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高需求寶寶」:孩子太黏人,家長怎麼辦?

安撫「高需求寶寶」:孩子太黏人,家長怎麼辦?

來自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北美幼兒教育21 人贊了文章

頭痛的家長,不妨試試這樣平息孩子的「高需求」,親測有效。

一位讀者在讀完我的文章《5歲兒子很抑鬱怎麼辦》後,提出了下面的問題:

「棉棉老師,我想問您兩個跟這個孩子相似的兩個問題:

「1. 孩子5歲,在充分陪伴和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下,不願意說出自己內心感受。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或者怎麼幫助孩子。孩子語言能力強,會因為是不能夠總結自己內心真實感受嗎?我感覺不是的,應該是不願意說,也許曾經處理方式讓孩子失望過?希望能跟您請教。

「2. 孩子不願意自己玩,喜歡跟家長玩,有很多玩具,但她自己不知道要玩什麼好,什麼東西都是淺嘗輒止,不會有深入探究的興趣,這樣的情況要怎麼引導比較好,謝謝您。」

謝謝這位讀者的來信。第一個是關於情緒表達的問題,孩子不願說出內心感受,也許是潛意識裡在抵觸家長的說教。這個話題,我們下一期會詳細的談到。今天我們先關注第二個問題:孩子太黏人,不願自己探索,只想時時刻刻黏著家長,家長該怎麼辦?

「極度黏人」這個特質,讓我想到最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高需求寶寶」或者「性情兒童」。當然,我並不是說黏人的孩子一定就是「高需求寶寶」,只能說兩者在對外界反應方面有許多的共性。

鏈接:

棉棉老師:兒童的「真性情」:孩子打滾撒潑、哭鬧不休怎麼破??

zhuanlan.zhihu.com圖標棉棉老師:「性情兒童」的情緒安撫:馴服心中的「小怪獸」?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謂「性情兒童」或者「高需求寶寶」,通常有如下特徵:

敏感迫切、反應強烈、需求不斷、不易滿足、拒絕分離……

孩子的這些特質,很容易讓主要照顧者精疲力竭,產生精神性疲憊,生無可戀。

然而,這樣的「高需求」很像是獨角獸和美人魚。它們是存在於別人口中的傳說,實際生活中卻難得一見。

仔細想想,自從我2013年在加拿大進入兒童教育行業,我這些年碰上的孩子,居然沒有一個是屬於「高需求寶寶」(當然,病理性狀況如自閉症之類的除外)。我在幼兒園和早教中心見到的5歲以下的孩子,大多數都很有個性,也都很Self- efficient,有能力自給自足,獨自也能玩得很開心。

因此,我個人是這麼看待「高需求」這個標籤的——所謂「高維修」和「高需求」的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他們不過是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一些,有自己的脾氣個性,我們在與他們相處時要更有技巧性,除此之外一切正常。

孩子過度的「黏人」,通常分好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客觀原因,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或者生理因素有關。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導致他得不到足夠的有效關注。這種情況下,他會用盡一切手段去獲得周邊成年人的注意力,哪怕這種關注是負面的,對缺乏關注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勝利。

用一個我觀察到的真實案例來說明這種情況。

某天,我正戴著橡膠手套,賣力的清理小朋友吃完午餐後的餐桌。一個叫凱莉的小姑娘從旁邊經過,她饒有興緻的停下來看著我打掃。

凱莉:老師,我喜歡你的手套。

我:謝謝你。不過,為什麼會喜歡我的手套呢?

凱莉:因為,在家裡的時候,我媽媽都會戴上這種手套照顧我的埃麗妹妹。她給妹妹換尿布(停頓了一會兒)。在我晚上尿床的時候,媽媽也會戴著手套幫我換褲子。

我:噢,是這樣啊。

凱莉:所以,我很喜歡看媽媽戴手套。

我:我明白了(若有所思)。媽媽戴著手套照顧你,你是不是覺得很幸福呢?尿床又是怎麼回事?

凱莉:因為,我每天都會在睡覺之前喝很多水呀(得意洋洋的晃了晃腦袋)。

我:聽起來有點像是,呃,你故意想要尿床,這樣媽媽就可以暫時離開妹妹來照顧你了,對嗎?

凱莉:呃(思索了一會兒,她笑了)……是的,我想是這樣的。

我:原來如此。你覺得,除了尿床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好方法嗎?

凱莉:……我不知道(她跑開了)。

孩子們有時候坦誠的令人驚訝。

例如凱莉,她家有三個孩子,她恰好是中間的老二。從家庭星座的角度來看,老二本來就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除此之外,她的家庭情況對於她來說還有更大的不利:凱莉的姐姐恰巧漂亮得令人矚目,誰見了都會露出驚訝的神色,而凱莉長得僅能稱得上「蠻可愛」。凱莉的妹妹,則是個出生不久的脆弱的新生兒,父母花了很多時間在老三的身上,試圖幫她恢復健康,變得強壯。

面對出色的姐姐和孱弱的妹妹,勢單力薄的凱莉面臨的是一場幾乎必輸無疑的「注意力爭奪戰」。她不得不通過一切有可能的方式爭奪父母不多的注意力,而且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凱莉自己可能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她故意尿床的行為,雖然不應該被鼓勵,但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每個孩子看似黏人或者「高需求」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擔憂和焦慮是沒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去挖掘孩子行為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孩子過度黏人的第二個常見原因,是主觀因素,通常和家長的育兒態度有關。孩子的「高需求」,有時候就是給家長的「注意力過剩」嬌慣出來的。

想要提醒大家,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剋制自己,育兒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注意力過剩」的情況。不要老去琢磨孩子在想什麼(他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不要由於孩子的一舉一動而坐立不安,父母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注意力過剩」的現象,不僅僅是把孩子寵壞了,它造成的後果還要嚴重得多。一旦家長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就等於是把自己放在了「保姆」和「僕人」的位置,一來喪失了家長的權威性,二來容易事事代勞,觸發了孩子的無能、軟弱和退行。

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情節:

46歲的未婚女子仍然和70多歲的老母親住在一起,每天吃媽媽煮的飯,由媽媽照顧生活起居。在母親心目中,女兒還是那個沒有生活能力的孩子。每天女兒出門上班之前,老母親都要顫巍巍的走到門邊叮囑:

「走慢點,小心車。在外面要聽話,別和人吵架。」

女兒每次都乖巧的應答:

「知道了,媽媽。」

一直被當作寶寶、任由家長無比操心的孩子,很可能就一輩子長不大。

當孩子長期和家長相互成癮性的精神依賴,不願意自己獨立探索世界,也不願意和同齡人接觸,只願意賴在家長身上,家長漸漸變成了一個7/24全天候的「保姆」。這是一種絕對不健康的「共生」現象。

這個案例中母親的做法誠然很有問題,不過顯然女兒也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樂於被照料」的位置上,毫不反抗。她通過顯示自己的無能,來操縱母親為自己服務。

當一個孩子的生活很空虛的時候,他就有可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找到自我價值感,鞏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孩子們其實都很精明,他們完全知道該怎樣去製造緊張感,從而操縱焦慮的父母,為自己馬不停蹄的忙前忙後。

鏈接:

棉棉老師:幼齡兒童的「情感操縱」,99%的家長都會上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孩子絕對不應該是家庭生活的「宇宙中心」。如果我們把孩子當家庭宇宙的核心,孩子的喜怒哀樂成為了我們生存的全部意義,孩子就學會把自己當成上帝,習慣了有求必應。這樣的孩子進入集體生活時,會難以適應、異常痛苦。

家長的作用是保護和引導孩子,不是娛樂孩子,更不該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僕人。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本性,同理,我們也需要孩子給予我們相應的尊重,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我們。

例如,在我的班級,我從來不允許小朋友對我或者任何人大吼大叫。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和孩子們說得很明白:哭鬧和撒潑也許在家裡有效,但在這裡是沒有用的。眼淚不可能帶給你任何東西。我理解你有時候需要哭泣,也尊重你的每一個選擇,但你也需要給我同樣的尊重。

和「高需求」的黏人寶寶相比,我們更需要警惕的,是家長對於所謂「正確育兒方式的」的焦慮甚至恐懼心理。情緒很容易傳染,我們一旦對自己的育兒能力不自信,會輕易的影響到孩子,令他們也變得躁動不安。

此外,我還注意到,我們在對待孩子時愈是誠惶誠恐,孩子就會變得愈來愈不易滿足,愈加「高需求」。相反,我們越是重視自我,建立好自己的邊界,就越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總而言之,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明確一點,那就是——

除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情緒問題,我們還有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做好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追求。

沒有完美的育兒方式,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對自己滿意,充滿信心的貫徹自己的育兒,同時不要忘記自我成長。我們的人生成就,不在於我們為孩子提供了多麼優厚的條件,而在於我們為孩子生存的這個世界創造了些什麼。

The End

棉棉老師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棉棉老師,國內語言學碩士,後留學加拿大幼兒教育專業,取得了加拿大幼兒教師執照和嬰幼兒教師執照。目前我在溫哥華的一所私立兒童早教學校工作,擔任兒童閱讀老師,同時也在攻讀幼兒教育碩士學位。

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您,可能也會喜歡我的知乎LIVE作品: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www.zhihu.com圖標

過往我的五星好評live作品在這裡: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www.zhihu.com圖標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www.zhihu.com圖標

購買live內容後,隨時可以無限回聽哦^_^

weixin.qq.com/r/MTm8pL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專欄:

「愛麗絲與奇妙豆」

每周更新,和您共享北美一線幼教的工作感悟,以及新鮮出爐的兒童早教案例。

推薦閱讀:

90%男人不知道的女人身體需求(圖)
產品經理進階:7大層面教你吃透需求 | 產品壹佰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男人的情感需求?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