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衰退時,社會會出現哪些現象,期間的生活體驗是什麼樣的?

如問題、我是准90後出生就是伴隨經濟上行,而同期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等國都出現過經濟衰退,所以很好奇,想了解一下。

請指教


單看宣傳口徑,可以明顯發現現在的風向是大喊奉獻奮鬥,批評佛系青年,大喊道德建設,批評冷漠戾氣,諸如此類。

哦,還忘了一條,國內民族主義(比如戰狼2和紅海行動的火爆)在引導下愈演愈烈,其實質是用民族矛盾掩蓋階級矛盾。

當代的重大問題要得到解決,不能靠議會和投票,而要用鐵與血。

目前已經有這個趨勢了


經濟衰退時,經濟增量逐漸減少,逐漸演化為存量之間的博弈。這就想股市一樣, 當牛市時,有源源不斷的人衝進來,有體量很大的增量,所以會有種「大家都賺錢」的現象,只是賺的多和少的問題。但是當熊市的時候,新增入市的人很少,又有人不斷的退市,這時候市場就處於存量的博弈了。這時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等、專業水平不同等問題都會暴露出來,莊家會一波波的收割韭菜。同理,在經濟衰退的時候,貧富差距會不斷加大,佔據頂端的人會利用自身的各種優勢不斷的從中低層轉移財富。底層的上升通道日趨狹窄,並且由於經濟不好,大批人失業,除了社會問題外,高負債者會無力償還貸款,進而導致債務危機。富豪由於信息和嗅覺靈敏,很多提前轉移財富到更安穩的區域,從而免受衝擊。


女德班……


拋塊磚。

個人認為存量博弈的觀念很新穎,不過可能不太貼切。

首先,要界定一下你所指的「衰退」。

在經濟學中,「經濟衰退」是有明確定義的,比如美國可以把連續六個月GDP水平的下降視為衰退(當然也考慮失業率等三大指標),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無外乎是界定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的倒退。比如,你月收入100,之後的月份依次為99、98、97……,你的收入水平在面臨「衰退」,國民經濟與此類似。

其次,要看「衰退」的性質。

總的來說,「衰退」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受到內、外部衝擊,一種是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前者往往持續時間較短,後者則往往持續時間較長,但是也不是絕對的。

衝擊造成的短期衰退:

從個人收入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便按照定義屬於衰退,如果是個短期行為、低水平現象,個人認為影響是不大的,99元與100元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國家整體的誰退如果在國民層面表現出嚴重的失衡,就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以中國為例。中國的經濟增長儘管增幅放緩,但是還沒出現負增長的概念,所以談不上衰退,但是金融危機後,出口的下滑,導致沿海大規模企業的倒閉。增長速度的下滑會給外向製造業密集的沿海地區帶來重大影響,而內陸一些省份受到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其他與出口關聯較小的部門和人員受到的影響也會小很多,或者說至少是相對滯後的,有一個傳導的過程,好比地震的震中和邊緣。也就是說,即便是增長速度的下滑都是有社會影響的,如果是衰退自然也不可避免。

周期造成的長期衰退:

經濟周期是一種不嚴謹分析,在其火熱的時候,各種經濟學家提出庫次捏次周期、熊皮特周期等各種概念,但是都難以具有普適性,也就是說換一個國家、換一個時期,理論的適用性就有了局限。但是周期是真實存在的。提說說東南亞的衰退,還不如拉美衰退看的更真實,主要就是一個國際大宗商品降價周期,加上外債高築等問題,導致拉美現在的發展都沒整體緩過來,與亞洲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以上的分析是不嚴謹的,扯得也有些遠,回到題主的問題,主要涉及兩點:社會現象和體驗。

社會現象:

衰退的定義就是依據社會宏觀指標和現象界定的,所以主要是GDP下滑、失業率上升,物價水平是不確定的,有的表現為高通脹,活不起,有的是嚴重通縮,就不買。細究起來,產生的具體社會現象與文化、政治是相關的。

有的情況下,經濟的衰退直接導致民眾對執政者的不滿,結局無外乎是換個皇帝、或者是出一個獨裁者。這種經濟體往往在各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社會穩定性極差。

有的情況下,誰退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形象。比如,題主提到的俄羅斯,自美俄爭端以來,盧布貶值,俄羅斯實際上陷入了衰退,但是普京支持率甚至有所提高,居民生活受到的影響是有限的。當然,長期誰退是任何一個經濟體都無法承受。

有的情況下,衰退會帶來好轉。這就比如題主說的日本。日本的所謂「衰退」是有爭議的,我們通常會見到「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類的表述,你看日本人民的生活受到巨大影響了嗎?充其量是原地踏踏步,扭一扭秧歌而已。換個角度講,在這期間,日本社會是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樂觀點看,也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科研、技術積累等等。雖然,一些曾經有名的日本產品衰落了,但是技術上我們又超越了多少,還是有一些追趕、學習的問題。如果日本真的衰退了三十年,這是不可能的。

生活體驗:

這個是個太過主觀的問題,沒有切身經歷很難回答。從上文可以看到的情感因素可能包括:家庭主婦不敢消費,勤儉持家;出國人員的成本上升,因為往往本幣會貶值;個人和社會信心下降,造就迷茫的一代;畢業生找工作更更更難;企業投資慾望不強,經營效益下降;經濟進一步衰退;家庭主婦……(此處省略一萬字)

其實,題主的問題可以換成「蕭條」,可能更容易看得清楚。看一看1929-1933年的大蕭條,那影響可不止一代人,二戰點燃了整個地球。希特勒、波蘭、猶太人、巴以衝突……;軍國主義、日本侵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腦補)、1978……在這期間生活能好嗎。

當今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衰退不可怕,怕的是衰退陷阱,是經濟下滑的副產品,是蕭條的生無可戀,「澤」被後世。


推薦閱讀:

不愁工作不愁嫁,日本的年輕人曾這樣活過
亞洲金融危機2.0?中國西南方向政治變動,或將引發國際戰略轉移!
美國新一輪金融危機解析
2018年或將發生第四次世界金融危機?中國如何防範與化解?
下一次金融危機的觸發點很可能是美股突然大跌(全文)

TAG:生活 | 經濟 | 體驗 | 社會 | 金融危機 |