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個部隊大院安靜又神秘!
來自專欄四九城225 人贊了文章
說起北京文化,
除了衚衕文化,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特有的「大院文化」。
建國以後,從京西公主墳沿著萬壽路一直到西山腳下,
成了軍隊的「根據地」。
空軍、海軍、通信兵、總後、炮兵、
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司令部大院順次排開,
只要走上那條街,
隔幾步就會看到一個有哨兵的大門,
不用想,這肯定是個部隊大院。
那時的哨位沒現在這麼威嚴,
卻是真正上過戰場的。
哨兵身後有個綠色的木頭崗樓,以備避雨。
整條街安靜而神秘。
院子裡邊,上班居住吃喝拉撒全齊活,
那些在大院出生長大的60後說:
「從小我們都以為自己是正宗的北京人,
直到出了大院才知道在大院之外,還有一個『老北京』。」
大院裡面自成一個小社會。
除了上班居住的地方,
還有食堂、服務社、禮堂、游泳池、醫院、車隊,
方便有孩子的軍人而設的幼兒園、小學,甚至中學。
培英、育英、群英都是大院的子弟學校。
大院的軍人有時候會出差,
孩子沒人照顧就送到保育院。
上學後,整個班裡的孩子都是大院里的,
從小光著屁股一塊兒玩到大,
誰都認識誰,一點也不陌生。
大院是一個很穩定的社區,
人口流動也不大,各家基本都認識,
大人們在一起會討論A參謀的小孩成績好,
B助理的閨女跑得快,
孩子們在一起會討論誰爸爸官大,
誰爸爸是什麼什麼長。
院里的孩子總有一個帶頭的,
其實就是帶頭搗亂。
從起過無數爆笑的外號兒開始,打過無數次「仗」收尾;
一起看露天電影、去冰面上滑冰、籃球場打球。。。
也學著穿三接頭皮鞋、一身綠軍裝。
大院出來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膽子大!
打小就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
幾個孩子一起爬人家房頂,
院里的樹在幼兒園的時候都不知道爬過多少遍。
女孩兒天生不怕那些兇殘的大狼狗,
比男孩兒還「兇殘」,打遍天下無敵手。
探索過大院里的每一個角落,
把院里能玩的玩一個遍,能偷的偷一溜夠。
每天聽著軍號起床上學,
放學拿著飯票跑到食堂打飯,
周末的時候還會搬著板凳去操場上看露天電影。
老百姓們對部隊大院的認知大部分來自影視,
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血色浪漫》,
再到《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描述了從小生活在大院里的孩子們,
每天都活的那麼精彩,有趣。
不同的是大院里住的並不都是高幹,
也有一些警戒後勤的士兵幹部。
根據級別、年齡和婚姻狀況不同,
這些人住在宿舍樓中的面積也不一樣。
家裡的門從來不鎖,出門把門帶上就行。
反正也不會丟東西,就是這麼安全。
小時候父母出門沒人管飯,
就會被鄰居李阿姨,王阿姨喊去吃飯。
大院里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不同口音,不同的飲食習慣,
可以說從小就吃遍了全國各地美食。
最「慘」的其實是女兵團的男孩兒,
有個男性朋友的媽媽在女兵團
這哥們從小被女兵團的阿姨姐姐們「騙」到大。
從進女兵團
一群女兵圍著他讓喊人
阿姨是正常的稱呼,
讓喊「姐姐」的也有,
最可怕的是一群讓喊「丈母娘」的,
小時候不知道丈母娘是什麼意思,
就一直那樣叫人,
等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已經有那麼多「娃娃親」了。
現在這哥們兒一直在糾結娶哪個還是都娶了好。
大院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院里出來的顏值都很高,
小時候大家都是小屁孩,
每天玩的一身泥,滿臉的土
誰也不笑話誰,
現在一排小伙姑娘走出去,
就跟北影開學一樣。
有人說「大院的孩子沒文化」
大院的孩子也上學也讀書,
只不過從小接觸的更多的是軍事文化,
崇拜的也是手拿槍杆子的軍人。
長大後當軍人/嫁兵哥哥是每個人的目標。
有人問在部隊大院長大是怎樣一種體驗?
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因為大院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不同,
不同的只有外面的人對裡面人的看法。
從公主墳到玉泉路,約10公里。
如今已經是長安街延長線,
在中國近代和現代是中國重兵駐守之地。
熙攘繁華,車水馬龍。
現在出門有人問你家住哪?
你要說住公主墳京西那邊,
還有人會問:「你家部隊大院的吧?」
「大院文化」依然影響一代又一代。
現在的北京城越來越大,
外來人口湧進將北京變成一個國際化大都市,
身邊充斥著更多的陌生人,
昔日的小夥伴早已各奔東西。
只剩下一幕幕的歡樂童年留在腦海里。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過不完,
太陽落山回家,第二天繼續約小夥伴搗蛋。
曾經是那樣真實而持久的存在,
只剩下眼前的老樓房們默默的向我證明,
那一切確實存在過。
曾經有過那樣一種生活,
桃花源一樣,每個人都豐衣足食,
小朋友們都受環境影響,
特別有禮貌,有責任感,
是活生生的充滿歡樂的真實生活!
它叫做:北京軍隊大院!
推薦閱讀:
※長空傳奇——北美P-51「野馬」戰鬥機簡史
※【必看】不識漢字的拉祜族兵,最勵志的自述(絕非標題黨)
※中國殲-10戰機是「獅」的山寨版?氣動布局上差異明顯
※古代將帥:清太祖軍事家(努爾哈赤)
※最小最輕最快的坦克就是它:英國FV101蠍式輕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