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張地圖,詳細解讀219年漢中之戰,劉備擊敗曹操的巔峰戰術

19張地圖,詳細解讀219年漢中之戰,劉備擊敗曹操的巔峰戰術

來自專欄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670 人贊了文章

(原漢中之戰回答的PK版,修正一些問題,再加地圖,補充武都之戰,米倉道等內容)

2018年,站在前人的基礎上,解讀一場擁有諸多史料的古代戰役,這解讀思維和方式不能停留在1918年。

運用谷歌地圖等,以類似建模的方式,詳細繪製19張戰役地圖,一步一步解讀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所運用的戰略和戰術,以及所產生的效果和意義,並詮釋了後勤,在劉曹漢中之戰中的巨大意義。

  1. 前言
  2. 漢中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3. 劉備準備北上-武都之戰
  4. 劉備進軍漢中,選擇走金牛道?還是米倉道?
  5. 劉備進抵陽平關外,派陳式從側翼進攻,被張郃、徐晃擊退
  6. 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定軍山
  7. 劉備反客為主,擊斬夏侯淵,進逼漢水
  8. 曹操抵達漢中
  9. 曹操遷徙軍民達到40萬人,可能引發100萬人徭役,導致後勤災難
  10. 劉備的糧道-金牛道,全程1500里
  11. 曹軍破壞劉備金牛糧道的最終失敗
  12. 曹軍逐漸陷入被動
  13. 曹軍糧草開始短缺,開始陷入崩潰
  14. 可能100萬百姓服徭役,進而引發起義,動搖曹魏
  15. 總結

1.前言

漢中之戰中,劉備走金牛道,與夏侯淵在陽平關對峙,隨後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曹軍身後的定軍山,實現反客為主,並擊斃夏侯淵,直逼漢水。曹操為挽救陽平關曹軍,親臨漢中,並遷徙武都、漢中超過30萬人,引發可能達到100萬百姓的後勤和徭役災難。

劉備針對曹操後勤壓力巨大,主動退回定軍山,而曹操為避免側翼暴露給劉備,只能渡過漢水,於定軍山下壓迫劉備。對此,劉備以本人吸引曹操,而往西分兵在陽平關外,確保金牛糧道,又往東派游軍黃忠、趙雲,襲擾被拉長至漢水以南的曹軍後勤補給線。

隨著曹操無法斷絕劉備金牛糧道,而劉備卻襲擾糧道成功,曹軍後勤開始搖搖欲墜,士兵不斷逃亡。面對劉備開始的正面挑戰,曹操只能先避戰,然後撤退。

但約40萬軍民遷徙,以及可能的100萬百姓徭役,造成了補給線出現千里饋糧,進而崩潰,導致曹軍撤退形成潰敗,並引發河南大量徭役區百姓的起義。

劉備迅速推進,解放農業發達的漢中西段,又沿漢水,解放漢中東段部分,除去曹操遷走漢中西段的8萬人外,劉備獲得漢中東段等地的數十萬人口和土地,幾乎獲得完勝。

2.漢中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注1)華陽國志漢中志:在《詩》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其應上昭於天。又曰:「惟天有漢」。其分野與巴、蜀同占。其地東接南郡,南接廣漢,西接隴巴、陰平,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

(注2)三國志張魯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

(注3)三國志張魯傳:魯功曹巴西閻圃諫魯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願且不稱,勿為禍先。魯從之。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

(注4)三國志張魯傳: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嘉之。

劉曹雙方爭奪的漢中,根據《華陽國志漢中志》的記載,被譽為「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注1),揭示漢中自古就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據說「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等,而被譽為「民夷便樂之」(注2),至211年,關西數萬戶百姓因戰亂流入漢中,更是號稱「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注3)。

可見,以漢中的肥沃土地,養活數十萬人,並且固守是不成問題的,即使短時間裡增加關西10多萬百姓,也沒見漢中鬧饑荒的史料記載。

可以說漢中這家旺鋪在張魯手上不斷增值擴張,還將「寶貨倉庫」封存貼條,留給下一任曹操(注4),結果曹操一接手,就不斷賠錢,以至於要到搬遷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

3.劉備準備北上-武都之戰

(注5)三國志黃權傳: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注6)三國志武帝紀:(217年)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注7)三國志楊阜傳:還,拜金城太守,未發,轉武都太守。郡濱蜀漢,阜請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氏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太祖遣都護曹洪御超等,超等退還。

(注8)三國志曹真傳:以偏將軍將兵擊劉備別將於下辯,破之,拜中堅將軍。

(注9)三國志曹休傳: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217年,劉備在護軍黃權的謀划下(注5),開始攻略益州漢中郡,和涼州武都郡。

217年冬,劉備先派遣張飛、馬超、吳蘭、雷銅(注6),走金牛道,途中轉小道,踏上陳倉道的沮道段(注7),避開陽平關的夏侯淵等人,直接趨向武都,佔領下辨。

  • 地圖1,張飛、馬超、吳蘭、雷銅4人,走金牛道,為避開陽平關的夏侯淵,途中特地從小路轉陳倉道的沮道段,奔武都

武都之戰的記載非常模糊,首先劉備派兵出征武都的目的,沒有史料明確記載。其次,張飛、馬超等人進軍武都,能夠佔領下辨,似乎是武都太守楊阜「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沒有認真防守的原因,不久,曹操派遣曹洪、曹真、曹休搶奪武都(注8)。

這3曹進軍武都路線,可能是陳倉道,此時吳蘭等人屯兵下辨,而張飛企圖屯兵固山(譚圖位置),放出風聲「欲斷軍後」,但曹軍進軍武都,除了東面的陳倉道,還可以走西面的祁山道,要是曹軍一旦走祁山道入武都,進行包夾,那麼張飛就......

結果張飛屯兵固山,曹軍將士「眾議狐疑」,所以個人認為張飛放出斷後風聲的效果有限,曹休就認為張飛要是斷後,也應該偷偷的進行,而不是搞個大新聞,因此建議曹洪迅速擊破吳蘭等人。曹洪聽從後,進攻下辨,擊斬吳蘭等人,張飛、馬超就退走(注9)。

不過曹軍既然佔領下辨,固山在下辨以北,那張飛、馬超的退路就成了問題,天知道這哥倆從哪條路退走的,難道是翻山越嶺?還是繞遠路走陰平道?

所以各方面來看,劉備出征武都的目的,很不明朗,要說是斷夏侯淵的陳倉糧道,可張魯都投降好幾年了,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早就修好了,夏侯淵還有褒斜道可以運糧;要說是佔領武都,劉備動用的力量不夠;要說遷民,也沒看到劉備提供多大的後勤保障。

或許劉備出兵武都,目的僅僅是煽動策反「氏雷定等七部萬餘落」而已,當然,這僅僅是猜測而已。

  • 地圖2,武都之戰前,吳蘭等人屯兵下辨,而張飛屯兵北面的固山,3曹等人擊破吳蘭等人,張飛、馬超退走,不過此戰對劉備的目的性很不明朗。

4.劉備進軍漢中,選擇走金牛道?還是米倉道?

218年3月,隨著吳蘭等人被殺,張飛、馬超只能退出武都。劉備通過一系列的準備,要親自北上漢中。

理論上從成都出發去漢中,有兩條路,一是金牛道,二是米倉道,但在古代,這米倉道不是那回事。

  • 地圖3,左為金牛道,途經白水關至陽平關,右為米倉道的大致路線

現在的學術界對米倉道研究,相對比較少

米倉道與金牛道「相差很遠」,使用率相對低,而且路線多變。

米倉道的使用性質不確定,官道和民間通道皆有之。

而且這米倉道,非常非常險要。

(注10)太平廣記大竹路引玉堂閑話:興元之南,有大竹路,通於巴州。其路則深溪峭岩,捫蘿摸石,一上三日,而達于山頂。行人止宿。則以緪蔓系腰。縈樹而寢。不然,則墮於深澗,若沈黃泉也。復登措大嶺。葢有稍似平處。路人徐步而進,若儒之布武也。其絕頂謂之孤雲兩角,彼中諺云:「孤雲兩角,去天一握......崎嶇險峻之狀。未可殫言。

這路難走的不得了,行人睡在這裡,要用藤蔓捆住腰,系在樹上,否則就要掉進深溝里(注10)。不知道張郃走米倉道,來進軍宕渠與張飛大戰時,走的是哪段米倉道。

不過從米倉道的地形來看,百姓走米倉道的危險係數非常高,而效率又很低,所以張郃遷民的水分是非常大的。

顯然,相比金牛道,走米倉道是非常非常困難,路線模糊,道路險峻,後勤很難保障。不過,即使歷史上的劉備,最終選擇走相對容易的金牛道,也是一段艱險路程,所謂「蜀道難於上青天」,莫過於此。

  • 地圖4,劉備即使走金牛道,也需要不停地轉圈繞路,而從成都到漢中,路程超過1500里

5.劉備進抵陽平關外,派陳式從側翼進攻,被張郃、徐晃擊退

(注11)蜀鑒:廣石,陽平關西有礦石關。

(注12)三國志張郃傳: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注13)三國志徐晃傳: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注14)三國志徐晃傳: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

218年末,劉備抵達陽平關外,與夏侯淵對峙。219年春,在曹操尚未抵達漢中時,與夏侯淵對峙的劉備,開始一系列求變的軍事行動。

劉備派遣陳式,率領10多營,約萬人,翻越走馬嶺,前去「絕馬鳴閣道」。

夏侯淵連忙派遣張郃駐紮閣道以北(注11)的廣石(注12),陳式發動進攻,可未能攻下,稍後徐晃率援軍擊敗陳式(注13)。

  • 地圖5,劉備派陳式,翻越走馬嶺,去「絕馬鳴閣道」,試圖從北面包抄曹軍,但被徐晃、張郃擊退

譚圖對這個馬鳴閣道,似乎標記在現利州昭化區,可此地在陽平關西南100多公里,劉備要是在抵達陽平關前,陳式前往這個馬鳴閣道或許還有意義;當劉備抵達陽平關後,派遣陳式前往此地就完全失去意義了。

要是徐晃擊敗陳式,是佔據這個馬鳴閣道的話,就等於完全掐斷蜀軍後路,劉備只會落得個被全殲的下場,結果丟了漢中的卻是曹操,所以譚圖的馬鳴閣道,是有問題的。

  • 地圖6,要是按照下面這張譚圖的馬鳴閣,劉備的後路已經被切斷

而根據寧強縣委的考據,此馬鳴閣道非彼馬鳴閣道,也就是說存在兩個馬鳴閣道,清代浦起龍注杜甫《飛仙閣》引用朱鶴齡的話,曰「飛仙閣,在今漢中府略陽縣東南四十里。或雲,即三國時馬鳴閣」。

可以說《徐晃傳》中的馬鳴閣道,就在陽平關北面,陳倉道的起始段,這樣也解釋了曹操為什麼要說「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的原因(注14)。下面為寧強縣委對《徐晃傳》中,馬鳴閣道在何處的考據

徐晃擊敗陳式,避免了蜀軍從北側包抄的危局。但是,劉備派陳式佔據馬鳴閣道,並非僅是想著從北面對曹軍進行包抄。

6.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定軍山

(注15)三國志先主傳: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

219年1月-2月,劉備在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時,而沿狹窄的金牛道,蜀軍所能擺開的陣勢也就數百米,而漢水就在劉備營地以南。

所以劉備就在稍早派遣陳式佔據馬鳴閣道之際,又留下高翔在陽平關外,確保後方金牛道的糧道,而本人則率軍「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注14)。

也就是說,劉備往南渡過100多米寬的漢水,再非常冒險地翻越米倉山西北段,一直向前,終於踏進漢中盆地,再登上了海拔800多米高的定軍山。

定軍山周邊,水源充沛。至此,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蜀軍突然出現在曹軍身後,成功實現了反客為主。

  • 地圖7,劉備在陽平關外,開始「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這是劉備在漢中之戰的決定性的一步,成功實現了反客為主

7.劉備反客為主,擊斬夏侯淵,進逼漢水

(注16)三國志夏侯淵傳: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

(注17)三國志夏侯淵傳: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注18)三國志法正傳: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注19)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注20)三國志張郃傳:淵遂沒,郃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

(注21)三國志郭淮傳:其明日,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

219年2月,劉備翻越米倉山,登上定軍山,突然出現在曹軍身後,這讓夏侯淵坐不住了,他只能「將兵來爭其地」。

  •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曹軍趕來會陷入被動,但不來則更被動,所以夏侯淵立刻把張郃從廣石調回,並親自率軍從陽平關,往南渡過漢水,抵達走馬谷,與劉備在定軍山下對峙。

可劉備勢高,夏侯淵勢低,所以曹軍只能在定軍山下,修鹿角作圍,其中,夏侯淵本人修築南圍,而張郃修築東圍,以防蜀軍(注16)。

  • 地圖8,劉備留下高翔屯陽平關外,自己登上定軍山,而夏侯淵、張郃迅速趕到走馬谷,於定軍山下,修壘固防

  • 孫子曰: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劉備在南圍和東圍全都放火,然後專挑曹軍弱點進行重點攻擊,這目標就是張郃,而張郃果然被蜀軍打的「軍不利」。

一旦東圍被攻克,曹軍就會被蜀軍攔腰截斷,就會有被全殲於漢水南岸的絕境,於是夏侯淵親自去南圍救火,再分出一半兵力援救張郃,可惜這一分,夏侯淵就完蛋了(注17)。

主帥夏侯淵位於凸出部,而且分兵削弱本部,法正就瞅准機會,一句「可擊」(注18),劉備派遣黃忠進擊,在歡聲雷動中,蜀軍臨陣斬殺曹魏都督夏侯淵,以及益州刺史趙顒(注19)。

  • 地圖9,夏侯淵守南圍,張郃守東圍,劉備放火,挑選張郃進攻,夏侯淵親自救火,並派出一半兵力援救張郃,法正瞅准機會,劉備派黃忠斬殺夏侯淵

張郃等人只能連夜退回漢水北岸的陽平關。次日,劉備率軍往陽平關方向,乘勝而進,進逼漢水(注20)。

而夏侯淵的司馬郭淮,推舉張郃為代理都督,並建議在漢水北岸「遠水為陳」,劉備為防範曹軍半渡而擊,就沒有選擇渡漢水(注21)。

  • 地圖10,劉備推進到漢水,郭淮推舉張郃為代理都督,並在漢水北岸列陣,阻止劉備渡漢水

但此時,漢中曹軍只能困守漢水以北的陽平關一帶,全面陷入被動,而蜀軍可以輕易地從西面和南面對曹軍進行包夾,而劉備即使不往陽平關方向渡漢水,也可以往其它方向渡漢水。

曹軍在陽平關陷入困境中,所以曹操不得不來了。

8.曹操抵達漢中

(注22)三國志武帝紀: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

(注23)水經註疏卷二十七:城東容裘溪水注之,俗謂之洛水也。水南導巴嶺山,東北流。水左有故城(會貞按:城在今沔縣東南。),憑山即險,四面阻絕,昔先主遣黃忠據之,以拒曹公。

(注24)雲別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219年3月,得知夏侯淵已死,隨後曹操率軍從長安出發。

219年3月-4月,曹操走完500里褒斜道,抵達漢中,又趕至陽平關(注22)。

  • 地圖11,曹操抵達漢中,趕到陽平關

曹操大軍抵達陽平關,劉備就主動退回定軍山,而曹操為保護側翼,防範劉備從定軍山渡漢水,與夏侯淵一樣,也只能從陽平關往南渡過漢水,進抵走馬谷,與劉備在定軍山下對峙,而曹操的悲劇也就此開始了。

曹操從褒斜道而來,則曹軍後勤糧道的部分地段,可以走褒水,而沿褒水往漢中則可注入漢水,再沿漢水往西100多里,就是漢水南岸的走馬谷了。

走水路的漕運雖可以降低人力,可曹軍沿漢水,卻必須要經過蜀軍的駐地。

劉備派遣黃忠、趙雲,沿漢水南岸,往東前進約10公里,期間渡過漾家河,最後來到漢水南岸,漾家河東岸的北山築營(注23)。

換句話說,曹軍以漢水為漕運的糧道,需要經過黃忠、趙雲駐紮的漢水南岸的北山腳下,就在蜀軍的騷擾範圍之內。

  • 地圖12,劉備退回定軍山,曹操派曹真督徐晃,在陽平關外,抄斷蜀軍糧道,而本人進至定軍山下,開始進攻。劉備固守,派遣黃忠、趙雲抵達漾家河東岸的北山,修築營壘,騷擾曹軍的漢水糧道

所以劉備面對曹操主力,先不與交戰,而是派遣黃忠、趙雲隨時襲擊曹軍沿漢水漕運的糧道(注24)。

曹操的悲劇,很快就要開始了。

9.曹操遷徙軍民達到40萬人,可能引發100萬人徭役,導致後勤災難

(注25)三國志張既傳: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注26)三國志楊阜傳:及劉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恐吏民戀土。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負而隨之。為政舉大綱而已,下不忍欺也。

(注27)三國志杜襲傳:後襲領丞相長史,隨太祖到漢中討張魯。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注28)檄吳將校部曲文:又使征西將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

(注29)夢溪筆談: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注30)三國志杜畿傳:太祖征漢中,遣五千人運,運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指河東太守)。終無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注31)資別傳曰:資曰: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

(注32)三國志曹真傳: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

曹操在抵達漢中的前後,他居然要放棄「厥壤沃美」的漢中。

他命令張既、楊阜把武都(注25)(注26),總共6萬多戶百姓,約30萬人,走祁山道和陳倉道,遷徙至京兆、扶風、天水。

稍早又命令杜襲把漢中西段的8萬多百姓,走褒斜道,遷徙至洛陽、鄴城(注27),一路行程超過2000里。

以上合計超過30萬百姓,再加上原夏侯淵數萬守軍(注28),和曹操援軍,軍民合計約40萬人。

這40萬人,如果按照「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注29),約1比3的比例,需要不下100萬百姓服徭役。

而曹軍糧道,從河東(注30)經過長安,再經褒斜道至漢中,行程1500里,而整個雍涼地區,百姓也只有數十萬人。

而227年,曹魏重臣孫資上書認為動員「十五六萬人」,會導致「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注31)。在244年,曹爽發動興勢之戰,動員6-7萬人,結果「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注32)。

從河東到雍涼,才數十萬人口,所能承擔的後勤人數上限也就是20萬人,而曹操遷徙軍民,卻有約40萬人,理論上需要100萬百姓服徭役,所以僅憑藉河東和雍涼地區的人口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地方,河南、南陽、潁川......

於是乎,不光是漢中的曹軍很快要出大事,整個曹魏也要出大事了。

10.劉備的糧道-金牛道,全程1500里

(注33)三國志楊洪傳: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頃之,轉為益州治中從事。

與曹軍一樣,劉備也需要通過成都後方,來提供後勤糧草。

劉備的糧道是從成都出發,走1500里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由於蜀軍並沒有攻下陽平關,所以運糧士兵還需在陽平關外,南渡漢水,再翻越幾公里的米倉山,最後運至定軍山。

  • 地圖13,劉備駐紮定軍山,其糧道從成都沿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再翻越米倉山,抵達定軍山,全長1500里,長度幾乎不亞於曹操的河東糧道

劉備的糧道從成都走1500里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然後預防曹軍襲擊,翻越米倉山西北段,可謂艱險重重,為此劉備命令後方鎮守成都的諸葛亮和董和,加緊提供士兵和糧草。

  • 劉備>諸葛亮>楊洪

諸葛亮為了確保後勤,故意試探蜀地士人楊洪的口風,蜀人楊洪堅定地表達砸鍋賣鐵,也要支持劉備的漢中戰爭。於是諸葛亮推薦楊洪代替正在前線的法正為蜀郡太守,確保後勤(注33)。

劉備和曹操的後勤都差不多1500里,不過對於成都的諸葛亮等人來說,他們只需承擔前線蜀軍的後勤,並沒有遷徙40萬軍民的額外負擔。

11.曹軍破壞劉備金牛糧道的最終失敗

(注34)三國志曹真傳:是時,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征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別將高詳於陽平。

劉備早先抵達定軍山前,他為確保糧道暢通,就命令高翔駐紮在陽平關外,確保金牛糧道。

曹操在得知夏侯淵死時,就先行派遣曹真為征蜀護軍,趕到漢中,然後督徐晃等人佔據陽平關,對駐守在關外的高翔發動進攻,一度擊破高翔營地(注32),但最終還是無法破壞蜀軍糧道。

  • 地圖14,曹真、徐晃企圖截斷蜀軍金牛糧道,雖一度擊破守護糧道的高翔,但最終還是失敗

要一旦曹真破壞陽平關外的蜀軍糧道,劉備不僅糧道斷絕,還因為隔著米倉山,而被困在定軍山,成為曹操的瓮中之鱉。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雙方後勤糧道都差不多1500里,劉備可以翻越米倉山,來到定軍山反客為主,而曹真卻無法從陽平關翻越走馬嶺,從北面包抄消滅陽平關外的蜀軍,來斷絕劉備糧道。

曹真斷糧的最終失敗,不僅表明曹操失去了最後的翻盤機會,也預示著曹軍在漢中的悲慘結局。

12.曹軍逐漸陷入被動

(注35)裴註: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注36)魏略曰: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

(注37)三國志先主傳: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曹真斷蜀軍糧道的失敗,而劉備騷擾曹軍糧道反倒很成功。

黃忠、趙雲等人隨時可以從北山出發,渡過漢水襲擊曹軍糧道,哪怕放把火箭,都能燒到才百米寬漢水上的曹軍運糧船。

而在定軍山正面,劉備在山上固守,曹操從山下進攻,雙方短兵相接,劉備在最前線指揮,就在曹軍數十米的射箭範圍內,法正及時勸說,劉備才後撤(注35)。

要是那邊曹真加把勁,成功斷了蜀軍糧道,而這邊曹操也加把勁,夾斷米倉山和定軍山的聯繫,而全力圍殲劉備於定軍山,那曹軍就翻盤了,大事定矣。

可是兩邊都沒有成功,而曹軍的末日也終於到來。

隨著蜀軍騷擾成功,劉備開始轉守為攻,主動派劉封屢次挑戰曹操,曹操只能破口大罵劉備是「賣履舍兒」(注36),表示要召喚曹彰,可惜曹彰最終無緣抵達漢中。

由於曹操的避戰,於是雙方「終不交鋒」。蜀軍的騷擾還在不斷持續,曹軍40萬人的後勤終於被壓垮,曹軍開始「亡者日多」(注37),不斷有士兵開小差逃亡。

  • 地圖15,曹真、徐晃截斷蜀軍糧道,最終失敗。而曹操糧道在黃忠趙雲的騷擾範圍內,糧草短缺下,曹軍開始逃亡,局勢轉向劉備一邊,劉備派遣劉封挑戰,曹操選擇避戰

13.曹軍糧草開始短缺,開始陷入崩潰

(注38)三國志曹真傳:太祖自至漢中,拔出諸軍,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還屯陳倉。

(注39)諸葛亮集: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

(注40)漢晉春秋載司馬懿對夏侯玄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平路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

(注41)三國志劉封傳: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注42)三國志先主傳: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注43)三國志王平傳:隨杜濩、朴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公征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

(注44)三國志徐晃傳: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219年5月,一個多月下來,曹軍的後勤和士氣已經無法維持,曹操只能選擇撤退。

曹軍的撤退路線,有兩條路,曹操讓曹真等人從陽平關以北約2公里的陳倉道撤退,經武都,回陳倉(注38)。曹操本人則從陽平關出發,向東走30多公里,走褒斜道撤退,回長安。

可曹軍無論走哪一條路,都會與數十萬的撤退百姓,一起擠在狹窄的棧道上,這就引發了撤退悲劇,到底是百姓先走,還是曹軍先走。

諸葛亮形容曹操「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注39),司馬懿形容曹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注40)。

諸葛亮誇大一下,司馬懿縮小一下,這曹操大敗是逃不了的。

而從時間來看,在60天時間裡,劉備從5月,曹操剛一跑路時,就迅速推進,接收漢中,併火速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又通知孟達從荊州的秭歸出發(注41)。

6月,兩路蜀軍成功收復漢中東段,東三郡(注42)。

劉備的迅速推進,成功擠壓曹軍和百姓的撤退時間,導致曹軍自動在棧道上形成潰退,而曹軍將領王平宣布起義,歸順劉備(注43)。

219年6月,曹操差不多在此時回到長安,休整2個月後,8月派徐晃率領援軍,火速援救襄樊的曹仁,而此時徐晃的援軍依然大部分是新兵(注44)。

這隻能說明曹操從漢中逃回來的情況是損失慘重,這一路病死、餓死、逃亡,還有在棧道上摔死和投降劉備,導致曹軍經過2個月的休整,都沒有恢復元氣。

武都本來就屬於涼州,遷民屬於遷徙自己的百姓,而曹操在漢中西段,只遷走8萬百姓,而漢中東三郡的土地人口,還是被劉備獲得。

  • 地圖16,軍民40萬人的後勤,100萬百姓徭役,5月,曹軍開始崩潰,只能撤退,導致遷徙百姓和曹軍擠在棧道上,形成潰退,士兵損失慘重,以至於休整兩個月後,徐晃援救襄樊時,還多為新兵。也是在5月,劉備迅速佔領漢中西段,併火速派劉封孟達,於6月佔領漢中東段

14.可能100萬百姓服徭役,進而引發起義,動搖曹魏

(注45)潛夫論實邊: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注46)三國志胡昭傳: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

(注47)三國志關羽傳: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注48)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注49)三輔決錄: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聞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必,禕遣人為內應,射必中肩。

(注50)晉書宣帝紀:魏武以荊州遺黎及屯田在潁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從之。其後諸亡者悉復業。

(注51)魏略曰:時太子在鄴,鄢陵侯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群寮恐天下有變,欲不發喪。

劉備在219年6月收復東三郡,就打通連接襄樊的漢水交通線,與荊州關羽的北伐,引發了連帶效應。

遷民本身就是無比殘酷的,百姓對遷徙是「甚於伏法」,不僅財富失去,還一路病餓逃亡,達到「類多滅門,少能還者」的慘狀(注45)。

而曹魏戰爭和遷民超過30萬,引發可能100萬百姓的徭役,以及巨額錢糧花費,又導致黃河以南的百姓紛紛起義。218年,弘農郡陸渾縣,普遍畏懼漢中的「惡憚遠役」,於是百姓孫狼殺了縣主薄,率先打響起義第一槍(注46)。

此外,河南尹梁縣,潁川郡郟縣(注47),南陽郡宛縣(注48)也相繼發生起義。

而早在218年初,許昌發生勾結關羽的叛亂(注49),到219年關羽北伐,荊北和豫州潁川崩潰,大量屯田民逃亡(注50),曹操還要考慮遷徙在這一帶的產業,被司馬懿勸止。

而弘農郡、河南尹、潁川郡、南陽郡,都是曹魏在黃河以南經濟的核心區域,這些地方不是百姓造反,就是大興土木,國家瀕臨崩潰狀態。

曹操死時,整個曹魏依然處於「士民頗苦勞役」的狀態(注51),要不是大魏吳王助攻,曹魏後果難料。

  • 地圖17,218年到219年,兩路反攻的劉備,可能100萬百姓的徭役,讓曹魏處於風雨飄渺中

  • 地圖18,219年8月,關羽威震華夏的極盛期時,黃河以南局勢圖

15.總結

張魯統治時期的漢中,連同關西流入的百姓,有數十萬人口。

曹操遷走了屬於自己的涼州武都郡的數十萬百姓,還主要遷走漢中西段的8萬百姓,考慮到「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真正能夠活著抵達目的地的百姓不會太多,曹操遷民可謂得不償失。

得不償失也就算了,遷民數十萬所需的耗費是天文數字,導致曹魏損耗巨大,遷民的徭役和花費,又造成國家的動搖,河南多處起義。

對劉備來說,除了漢中西段的8萬百姓外,其餘包括漢中東段的三郡等在內,數十萬人口和土地,全部被劉備獲得,可以說,劉備幾乎獲得漢中之戰的完勝。

219年7月庚子,劉備自稱漢中王,達到其勢力的巔峰,可惜,花無百日紅......

  • 地圖19,曹操遷徙的數十萬百姓中,大多數都是涼州武都郡百姓,並非益州,而在漢中,只遷徙了8萬百姓


推薦閱讀:

她是絕世才女,得三任丈夫寵愛,連曹操也嘆服!
曹操會盟討董卓十七鎮諸侯的下場,幾乎全被殺沒一個好結局
三國被誤解的一個雄主,佔據一方18年,連曹操也奈何不了他
千古之謎破解:曹操墓找到了

TAG:劉備 | 三國 |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