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少吃也不瘦?那是因為你招惹了腸道菌群
4 人贊了文章
?每逢佳節胖三斤,三斤還是少說的呢!假期里除了胡吃海塞,就是熬夜打牌、參加各種party,不胖才怪!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胖子究竟是怎麼一口口吃出來的?
究其根源,可能是腸道菌群在作祟。
什麼是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內的正常微生物,它們和人體的脂肪代謝、脂肪存儲等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越來越多的研究也在不斷證明,腸道菌群和肥胖的相關性。
誇張的說:我們人體是由10%人+90%細菌,即你是由10%的人體細胞加上90%的微生物組成的,說白了,人體自己就是細菌培養基地。
「胖菌群」的影響力
實驗1:「胖女孩」的腸道菌群,讓小鼠也變得肥胖。
把胖丫頭的「胖菌」、瘦丫頭的「瘦菌」分別轉到老鼠里,差距產生了!
科學家們特意選了好幾對特別的雙胞胎「胖+瘦丫頭」組合,一個肥胖一個苗條。保證了接下來「變數」的清晰可見,duang~遺傳因素的影響排除了。然後,把胖、瘦丫頭腸子裡面的菌群分別轉到了2組同樣處理的無菌鼠里,喂同樣的食物(低脂肪、高膳食纖維)。
實驗結果:在都吃低脂高纖健康飲食的情況下,接收了「胖菌群」的老鼠悲慘的變成了胖老鼠,而接收了「瘦菌群」的老鼠,沒錯它還是瘦老鼠!
胖菇涼們,莫急......
「同居」瘦子可以拯救胖子!
實驗2:「同居」實驗
胖老鼠和瘦老鼠在一起,到底是「近胖者胖」呢?還是「近瘦者瘦」?
於是,他們把這兩撥老鼠放一塊兒「同居」,10天後,與單養的相比——「胖菌群」老鼠繼續變肥的趨勢小了很多,而「瘦菌群」老鼠基本沒啥變化!
實驗結果:菌種鑒定等結果也表明,「胖菌群」不能「傳染」給「瘦菌群」老鼠,而瘦老鼠「瘦菌群」卻可以成功「熏陶」給「胖菌群」老鼠。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腸道菌群種類的豐富程度與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研究表明,吃得越健康,腸道菌群丰度越高,反之亦然。由此可見,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日常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飼不同的飼料,在高脂肪、高糖飲食(包含14.8%的蛋白質、44.6%的脂肪和40.6%的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植物膳食(包含22.2%的蛋白質、16%的脂肪和61.7%的碳水化合物)之間變換,經糞便分析顯示,高脂肪、高糖飲食可增加厚壁菌門成員的丰度,而擬桿菌門成員的丰度則降低。
結果,科學家們發現,小白鼠們腸道的胖菌群快速繁殖,最終,它們胖起來了。
生物鐘對腸道菌群影響
其實,你的生活方式也會通過影響腸道菌群,進而影響你的胖瘦。例如: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都會讓人胖起來。
研究者們在小鼠身上模擬人的時差反應,觀察腸道菌群所受的影響。4周以後,小鼠倒出「時差病」,進食不規律,腸道菌群的晝夜周期性變化也被破壞。「倒時差」實驗進行到4個月後,即使餵食正常的食物,有「時差反應」的小鼠還是出現了超重和脂肪量增加的情況。將超重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中,後者也出現了超重和葡萄糖耐量降低的現象。這些結果進一步表明,與時差反應相關的代謝問題,與腸道菌群的失調有所關聯。
那麼,腸道細菌又是怎樣能夠去影響生物鐘的呢?
原來,很多特定菌群的代謝產物,會給到器官和神經系統特別的信號,比如短鏈脂肪酸,會直接調控肝細胞內的生物鐘基因表達。如此,科學家初步掌握了飲食、菌群、生物鐘聯繫的分子機制。
人們常說:「三十歲以後的外貌是自己決定的」,經常熬夜、胡吃海喝毫無節制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身材?請提醒身邊的親人朋友們,以後在要熬夜的時候就得注意啦,熬夜的結果,可能就是長在身上的贅肉啊!
菌群是如何作用的?
菌群像是一個關鍵的「信號兵」:如果老鼠肚子里沒有細菌,大腦和肝臟都掌握不了飲食的營養結構,不知道它們的健康程度,也不會啟動代謝機制積累脂肪,老鼠不會胖。
對於這樣威力強大的的腸道菌群,我們該怎麼做?
改變飲食習慣 重建腸道菌群平衡
通過飲食改變微生物群或許僅僅需要幾分鐘,這是你腸道里的微生物群演化所需的時間,長也不過24小時,這是飲食發生改變後腸道菌群自我重建所需的時間。改變你腸道里的細菌或許有助於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反之亦然。
科學家說,腸道菌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能夠把胖子的腸道菌慢慢轉變為瘦子的腸道菌。與其吭哧吭哧計算攝入的卡路里數量比起來,不如從合理的飲食結構入手防患於未然!(《如何給減肥微生物創造好環境》)
(圖片均來源網路)
PiPi健康在2015年、2016年幫助上萬名有減脂需求的人通過科學飲食+少量合理運動成功減脂,減脂成功率達到92%,人均瘦身12斤。2016年,PiPi健康推出服務號,大家搜索微信服務號「PiPi健康」報名參加PiPi健康減脂體驗營,迎接更完美的自己!?? ? ???
推薦閱讀:
※營養要均衡 各類減肥食物逐個數
※跑百公里的 CrossFit 教練自述:低碳水飲食,拯救了我的疲憊和焦慮
※早餐這樣吃,減肥事半功倍!
※餐前喝豆漿減肥 燃脂更高效
※減肥的方式暴露女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