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會學的淺灘·I】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的淺灘·I】社會學是什麼?

45 人贊了文章

初次見面,請多指教!本文是【社會學的淺灘】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筆者在知乎投稿的第一篇文章。

那麼,首先是自我介紹。筆者是南京外國語學校的現高一學生,Public Forum辯手,ACGN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對社會學多有熱忱的業餘愛好者。

【社會學的淺灘】主要面向高中學生與非專業人群(「淺水區」),對於社會學專業的知友們可能顯得有些淺顯了。這一系列旨於社會學基礎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其性質為學校內部活動所用的普及類文章,考慮到同學們的閱讀需求,以淺層普及為主,而淡化學術理論、社會學史方面的介紹。如有專業性上的謬誤,敬請教正。

筆者希望在九月份開學之後申請專欄,以響應本校的社團活動。在這之前,先以零散的形式把文章發出來,算作在學校範圍內的宣傳吧。

本文中,我們將從一切問題的開始出發:社會學是什麼?

歷史上,關於社會學的研究範圍、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甚至社會學的意義,都有過規模不小的質疑,甚至一度導致這門學科的危機。時至今日,社會學家在大方向上的分歧日漸緩和。作為一個「科學共同體」,社會學已經在向世界呈現自己的價值了。

宏圖大論暫且放在一邊。讓我們先從一個小小的戀愛故事開始吧。

小那與她的男朋友在地鐵站分手了。

真是個虛偽的傢伙,她想;之前,兩個人很久沒有見過了,還說自己「去了醫院」?告別的時候,他的臉漲得通紅,恐怕早就找到了新歡吧?……現在,她躺在床上、蜷作一團,耳機里是GUMI的《失戀リピーター(失戀慣犯)》——「音量過高」的警示被她輕描淡寫地忽視了。

窗外一片昏暗,大雨正瓢潑而下。她的手中攥著專為他買的那瓶香水,內心一陣憤然。她已經受夠了所謂「婚戀專家」的心靈雞湯;她明白,在自己失戀的背後,一定存在某種隱形的推手,而自己根本無能為力。她的思維頓然脫離了自己的身體,恍惚間與一個超乎世外的靈魂相冥合:

「人們究竟為什麼會失戀呢?」

這看上去是個哲學問題,不是么?可是,相類似的思考並不總是將我們引向形而上的世界;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所謂「隱形的推手」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但它們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它們不會直接僭越我們的思維,替我們做出決定,但若是將它們的影響累加起來,我們往往會發現:或許,整個人類社會,都是由這些力量塑造而成的產物。

譬如說,你能想像,一夫一妻的婚姻曾作為男性為鞏固對女性的主導地位而訴諸的制度手段嗎?你能想像,貧窮夫妻離婚率低的原因不是「患難見真情」,而是因為雙方難以承擔離婚的物質代價嗎?

研究人與社會,揭示社會中的「隱形的推手」——於是,我們來到了社會學的領域。

在他的《社會學》教科書中,波普諾給出如下的定義:【社會學是對於人類社會與社會互動進行系統、客觀研究的一門學科】。

依筆者所見,這句話是對於這一學科的精湛概括,因為這一定義已經包括了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以及社會學意義上的宏觀與微觀。社會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而其理論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以下羅列一些社會學研究的可能範疇,供讀者了解:

基本問題——個人如何組成社會?社會如何影響個人?個人在社會中如何互動?這樣的互動關係組成了怎樣的社會結構,形成了怎樣的社會制度?這些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具有什麼功能?

比較研究——某一社會(如幾內亞的原始部落、現代美國社會)具有怎樣的特徵?這些特徵是怎樣形成的,又為什麼會形成?

歷史研究——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如18世紀的法國與普魯士)存在什麼共性與區分?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差異?社會是如何隨著歷史而發展的?歷史如何反映了社會的進程?社會的進程如何影響了歷史?

實證研究——某一類人群(如俄國農奴、北美波蘭移民、知識分子)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某一社會現象為什麼會產生?社會現象之間存在什麼聯繫?某一社會現象對社會有怎樣的影響?這背後體現了什麼規律?

當下社會學著力研究的具體問題包括貧富差距性別平等教育就業與失業犯罪移民青少年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老年人問題等。有人說,社會學只是研究邊緣人群的社會科學,這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它不僅同時研究主流人群,而且不論研究對象如何,它都致力於得出普適的、透徹的結論。

上面這一切看起來都十分合情合理,是么?對於讀者來說,或許是的;但是內心悲痛的小那卻要問了:社會學能解決我的失戀問題嗎?

答案是否定的。社會學研究的問題是,為什麼在某個區域、某段時間,存在一種普遍的失戀現象;但至於小那的個人問題,影響因素實在太多,恐怕只有心理諮詢師能釐清其中的頭緒。

小那當然不甘心:社會學能避免更多人失戀嗎?

如果碰上這個問題,甚至一些社會學家也很難回答。是的,大部分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社會學家研究了這麼多,可是為什麼沒有一個研究範疇,叫做「我們應該怎麼去改變社會」呢?既然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合理,為什麼社會學家不想方設法去提供一套解決它們的方案呢?這就好像學了小學算術卻不把它用於買菜、學了機械工程卻不把它用於設計機械一樣難以理喻呀!

事實上,對社會學的最大質疑就在於此。英國社會學家史蒂夫·布魯斯在他的《社會學的意識》中提到一個著名笑話,摘錄如下:

小混混A:「你們聽說過嗎?C從監獄裡出來了!」

小混混B:「是啊,現在他又有了開放大學的學位,社會學的。」

小混混A:「那他現在不偷東西了?」

小混混B:「不是!但他現在明白自己為什麼偷東西了!」

幽默之後,我們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社會學家為什麼只是研究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呢?為什麼他們不寫信給各國政府,督促他們考慮行政條令的社會影響呢?既然他們對社會這麼了解,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去做政治家呢?

這其中是有深層次的考慮的。【社會學的目標在於認識社會、理解社會,而這是理性改變社會的前提】。

社會學家對世界的影響是間接的:他們或是出版專著,或是從事教育工作。他們如同英國政壇的費邊主義者,有意避開知識分子從政的道路;但即便如此,他們對於社會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請說出一名心理學家的名字,你會想到誰?有人想到弗洛伊德(儘管他的理論很早前就被心理學界否定了),有人想到斯金納,有人想到榮格。但我們卻很難立即聯想到這些偉人對於我們的社會產生了如何深遠的影響。

對於社會學呢?筆者認為,應該很少有人會否認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影響力吧。馬克思將改造社會的任務交給了國際無產階級運動,最終引向十月革命的勝利;當下的主流社會學界則或「明面上」或「暗地裡」地將改造社會的任務交給了政府,關於社會福利、勞工權益、婦女保護、校園安全、種族政策的許多決定,都廣泛地受到社會學的影響。

作為一個整體,社會學可以間接引導改變社會的努力;但對於個體研究者來說,他們反而更願意保持客觀。正如做解剖實驗的時候,我們不會嘖嘖評論「這隻小鼠的頸動脈長得真怪」一樣,社會學家也不會在報紙上大聲呼籲「民族主義是文明的毒藥!」「別讓社會學的兩難(Sociological Ambivalence)戕害當代的職場女性!」之類。

遇到一個社會現象,社會學家不會立即評論「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而是研究「這件事究竟有什麼影響」。例如,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干(Emile Durkheim)就認為,犯罪並不全是一件壞事——它也有自己的社會功能,只是因為我們平時都對犯罪避之不及,才營造了「罪犯都是社會蛀蟲」的假象。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社會學的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對於社會的客觀認識】;而這種更為透徹、更為客觀的認識,又有助於社會的自主改良。因此,有人評述,「社會學家是社會的良心」——同時,他們也要去喚醒更多人的良心。

所以說,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回答小那的問題:

我們不清楚你的個體情況,但我們可以告訴你,失戀的背後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社會必然;

然後,我們引用社會學研究(例如2016年8月發表於《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的Money, Work, and Marital Stability: Assessing Change in the Gendered Determinants of Divorce, Alexandra Killewald),以解釋這種必然。

這樣,我們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其實都能或多或少地想通了。

社會學不願被局限於個人的視角:它由組成我們的生活的種種「社會事實」出發,探究社會圖景中的一般規律,而這正是這門學科的價值所在。

最後,雖說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是相對完善的,但畢竟我們的社會過於龐大,社會學不可能釐清其中每一件事的頭緒——社會學畢竟不是一門萬能的社會科學。默頓(Robert K. Merton)就強調,應以「社會無知」來描述這種複雜的狀態:如果我們不承認「社會無知」,而強求社會學解決我們遇到的一切問題,那麼按照默頓的說法,我們就成了「施虐狂」,讓社會學家成了「受虐狂」。「社會無知」將會永遠存在,而這就是這門學科的局限性之所在。

那麼,以社會學研究的局限「社會無知」收尾,讓我們以上文中鋪墊已久的黑色幽默結束本文吧。

雷聲隆隆。雨越下越大,而小那的內心卻愈加釋然;終於,她鼓起勇氣,向男朋友發了一條信息: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分手么?」

正當她心跳加速,準備運用失戀背後的社會必然向男友證明自己分手的明智、痛痛快快地做個了斷的時候,她的男友發來了一條回復:

「抱歉,我對你的香水過敏,今天實在撐不住了。」

她像是忽然明白了什麼,緊緊抱住枕頭,泣不成聲……

現在,恐怕連心理諮詢師也無法安慰她了吧。

下一期,我們將注重了解社會學的研究過程。筆者希望以三峽工程的遷民安置問題為研究實例,呈現社會學思考問題的方式,敬請期待。

另外,文末是筆者為讀者準備的幾道思考題,作為邏輯思維的鍛煉。思考題沒有標準答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思考探究,也可以在評論區談談自己的想法。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出。

思考題:

1. 日本成田國際機場有著著名的「成田離婚」傳統。一位社會學家發現,新婚夫婦在這裡離婚的比例出奇地高,因此他猜想「機場的社會情景會導致更多離婚」。但是,導致離婚的真的是機場嗎?請查閱資料,思考「成田離婚」這一社會現象的實質。

2. 一名社會學家想要研究近年來丹麥高離婚率的成因,以下哪些資料是他可以採用的?採用時,分別要注意什麼問題?

(1)法國、德國的年平均離婚人數超過比利時、列支敦斯登;

(2)歐盟成立後,波羅的海三國的離婚率同時明顯上升了;

(3)一名丹麥女子在調查中稱自己遭受了男方持續多年的家庭暴力;

(4)一項基於東歐、中歐各國的研究表明,經濟發達地區的情侶更能承擔離婚的物質代價。

3. 在他的《自殺論》一書中,塗爾干首先論證了自殺與社會活動的關係。通過收集數據,他總結出了以下的規律:

(1)自殺與自然原因(如天氣、季節、氣候)等沒有顯著關係;

(2)自殺傾向於在社會活動頻繁的時候(如農忙時節、工作日的白晝)發生。

請你猜想,塗爾干收集了哪些數據?他是怎樣解讀這些數據的?

推薦閱讀:

科幻微小說系列
田耕:為什麼寫作社會學理論史
民國時期社會學調研著作
屌絲悲心的社會學語錄
陳行之:鄧玉嬌案作為社會學標本的意義

TAG: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