收官何炅和黃磊主持的《嚮往的生活2》也與韓國《三時三餐》形式雷同。

其實從2000年前後,央視就已經開始引進國外節目模式,那時候各地衛視的版權意識還不強,大家仍然以借鑒、模仿為主。之後以湖南、東方衛視為首的幾家電視台逐漸開始引進海外綜藝。

曾幾何時,引進海外版權是國內台播綜藝收視沖高的重要依託,浙江、湖南衛視憑藉引進的綜藝新模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現象級節目和收視奇蹟,排名前10的衛視熱播綜藝,10檔有9檔都引進海外版權,風頭一時無二。

2013年號稱是「版權綜藝元年」,一年引進了高達30檔綜藝;直至2015年,廣電總局下發「限真令」,要求適度控制數量引進節目模式,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一地區或國家;2016年7月,廣電總局又下發「限模令」, 「限制版權引進、鼓勵原創節目」,要求部分類型節目發放牌照才能於特定時間段播出。

「限模令」一出,哪家衛視還敢播版權綜藝,大量的模式生意必然流向視頻平台。從此以後,視頻網站倒成了海外版權綜藝在中國的主要客戶。

像是引進自韓國MBC《爸爸我們去哪兒》的湖南衛視老牌綜藝《爸爸去哪兒》,在「限娃令」和「限模令」一齊打壓下,直接從台播改成網播;創意源自韓國JTBC台《犯罪現場》的《明星大偵探》;還有同樣源於韓國綜藝《Produce 101》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前者抄襲、後者則買了版權。

國內各大衛視與視頻平台,從「湖南衛視抄歐美,全國抄湖南」,無節目版權意識、無版權購買之說,到海外版權風靡、告別「山寨」,跨越了十幾年的時間。而觀眾記住的,只是那些鳳毛麟角的高收視節目,其實重金砸下的「炮灰」,還有很多。

「撲街」才是常態

曾經在2016年,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荷蘭版權方在5年內製作四季《the voice of china》(《中國好聲音》)的授權,成為該節目在中國的唯一版權所有者;

韓國方通過向中國電視台出售《RunningMan》(《奔跑吧兄弟》)的版權,獲得了超過300億韓元(合計人民幣1.8億元)利潤。

值得慶幸的是,這兩個高收視綜藝回本了,冠名、特約贊助、視頻版權等各項收入加起不止回本,還賺了!

而那些觀眾看不到的,引進海外版權的「炮灰」綜藝,似乎沒這麼幸運。像是些收視率連0.5都沒達到,關注度和口碑都不咋地的引進版權節目,就沒能成功。

比如《激情唱響》《歡喜冤家》《完美暗戀》《明天就出發》《黃金年代》《男左女右》《我去上學了》《誰是大歌神》《看見你聲音》《我們戰鬥吧》,這些名字你們聽過嗎?

聽都沒聽過!可這些都是正兒八經引進海外版權的綜藝。

還有去年各種引進版權綜藝的續集,《旅途的花樣》(《花樣姐姐第三季》)、《我們相愛吧3》、《奔跑吧》(《奔跑吧兄弟》第五季)、包括《高能少年團》等等,口碑紛紛撲街,豆瓣評分過6都是一大關。

今年大火的女團偶像養成類節目《創造101》,明明引進韓國最洋氣的綜藝《Produce101》,生生的被騰訊拍成了「土創101」。從節目製作,到後期成團出道,渾身上下透漏著一股「不倫不類」的土氣,騰訊現在還和藝人經紀公司打起了官司,你說這節目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阿萬看報道說,中國一年引進10檔節目,都是出身名門引進版權了的綜藝,實際上真正能火能掙錢的,有一檔就不錯了。保本的最多兩檔,剩下大多流產,因為「水土不服」而「銷聲匿跡」的節目不勝枚舉。

按道理來講,這些引進版權的綜藝都是成熟節目,有經驗有受眾有技巧,怎麼一到中國,「下金蛋的母雞」就成了「炮灰」!

說白了就是製作團隊不如人家唄!

版權方給了本「製作寶典」,國內製作人就知道照葫蘆畫瓢,然後還畫不好。

國外的經驗和製作理念畢竟只適用於國外,你只學皮毛,哪能做出好節目。要麼就是意識不到位,總是盲目的想要本土化,一通瞎改,把原版改的「四不像」;人家花了好幾年做的節目模式,你想用一兩個月就改得比別人好,這不現實好嘛。

說到這,阿萬想起了當年《中國好聲音》剛播出,每個音樂類選秀節目都開始採用「轉椅+盲選」的模式;後來改名《中國新歌聲》時,因為版權問題,生生的將「轉椅+盲選」改成了「戰車+盲選」。

明明都是不要臉的剽竊行為,還都非得說自己是「原創」。

所以說,自己原創不出來,結果引進海外版權的綜藝,節目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模仿得像」罷了。


推薦閱讀:

《我們唱》-海外華人慶奧運原創歌曲聯唱
事死如事生,海外的墓園文化
海外山人《無題七律十五首[依平水韻上平]
人民日報海外版 健康膳食的六條核心推薦(健康關注)

TAG:周六夜現場第一季脫口秀 | 綜藝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